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德·知·行”三元目标下高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路径研究

2022-07-14苗丽唐新梅

广西教育·C版 2022年5期
关键词: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苗丽 唐新梅

【摘要】本文分析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存在的问题,以电子商务专业课程《选品与采购》为例,围绕知识、能力、素质、思政四个层面,提出基于“德·知·行”三元目标的高校课程思政教学理念,具体在内容、方法、评价三个环节进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设计。

【关键词】课程思政 三元目标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2)15-0051-04

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教育根本问题是高等院校的首要任务。当前社会发展迅速,经济转型换挡,各种社会思潮相互撞击、交融,对在校大学生的价值观形成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正确的人生观是当务之急。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其落实效果如何影响甚至决定着接班人问题,影响甚至决定着国家长治久安,影响甚至决定着民族复兴和国家崛起。本文以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校”)电子商务专业基础课程《选品与采购》为例,分析高校课程思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基于“德·知·行”三元目标的高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路径。

一、当前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概念混淆

长期以来,各高校课程教学更注重专业知识的教学,对属于公共课程的思政课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因此不能有效区分“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区别与联系,部分专业课教师将“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概念截然割裂,认为思政课是思政课教师、辅导员或班主任的责任,因此开展课程思政的积极性不高,甚至有所懈怠,这不利于课程思政的整体推进。

(二)专业课程中加入思政元素较随机、生硬

由于对课程思政认识不深入,部分高校专业课教师未能准确把握课程思政的内涵,认为课程思政就是专业课与思政课的简单叠加,在专业课程中随机或生搬硬套融入思政元素,未能将专业知识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自然融合,也未能形成科学化、精细化的课程思政建设思路,课程思政协同创新育人优势难以发挥。

(三)思政教育资源开发程度较浅

目前,高校课程思政改革面临着思政资源匹配度差的问题,教学中未能做到新媒体技术和传统教学方式的高效结合,这成为许多专业进行课程思政改革的瓶颈。一方面表现在思政案例和素材运用泛滥,另一方面专业课程难以针对教学内容选取合适的思政教育资源,造成此局面的原因是学校对思政教育资源开发程度较浅,未能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接受特点进行系统的课程思政资源库建设,最终导致教师在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活动时,难以找到适合的素材、资源。

二、“德·知·行”三元目标下高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思路与路径

(一)“德·知·行”三元目标下高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思路

“德·知·行”三元目标即在专业教学中围绕“育人+能力”双核心,实现寓德于课;在知识体系中确立“情感目标”,实现人文立课;在育人效果中,创新考核评价,将思政元素纳入考核指标,促进学生知行合一,实现践履固课。为了解决当前高校课程思政中面临的问题,本文以高职电子商务专业基础课程《选品与采购》为例,进行“德·知·行”三元目标下高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索。《选品与采购》课程思政具体的改革思路如图1所示(见下页)。

<P:\廣西教育\2022-5C\图片\2022-5C-lq5.tif>

图1 《选品与采购》课程思政改革思路

基于“德·知·行”三元目标的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坚持学生德育、知识、行为三位一体的育人思想。通过专业调研和企业调研,课题团队与行企业专家进行专业工作任务分析,将课程对应的就业岗位进行能力分析,明确职业能力要素与思政要求,完成《选品与采购》课程职业能力与思政元素的提炼。在课程设计上,重构课程体系,立足本校特色和学院人才培养目标要求,以服务当地农旅电商发展为核心,确立“基于农情、体现农特、实践推农、落实助农”的课程教学设计思路,将人才培养与助力乡村振兴同频共振,厚植学生的家国情怀。课程教学设计以专业知识传授为主线,在各个知识点植入对应的思政元素,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弥补教材中思政元素的欠缺。教学团队还要注重思政教育资源积累,围绕“育人+能力”的双目标共建共享课程思政教育资源库,以更好地服务本课程教学,以及便于相关课程借鉴和运用。创新“双融合”考核评价体系,课程考核评价在考核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基础上,增加“正能量”“团队合作”“文化自信”“爱岗敬业”“精益求精”“主动担当”等思政考核指标,真正做到将德、知、行贯穿于课堂教学、实践活动和评价考核全过程。

(二)“德·知·行”三元目标下高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路径

1.明确思政教育目标,深入挖掘课程蕴含的思政教育资源

我校的《选品与采购》课程教学团队结合学校办学定位和专业人才培养要求,从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思政四个层面总体规划课程思政建设,做好课程思政的顶层设计。经过深挖课程教材蕴含的思政教育资源,提炼了中华传统优秀文化、诚信意识、敬业精神、文化自信、民族自信、环保意识、创新精神等34个思政元素,将其按需融入课程每一个知识点(如表1),实现课程的重构,最终将课程划分为16个授课任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不同的形式、方式在恰当的时段开展思政教育,以获得最优的课程思政教学效果。例如,在《检验商品质量》一课的教学中,教师以中国古代质量管理“果未熟,不粥于市”导入课程,分析感官检验法的应用过程,引导学生认识通过数据分析进行商品质量检验是古人智慧结晶,由此启发学生理解工匠精神和敬业精神。在案例引入环节中,教师通过展示正反面两个产品质量案例,引导学生体会良好的产品质量是一个企业、一个民族,甚至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根基,由此形成质量意识、产品自信、民族自信等;而假冒伪劣产品则反映了诚信的问题、服务的问题、职业操守的问题,这些问题会导致企业以及国家形象受损,还会损害消费者的利益,甚至威胁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

根据教学任务,明确思政教育目标,按需引入思政元素,不仅可以很好地诠释新知,还可以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德育效果。

2.改进教学模式,形成“一导向、二机制、三通道、四环节”的课程思政体系

“国势之强由于人,人材之成出于学”,课程思政应该以学生价值塑造和认知规律为核心设计教学内容,同时改进教学模式,使学生更易于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我校开展《选品与采购》课程思政教学,主要以5大模块16个学习任务为主线,采取案例式、研讨式、汇报式、互动式等多种教学形式,在实践探索中逐渐形成“一导向、二机制、三通道、四环节”的课程思政体系。一导向,即课程思政实施以“正向推动”为导向。课程思政的推进,往往需要一个发展、变化、调整的过程。首先是确立目标,然后围绕目标不断完善、改进、推行教学方案,逐步形成一种教学理念。二机制,即建立过程和结果并重两机制,将思政元素贯穿专业学习和考核评价两个环节,不仅在学习过程中有机融入思政元素,而且在考核评价环节增加思政元素考核。三通道,即构建教师引领、朋辈互助、自我成长三种模式,通过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同伴互助和资源共享、全班同学的共同成长,三道并行,更有利于学生展开思政学习。四环节,即“任务提出、任务实施、成果分享、成果优化”四个环节(如图2),每个环节都融入思政元素,隐性教育和显性教育有机融合,更易实现思政育人和职业教育双目标。

3.建立课程思政教育资源库,丰富课程思政育人素材

在课程思政育人实践中,开发形成一系列便于共享共用的课程思政育人素材,是快速提高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育人能力的有效方法。我校《选品与采购》课程教学团队以“育人为先、规范实用、共建共享”为建设目标,按照“素材选编—案例编写—统一审核—分类入库”的建设流程,初步建立了包括策划方案、企业案例、视频微课、特产名录、电影短片、红色故事、教学案例设计等内容的思政教育资源库,并将资源库划分为家国情怀、文化自信、工匠精神、爱岗敬业等多个子库,案例素材则对应保存到相关子库中,便于专业课教师随取随用。课程思政资源库的建立、充实,为专业课教师实施课程思政教育提供了丰富、实用的案例及素材,创新了课程思政的方法路径,也实现了课程思政资源的共建共享,提升了课程思政的教学质量。

4.构建课程思政考核评价机制,完善课程评价体系

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评价对教师、对学生、对一节课,甚至对整个学科都极为重要。《选品与采购》课程思政评价改革将专业知识考核、技能考核与学生的价值取向、思辨能力、团队协作等职业素养有机融合,从“常态性”“阶段性”“总结性”三个层次构建课程考核评价机制,有利于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

常态性评价是对课堂表现行为层面的过程评价。教师主要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如回答问题、讨论参与度、课堂专注力、任务完成情况、课堂纪律、出勤情况等行为表现,对学生做出评价。

阶段性评价是指在课程开展的阶段性实训中,对学生发展目标实现程度做出相应评价,注重体现情感层面测量的增值评价。通常以自评、问卷调查、深入访谈等形式,主要对学生实训过程中的道德行为、政治素养、职业素养进行评价。

总结性评价是指教师期末的评价与学生同伴互评结合的综合评价。教师期末的评价增设“正能量”“团队合作”“文化自信”等思政考核指标;学生同伴评价(互评)设置“态度”“积极性”“主动担当”等思政考核指标。综合评价能真实反映课程思政对学生的思想启迪和价值引领的程度。以《选品与采购》课程的综合作品为例,其评价标准如表2所示(见下页)。

三、“德·知·行”三元目标下高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创新成效

在“德·知·行”三元目标下,对《选品与采购》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进行创新性的研究和实践,其成效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人文立课:改进教学过程,建立情感连接

《选品与采购》课程思政的实施,以学生价值塑造和认知规律为核心设计教学内容,根据学生需求改进教学模式、重构课程体系、采取多樣化的教学方式,通过改进课程思政的教学过程,提升课程思政的吸引力,使课程更适合学生的学习规律与认知特点,体现人文立课的特点,建立课程与学生情感的连接,扫清教与学之间的障碍。

(二)寓德于课:拓展教学资源,建立思政教育资源库

围绕“育人+能力”的双目标建立课程思政教育资源库,总结、归纳各类与课程对应的思政元素,收集社会责任感、诚信、敬业、爱国等类型的案例素材,使学生从丰富、生动的育人案例中受到启发、感染,从而修身立德;同时在思政育人素材与专业内容的有机融合中,完成职业情感成长和职业技能提升。

(三)考核固课:创新考核评价,增加思政考核元素

课程考核评价“双融合”,结合“正能量”“团队合作”“文化自信”“态度”“积极性”“主动担当”等思政考核指标,将专业知识、技能考核与价值取向、思辨能力、团队协作等职业素养有机融合,实施基于课程思政目标的考核评价,促进学生知行合一,巩固课程思政教学成效,促进学生职业素养与实践能力的融合发展。

本文针对高校课程思政改革的问题,提出“德·知·行”三元目标下课程思政改革思路,并以《选品与采购》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为例,详细探讨该课程进行思政改革的具体实施路径,最后对改革创新点进行了总结阐述,希望能够为高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提供有益的借鉴。

参考文献

[1]唐新梅,苗丽,林震,等.“双向渗透、三方融通”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探讨:以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广西教育,2021(7).

[2]蒋梅玲.广西高职院校面向东盟地区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与实践:以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福建茶叶,2019(5).

[3]刘小勇,严俊杰,黄对娥.通识课程与思政理论课同向同行的内在机理与逻辑层次[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5).

[4]胡俊修,田春丽.思政课程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专访三峡大学胡俊修教授[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5).

[5]袁德栋.高校“课程思政”的生成逻辑与实践对策研究[J].南宁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4).

注:本文系首批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课题研究项目电子商务专业(群)“‘课程思政’的载体与方法创新研究”(YB2020110104)、2020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高校辅导员研究)“大数据背景下高校学生思想引领创新研究与实践”(20JDSZ3049)、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2021年课程思政研究专项课题“‘德·知·行’三元目标下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与研究——以《选品与采购》课程为例”(JMSZ202101)、2020年广西中青年教师科研基础能力提升项目“基于产教融合和大数据技术的高职学生学习质量评价系统的构建与研究”(2021KY1296)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苗丽(1982— ),山东临沂人,硕士研究生,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智能与信息工程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网络、电子商务;唐新梅(1982— ),广西资源人,硕士研究生,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创新创业教育。

(责编 黄健清)

猜你喜欢

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基于OBE理念的航空医学课程思政教育改革探讨
学好质量管理,锻造品质人生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湘绣专业实施课程思政的可行性研究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