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历史教学中信息技术的有效运用

2022-07-13吴兰花

教育·读写生活 2022年6期
关键词:人文主义微课历史

吴兰花

新课程改革明确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善于运用信息技术。运用信息技术可改变传统课堂中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增强学生搜集处理信息、合作交流、获取新知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从被动学习者转变为主动探究者,深化创新意识与自主意识。所以,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可切实提升教学效率和质量,推动历史学科深化改革。

一、在初中历史运用信息技术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一)必要性

初中历史教材内容纷繁复杂,涵盖文学、绘画、体育、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集抽象性与逻辑性于一体,导致学生在学习中普遍认为历史知识内容多且理解、掌握难度大,因而学习兴趣不高。在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呈现陌生的历史人物,或简化复杂的历史事件,有利于学生理解复杂的历史知识,提升学习效率。与此同时,历史学科的人文价值较高,学生通过学习历史知识可促进身心全面发展。运用信息技术便于学生获得多层次、多视角、多形态且鲜活的历史场面与资料,深层次地体验和感悟丰富多彩的历史事件与人物,归纳总结众多历史事件经验以及对后世产生的影响,进一步陶冶情操。

初中生与小学生相比,其抽象思维能力已得到迅速提升,具体直观的感性认识已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其认知需要上升到理性层面。与此同时,学生的自我意识也在迅速发展,能在观察和自主思考中提出自己的见解,渴望求知与表现自我,探索领域已不再局限于教材知识。所以,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可有效地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求知欲,营造生动、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推动学生思维能力和自我意识的持续发展。

(二)可行性

随着新课程改革全面实施,许多学校都组织教师参与信息技术技能培训,提升信息素养。大多数教师都能熟练运用信息技术制作课件与开展教学,教师的教学观念在此过程中也得到创新,最大限度地发挥信息技术优势,打造高效课堂。当前,我国大部分城市初中都设置了多媒体教室,逐渐健全完善的硬件设施有助于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机融合。这一优势决定了信息技术与初中历史学科相结合的可行性,能够切实提升历史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水平。

二、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的策略

(一)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建构主义理论指出,教师根据知识内容创设教学情境,有利于学生建构知识。情境学习理论则指出,学习具有显著的情境性特征,个体认知与其情境性背景以及个体所从事活动之间的关系紧密。所以,不能将在现实世界中开展的活动与存在于头脑中的认知看作相互割裂的实体,而借助现实世界活动创设学习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所谓“动机”,即人们开展某种活动所需的内部动力或原因,通常分为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其中内部动机即个体对活动兴趣而引发的参与动机,兴趣有直接与间接之分。直接兴趣由对事物自身需求引起,例如对外出旅行和阅读等兴趣;间接兴趣即则由认识事物的目的与结果引起,在学生学习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故而在历史教学中应重视培养学生的间接兴趣。外部动机即因外部诱因影响所产生的动机,产生于外界作用或要求,例如学习历史,动机即在学习中理解历史知识并在考试中取得理想成绩。初中历史教师在运用信息技术时可借助表演和竞赛等多元活动,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同时激发其外部学习动机。对于历史学科而言,只有强化课程的直观形象性与趣味性,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具体可从以下方面入手:

其一,播放电影,重现历史。纪录片或电影能为学生呈现某一时期社会原貌或某一历史事件发生的过程,甚至再现完整情节,生动地刻画历史人物及其相关人物之间的关系。学生在观看时会被精彩的故事情节和宏大的场面吸引,为历史教学增添色彩。学生在观看过程中将自身情感与历史事件相融合,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爱国主义教育。观看历史电影还能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其观察分析与想象推理等能力。以“经济危机”教学为例,由于年代较为久远,很多学生无法想象经济大萧条的场面,难以理解相关知识点。对此,教师可运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1929—1933年美国经济大萧条的视频。同时围绕该章节重难点知识和视频内容提出问题:“经济危机在什么时间爆发?”“哪个国家最先发生经济危机?”“经济危机爆发时有哪些标志?”课前在黑板上写出“国家”“时间”“标志”等关键词,对学生进行提示。学生观看纪录片,结合该章节知识内容思考后再回答问题,最后教师在黑板上写出正确答案。

其二,借助音乐,渲染氛围。当前很多初中生十分喜欢歌曲,教师可以运用音乐调动学生参与历史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历史教学效率。比如革命先烈以铿锵有力的爱国誓言与震撼人心的旋律形成的红歌成为广泛流传的经典。黄河在怒吼,长江在歌唱,雄浑壮阔的历史画面结合与众不同的交响乐曲,更能激发个体潜在的情感共鸣,让学生在欣赏和聆听中感悟动人的历史。以“古巴比伦王国”相关知识教学为例,教师可以用周杰伦的《爱在西元前》导入教学,在大屏幕上展示歌词中提到的历史画面,再指导学生寻找歌词中的历史,由此一来,学生能够通过自主探究建构知识体系,强化学习能力。

(二)借助微课教學,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毫无疑问,教学模式的实施直接影响教学效果。一些历史教师仍在运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讲解教材形式单一,学生在台下被动听课和机械化记忆。传统陈旧的教学模式无法使学生有效地运用所学知识,更无法提升其核心素养。最重要的是,传统教学模式忽略了现代教育强调的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要求,逐渐削弱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了历史教学效率。初中历史教师在互联网背景下已不能过度依赖教材,可采取微课教学模式将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相结合,切实提升学生历史综合素养与历史教学质量,实现预期教育目标。微课能够帮助教师在10分钟内完整且系统地归纳整合教材重难点知识、相关题型与考点,帮助学生在短时间内高效理解和掌握知识。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微课,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基于学生学情制订学习方案,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学习需求,让他们将更多的时间投入历史学习,为其后续学习的能力提升做好铺垫。

以《文艺复兴运动》教学为例,文艺复兴运动为西欧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之一,其影响范围从意大利扩大至欧洲各个地区。14世纪开始,教会因日渐衰落而逐渐松动对西欧社会的黑暗统治,此时人们的思想也在长期控制中慢慢复苏,开始流行以人文主义的思想。此时教会已丧失控制人们精神的能力,西欧资本主义工商业在此背景下逐渐发展。该章节知识点相对集中且涉及范围广泛,初三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历史学习方法与经验,而且他们在学习前几单元的世界历史后,已大致了解封建时期的西欧社会,这无疑为搜集和总结微课内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历史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情设计微课内容,将整个微视频时间控制在5分钟以内。在内容方面,先从人文主义的概念入手,即引导学生在教材中寻找文艺复兴的核心,再比较以人为中心的人文主义和以神为中心的教会,让学生分小组从互联网和课外书籍等多个渠道搜集相关信息。紧接着选取3耀5个文艺复兴代表作品与代表人物,并挖掘作品与人物背后的故事。确定题目后,可让学生以小组形式制作微课,整个班级分为两组,A组负责制作的微课主题是“何为人文主义”,B组负责制作的微课主题是“文艺复兴代表作与代表人物”。

首先是A组,教师指导该组先从历史教材中选取相关内容,再借助互联网等渠道搜集相关图文资料,作为补充。在了解该时期各个艺术大师的作品及其思想后,深入解析当时人文主义强调的平等与自由精神,归纳总结人文主义的内涵、特征、意义。最后A组成员汇总资料,以图片形式制作微课。微视频中涵盖当时的社会背景资料,文艺复兴与中世纪两个时期艺术作品对比,同时对比教会倡导的压抑人性、禁欲苦行与人文主义本质,在此过程中提炼出人文主义倡导的尊重科学与崇尚真理精神。然后是B组,历史教师指导该组学生归纳总结文艺复兴时期代表作品与人物,选择与学生兴趣相符的作品与人物,缩小材料搜索范围,该组以文档或图片以及语言讲解形式录制微课。微视频内容有:分别展示米开朗琪罗人物像及其作品《大卫》、但丁及其作品《神曲》、达·芬奇及其作品《蒙娜丽莎》,整个视频时间限制在4分钟以内。

教师在具体授课中从以下方面入手:其一,新课导入。“14世纪中期的欧洲发生了一场思想文化运动,意大利半岛是该运动的起源地,并在后期扩大影响且传播到其他国家,资本主义时代将该运动称为‘一道曙光’。请问这场思想文化运动为何发生在意大利?有哪些原因?”学生思考后,结合预习中文艺复兴发生的背景、原因以及实质等内容回答:“意大利部分城市逐步发展的工商业与资本主义为文艺复兴运动发生提供契机,而意大利也凭借独特的文化优势继承和发展古希腊文化,切实地反映了当时欧洲新兴发展而起的资产阶级需要思想解放运动。”其二,新课讲解。历史教师提出问题:“请大家思考:文艺复兴的核心为哪些?不同于中世纪神学核心的哪些地方?”接着播放A组制作的微课视频,并由该组学生讲述,其他学生观看视频后回答:“文艺复兴核心即人文主义,与神学相比,人文主义精神强调以解放和人性为主的以人为本思想。”教师:“恩格斯曾言,文艺复兴时期为需要巨人且产生巨人的时代,请问该有哪些巨人出自该时期?”随后播放B组制作的微课视频,让学生感悟巨人的作品及其涵盖的人文主义精神。教师借助多媒體展示达·芬奇、但丁、莎士比亚等人取得的艺术成就,其中“美术三杰”分别为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斐尔,“文学三杰”分别为但丁、薄伽丘、彼得拉尔。而在文艺复兴运动时期代表人物与代表作:但丁来自意大利,代表作为《神曲》;达·芬奇来自意大利,代表作为《最后的晚餐》;莎士比亚来自英国,代表作为《罗密欧与朱丽叶》。教师问:“该时期涌现的艺术巨作都展现出强烈的人性光辉,请问文艺复兴运动有何影响?”待学生思考后,教师归纳总结:“人们受文艺复兴运动影响,挣脱宗教神学的束缚,获得解放。当时的人们开始关注人类本身,神学笼罩的阴影也因此被打破,为后续启蒙运动的开展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础,同时也为资本主义制度产生与发展提供了契机。但万事利弊相伴,文艺复兴运动过度推崇人性,使很多人私欲开始极度膨胀,造成社会混乱。”

该章节涉及知识点广泛,采取微课形式可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该章节知识,尤其基于学生主体的微课视频制作,能使学生高效地掌握该章节重难点知识,切实提升教学效率。

总之,信息技术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也为教育领域的改革和创新提供了契机。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可以调动学生探究知识的积极性,深入理解所学知识,活跃课堂气氛,切实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本文是淮北市2021年度淮北市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信息技术环境下初中政史地教研提升教师信息素养的实践与研究”(项目编号:HB202118)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人文主义微课历史
微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反思
微课在初中英语课后作业中的应用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微课”教学模式的探讨
人格权位置之合理性分析
新历史
人文主义视野下的高职教育研究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