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思辨之花在高中语文群文阅读的课堂中绽放

2022-07-13张莉

成功密码 2022年1期
关键词:思辨性群文高中语文

张莉

现如今,高中语文教师非常重视阅读教学,在课堂中通过扩大阅读范围、丰富学生的阅读素材等手段,让学生爱上阅读,保证学生高效阅读。实际上,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学生阅读量不足、效率低下,经常出现学生被动接受阅读的情况,思辨性较弱,不能培养学生深度阅读的能力。

由于群文阅读选取多篇文本,能为学生提供多种观点、情感、表达技巧以及写作风格,学生在进行群文阅读时能自然而然地展开对比、整合,在扩大学生的阅读面、丰富学生的阅读积累的同时还能帮助学生形成触类旁通的能力,从而顺利培养学生的思辨意识。本文具体分析高中语文群文阅读的教学策略。

一、群文思辨性阅读出现的背景

什么是群文思辨性阅读?群文阅读最开始要围绕一个主题,选择一组关联性较强的文章,结合文章群来实施阅读教学。教师引领学生围绕这一主题在批判性思维指导下进行文本阅读,集体展开构建,之后师生根据阅读的文章群体来强化共识。群文思辨性阅读给学生带来较为自由的阅读空间,整个阅读过程对学生主动阅读性提出较高的要求,能更好地培养学生深入阅读的能力。

二、开展群文阅读活动的必要性

(一)高中学生阅读面窄

教育学者和教师都在倡导高中生要多进行课外知识的学习,阅读活动不能单纯局限于课本中,而应该不断扩展领域,让学生获得更多、更好、更深的认识,全面增强学生的文化素质。但从现如今的教育活动发现,高中生的阅读效果并不理想,不少学生难以全部阅读完教师所提供的阅读文本,阅读量缺乏,阅读面窄,无法更高效地提高文化素养。

(二)阅读活动随意性强

因为学校的课时安排比较紧凑,阅读课程通常未能纳入语文课中,学生的阅读时间主要集中于课后或家中。而且,当学生获得自主阅读的时间时,他们所选择的书籍和阅读方法,都会更随意。很多学生主要是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书籍,在阅读方法上,有些学生习惯性地一目十行,很难获得理想的阅读效果,更难以提高文学素养。

(三)阅读教学重心偏离

有些教师在语文阅读课堂教学过程中,依然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直接影响,投入了大把的时间和精力,但效果并不理想。原因是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只一味关心阅读理解的解题技巧,这样一来,学生无法完全理解和掌握文章的内涵,不能抓住文章的核心,无法培养阅读能力,进而阅读教学效果并不理想。

三、高中语文群文思辨性阅读策略

(一)确定议题并且组合群文

1.明确选文原则

群文阅读是一种多文本阅读的活动,教师要能够科学合理地选择出结构化的文本内容,这是群文阅读教学过程中的一大关键环节。若是不存在文本,那么议题也就缺少了值得探讨的素材。所以,在进行群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明确选文的基本原则,运用充满价值的选文方法,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出群文阅读的作用。教师在选择群文阅读文本的过程中,一般要坚持以教材为基础、符合学生能力、紧密围绕议题的原则进行选择。比如在古诗词的群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采用以下几种选文的方法:第一,根据作者来进行选文。作者的人生经历会对他们的思想以及人格带来巨大的影响,并通过文学作品来表现。集聚作者的不同作品,让学生对作者的艺术风格产生更深入的了解。第二,根据题材类型展开有效选择。阅读体裁类型丰富,结合体裁组织群文阅读,让学生对阅读内容、表现方法和包含的思想情感获得更加准确且深刻的理解。第三,结合意象来进行选择。意象属于较为重要的阅读议题,能够当作选择阅读文本的方式。通过这一方法,让学生领悟相同意象之下的不同作者所表达情感的不同,加深学生对某一种意象所具备的情感内涵的理解程度。

2.明确议题组文

高中语文教师在群文思辨性阅读教学过程中,最需要进行充分考虑的就是设置好文章群。详细来讲,高中语文教师应该以课本教材内容为基础,在符合单元学习要求的同时,紧握课文内容,实现“以一带多”的目标,紧紧围绕课文主题来实现群文之间的组合。比如,高中语文教师给学生讲解徐志摩先生的《再别康桥》这节课时,教师就可将现代诗作为主题,选择戴望舒的《雨巷》、闻一多的《死水》、穆旦的《赞美》来实现群文组合,之后从主题的思想特点、文章的写作风格技巧、语言表达特征等多角度出發,带领学生用对比的手法完成对文章的鉴赏工作,并归纳总结出每一篇课文所具备的独特气质,同时要在群文的基础上,归纳全部文章之间的共同点。另外,高中语文教师要结合课文内容,设置议题,实现群文组合,要加强文章群中不同文章之间的联系,教师可以选择不同作者相同主题的文章进行组合,还可以选择相同作者不同主题的文章来展开组合。

(二)立足文本促使学生探究

文本内容属于较为复杂的一个综合体,在其中融合了虚实、明暗等事物,从这个角度入手,以作品为载体传递给读者时,文本所具备的价值变得更大。我们针对每一部作品的思考都是在其文本的基础上进行的,对文本内容进行关注时要关注其直接的语言内涵,还需要关注其间接的语言隐含意义。

比如在教学《孔雀东南飞》这一篇文章时,让学生思考文章中的焦母为什么要对刘兰芝进行驱逐?大部分教师依然受到传统封建思想的束缚,认为刘兰芝没有生养孩子,可是在文本当中并未出现这一部分的内容,而文章中提及的“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包括焦母所认为的门户不登对的观点,能够得到验证。通过对文本展开详细地分析,能够总结出来刘兰芝所具备的特点就是她具有自由个性,而专权的婆婆肯定会与其产生冲突。结合同样的教学例子,比如李清照与其丈夫之间婚姻破裂的具体原因、《氓》一文中女子爱情悲剧,通过这些文本促使学生对背后的原因展开深入探究,只有这样的群文阅读才是有意义的。

(三)思辨性阅读并展开议论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关注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和运用能力。群文阅读后,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成了一种提高学生学习语文能力的重要方法,可与同桌之间讨论或者以小组为单位实施讨论,还可以进行辩论。教师要设计出一组紧密联系学生实际生活的问题,组织学生讨论,促使学生将群文阅读课堂中所学知识点灵活运用到生活中。这样使学生保持高涨的热情,愿意参与到群文阅读课堂中。经过群文阅读后联系现实展开交流,强化提高学生的思辨意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比如学习《故都的秋》《荷塘月色》《我与地坛》这几篇课文,通过对几篇文章的异同点进行分析,学生已经深入理解了文本内容,这时,教师要为学生设计出与学生生活联系紧密的问题,让学生自行思考,之后分组讨论,让学生自主表达。

(1)通过学习这三篇文章,说说不同文章的作者都描绘了哪些景物?景物有什么样的特点?所表达出来的作者的情感是什么?

(2)在当前这个生活节奏较快的时代下,你认为我们是否还应该停下脚步来体会景物之美?

(3)举例说明写景抒情类散文的语言美?

(4)探究这三篇散文中所体现出来的民族审美心理。

这一组问题,不仅与所学课文内容紧密相关,还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学生在充分展开阅读的前提下进行讨论,可让学生选择自己较为感兴趣的一个问题深入讨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使其更加主动地思考,展示个性。

这样一来不仅能够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氛围,更为关键的是还能够有效开发学生的思维,从而强化学生的思辨意识。阅读教学的最终目标并非单纯地让学生阅读文章或者某一本书,而是要传授给学生思考的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辨的能力,让学生成长为有思想的人。单篇文章的教学同样也可以引发学生深思,但不容置疑的是,多篇文章、多个方向的文章要比一篇文章、一个方向的文章更能引起学生深入思考。

(四)合理组织思辨阅读活动

目前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提倡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导,要明确自己作为课堂引导者的地位。高中语文教师要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让学生意识到思辨本身就是一种思维活动,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需要将学生的内部思维转化为外部的表达行为。

思辨性活动最具代表性的形式就是辩论,教师可以把辩论引入课堂教學当中来。辩论形式的阅读教学法能够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体优势,促使学生积极主动查找自己想要的资料,验证自己的猜想。教师在群文阅读教学中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这一思辨阅读活动,讨论当中通过使用证伪归谬法,能够进一步帮助学生提高批判能力。通过运用阅读辩论的方法,给群文阅读营造出良好的思辨氛围,受到这一氛围的影响,双方思维激烈碰撞,之后展开分析、评价以及判断,进一步提高学生思辨能力。

总之,高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思辨能力并不是最终的结果,而是通过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发展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从而顺利实现新课标所提出的目标。高中语文群文阅读过程中,教师要明确议题做好组文工作,立足文本促使学生探究,合理组织思辨阅读活动,帮助学生培养思辨能力,提高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提高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让学生适应时代发展。

猜你喜欢

思辨性群文高中语文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以“一”融“多”:多维度拓展群文阅读时空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悖离核心素养涵育的非思辨性写作
以“一”融“多”:多维度拓展群文阅读时空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浅析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