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野象迁徙到国家公园设立,生物多样性该如何保护

2022-07-13张璐

环境与生活 2022年4期
关键词:野生植物亚洲象种群

张璐

野猪在大学里狂奔、村民偶遇东北虎……近年来,随着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得到改善,它们更频繁地出没在人们身边。

云南野象团北巡南归、大熊猫受威胁程度等级从“濒危”降为“易危”……这些频频登上“热搜”的好消息,印证了中国在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域取得的诸多成效。

然而目前,全球生物多样性普遍受威胁的形势还在持续恶化。未来,生物多样性保护怎么做?在今年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就此提出了建议。

保护生物多样性写进政府工作报告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保护生物多样性,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

“生物多样性”是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包括生态系统、物种和基因三个层次。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20年评估结果显示,全球生物多样性普遍受威胁的形势还在持续恶化。

我国的生物多样性较为丰富,也是最早签署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的国家之一。记者从生态环境部获悉,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恢复,生物多样性下降的势头基本得到控制。

中国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修复,森林覆盖率、森林蓄积量连续30年保持“双增长”,各类自然保护地数量达到1.18万个,面积占陆域国土面积的18%。我国生态红线划定面积也不低于陆域国土面积的25%。

我国重点野生动植物保护取得扎实成效,实施了大熊猫等濒危物种和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的系列专项保护规划和行动方案,建立了251处野生动物救护繁育基地,促进了300余种珍稀濒危野生動植物种群的恢复与增长。

将对濒危野生动植物实施抢救性保护

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在保护我们的地球家园。近年来,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正不断向前推进。

去年10月,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COP15)第一阶段会议在中国昆明召开。中国率先出资15亿元成立昆明生物多样性基金,正式设立第一批国家公园,出台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等一系列重大举措。

202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见》明确提出,到2025年,持续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和国家战略区域的本底调查与评估,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占陆域国土面积的18%左右。到2035年,典型生态系统、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物种、濒危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得到全面保护。

今年3月3日是第九个“世界野生动植物日”,国家林草局表示,“十四五”期间(2021年至2025年),中国将实施大熊猫、亚洲象、海南长臂猿、东北虎、中华穿山甲、四爪陆龟等48种极度濒危野生动物和百山祖冷杉、巧家五针松、白花兜兰等50种极小种群野生植物及其栖息地抢救性保护;开展大熊猫、普氏野马、麋鹿、朱鹮等15种珍稀濒危野生动物野化放归;对分布极度狭窄、种群数量稀少或生境破坏严重的水杉、东京龙脑香等100种植物,开展迁地保护和最小人工种群保留。

■关键词:珍稀濒危植物建议建立珍稀濒危植物价值评估体系

植物是全球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我国是世界上植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有高等植物3.6万余种。然而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人类活动加剧,一些野生植物栖息地受到严重破坏、部分野生植物被肆意砍伐,濒临灭绝。

全国政协委员、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李生龙称,珍稀濒危植物资源具有重要的经济、生态、科研、观赏等价值。目前珍稀濒危植物的价值评估体系尚未建立,这些价值不能得到全面体现。

“珍稀濒危植物价值评估体系的缺失影响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工作的推进。”他指出,在缺少珍稀濒危植物价值评估体系的情况下,无法对植物的不利改变及其引起的生态系统功能退化作出准确评估。司法实践中,几乎没有专门就珍稀濒危植物受到损害而提起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的案例。

他同时表示,珍稀濒危植物价值评估体系的缺失,导致无法实现对部分非法采伐、毁坏、收购、运输、加工、出售等危害国家珍稀濒危植物的行为精准查处。

2000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破坏森林资源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非法采伐、毁坏珍贵树木一株即入罪,对于保护级别为二级、珍稀程度相对较低的植物,尤其是草本植物、灌木,“一株即入罪”过于严苛,与社会公众一般认知存在差异。

最高人民法院最近在修订办理破坏森林资源刑事案件司法解释时,有观点认为应在株数、林木蓄积量之外以价值为标准综合确立入罪门槛。“若这一观点得到采纳,在珍稀濒危植物价值评估体系缺失的情况下,公安、检察和审判机关都无法判断其行为是否达到入罪标准。”

李生龙建议由生态环境部牵头,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等部门配合,尽快建立珍稀濒危植物价值评估体系。明确野生植物评估范围。按照植物受威胁程度,分步将珍稀濒危野生植物纳入价值评估范围。

他说,首先将古树名木以及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的野生植物纳入评估范围。下一步陆续扩大到《全国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拯救保护工程规划》(2011—2015年)、《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I和附录II、地方重点保护植物名录以及《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錄——高等植物卷》所列的受威胁物种。

在评估标准上,他建议先确立基准价值,充分考量植物的保护等级、濒危程度、植物物种在分类学上的独特性和代表性、与农作物的亲缘关系、物种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物种资源保育价值等因素,对每个物种的生态、科学、社会价值进行综合评估后确定价值基准。在基准的基础上,结合野生植物物种珍稀濒危程度对野生植物受损程度、受损数量等确定一个系数标准。在确定相应的调节系数时,可综合考量植物的受损程度、遗传状况、生长繁殖状况、分布区域等因素。

■关键词:亚洲象建议建立“象长制”,统筹亚洲象保护与肇事防范工作

去年,亚洲象北上南归,引发了国内外关注,中国保护生态环境取得的成就引起不少网友点赞。记者注意到,亚洲象国家公园建设已经提上日程。云南省林草部门表示,2022年将推进3个国家公园创建工作,其中就包括亚洲象国家公园。

全国人大代表、云南墨江哈尼族自治县委统战部部长曹庆华称,1958年建立的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1980年建立的南滚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都是以亚洲象保护为主的森林生态系统保护区,近30年来,野生亚洲象从182头增加到300头左右,由于象群数量的不断增加,约三分之二的亚洲象溢出保护区常年在外活动。

目前,普洱市已成为亚洲象主要的栖息地,目前监测到有10群181头亚洲象常年活动在普洱市境内,种群数量约占全省亚洲象总量的50%以上,分布于7个县(区)31个乡(镇)138个自然村。普洱市规划建设亚洲象食源基地1万亩,已建设4000余亩,规划亚洲象公园建设14万亩,计划进行栖息地改造10万亩。

针对亚洲象国家公园建设,曹庆华建议,从国家层面将普洱市亚洲象国家公园建设列入全国国家公园规划布局,科学编制亚洲象国家公园创建方案,增强亚洲象栖息地的适宜性和斑块的连通性。“通过创新以旗舰物种为核心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体制,推动亚洲象的整体保护与生境优化。”

具体如何开展亚洲象的保护?他认为,应建立“象长制”负责落实机制,统筹协调亚洲象保护与肇事防范工作。同时以自然修复为主、人工修复为辅结合的方式,开展栖息地生态系统恢复工程,建设食源地和廊道等,采取建设硝塘、饮水池、泥塘等人工干预措施,修复和提升亚洲象栖息地质量,引导亚洲象稳定在栖息地内生活繁衍。连通重要栖息地之间的生物廊道,促进种群间的基因交流破除公路、铁路、水电等基础设施建设对亚洲象迁徙造成的障碍。

平衡大象保护和当地居民安全的问题也备受关注。曹庆华建议,加强亚洲象防护队伍能力建设,以人员跟踪监测为主,运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北斗卫星、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建立亚洲象生态感知体系。他提到,针对肇事风险高的象群,按“一象一策,一群一策”的方针,提前研判活动趋势及危害程度,制定应急预案,通过手机APP、短信、高音喇叭广播系统等精准推送、发布预警信息。

■关键词:野生动物损害赔偿建议通过公益捐赠等建立野生动物损害救助基金

野猪在大学里狂奔、村民偶遇东北虎……近年来,随着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得到改善,它们更频繁地出没在人们身边。2021年以来,多起野生动物进入居民社区事件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云南亚洲象北移、野猪破坏庄家等也给沿途和当地造成了大量财产损失。

全国政协常委、民进湖南省委会主委、湖南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潘碧灵称,随着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大,野生动物与人类的接触可能更加频繁,由此造成的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可能也会增多。

他说,目前关于野生动物损害赔偿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条例并不完善,他建议建立健全野生动物损害赔偿制度。出台关于野生动物损害赔偿的专门法律法规,使地方出台的规定有上位法依据,同时对补偿范围、补偿标准等进行统一规范。

同时推行野生动物损害救助基金、保险制度。鼓励社会各界通过公益捐赠等方式建立野生动物损害救助基金,对受到野生动物伤害的人群进行救助。推广野生动物损害商业保险,增强野生动物损害赔偿保障能力。

他同时建议,加强野生动物种群数量及活动范围监测工作。制定入侵动物及对生态平衡破坏较大的野生动物名单,适当捕猎野猪等缺乏天敌、繁殖快、对生态系统威胁较大尤其是对人类人身财产威胁较大的野生动物。记者注意到,2021年12月,国家林草局发布了《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征求意见稿)》,曾于2000年被列入《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的野猪已被删除。

潘碧灵还认为,应开发基于卫星、无线电定位的手机APP,对于亚洲象、东北虎、狼等对人类威胁比较强的野生动物,采取卫星定位、无线电项圈等手段监测其活动范围。当此类动物接近人类居住区时,通过手机APP及时向附近居民发出预警信息。

■关键词:极小种群建议在国家层面制定珍稀濒危动植物极小种群保护计划

全国人大代表 、陕西省林业局副局长、陕西省林业科学院院长昝林森长期从事生物科学研究,在他看来,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的生命科学价值,对提升人类未来福祉意义重大。在两会上,他提出了加强秦岭野生动植物极小种群保护的建议。

昝林森称,秦岭是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和具有全球意义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关键地区,拥有种子植物种3883种(其中一半以上属中国特有种,318种为秦岭特有)、陆生脊椎动物种587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22种、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19种。

但是,不少物种属于极小种群以及具有地方特色的植物种群,如秦岭冷杉、珙桐、大果青扦、黄杉、青皮木、油樟、紫斑牡丹、长序榆、庙台槭、太白虾脊兰、太白鸟巢兰、秦岭石蝴蝶、檫木等,它们分布范围狭窄,野外存活数量极少,地震、泥石流、火灾、雪灾、冻害等极端天气或自然灾害,有可能构成这些物种野外灭绝的风险。研究表明,秦岭大熊猫是大熊猫的一个独立亚种,具有独特的分布格局和种群进化史,更接近原始祖先,虽经有效保护,野外存活量345只,除存在极小种群潜在风险外,还有近缘杂交等问题。

“但极小种群的生态价值不容小觑,比如秦巴山区的珙桐,最新研究发现,其中的活性物质(喜树碱)不仅能帮助人类抗癌,还可用于减肥。”

对此,他建议在国家层面研究制定珍稀濒危动植物极小种群保护计划,如迁地保护、扩繁培育等。按照计划有条不紊地逐步推进,使这些极小种群达到消除风险、不断复壮的目的。开展秦岭野生动植物极小种群普查,组织专业技术团队,制定普查方案,分别进行野生动植物极小种群调查,包括生境因子、分布情况、种群数量、潜在威胁等,全方位掌握其本底情况。同时实施野外科学监测,包括人工扩繁野外归回种群和原地保护种群。定期进行评估,调整保护措施。

■關键词:数据共享建议建立生物多样性大数据管理制度

记者注意到,今年不少党派提案也关注生物多样性保护。

民革中央提案建议,构建生物多样性法治保障体系,建立生物多样性大数据管理制度,与国际社会大数据共享,加强外来生物入侵防范。

提案认为,近年来,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在法治保障方面存在一些问题。法律制度的体系性构建不足,法规制度多而庞杂。如云南现有“按物种划分”和“按区域划分”两种立法模式都有局限性,前者存在资源保护过于单一化的不足,后者存在适用局限的不足。

对此,提案建议完善“一圈两库”立法体系。“一圈”指生态圈。“两库”指物种多样性库和基因多样性库。建议将散状、单一的生态圈保护办法囊括到一个立法体系中,实现“两库”管理法制化。对名录较少且有重要执法价值的物种和基因形成立法名录。对具体物种分布构建群体基因多样性库,追踪生物个体来源范围,为精准打击不法行为、重点监控物种分布和保护情况提供基础评估数据。

针对生物多样性数据共享不足的问题,提案建议,建立生物多样性大数据管理制度。构建区域性数据中心,规范生物多样性资源与分布状况数据资源的收集、整理和使用办法。建立物种种群专题数据库,对区域生物多样性资源精准识别。

同时优化大数据共享办法,形成数据联动管理,在立法、执法、司法各环节形成保护协作。采用地面监测、近地面遥感、卫星遥感等技术,建成生物多样性分布数据库。通过与国际社会大数据惠益共享,加强外来生物入侵防范,形成生物基因来源地追踪机制。

民进中央提出了《关于推进应对气候变化与保护生物多样性协同治理的提案》,提案认为,在国家层面上,生态系统碳汇与关键濒危物种丰富度之间存在一致性,应继续探索气候变化及极端天气事件对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的影响和对策,制定协同治理的优先序。

(文章来源《新京报》,部分图片来源于IC photo)

猜你喜欢

野生植物亚洲象种群
山西省发现刺五加种群分布
森林深处的“象”往
调整后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正式公布
调整后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正式公布
“一路象北”背后的历史与科学
由种群增长率反向分析种群数量的变化
农业野生植物资源保护法律法规
亚洲象
种群增长率与增长速率的区别
完形填空两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