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快青海畜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2022-07-13刘海棠

青海畜牧兽医杂志 2022年2期
关键词:畜产品畜牧业生态

刘海棠

(青海省农牧业项目指导服务中心,西宁 810000)

畜牧业是青海省最具特色的传统基础产业之一。近年来,青海省围绕加快畜牧业转型升级,大力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推动畜牧业向绿色有机、集约化、品牌化发展,发展要素得到有效整合,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发展步伐明显加快,全省畜牧业呈现出量、质同升的良好发展态势。在由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生态畜牧业转变的关键期,如何从生态、经济、社会等多个角度,全方位系统思考、协同推进青海生态畜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已成为必须面对的共性问题和重大挑战[1]。本文在回顾并总结近十年来青海省畜牧业发展成就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从10个方面为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提出对策和建议。

1 青海畜牧业发展概况

1.1 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

2020年,全省牲畜存栏量为2 067.97万头(只),其中,牛652.3万头(牦牛608.87万头);羊1 326.7万只(藏羊1 105.11万只);生猪72.07万头。草食畜出栏962.7万头(只),比2010年增长45%,其中,牛189万头,羊773.7万只,分别比2010年增长91.89%和36.9%。全省肉产量36.7万t,比2010年增长33%,其中牛肉19.2万t,羊肉13.3万t。奶产量36.6万t(牦牛奶13.07万t),比2010年增长39.7%。2020年畜牧业产值达295亿元,较2010年增长近3倍,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58.19%,比2010年提高近8个百分点。因此,近十年是青海省畜牧业平稳快速发展的十年,是能力与效益同步提升的十年(见图1、图2、图3)。

图1 2010—2019年牲畜存出栏变化

图2 2010—2019年畜牧业产值变化

图3 2010—2019年主要畜产品产量变化

1.2 畜牧业结构不断优化

优势产业带和特色优势产区中牛羊肉、牛奶、猪肉产量分别占全省产量的70%、80%和85%。畜群结构趋向合理,良种化水平不断提高。2020年,草食畜出栏率、商品率、能繁母畜比例达到53%、42%、55.29%,分别比2010年增加了10个、6个和5个百分点。牧区、半农半牧区、农区并举的生产格局基本形成,优质牛羊肉、奶牛、生猪3大优势产业进一步巩固(见图4)。

图4 2010—2019年能繁母畜比例变化

1.3 生产经营方式发生积极变化

全省生态畜牧业合作社达到961个,实现牧区和半农半牧区全覆盖,入社牧户达到11.5万户,整合牲畜122.47万头(只),整合草场1 100万hm2,探索出了适宜牧区生产发展的“股份制”、“联户制”、“代牧制”等畜牧业建设模式。培育5个牦牛产业园、2个藏羊产业园,完成股份制改造的合作社180个。全省畜禽规模养殖场达到2 800多家,其中省级认定的1 413家,农区规模养殖比重达到53%,比2015年提高9个百分点,为畜牧业进一步转型升级奠定了良好基础。

1.4 草原生态保护和建设取得积极成效

通过实施退牧还草、三江源生态保护建设二期、祁连山生态综合治理等工程,累计封育草原1 113万hm2,划定禁牧区1 633万hm2,改良退化草地2 527万hm2,治理黑土型退化草原75.2万hm2,建设划区轮牧和围栏轮牧302.7万hm2,防控草原有害生物171万hm2,草原综合植被盖度提高到了57.4%,比2015年提高了1个百分点,初步遏制了草原恶化的趋势,天然草地产草量平均亩产178 kg,比2010年提高10%。

1.5 畜牧业6大体系初步建立

1.5.1畜禽良种体系 育成大通牦牛、无角阿什旦牦牛新品种,雪多牦牛、环湖牦牛、玉树牦牛、欧拉羊、扎什加羊等一批优良畜禽品种列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名录。建立畜禽改良推广服务机构744个,建设18个种羊场和17个牦牛种牛场,形成年供种公羊2万只、种公牛9 000头、肉(奶)牛冻精36万只的能力。

1.5.2饲草繁育生产加工体系 全省多年生牧草种子保留面积2万hm2,年产多年生牧草种子近1 000万kg,一年生燕麦种子生产田1.66万hm2,燕麦良种供应率由十年前的不足30%提高到95%以上。饲草种植基地面积累计达31万hm2,其中,多年生牧草种植面积21万hm2,燕麦、青贮玉米等一年生饲草年种植面积达10万hm2以上。饲料加工企业达到19家,年饲料产能63万t。建成省、州、县三级饲草料防灾减灾物资储备库61处,调运越冬储备饲草料8.16万t,为精准补饲为辅的新型高效草地畜牧业注入新的活力。

1.5.3动物疫病防控体系 建立省、市(州)、县、乡四级动物疫病防疫体系,设立了390个乡镇兽医站,建立了7 108名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动物疫病监测点从2010年的50多个增加到130个,产地检疫报检点达到494个,动物疫情监测预报和防控水平明显提高,疫情应急处置能力显著增强,全省重大动物疫病平均免疫率达到90%以上,畜禽疫病死亡率降至2%。

1.5.4科技支撑体系 牛羊、生猪等科技创新三级平台全面建成,藏羊高效养殖、牦牛三增三适等重大技术全面成熟并普及推广,生猪大规模工业化生产装备技术落地见效,牛羊有机生产和追溯体系初步建立。通过新技术应用,在海北州等地区实现藏羊2年3胎,牦牛1年1胎,牛胴体重由97 kg提高到101.75 kg,羊胴体由15 kg提高到17 kg,劳均畜牧业产值由1.7万元提高到2.88万元,极大地提高了畜牧业生产效率(见图5)。

图5 2016—2020年劳均畜牧业产值变化

1.5.5产品加工体系 全省牛羊肉加工企业数量从73家发展为121家,较2015年增长65.7%,牛羊肉加工转化率从25%提高到42.5%,增长17.5%,总产值突破130亿元。全省乳制品加工企业22家,乳制品总产量9.01万t,增长4.7%。规模以上乳制品加工企业达到10家,总产值9.16亿元,占全省乳制品加工企业总产值的76.3%。现代畜牧业产业体系构建速度明显加快。

1.5.6绿色循环体系 初步构建起草畜联动、农牧耦合、种养循环的绿色生产体系,“草→养→粪→肥→种”的物能循环利用模式得到广泛应用,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到81.5%,规模养殖场配套建设粪污处理设施比例达到99%,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格局加快形成。

2 新发展阶段青海畜牧业的目标导向与关键问题识别

2.1 目标导向

从青海省资源禀赋和发展基础视角,未来青海畜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以生态良性循环和畜牧业现代化为核心,以促进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根本性改变为主线,不断强化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增强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强化科技兴牧,优化调整畜牧产业结构,提高生产效率和市场效益。从全省畜牧业加快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视角,未来青海畜牧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现代畜牧业发展格局加快形成,探索出一整套草地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经验和模式,绿色有机畜产品输出地建设快速推进,畜产品供给和竞争能力有效提升,生态质量和产品品质同步提增,生态、生产、生活“三生共赢”全面实现[1]。

从“三个最大”和“一优两高”的科学发展视角,未来青海畜牧业发展的基本准则是坚持生态优先,坚持畜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协调统一,全面加强草原生态保护,在保护好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对草原等资源适度开发利用,围绕畜牧业发展关键环节和重点任务,加强新技术、新品种、新机制的引进、集成创新,走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科技驱动发展之路。

2.2 关键问题和短板

2.2.1畜牧业总体输出能力还不够强 具有特色优势的牛羊肉产量仅占全国的2.83%和2.69%。近几年,全省年外销牛羊肉产品基本保持在7~9万t,既与青海丰富的绿色有机资源禀赋不相称,也与打造有机绿色特色畜产品输出地的要求差距较大。

2.2.2精深加工水平明显落后 现代加工、运输、仓储、冷链等设施装备水平比较低下,牛羊肉精深加工率不足5%,90%以上仍以热鲜肉、冷冻肉等初级产品出售为主,增值效益十分有限。虽已建成全国最大的有机畜牧业生产基地,但有机牛羊肉加工率仅占总产量的1.14%,优质优价的市场机制尚未形成。

2.2.3资源环境约束依然存在 天然草地草畜平衡面积1 527万hm2,牧草供给总量为410亿kg,外加人工饲草料和农作物秸杆,理论载畜量为2 900万羊单位,全省存栏草食畜生产还需饲草87亿kg。天然草地资源约束与牦牛、藏羊等优质畜产品有效供给的矛盾仍然突出。

2.2.4产品安全仍面临挑战 布病和包虫病等人畜共患病、地方流行性传染病和寄生虫病时有发生,常发性疫病仍有流行隐患,直接威胁畜牧业健康发展。病死畜禽无害化收集和处理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全产业生产质量风险控制点增多。保障“舌尖”安全,以绿色、安全、高品质的畜产品满足市场消费升级需求的压力较大。

3 推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作为最为传统、最具特色的基础产业,畜牧业上联种植业,下擎加工业,加快推进青海省畜牧业转型升级,实现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对于青海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意义重大,需要从生态、经济、社会等多个视角,全方位系统协同推进[2]。

3.1 继续强化现代化草地生态畜牧业示范区建设

培育和壮大以饲草料生产加工为主的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生态牧场及种养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积极探索“园区+企业+合作社+农户”“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合作社+基地+牧户”等多种发展模式,推行股份制、大户制、联户制、代牧制等多种经营模式,加速草场、牲畜、劳力等生产要素优化配置,促进畜群和畜种结构调整,加快建立农牧生产区域协同机制,推动传统草地畜牧业向规模化养殖、集约化经营的现代草原生态畜牧业转型,跨区域、整建制打造现代化草地生态畜牧业示范区,积极构建草畜联动、农牧耦合、产加销一体、循环发展的草地畜牧业发展格局。

3.2 大力发展高原特色草种业

建立牧草种质资源保护利用体系,提升优良牧草种质资源原位保护和乡土草种的选育能力,完善种质资源鉴定评价与创新利用体系。发挥本省抗旱耐寒植物育种选种方面的独特优势,合理规划良种生产区域布局,组建技术研发平台和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强化产、学、研一体化机制建设,高标准建设一批抗逆性强的优质饲用牧草良种三级繁育基地。

3.3 加大草、畜棚等基础设施和饲草基地建设力度[3]

扬季节性之长,避季节性之短,大力提高冷季的饲草料供给水平是传统畜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一环。加快推进“四个一批”建设工程,在牧区建设一批牲畜棚圈、草料棚,力争畜均占有棚圈面积达到1 m2,基本满足牧区牲畜安全越冬和补饲需求。在西宁、海东地区利用坡耕地、撂荒地、轮作地建设一批一年生饲草料基地,在海南州、海北州、黄南州等农牧交错区低产田建设一批多年生、一年生人工半人工饲草料基地,力争新增200~300万t饲草产量,促进生态保护和产业发展共赢。

3.4 大力推进畜禽规模化养殖

支持专业合作组织、龙头企业及养殖大户新建、改建畜禽规模化养殖场,逐步改变青海省畜禽养殖规模小而散的局面,形成集中连片专业化、规模化生产格局。在海南州、海北州等条件适宜的地区布局千头牛、千只羊等大中型养殖基地,完善畜产品优势产业带和特色产业区建设,发挥畜牧养殖产业集聚效应和示范作用,提高集约化养殖水平。

3.5 培育壮大新型经营主体

开展农牧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工作,打造一批国家级和省级示范社。实施家庭农牧场培育计划,引导组建家庭农牧场联盟。引导新型经营主体以产业链为纽带,积极开展联合与合作,建设一批家庭农牧场,培育一批示范性家庭农牧场和农牧民合作社示范社,做强农牧业产业化联合体。

3.6 加力提升畜产品加工水平

实施畜产品加工提升行动,围绕牦牛、藏羊、草产业等产业进行集群化打造,统筹推进畜产品初加工、精深加工、综合利用加工协调发展。实施“牵手计划”,引进省外实力雄厚、竞争力强、技术先进的行业龙头企业,强化现有畜产品加工园区设施改造和能力提升,稳步提升农副产品综合价值开发和利用水平。

3.7 打造畜产品现代流通业

健全全省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推进公益性畜产品市场和畜产品流通骨干网络建设,引进和培育大型农畜产品物流企业,支持重要畜产品集散地、特色优势畜产品产地市场建设。持续开展青海绿色优质畜产品走出去行动,加快在省外中心城市布局建设青海畜产品物流基地、物流配送中心和分仓,建立订单生产、冷链配送、定向销售的产销衔接渠道。深入实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互联网+”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促进畜产品产销高效对接,探索大宗畜产品远程交易新模式。

3.8 提升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4]

完善畜产品质量安全和生产标准体系,制定完善畜产品“从草原到餐桌”的全程标准体系;建设省级农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推动农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信息化进程;提升兽医实验室检测诊断水平,升级改造兽药及兽药残留实验室;完善公路动物防疫屏障网络。

3.9 强化现代畜牧业科技支撑[5]

完善畜牧业科技创新体系,构建农业科研院所、高等学校、企业间高效协同创新机制,强化关键领域核心技术攻关。加大畜牧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力度,建设和完善一批省级重点实验室。完善畜牧业科技服务体系和创新成果转化机制,建立与市场、产业紧密结合的畜牧业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发展畜牧业科技成果托管中心和交易市场。提升动物疫病防控基层基础设施和装备水平,健全病死畜禽无害化收集处理体系,实现动物防疫专用设施牧业社全覆盖,乡镇畜牧兽医站基本得到改扩建。

3.10 推进畜牧业信息化建设

完善青海农业农村大数据应用平台,建设现代畜牧业大数据库,构建全省畜牧业数据资源“一张图”。加快建设国家农业遥感中心青海分中心,构建天、地、空一体化的畜牧业智能遥感监测体系。大力发展“互联网+现代畜牧业”,促进数字技术与畜牧业产业深度融合,建设一批数字畜牧业试点县和乡村示范县,推进电子商务示范基地、智慧畜牧业物联网应用示范基地建设,打造智慧畜牧业技术应用示范样板。

4 结语

从政策环境来看,政府强力推动、鼓励引导、资金持续投入等利好因素在不断加强,有助于未来草地畜牧业发展,关键是操作的节奏把握。从内部条件来看,发展绿色有机畜牧业得天独厚的天然优势,资源要素有效整合,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发展态势良好,关键是要在细节上下功夫。从市场发展趋势来看,畜产品成为“粮食安全”重要保障的刚性需求也在持续增长,关键在于量和质的同步提高。立足新时期和发展新阶段,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对草地畜牧业持续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提供了难得的机遇,需要我们以更加开阔的视野,更加务实的举措,突出重点领域,补齐薄弱环节,坚持循序渐进,力求稳步推进和发展充满活力、富有效率的草地畜牧业经济,在高起点、高水平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重要作用。

猜你喜欢

畜产品畜牧业生态
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控制措施
第二十届(2022)中国畜牧业博览会
映像畜牧业
2021中国(重庆)畜牧业博览会
“生态养生”娱晚年
畜牧业也要打好“翻身仗”
论养殖业“减抗”背景下无抗替代品与畜产品安全
春节畜产品供应面较为宽松
蒙古国消费者购买畜产品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
住进呆萌生态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