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体育弱势群体隐性体育行为的教学策略研究

2022-07-13成都师范学院体育学院黄喜燕邹滨宇王泓钧

内江科技 2022年6期
关键词:隐性动机体育锻炼

◇成都师范学院体育学院 黄喜燕 肖 雪 邹滨宇 刘 洋 王泓钧

本文对当前大学生体育弱势群体隐性体育行为的教学策略进行研究,主要采用了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对大学生体育弱势群体隐性体育行为的表现形式和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分析,并以此为基础提出针对大学生体育弱势群体隐性体育行为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以期为大学生体育弱势群体参与体育锻炼、提高身心健康水平提供有效建议。

大学生体育弱势群体是指由于先天或后天生理上的原因造成的身体残疾或体弱,导致其在运动时相对普通学生处于不利地位的学生[1]。以此为基础,本研究认为体育弱势群体学生由于在生理和心理上处于弱势地位,因此有以下几个特征:(1)身体患有不适宜参加剧烈运动的疾病或身体有伤残;(2)自身体质与正常人相比处于劣势状态,如肥胖或体制过差不能适应体育锻炼的标准和要求。体育行为根据其表现形式可分为显性体育行为和隐性体育行为,显性体育行为是指人们在体育生活中具体的外在行为,主要包括体育运动的时间、项目、种类等方面[2]。相较于显性体育行为,隐性体育行为反映的则是个体内在及心理上的行为,对于显性体育行为有直接导向、支持和驱动作用,主要是由体育动机、体育价值观、体育兴趣及体育态度等构成。因此,学生内在的隐性体育行为对其体育参与的外在表现有直接的促进作用,对于学生能否形成正确的体育价值观、正确的体育参与动机,积极地参与体育运动具有一定意义。基于此,本研究对大学生体育弱势群体隐性体育行为进行研究,为进一步促进高校体育弱势群体学生的体育行为提供相关依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主要以四川省部分高校的体育弱势群体学生为调查对象,该部分群体是指与普通大学生相比身体处于弱势而造成该部分学生在参与体育运动中处在落后地位的群体。

1.2 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通过CNKI等中外文期刊网站搜索关于体育弱势群体、隐性体育行为等方面的文献资料。并对查阅的相关资料进行整理。

(2)问卷调查法。根据相关专家的建议,编制学生问卷,主要从学生体育参与动机、体育参与兴趣、参与态度、体育价值观等方面进行设计。针对体育弱势群体学生共发放问卷共发放问卷210份,收回205份,回收率97.6%,其中有效问卷200份,有效回收率95.2%。

(3)专家访谈法。结合研究目的及任务,对相关院校的体育教师和领导进行走访,对当前体育弱势群体学生隐性体育行为进行访谈,为本研究提供资料。

(4)数理统计法。运用相关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大学生体育弱势群体隐性体育行为

隐性体育行为是个体内在的、对显性体育行为具有驱动、支持作用,主要是由体育价值观、体育参与动机、参与态度等构成。

(1)体育价值观。体育价值观是人们以需求为导向对体育活动所形成的看法和观点,决定了人们体育锻炼行为的取舍[3],它涉及面广、时间长,对学生外在体育行为和身体素质的提高有着直接的联系。根据调查显示,大学生体育弱势群体对现代体育价值观认同感排名顺序依次是体育的健身价值、娱乐价值和教育价值,这三项价值观主要体现了个人的内在需求,健身价值作为体育弱势群体的主导价值是合乎情理的,实践表明,长期参加体育运动不仅对增强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而且能够从体育活动中得到教育,达到以体育人的效果。从调查结果中还能发现大学生体育弱势群体对体育的经济价值、政治价值认同度不高,缺乏深刻的认识,究其原因在于其没有关注到体育在国家及社会层面的重要意义,在体育价值的认知上还有待提高。

(2)体育参与动机。体育参与动机是客观体育需求在学生内心的主观反映,能够推动个体从事体育活动并且能够维持这种活动的心理状态。有学者研究发现在参与动机方面,以“舒缓压力、休闲娱乐、放松身心、培养终身运动习惯”居多[4]。当学生出现内在的体育动机时,便会对体育活动产生兴趣,并且在参与运动的过程中表现出较高的热情。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体育弱势群体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动机排序依次为:强身健体、治疗疾病、丰富业余生活、满足兴趣爱好、应付考试等,可见其参加体育活动的动机种类繁多,内容丰富,呈多样化趋势发展,其中对健身的需要(强身健体)占比达到了86.5%,是主要的参与动机,这表明大学生体育弱势群体对“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认识较为深入,且身体活动和健身是人类最基本的需要,这对大学生体育弱势群体的体育动机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另一方面也表明增强体质是学校体育最根本的职能所在。

表2 大学生体育弱势群体体育参与动机一览表

(3)体育参与态度。态度是个体内在的行为结构,也是一种心理结构,能够对其行为产生持续性作用。体育态度是个体对体育情感的直接透露,是对学生体育行为内在信念的评价、体验和行为倾向的综合表现[5]。它与人们体育生活中的直接体验有密切的联系。经过调查显示,32%的学生在体育参与态度上表现的是消极状态,29%的学生持有“非常消极”的态度,这表明该部分学生几乎不主动参加体育运动,甚至由于个人原因对体育运动有一定的抵触心理。

表3 大学生体育弱势群体体育参与态度统计表

(4)体育锻炼兴趣。兴趣是个体活动动机的重要表现,推动着人们对自然界和社会生活的深刻认识,体育兴趣则是个体从事体育活动时的心理倾向,影响着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并且对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具有重要作用[6]。因此提高学生的体育锻炼兴趣,能够提高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调查结果表明,体育弱势群体学生中,非常感兴趣以及感兴趣的占到了39.5%,但不感兴趣甚至极其不感兴趣的占到了26.5%,这表明该部分学生认为自身身体有缺陷或有其他疾病,在体育活动的参与上受到了一定限制,导致他们对体育锻炼产生排斥心理。体育教育工作者应当针对该类现象提出解决策略,实现教育关怀。

表4 大学生体育弱势群体体育参与兴趣统计表

2.2 大学生体育弱势群体隐性体育行为的教学策略

(1)加大对体育弱势群体的人文关怀。体育弱势群体由于自身条件的缺陷,成为了体育“学困生”,并且出现了胆怯、紧张、懦弱等不良情绪,极大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因此,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关注体育弱势群体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加大对他们的人文关怀力度,从“主导者”转变为“辅助者”,切实为学生着想,了解学生的真实需求,为其设定符合自身发展的运动处方。在技能教学上可适当降低难度与要求,帮助其建立自信心,提高学生的体育参与兴趣。

(2)注重因材施教,体现以人为本。大学生体育弱势群体良好隐形体育行为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提高其体育参与态度和体育锻炼兴趣并非短期就能达成,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关注正常大学生的体育需求,更要重点关注弱势群体学生的体育需求,注重因材施教,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原则。在教学过程中,要体现合作者、帮助者的角色,弱化主导者角色,真诚地与体育弱势群体进行交流,关注其真实的体育需求,体现以人为本理念,让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心理。

(3)创造良好的校园体育环境。相较于正常的大学生,体育弱势群体学生体育参与意识薄弱,良好的体育活动氛围能够为其提供必要的教学资源,而教师作为体育教学的主要力量,应当为体育弱势群体营造良好的体育教学环境,从视觉、听觉等方面影响对其产生影响,可以让学生多方位参与,形成一个固定锻炼群体,并且要有专门的指导教师,从而能够让这部分学生在良好的体育活动氛围中提高自己的体育运动兴趣,强化自己的体育锻炼动机,使内在体育行为得到有效改善。具体实施方法可以有:一是通过校园广播定期播放体育类新闻;二是在校园内定期举办体育文化艺术节或体育类辩论赛,通过各种活动展现体育精神和体育魅力;三是在校园宣传栏上张贴关于体育名人的画报,展现体育持之以恒与坚持不懈精神的画面。通过良好的体育活动氛围,对于学校体育文化的传播、提高体育弱势群体学生体育锻炼积极性具有重要作用。

3 结束语

大学生体育弱势群体隐性体育行为主要由体育价值观、体育参与态度、体育参与动机、体育锻炼兴趣等构成,这部分学生在隐性体育行为上有出不同层次的表现,基于大学体育弱势群体学生的实际情况,高校的教学策略对其有重要的影响,加大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创造良好的校园体育环境,注重因材施教,以人为本。

猜你喜欢

隐性动机体育锻炼
Zimbabwean students chase their dreams by learning Chinese
让“隐性课程”会说话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二语动机自我系统对动机调控策略及动机行为的影响研究
动机比能力重要
浅析书籍设计中的“隐性”表现
论高中语文隐性知识教学策略
如何培养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利用“隐性”圆,巧解一类题
动机不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