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烛燃烧实验的再探究及教学创新
2022-07-13胡绮妙
摘要:指导学生通过查阅文献,对蜡烛燃烧实验的改进进行了实践验证和分析,提出了创新方案。并通过开展课内、课外相结合的学生探究实验活动进行教学创新。
关键词:蜡烛;蜡烛燃烧;实验改进;教学创新
文章编号:1008-0546(2022)07-0088-05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22.07.022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单元1课题2的重要部分,承载了许多物理、化学知识,是初中化学的核心探究活动之一。作为初中化学启蒙的第一个探究实验,其地位和功能是不言而喻的。但是在实践中,笔者发现许多同行在处理这部分内容时过于仓促,或仅仅局限于让学生知道蜡烛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等结论,忽略了这个探究内容对实验探究过程的认知、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的渗透的功能。笔者分析,可能是由于以下2点让老师们忽略了对这个内容的深入探究。
1.蠟烛太常见了,实验比较简单,又因为此时的学生储备的化学知识少,拓展难于开展。所以课堂上只是简单演示,并补充一些他们未知的化学知识。
2.按照课本方式进行实验(见图1),实验效果并不理想:(1)用小木条检验火焰的温度时,难于把控技巧:若时间过长,木条全被烤焦;若时间过短,现象不明显。(2)用干燥的烧杯检验 H2O,水雾量较少,且烧杯内很快变黑,难以观察;随后翻转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以检验CO2,现象不明显。(3)点燃熄灭后的白烟,成功率低。
事实上,小小的蜡烛不仅蕴涵着许多的化学知识,而且为开展学生探究实验活动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和广泛的途径。笔者尝试开展“课前初探究—课堂再探究—课后深探究”三环节,指导学生通过查阅文献、实验探究等对蜡烛燃烧的实验进行改进和创新,取得较好的效果。
一、课前初探究
1.设计“课前学习任务单”,指导学生在家中完成初步探究
第1步:课前教师设计的“课前学习任务单”,包括了实验目的、实验内容、注意事项、发现的问题(或是你想了解的问题)、文献检索方法、有什么想法和创意、选择加入的研究小组(烛芯小组、火焰小组、H2O 小组、CO2小组、白烟小组、文献组)等。由学生自行组建小组,在家完成实验,以拍照或视频记录实验的过程或结果。
第2步:收集学生在家中实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建立文献分析小组;结合文献分析情况,分组进行实验验证与分析;教师指导各小组进行实验的再改进与创新。
第3 步:挑选和整理学生的成果,整体规划“课前—课内—课后”的学生实验探究活动,形成一体化的探究系列(见图2)。
2.文献分析与实践
在中国知网搜索“蜡烛燃烧”,检索到2014—2020年共 35篇文献,逐篇阅读后,我们认为与这3个实验密切相关的有17篇,其中,有4篇以自制教具为改进方向的[1-4]、有1篇需要自制铝管收集白烟[5]、有1篇使用比较少见的大钟罩[6]。基于简单易行的考虑,我们着重对剩余的11篇文献进行分析和验证(见表1),并提出进一步优化的创新设计。
3.实验的改进与创新
(1)增加设计探究实验:验证“烛芯的作用”
学生设置了4组的对比实验(见表2),了解到烛芯的作用:形成毛细作用输送液蜡,提供热量,引燃石蜡蒸气。最突出的设计是方案④中用粉笔作烛芯制作的一根蜡烛。引燃时,先用燃着木条使粉笔周围的石蜡熔化,(或在粉笔旁边预先埋一段1 cm左右长的棉线,点燃棉线使粉笔周边的石蜡熔化后),即可迅速引燃粉笔烛芯。由于粉笔中有缝隙,也可形成毛细现象,先燃烧起来的石蜡蒸气持续产生热量,从而使该特制蜡烛能持续燃烧。
(2)改进【实验1】蜡烛火焰温度的比较
学生的设计中有2组实验的效果较好(见表3),用宽版雪糕棒或白纸代替小木条。其中,由于白纸更易得,方案最优。用湿润后的白纸盖在蜡烛火焰上,可以有效地解决出现白纸全部炭化、甚至着火的情况,环形痕迹明显。
(3)改进【实验2】蜡烛燃烧产物(H2O)的检验
往铁碟、陶瓷碟、烧杯内装冰块后,放在蜡烛火焰上方,器皿底的外壁接触火焰部位出现细密的小水珠,现象明显(见表4)。
(4)改进【实验2】蜡烛燃烧产物(CO2)的检验
用漏斗和针筒的组合装置,罩在蜡烛火焰上方,可以收集到大量的二氧化碳,把收集到的气体挤入石灰水中,现象明显,且避免了此过程中产生的黑烟的干扰(见表5)。
(5)改进【实验3】点燃白烟
用烧杯装石蜡、粉笔(不可燃物质)作为烛芯,制作一根新的蜡烛。引燃粉笔烛芯后,用酒精灯帽盖灭火焰后,能持续产生大的白烟柱(见表6)。既能探究烛芯的作用,又可简便快捷、重复多次地引燃白烟,且避免了“引燃的是烛芯而不是白烟”的误解。
二、课堂再探究的教学创新
课堂再探究的教学设计如表7所示。
三、活动开展的反思
实验的改进与创新的探究是实验教学研究的重要部分[18]。开展课内、课外相结合的基于文献的实验改进与创新的学生实验活动,笔者有几点思考。
1.确立合适的主题是前提
实验教学应该承担教学的知识本体价值和素养发展价值。在理解实验教学价值基础上的实验改进,才能发挥化学实验的最大功效[18]。本文对蜡烛及其燃烧的再探究,素材小而精简,联系实际,开放延伸。因为花费时间不多,难度不大,却能使学生亲自体会和理解实验探究过程,深受学生的喜爱。
2.教师的引导是关键
开展课内、课外相结合的基于文献的实验改进与创新的学生实验活动,教师的引导非常关键。特别是课外的学生实验活动,一般要经历“文献查找和分析—实验创作与调试—记录与分析—交流与总结”等几个环节。不同的学生因在能力、经验、思考问题等方面不够成熟会有不同的观察、思考、解决的角度,教师要与学生共同探讨实验目的,设计方案,实验仪器、药品的获取方法与途径,实验步骤及安全事项等,让学生有充分的准备,以确保在家中的初探究的成功[19]。而且在研究过程中遇到不同的问题和困难,教师要进行及时指导并适当评价。所以,本文中“课前学习任务单”的设计和执行非常重要。
3.以学生为本是最终目的
初三化学的教学作为启蒙教学,首要的是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喜欢化学,帮助他们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使他们有做科学的精神和基本能力。教师在开展活动时,要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的经验、兴趣和需要,注重从学生的经验出发,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时刻注意保护他们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而且一开始不可寄望太高。本文中“烛芯作用的探究”的那根粉笔烛芯的制作,经过了“无烛芯—牙签烛芯—酒精引燃—铁钉烛芯—碳棒烛芯—粉笔烛芯”的设计,实际上共经过了3届学生的接力设计才得以成功,过程磨人,却让老师一直感受到他们极大的探究兴趣和无限创意。
4.结果的反思与评价是质量的保证
在课外的实验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分工合作,定期组织学生展示成果和反思不足,肯定他们的劳动,以进一步提高其参与的积极性和学习的动力;进行发展性的评价,促使每位学生的个性在小小蜡烛探究中发挥出来。通过教师批阅、面谈、组织分组讨论等方式对学生反馈的“课前学习任务单”进行分析,指出存在的缺点和需改进的问题。最后,要舍得花时间设立主题进行课上的讲评。本文中就是精心挑选了“有代表性的、有创意的、有特色的”实验改进与创新进行课上的再探究,鼓励学生交流,共享探究成果,让学生深深地感受到化学实验的魅力。
参考文献
[1] 潘国荣,白显圣.蜡烛燃烧产物检验实验的改进[J]. 化学教育(中英文),2018,39(3):60-62.
[2] 周海华,施倩倩.蜡烛燃烧的探究实验创新[J]. 教育与装备研究,2017,33(12):83-85.
[3] 徐春芸.有关蜡烛及其燃烧的改进实验[J]. 化学教与学,2017(12):95-97.
[4] 校来学.检验蜡烛燃烧产物实验的改进[J]. 化学教与学,2016(1):96-97.
[5] 郝卫亮,汪凤梅,等.深挖核心素材提升探究意识[J].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9(12):24-26.
[6] 童四姐.对蜡烛燃烧产物验证实验的改进[J].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5(8):63.
[7] 龚翠梅.课堂因生成而精彩——“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教学案例[J]. 化学教与学,2014(12):53-54.
[8] 魏少兴.对探究蜡烛燃烧的实验改进[J].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4(6):60-61.
[9] 许丽丹,吴孝位.蜡烛及其燃烧探究实验的改进[J]. 实验教学与仪器,2019,36(Z1):55-56.
[10]马逸群,朱红杰.妙用创新技法引领学生改进化学实验——以“检验蜡烛燃烧的产物”实验为例[J]. 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参考),2017(Z1):92-95.
[11]王宝权.蜡烛燃烧实验的探究与改进[J]. 化学教学,2013(12):43-45.
[12]王培明,齐俊林.蜡烛燃烧实验的创新设计[J]. 实验教学与仪器,2018,35(2):36-37.
[13]姚孟建.对蜡烛燃烧实验的再改进[J]. 化学教学,2014(3):51-52.
[14]任慧.一套简易实验装置的创新应用[J]. 化學教与学,2019(8):89-90.
[15]许丽丹,吴孝位.蜡烛及其燃烧探究实验的改进[J]. 实验教学与仪器,2019,36(Z1):55-56.
[16]邓继红等.探究隔空点燃蜡烛刚熄灭的白烟的成功率[J]. 化学教学,2018(3):73-77.
[17]叶红艳.巧用液封集气瓶验证蜡烛燃烧产物[J]. 化学教育(中英文),2019,40(11):70-72.
[18]陈秀娟.碳酸钠及碳酸氢钠性质实验装置改进与教学实践[J]. 化学教学,2021(9):62-66.
[19]胡绮妙.例谈初三化学中的小主题探究[J]. 化学教学,2007(3):2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