麻城市狮子峰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问题探讨
2022-07-14夏仕强林虎付艳陶娟
夏仕强 林虎 付艳 陶娟
摘要:通过对麻城市狮子峰自然保护区自然资源、生态旅游现状等方面的调研,分析其在生态旅游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在保护森林资源的前提下,科学规划、加强管理,整合各片区资源优势发展生态旅游,变资源优势为经济发展优势,变生物多样性优势为生态保护优势,实现狮子峰自然保护区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生态旅游;自然保护区;经济发展;生态保护
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4-3020(2022)03-0085-03
狮子峰自然保护区具有独特的自然旅游资源,但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重保护轻开发利用的问题,导致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工作后劲不足,缺乏有力地经济支撑。因此,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在资源保护的前提下科学发展生态旅游,是实现狮子峰自然保护区生态、社会、经济效益提高的有效路径。
1区域概况
狮子峰自然保护区位于麻城市东北部,大别山腹地,鄂豫皖三省交界处的三角地带,素有“鸡鸣闻三省”之称,是大别山区生态乐园、天然氧吧。北面背靠河南省商城县黄柏山风景区,东连安徽省金寨县“天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西、南与麻城市三河口镇相连,距市区45 km。拥有丰富的山地森林旅游资源,森林覆盖率达86.4%,维管植物173科716属1 471种。森林以常绿针叶、落叶阔叶混交林为主。
2生态旅游开发优势
2.1生态旅游发展前景广阔
保护区不仅有巍峨险峻的狮子峰,“一脚踏三省”的棋盘石、绣球岩、仙人洞、龙潭等峰洞岩石,还有“麻城第一峰”康王寨、乌米洞、鹅山寺等历史遗址遗迹,更有令人神往的“大别山第一峡”东冲大峡谷及郭家河、周家河、蔡家河、张广河等河流峡谷,东路花鼓戏、民歌与民谣、花挑、采莲船、狮舞、牌子锣鼓等地方曲艺文化传承久远。保护区先后被国家批准为省級森林公园、省级自然保护区景区,2019年10月18日入选“中国森林氧吧”榜单。
2.2生态旅游资源丰富
狮子峰自然保护区土地总面积10 451.30 hm,森林总面积9 186.69 hm,森林覆盖率为86.4%,林分以天然林为主,天然林面积7 790.31 hm。原始森林为主要特征,是大别山区生态乐园,天然氧吧。山岳地貌奇险,河谷风光秀丽,物产绿色有机,民俗风情古朴流长,宗教文化底蕴深厚,历史人文遗存丰富等生态旅游要素特质明显,具备发展生态旅游的可行性。
2.3生物多样性独具特色
狮子峰自然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独具特色, 有陆生野生脊椎动物189种,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的有26种,其中Ⅰ级有2种,Ⅱ级有24种;维管植物173科716属1 471种,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16种,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Ⅱ》的物种有27种;还有陆生野生脊椎动物中国特有种23种(表1)。保护区内原生态古群落资源丰富,科普及研究价值极高;百年古树名木326株,树种主要是银杏、栎树和松树,胸径在0.6~1.32 m之间;连片333.33 hm以上的保存完好的原生态古杜鹃群落,其花期比龟峰山杜鹃晚10天左右;还有大量的古银杏、古栎树等古大珍稀树木,有堪称“华中第一”的古迎客松。
2.4区位优势明显
狮子峰位于湖北省麻城市区东北六十里,发起桐柏山脉,接大别山之壤,是长江、淮河的分水岭。狮子峰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潜在游客市场、旅游线路规划设置、旅游服务与产品市场营销、交通通讯等基础条件完备,具备发展生态旅游的区位优势。
2.5生态旅游发展意愿强烈
狮子峰自然保护区总人口1 136人,其中村民898人,主要从事农林行业,收入来源主要是比较单一的农副产品销售,经济发展不充分,人均年收入6 680元,纯收入2 010元,曾经属于典型的贫困村。基础设施薄弱,存在公共交通网络建设滞后、环境建设管理缺失等问题。所以当地居民迫切需要转变发展模式,通过发展旅游来提高收入,改善生活水平,生态旅游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一种切合实际的绿色高质量发展模式[1]。
3生态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3.1生态旅游产品单一
狮子峰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长期以观光为主,生态旅游产品单一。游客到景区大多是为了欣赏自然风貌,只会在保护区停留一天时间,较少去主动了解景区的文化元素和进行深度体验,故而造成游客消费较少、旅游服务收入少。
3.2生态旅游设施工程建设难度大
坚持“生态优先、保护优先”的发展理念对生态旅游设施工程建设提出更新更高的工作标准和要求,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设施工程建设的生态环境评价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紧迫性往往矛盾交织,需要可行性论证、科学规划和精准实施,这无疑加大了生态旅游设施工程建设的难度。随着生态红线划定和环保督查力度的不断加大,保护区内旅游开发的难度也在不断加大[2]。
3.3生态旅游的有效管理缺乏
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肩负着双重任务,一方面要对生态资源进行保护,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另一方面要发展经济,促进林农增收[3]。受体制限制,狮子峰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难以引进生态旅游经营和管理方面的高素质专业人才,在生态旅游建设、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等方面也缺乏经验、创新不足。此外,还存在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不够强的问题,在景点的开发和建设时会因保护措施不力导致部分森林景观遭受破坏。
3.4景区辐射度低,利益各方积极性和参与度不高
狮子峰自然保护区旅游接待服务主要集中在保护区所在地,对周边的辐射度较低,统筹区域发展的作用不突出。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周边居民、旅游企业等利益各方之间的矛盾和利益冲突日渐凸显,生态旅游资源配置与利益分配机制滞后,致使利益各方的积极性和参与度受到挫伤,直接影响生态旅游的发展实践。
4对策及建议
狮子峰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资源丰富,区域发展生态旅游的决心笃定。保护区10大片区生态旅游资源分布较为分散,而且各片区资源优势各不相同,整合各片区资源优势,提高区域生态旅游发展的综合效益,实行科学规划、加强管理正是狮子峰自然保护区发展生态旅游的题中之义。
4.1科学规划,整体布局
狮子峰自然保护区紧紧抓住中部经济崛起和武汉城市圈建设的发展机遇,整合康王寨、三河口水库等景点设施,打好文化牌和生态牌,将休闲度假与农林渔业、运动健康产业、会展会议产业、文化创意产业、旅游地产等产业紧密融合,以山乡森林景观、乡村聚落景观为背景,以狮子峰“活文化”和“慢生活”体验为核心,以森林公园生态游憩和农家花海乡村休闲为两翼,开发以“原真森林游憩、顶级生态度假、花海乡村休闲”为主题复合型旅游产品体系,将狮子峰旅游区打造成为集森林游憩、文化体验、科普修学、乡村度假、康体养老、主题游乐、休闲度假、商务会议、生态宜居于一体,雅俗共赏、动静相宜、环境优美、风情浓郁的休闲胜地。
4.2景观设置体现地方特色
景区、景点的开发和布置,旅游路线的安排,都应考虑以自然景观为主,适当布置供游人休息和游憩的園林小亭;林相过于单调的景区和景点,可种植少量形态优美的乡土树种,运用植物的香化、美化作用,创造出优美的景观环境;旅游项目尽量与当地的风俗民情相结合,突出土乡土色的特点。除了游人必需的建筑物和构筑物外,设施坚持简练、实用、美观、协调的原则,不建大体量的旅游及服务设施,特别是要与狮子峰自然景观的浑厚、开阔、险峻、幽邃、朴素相协调。
4.3旅游资源开发实行统一管理
自然保护区的旅游开发应基于保护的基础之上,为保护自然资源服务,在实验区内划定旅游小区,严格控制在旅游小区内按指定路线开展旅游活动;合理确定旅游区域的游客环境容量,控制游客人数,保护生态环境;合理确定保护区内接待设施的数量及规模,控制区内的常住人口和留宿游客数量,减少人为活动给自然保护带来的压力;保护区内的一切旅游项目及旅游服务设施,必须要有相应的废气、废水、废渣处理设施和手段,对不具备条件的,保护区管理部门不予批建;开展的观赏性、娱乐性旅游项目不得影响和破坏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不得影响或干扰保护管理工作和科学实验活动。
4.4充分发挥自然保护区科普和宣教功能
自然保护区发展生态旅游不仅要为游客提供休闲、娱乐,还要发挥科研、教育的作用。保护区的旅游业要有助于保护区宣传教育、普及科学知识、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和开展科学研究活动,从而进一步提高保护区及周边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倡导社区共同参与保护管理工作。把生态效益放在首位,在保证生态效益的前提下,去考虑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从而对保护管理工作起到促进作用,实现良性循环,最终促进区域的生态、社会、经济和谐发展[4]。
5结论
狮子峰自然保护区有着优越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具有发展生态旅游的良好基础。保护区应结合自身实际,优化开发与管理,转变发展模式,变资源优势为经济发展优势,变生物多样性优势为生态保护优势,以生态旅游平衡经济发展不充分、生态保护不完善的矛盾性问题,最终实现区域长远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姜芹春,马谊妮.民族地区居民对旅游开发的认知与态度研究—以元江县澧江镇者嘎村为例[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12,28(2):36-39.
[2]沈庆仲,苏海萍,胡天祥,等.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发展与管理对策研究[J].林业调查规划.2021,46(1):123-127.
[3]斯日古楞,梁海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以赤峰市为例[J]. 前言,2021,429(1):85-90.
[4]赵振宇,罗文秀.临沧澜沧江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与管理研究[J].绿色科技,2021,23(11):219-221.
(责任编辑:唐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