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藏建立学校高水平田径队的前景及发展策略研究

2022-07-13西藏民族大学体育学院李利强

内江科技 2022年6期
关键词:田径队运动队高水平

◇西藏民族大学体育学院 宋 琳 李利强 杨 乾

基于学校对国家体育事业发展的责任与使命,承担国家战略发展需求的社会职能,以西藏自治区建立学校高水平田径队前景及发展策略研究为题,通过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对西藏自治区建立学校高水平田径队的前景及发展进行研究。研究认为:高水平田径队的建立能较大程度上解决西藏自治区现如今人才流失与引进问题,提升运动员综合素质培养问题,构建更科学,高效的体育人才培育体系,提高西藏自治区得天独厚的高原优势在中长跑、竞走项目上的核心竞争力。

我国建立学校高水平田径队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在三十四年历程中,无论是高水平田径队的训练模式,建设管理还是运动员文化培养与训练的矛盾等,都存在着较多争议,正如我国高水平田径运动员后备人才培养的“三级”金字塔人才培养机制是在我国经济还不是很发达时期为有效集中人力物力而采用的高水平培育体制,现已逐步不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发展。为解决这一问题,采取当今所流行的“双轨并行”是我国高水平田径后备人才培养的最佳途径。西藏作为我国高原地区,在学校建立高水平田径队能最大限度的扩宽田径运动选材面,使其具备运动天赋的学生进行专业的训练,并通过“学校培养”机制宣传推广田径,吸引更多热爱田径运动的学生参与其中。

1 我国现阶段高水平田径队现状

2020年体育总局、教育部发布《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意见的通知》提到:鼓励高校积极申报设立高水平运动队,合理规划高水平运动队招生覆盖面,加大对高水平运动队的招生力度。可以说高水平运动队未来将会在体育考学及体育人才培养中占据重要地位。将竞技体育高水平运动队的建设与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有效地结合在一起,发扬体育精神,形成特有的校园体育文化[1]。

1.1 现阶段招录情况分析

在进行各高校田径队招录政策进分析来看,田径一级运动员只需要具备高级中等教育毕业同等学历,获得国家一级运动员(含)以上证书即可。相比于一级运动员,二级运动员报考高水平运动员的要求要更加严格,需要具备高级中等教育学校毕业,获得国家二级运动员(含)以上证书且高中阶段在省(含)以上比赛中获得集体项目前六名的主力队员或个人项目前三名;有些高校报考则需要具备高级中等教育毕业同等学历的情况下,获得近三年内在国内或国际集体项目比赛中前八名的主力队员。能满足其报考条件的运动员在进行测试后根据运动等级和现场测试成绩的综合评定来给予其招录政策。二级运动员的招录政策为达到本省普通高考的二本线或者二本线分数的65%,而一级运动员可以争取拿到体育单招的文化线,在实际竞争过程中,拿二本线或二本线65%的考生不仅仅只有二级运动员,一级运动员也占据一定比例(见表1)。

表1 2021年高水平田径项目文化二本线、265线各运动等级人数情况

从2021年各高校高水平田径队测试合格名单来看,测试合格的田径一级运动员体育单招线政策率为67.1%,相当于测试合格中的十个一级运动员里有6~7个能获得体育单招政策,相较于高水平运动队招录人数最多的足球项目体育单招线政策的32.4%来看,田径国家一级运动员在测试合格后可以说是半步踏入高校的门槛,而田径二级运动员在保证自己专项成绩的同时,具备较好的文化成绩才有较大希望满足就读高校的梦想。

1.2 招录高校分布分析

截止到2021年招收高水平运动队招生的263所学校中,招生院校数量较多的省份分别为北京26所,江苏20所,上海18所。除青海,西藏外,其他各省皆有不同程度的招录。从区域分布来看,高水平运动队的招录院校数量最多的分布于华北地区和华东地区。在2021年这两个地区在招录高水平运动队的学校高达133所,占全国招录高水平运动队学校的50.5%,西南地区仅占10.2%。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队受地理位置、文化水平等因素的影响。经济发达地区的物资丰富,人才聚集,发展速度快,可以得到更优质的待遇和机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比较顺利,整体分布比较均匀。经济落后地区的发展速度慢,人才外流较多,基础服务设施不够完善,建设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时遇到问题较大。这样不利于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全面协调发展与举行区域之间的高水平运动队竞技比赛,呈现出“北强南弱,东强西弱”的区域差异[2]。

1.3 招生计划分析

2021全国所有高水平运动队招生院校的招生计划总人数达到9681人,相比2020年减少684人,而阳光高考网上所有院校公示的名单人数总数是8368人,所以2021年高水平运动队整体还有1300多个招生名额剩余,比例达到13.6%。其中,未录满的院校还有很多985/211高校,这些高校剩余的名额超过500个。根据2021年阳光高考网和各院校招生简章的数据统计显示,2021年有179所院校的高水平运动队未完成招生计划,其中30所高校计划完成率未超过50%(见表2)。

表2 2021年部分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招录情况

高校如今多数面临计划完成率较低的两个重点原因在于高水平运动队的宣传、普及和推广程度较差,同时高水平田径队的报考要求较高,且指标要求过高。分析现如今高校田径队的招录情况来看,为有效提高我国综合竞技运动水平,利于区域间的竞技比赛。提高西南地区的高水平田径队建设是关键。

2 高校创办高水平田径队建设的成功案例

在试办高水平田径队的三十多年探索发展过程中,在各高校领导重视关心和教练、运动员共同努力下,取得了可观的进展,并产生了体教融合背景下值得借鉴的培养模式,成为了培养优秀高水平田径运动员的有效参考。

2.1 清华模式

在建设高水平田径队的历程中,各高校结合自身办学特色以及区域文化进行建队,形成各具高校特色的高水平田径队,而“清华模式”当属其较具代表性的高校模式之一。“清华模式”是提高发挥大学的综合优势,培养全面发展的竞技体育人才的培育模式,具备六种独立运作良好的子模式基础。清华高水平田径队采取基本模式的培育体系,形成以业余赶专业的培育目标。队员的培养分为两种形式,一是从附中的“马约翰班”到大学,达到一定水平后推荐注册到某省市;二是原注册在某省市的队员,经过学校的考核和选拔,经过高水平招生的测试和文化考试,进入清华大学学习并成为田径队员[3]。进队后采取教学-训练-科研一体化模式,在高水平运动队计划中,不仅是对运动员的一种综合素质的提高,同时教练员兼顾教学和训练的科学研究工作,这种模式符合当今国际、国内教练员培养的发展目标。从对清华模式的学术研究成果来看,研究学者大多对清华模式做出较高评价,但清华模式的实质是由附小、附中和大学的一条龙体系培养并具备了清华大学竞技文化多年的积淀,具备难以复制性。国内少有院校就资源方面和清华相比,复制清华模式无异于空谈,清华模式的成功其中所蕴含的经验才是各高校应该学习借鉴的,高校应结合高校特色,形成以优势项目为主体的高水平培养模式,带动学校乃至本省竞技体育的提高。

2.2 北京工业大学训练模式

北京工业大学相较于北大、清华等名校,在高校资源及学校知名度上存在一定差距。为此,北京工业大学以高校特色及其资源分布为起点,集中人力,物力以求办好高校优势项目。从招生模式来看,北京工业大学采取混合型建队模式,与先农坛体校和木樨园体校签订联合办学协议,虽无法复制清华模式的一条路培育体系,北京工业大学另寻他法,采取提前追踪优秀运动员的方式,选取优秀教练员前往各中学,体校及俱乐部进行选苗,并针对优秀运动员特点确定招生目标。最后通过高水平运动队的形式进行招生。

入校后的高水平运动员管理是一大难题,北京工业大学为高水平运动员提供工商管理专业,在通过专业促进自身管理水平提高的同时,丰富了长期进行枯燥体育锻炼的运动员生活。针对训练受假期影响这一问题,学校为此采取灵活的教学组织形式,实行训练周期模式,打破了传统意义的学期制和暑寒假制,根据训练及其赛事进行周期教学[4]。在专项训练方面,为更好的促进专业水平进步,北京工业大学与北京市体育局联合建设高水平田径队,力求更好的训练环境及其教练资源。为保障运动员的竞技水平及其训练后的恢复,学校为运动员提供运动医学保健室,所属医院及体部进行理疗、康复器材。

北京工业大学结合自身资源并采用混合型建队模式的成功是显而易见的,据不完全统计,北京工业大学曾培育出84名运动健将及152名国家一级运动员。因此,结合高校资源,针对其特色优势项目为主导建设高水平田径队是切实可行的,应不断创新,将高水平田径队的建设推向更高层面。

3 西藏学校高水平田径队现状及前景

3.1 西藏学校高水平田径队建设现状

现如今西藏自治区的体育建设仍处于滞后状态,在全球化大背景下,产业结构不断升级,经济和科技快速发展,我国体育事业也迎来了蓬勃发展。现如今单一的体校输入模式已不能满足快速发展的社会需要,西藏体育事业的发展需要学习借鉴国内先进培育模式并结合自身高原环境条件下进行。近年来,得益于国家田径队“田径高原人才开发计划”的选拔实施,西藏中长跑已初步呈现出集团化优势,并在国内中长跑赛事中取得重要突破,如多布杰摘得第十四届全运会男子一万米、五千米双冠并曾入选2019年多哈世锦赛和2020年东京奥运会男子马拉松参赛资格等。在充分肯定西藏在田径中长跑项目取得的突破性成绩时,也要看到由于西藏缺乏国内先进运动队管理、选拔模式的学习,导致出现一系列青少年的流失与其运动生涯受限等问题。以及过度依赖于体校的输入模式,从而忽略中小学选材以及大学高水平运动队进行培育运动员的模式选择。过度单一的输入模式容易导致西藏中长跑运动队出现断层现象,随着优秀运动员的年龄增长与运动巅峰期的结束,后备人才的选拔与培育成为西藏中长跑发展的主要现实问题。

3.2 西藏学校高水平田径队建设前景展望

随着《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6]的贯彻落实,西藏各级各类学校将提升其竞技体育水平,抓住学校人力资源优势及自然优势,扩宽运动员选拔途径以及专项优势培养。大中小学校成立青少年俱乐部,而高水平运动队恰好为其俱乐部提供人才需求。并加强学校运动队建设,引进并提高教练员水平进行专项指导,提升运动员的专项成绩,通过签约注册运动员的形式,代表西藏参加全国各类赛事。完善青少年体育赛事体系,支持学生参与运动技术等级评定,完善体育专项考生选拔升学机制,扩宽学生运动员升学渠道。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承担培养西藏高水平运动员及其未来中小学教练员的重要责任,通过对高校高水平田径队的训练数据监测,提升我国高原训练的发展进程。并以吃苦耐劳,奋勇拼搏的精神不断感染着高校内的普通学生。

4 高水平田径队发展策略

高校间联合培育发展或高校采取锻造“一龙”制度,在高校教育环境下,依靠自身教育资源优势,建立起优质的教体结合模式,让高水平运动员获得最佳的学习场所、学习资源,使其逐渐成长为学习素质水平高、竞技能力强的大学生运动员,同时西藏自治区应向优秀毕业生提供西藏待遇较好的体育职业岗位,方便其高水平运动员所学的竞技体育知识教授至西藏各中小学。有利于提高西藏自治区田径整体发展水平,提升田径教练综合素养,培养更多高水平田径人才,减少区内具备田径天赋人才的流失,为西藏自治区田径事业获得长远发展。

4.1 合理利用高原地理优势

受高原地理环境影响,在高原上进行田径训练的刺激高于平原训练。因此,如何合理利用高原地理优势进行运动队训练成为关键。资料显示,高原缺氧是可以适应的,在高原的训练有利于提高运动员呼吸及其心血管功能,对提高运动员的有氧供能能力有显著效果,从而使运动成绩的提高,正如西藏选手多布杰,在陕西全运会中9月21日摘下男子一万米金牌后仅过两天参加的男子五千米决赛中以13分49秒摘下冠军。短短三天,两枚长跑金牌的壮举可谓是西藏中长跑历史性突破,从多布杰取得的成绩来看,获得这样的成绩应归功于多布杰超常的有氧供能能力,而多布杰之所以具备超乎国内一众优秀长跑运动员的有氧供能耐力,当属于在西藏的长期低氧生活。资料显示有氧代谢供能越强,在同样的渐增负荷运动中无氧工作供能则越晚,以最大限度利用有氧代谢不过早地动用无氧供能使乳酸积累减少;因此在高校建立田径队应以中长跑,竞走耐力性项目为主要发展项目,主要采用高住低练,高住高练的训练手段进行培养,这种训练手段既可以挖掘出运动员的潜力,又可以最大程度的减少高原负荷训练对身体的损伤。提升运动员的有氧代谢能力,改善运动员体内氧环境与运动能力的表现能力。相较于平原训练,对于世居平原的高水平运动员,在高原训练时,应先进行适应性过度训练,通过体质数据检测来判断是否能进行训练。当习服期结束,应循序渐进的科学安排训练强度。

4.2 加强高原训练的机能监控

表3 高水平20km竞走运动员在数周高原训练前后进行不同走速时的有关生理参数变化[6]

高原训练应秉持在生理生化机能监控下进行科学合理的负荷训练原则为核心,相较于平原训练,高原训练应加强生理生化指标的检测,防止过度训练导致机体受损,在高原训练期间,要加强晨脉,运动后的即刻脉搏,恢复脉搏,血压等生理指标的检测,还要对血红蛋白、血乳酸、血尿素、尿蛋白等生化指标进行检测,并参照上高原前的指标,经行比对分析,以确定训练负荷是否合理,运动员的机能状态是否良好[5]。

由于受低氧环境的影响,通过对各自单一的生理机能参数来进行对运动负荷的评估及其运动员身体机能状况是不合理的。因此在高原训练时,要做到对运动员生理机能的综合评估,既要考虑到各生化指标的独立性,也要对其具有关联性的生化指标进行考虑。在机能监控方面,应结合运动员体态体型及其生理机能制定合理测试计划,与其当天训练计划进行结合监测分析,并将结果及时反馈给教练员,以便安排下一阶段训练计划,为教练制定训练计划提供客观依据,才能使运动员成绩得到有效提升。

4.3 进一步深化高原训练理念

对田径项目而言,高原训练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但由于高原训练的训练理念涉及范围较广,因此高原训练实践成为当下深化理念知识进步的主要途径。而西藏进行高水平田径队建设正是在高原进行实践性的训练活动,并由于长期生活在高原,涉及各方面高原训练问题,所以对深化高原训练理念起到关键性作用。训练期间由于低氧环境,应减少速度素质训练,重视有氧训练,运动员高原训练要充分利用低氧环境训练对氧的输送和利用能力的提高来增强运动员的有氧代谢能力。主要以有氧训练为主,提高运动员的最大摄氧量和有氧能力。采取多间歇训练,在提高耐力的基础上,加强专项力量、速度训练,经过专项训练的提高来达到新的竞技状态的高峰,因此,合理安排高原训练结构是高原训练的关键[7]。但长期的高原训练会导致专项耐力以及绝对速度的下降,所以以高校交流的方式谋求以训练环境的改变而形成不同的训练手段以及训练侧重点,在秋冬季节主要以高原训练发展有氧耐力为主,春季后应以高校交流的形式,前往位于陕西咸阳的西藏民族大学进行平原训练阶段,返回平原第1周必须加大专项耐力和专项力量训练。第2周减量,加大有氧及混氧强度。由于减量和超量恢复,状态迅速回升。第3周再次减量,加大无氧训练强度,形成最佳竞技状态[8]。根据实际情况,科学安排高原训练与平原训练,争取运动员的速度训练与耐力训练的高度统一。

5 结束语

西藏高校建立高水平田径队是符合当今体育改革大趋所向,是优化西藏自治区体制建设、增强西藏自治区竞技体育竞争性和发掘西藏高水平运动人才的有力举措。以西藏高原训练环境为中心,发展中长跑、竞走为重点发展项目,通过高水平运动队形式进行体育人才培养,采取“高住高练”“高住低练”为主的高原训练手段充分发挥高原地理环境对耐力性项目的潜在优势。

猜你喜欢

田径队运动队高水平
高水平开放下的中概股出海与回归
广西高等学校高水平创新团队
2021年最后悔的事
2021年最后悔的事
盘点全方位、高水平的对外开放重大举措
党建工作在优秀运动队管理工作中的作用探讨
跨界、跨项选拔高水平运动员要重“体”更要重“心”
中学创办二线运动队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除田径队俄代表团全数战里约
集体性项目运动队的集体效能及其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