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两种仿生物电刺激治疗方案对产妇腹直肌分离的效果评价*

2022-07-13姜雄春周贞伶覃彭静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2022年6期
关键词:腹部产后产妇

凌 静,姜雄春,徐 明,周贞伶,周 芸,覃彭静,葛 圆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产科,南宁 530021;2.广西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南宁 530200)

产后腹部形体和功能的恢复一直是产后女性关注的重点,直接的症状表现在腹直肌分离。产妇产后腹直肌分离发生率高达30%~70%[1],可导致产妇体形改变、腰围增粗、背部疼痛等,严重者导致腹腔脏器下移和腹壁疝等[2-4],还可增加产后抑郁的风险[5]。如何促进产后体形与功能的康复成为妇产科领域研究的热点。目前针对腹直肌分离产妇的治疗主要有自主训练、纠正姿势、背部护理及有氧运动等。随着近年来仿生物电刺激逐渐应用于腹直肌分离的治疗,并取得一定治疗效果。笔者在临床工作中发现采用不同仿生物电刺激治疗方案时,产妇治疗效果不同,经查阅相关文献显示,不同医院产后仿生物电刺激治疗方案各异。因此,本研究开展了两种仿生物电刺激治疗方案,观察产后腹直肌分离产妇治疗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19年3月至2020年6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产科门诊产后42 d诊断为腹直肌分离的产妇120例,根据产妇间断或连续到医院治疗时间安排分为观察1组和观察2组,每组60例。能够不间断10 d到医院治疗的产妇纳入观察1组;通过预约的方式,能够1个月内每2~3 d到医院进行治疗的产妇纳入观察2组。另选同期未进行仿生物电刺激的60例产妇作为对照组。病例纳入标准:(1)初产妇,足月单胎,顺产;(2)无妊娠合并或并发症;(3)盆底肌Ⅰ类、Ⅱ类肌力≥3级;(4)A3反射正常;(5)产妇的盆腔底部肌肉结构与功能未有先天性异常。排除标准:(1)患有心脏、肝脏和肾脏疾病产妇;(2)精神状况异常产妇;(3)有电刺激治疗禁忌证产妇;(4)出生新生儿出生体重<2.5 kg或>4.0 kg;(5)不能按时间要求进行治疗产妇。本研究所有产妇均知情同意,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方法

1.2.1 自主康复锻炼方法 对照组采用自主康复锻炼方法,即由产后康复治疗师播放自制视频和发放产后康复宣教手册,并现场指导产妇进行改善腹直肌分离的训练,包括站姿收腹、跪姿收腹、跪姿伸腿、仰卧抬腿、仰卧蹬腿、平板支撑等康复动作。建立微信群,督促产妇训练打卡,答疑及指导产妇每日在家训练,15~20 min/次,2~3次/d,自主训练30 d。产妇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训练1个月后回医院评估身体。

1.2.2 连续仿生物电刺激治疗 观察1组在采用自主康复锻炼方法基础上采用连续仿生物电刺激治疗方法:产妇取仰卧放松体位,产后康复师采用法国PHENIX神经肌肉治疗仪U8,采取腹直肌分离程序,在其腹部两侧对应的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直肌、腹横肌处进行电刺激。电流强度以产妇感觉到舒适的麻刺感,达到其能够耐受的最大水平为最佳,引起肌肉震颤但不引起疼痛,以保证疗效。治疗方案:自主康复锻炼结合连续仿生物电刺激腹部肌肉,粘贴电极片A1+、A1-、A2+、A2-、B1+、B1-、B2+、B2-共计8片电极片,产后42 d开始连续进行仿生物电刺激10 d,每次30 min,一个疗程共10次。

1.2.3 间断仿生物电刺激治疗 观察2组在采用自主康复锻炼方法基础上采用间断仿生物电刺激治疗方法:产妇体位、采用的治疗仪电刺激部位同观察1组。治疗方案:自主康复锻炼基础上结合间断仿生物电刺激,粘贴电极片部位同观察1组方案,每周进行仿生物电刺激3次,每次30 min,一个疗程10次,在30 d内完成。

1.3 观察指标

(1)采用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完成产妇腹直肌分离距离测量,方法:产妇取仰卧,两腿弯曲,露出腹部,自然呼吸,腹部超声测量置于腹中线,调整焦距及测量深度至两侧腹直肌内缘清晰可见,两侧内缘之间低回声的连接组织的宽度即为腹直肌间距。分别测量腹白线平脐、脐上3 cm、脐下3 cm共3点腹直肌间距,以最大腹直肌间距为准,测量单位精确到0.01 cm。测量产后42 d、治疗30 d后3组产妇腹直肌分离距离。(2)评估3组产妇治疗前、后腰背部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0分代表没有任何疼痛感;1~3分说明有轻微的疼痛;4~6分疼痛较为明显;7~10分,疼痛非常剧烈,难以忍受。(3)测量产妇腹围(脐围)宽度变化情况,方法:测量3次脐围,取平均值。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多组间比较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SNK-q检验;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频数或百分率(%)表示,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3组产妇一般资料及新生儿体重比较

3组年龄、产后42 d体重指数、新生儿体重、腹围(脐围)、产后42 d腹直肌分离距离、背部疼痛情况(评分≥1分)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3组产妇产后42 d一般资料及新生儿体重情况比较

2.2 3组产妇治疗前、后腹围(脐围)宽度变化情况

产后42 d时3组产妇腹围宽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3组产妇腹围宽度均较治疗前缩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1组腹围宽度和观察2组腹围宽度小于对照组腹围宽度,且观察1组腹围缩小幅度大于观察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3组产妇治疗前、后腹围(脐围)宽度变化情况比较

2.3 3组产妇治疗前、后腹直肌分离恢复情况

产后42 d时,3组产妇腹直肌分离距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3组产妇腹直肌分离情况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均P<0.05);治疗后观察1组和观察2组腹直肌分离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且观察1组腹直肌分离距离小于观察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表3 3组产妇治疗前、后腹直肌分离距离比较 cm,

表3 3组产妇治疗前、后腹直肌分离距离比较 cm,

与对照组比较,*P<0.05;与观察2组比较,#P<0.05。

2.4 3组产妇治疗前、后背部疼痛评分情况

治疗前,3组产妇背部疼痛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3组产妇疼痛均有所缓解,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1组和观察2组疼痛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且观察1组疼痛评分低于观察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4。

表4 3组产妇治疗前、后背部疼痛评分情况比较 分,

表4 3组产妇治疗前、后背部疼痛评分情况比较 分,

与对照组比较,*P<0.05;与观察2组比较,#P<0.05。

3 讨 论

3.1 产后自主康复锻炼有助于产妇腹部体形的恢复

通常产后6周时间产妇全身各器官(除乳腺外)恢复至正常未孕状态。但由于怀孕期间子宫逐渐增大,增加了腹壁的机械性压力,腹直肌间距不断增大,大部分产妇有不同程度的腹直肌分离。这不仅影响产后女性身体形态的美观度及腹壁正常解剖结构和功能,还容易导致腹部皮肤松弛,引起腰背部疼痛,甚至形成腹壁疝[6]。据调查产后不采取锻炼或治疗措施者,产后6个月时腹直肌分离发生率仍高达到39%~45%[7]。本研究对照组60例产妇从诊断腹直肌分离开始进行1个月的规律、连续自主康复锻炼,产后康复治疗师则通过微信群每日提醒、督促产妇运动及在线答疑。结果提示锻炼1个月后产妇的腹直肌分离距离减小,腹围宽度缩小,背部疼痛缓解,较锻炼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这与李江英等[8]开展产后腹直肌分离患者进行自主训练总体有效率达100%的研究结果一致。提示产妇有意识地进行自主康复锻炼有助于增强腹壁的肌肉力量,从而减轻背部疼痛,有效缩小腹围及腹直肌分离距离,促进产妇产后身体恢复。产妇居家自行锻炼就能达到一定的恢复效果。建议将产后自主康复锻炼课程纳入孕妇学校常规课程,在产后出院当天、产后42 d复查及产后随访时进行重点宣教自主康复锻炼指导内容。

3.2 连续仿生物电刺激有效促进腹直肌分离产妇身体康复

腹直肌是腹壁重要的肌肉结构,能够使腹部脏器位置不受重力变化和相邻腔室压力增加影响。然而孕期女性的胶原纤维在雌、孕激素的影响下,为适应分娩的需要,腹直肌会逐渐扩张伸展且肌力减弱,同时由于逐渐增大的胎儿和子宫对盆底肌组织和腹直肌长期压迫,造成肌肉组织、血管和神经损伤,破坏其盆腹腔器官的支持系统。因此产后十分必要采取相应干预措施促进产妇腹直肌恢复。仿生物电刺激治疗是采用不同频率、脉宽的生物电对腹部肌肉进行刺激,通过经皮电刺激产生穿透的电磁场,刺激肌肉,使其被动性收缩与放松,促进血液循环,提高肌肉兴奋性,达到锻炼腹部肌肉目的,从而使分离的肌群恢复正常[9-10]。经查阅国内多家医院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案,无论间断仿生物电刺激治疗[9-11]或连续仿生物电刺激治疗[12-14]腹直肌分离的产妇,在缓解产妇腰背疼痛与腹直肌分离症方面均取得一定效果。本研究比较两种不同的仿生物电刺激方案进行干预腹直肌分离治疗的效果,在干预的部位与疗程次数不变的情况下,比较不同的干预时间,并与常规自主康复锻炼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提示观察1组、观察2组在背部疼痛缓解、腹围缩小、腹直肌分离距离减小等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且观察1组与观察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仿生物电刺激治疗较单纯自主康复锻炼有助于产后腹直肌分离产妇的康复,且连续仿生物电刺激治疗方案疗效明显优于间断生物电刺激治疗方案。究其原因可能是与治疗时间的连续规律进行有关。通过连续仿生物电刺激不断刺激产妇腹部肌肉使其收缩,仿生兴奋性电刺激可起到放松及震颤肌肉的效果,进而对松弛的腹壁局部肌群进行强化训练,从而使其肌肉群逐渐恢复正常功能。

综上所述,仿生物电刺激治疗产后腹直肌分离产妇的效果明显,且连续刺激治疗方案优于间断刺激治疗方案。自主康复锻炼结合连续仿生物电刺激治疗方案能够帮助产妇缓解背部疼痛,促进腹部肌肉康复,有效减少腹直肌分离,有助于其产后的整体美观,从而提高产后妇女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建议后续扩大样本量进一步研究,加强产褥期后的监督与指导,延长观察时间,验证不同仿生物电刺激治疗腹直肌分离的效果。

猜你喜欢

腹部产后产妇
腹部创伤的CT诊断及其临床意义分析
自然分娩产妇的产房心理护理及实施对产妇不良情绪的改善探讨
产妇分娩时如何护理
孕期抑郁症怎么样护理
笑笑不说话
妈妈们产后的生理烦恼
针对产妇体质特定食补
爱自己从产后护理开始
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预防及护理对策
祝您健康处方(6) 上腹部饱胀、隐痛、嗳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