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生产质量管理中的质量风险管理策略探究
2022-07-13王宇焉巧娜张杨冯莉娟
王宇 焉巧娜 张杨 冯莉娟
摘 要:本文中,笔者以“药品生产管理中的质量风险管理”为研究对象,首先探讨了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过程中,质量风险的集中地带,然后论述了影响药品质量的几个主要因素、质量风险管理的基本方向以及实现策略,以期相关研究内容能够为广大工作人员提供参考、带来启示。
关键词:药品生产;质量管理;风险管理
为了更为严格地对药品生产质量进行管理控制、保障产品安全,规避生产过程中各类问题的发生,如何让药品生产的各个环节实现标准化,减少患者使用药品过程中各类不良反应的出现,是非常重要的话题。
一、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过程中,质量风险的集中地带
药品生产过程中,质量方面的风险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分别是工艺变更风险及供应链变更所致的风险。
(一)因为药品生产工艺发生变更触发质量风险
所有经过批准实施并且通过验证的生产工艺,一旦在具体执行的过程中出现了变更,都会对药品生产的质量造成影响。这意味着药品生产企业在面临生产工艺变更的情况下,必须明确其所能带来的影响和波折,进而采取有力的措施进行验证,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严格贯彻与执行。[1]
首先,药品生产工艺的变更所致的质量风险,会产生主要变更以及次要变更两种形式的间接影响;
其次,新版GMP当中,针对“能够影响产品质量的变更进行评估”,评估会对产品质量造成影响,具体的影响范围包括产品质量、产品标准、产品质量在有效期内的可控性、产品质量稳定性。在评估完成以后需要对控制、沟通以及具体的评审步骤展开有效的管理。[2]
(二)因为供应链变动触发的质量风险
药品生产过程中,包括原辅料、包材在内的一系列辅助元素一旦发生变更,也会影响药品质量。,新版GMP当中,针对药品生产的供应商资质有着明确的规定,如果供应链发生了变化,需要对其稳定性进行考察和验证,要在完全确保药品质量不受影响的情况下,杜绝任何不符合要求的供应。
二、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过程中,影响药品质量的几个主要因素
在实际进行药品生产的过程中,会影响到药品质量的几个要素包括:
第一,原辅料变动;
第二,生产工艺变更;
第三,关键设备变更;
第四,公用系统及环境出现变更;
第五,流通以及使用环节存在纰漏;
第六,药物等直接发生接触的包材物料;
第七,外部合作以及供应链情况发生变动;
第八,生产人员的专业素质以及具体的操作水平。
三、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过程中,质量风险管理的基本方向
在整个药品生产过程中,质量风险管理的方向主要是围绕药品生产质量的影响因素及若干个关键点展开的,主要来自于人员、材料以及软硬件三个方面:
(一)人員
药品生产过程中,要从一切与生产关联的工作人员,其本身的职业素养、操作水平以及岗位培训角度着手,进而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对其进行弥补和完善,进而达到规避和控制质量风险的最终目的。
(二)材料
药品生产过程中,要从原辅料角度着手,找出会影响药品质量的元素,并加以控制。
(三)软硬件
其主要是指从药品生产关联的硬件(设备、厂房以及环境因素)、软件(与药品生产关联的质量控制文件和方法)两个角度进行风险管控。[3]
四、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过程中,质量风险管理的基本策略
(一)基本原则
质量风险控制的基本原则包括这样三点:
1.可控性原则
风险管理必须具备较强的可操作性,能够解决实质性的问题,而不是纸上谈兵。
2.有效性原则
质量控制手段必须具有较强的真毒性,要能够从根本上预防风险的再度出现和发生。
3.显著性原则
药品生产在实施了这些措施之后,能够弥补过往质量方面的问题和缺陷,切实提高药品的质量。[4]
(二)实施方略
1.沟通策略
(1)沟通内容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过程中的沟通策略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从外部沟通的角度来说,药品生产过后层中需要针对质量风险的级别、危害程度以及控制措施进行沟通,比如与患者本人进行沟通、面向社会进行攻关媒体宣传等;
另一方面,从内部沟通的角度来说,产品的缺陷以及质量投诉等信息都需要在药品生产关联的各个模块中做到共享,提高企业内部全体工作人员对其的高度重视,进而在日常生产的细节中,进行预防和关注。
(2)沟通细节
首先,沟通必须体现在文件上,要将文件列入药品质量档案当中,并且对质量风险进行评估以后的应对举措、整改结果进行必要的公开,同时需要通过媒体对外进行宣传和发布;
其次,沟通需要面向监督管理及主管部门,要尽可能争取专业机构的指导,将因为药品质量问题所带来的风险控制至最低;
最后,药品生产企业有必要构建完善的发言人制度以及质量风险管理制度,授权质量发言人对外进行联络与沟通,代表企业或品牌形象。
2.评审策略
首先,对质量风险管理过程中产生的经验教训进行汇总,并且以文件形式提供给评审使用;
其次,药品生产企业的质量主管部门需要对质量风险的发生过程展开评审,对具体的实施策略是否能够有效地预防风险的发生,任何评审都需要有文件记录,并确保能够得到质量主管部门的认可;
最后,制定出评审以后在对具体的措施计划进行检查。[5]
3.控制策略
(1)针对质量风险进行前瞻性管理
针对已经做出评估的质量风险,如果暂时没有药品进入上市流通,那么可以采取前瞻性的方式展开管理,尽可能做到事前排除和预防,对于因为供应链及工艺变更所导致的风险,颇为有效。
(2)质量风险的回顾性管理
针对已经存在的质量问题,如果经过评估和沟通仍然存在,为了规避后续再次发生,有必要在药品生产、物流等环节进行过程回顾,展开相应的管理。
药品生产质量的控制,需要对生产过程中容易触发安全和风险的因素进行严格管理和控制,通过建构统一的标准、实现全过程管理。要规范药品质量的检测办法,加强对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在做到信息交流和及时共享的基础上,也对药品生产过程所涉及的研发、设计做出科学的评估,对一切有可能影响药品质量的关键性因素进行控制,减少触发药品质量风险的概率。
参考文献
[1]王学涛.食品药品检验质量管理中风险防控体系的建立[J].现代食品,2022,28(08):162-164.
[2]张涛,陈旻,周慧贤,邢立镛,隆颖.论风险管理在药品监管部门质量管理体系建设中的应用[J].中国食品药品监管,2021(08):114-119.
[3]王玉翠.浅谈质量管理在无菌药品生产中的重要性[J].山东化工,2021, 50(15):109-110.
[4]邹玉梅.质量风险管理在药品全生命周期质量管理中的运用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21,42(17):33-34.
[5]徐茗希.风险管理在药品批发企业冷链药品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探讨[J].北方药学,2021,18(05):112-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