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有所信 方能行远
2022-07-13马丽娅王婷瑜霍坚旭李瑞瑾
马丽娅 王婷瑜 霍坚旭 李瑞瑾
一、授课专题
以“脱贫攻坚”为重点的故事进课程
二、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能:了解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这一宪法原则;党的宗旨在脱贫攻坚战中的体现;明白共同富裕的内涵和实现途径。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教学资料的观察分析,领会国家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必要性,明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地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同“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三牛”精神;增强国家意识、理性思维、社会责任等学科素养;增进爱国爱党爱家乡的情感认同,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越性,培养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三、教学重点
党的领导、共同富裕、国家方针、政策、战略
四、教学难点
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五、授课类型
新授课
六、课时安排
2课时
七、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查阅资料。
教师准备多媒体、扶贫资料、图片、视频。
八、教学方法
讲授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议题式教学。
九、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最近,反映福建对口帮扶宁夏脱贫致富的电视连续剧《山海情》在社会上引发热议,该剧通过一件件真实的扶贫故事,展现了决战脱贫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答卷,向乡村振兴的新征程献礼。(视频)
(二)讲授新课
探究一:看真贫、扶真贫、真扶贫、脱真贫
材料一:8年来,我先后7次主持召开中央扶贫工作座谈会,50多次调研扶贫工作,走遍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坚持看真贫,坚持了解真扶贫、扶真贫、脱真贫的实际情况,面对面同贫困群众聊家常、算细账,亲身感受脱贫攻坚带来的巨大变化。
——习近平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讨论:为什么习近平总书记要亲自调研,了解真扶贫、扶真贫、脱真贫的实际情况呢?
学生活动:全班学生分成两大组,每一大组对一个活动进行探究,讨论时间5~7分钟,每组派一名学生代表展示小组讨论成果。
学生发言:(略)
教师小结:大家对活动的参与性很高,能够针对性的解决自己组的任务,展示了大家集体智慧的结晶,特别是有些同学能够通过材料做出总结性的陈述,值得肯定和学习。
过渡: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归纳一下我们要掌握的知识要点。
知识梳理:
讨论:
1.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
2.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奋斗目标,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探究二: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
“三牛”精神
过渡语:那么同学们知道在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过程中,广大扶贫干部、共产党员是如何发扬“三牛精神”带领人民决战贫困,如何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吗?
材料:2021年2月25日 ,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
甘做为民服务“孺子牛”:
广大扶贫干部舍小家为大家,
同贫困群众结对子、认亲戚。
(PPT呈现黄文秀事迹为民服务的代表)
善做创新发展的“拓荒牛”: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
(PPT呈现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获得者赵亚夫、李玉的事迹。)
勇做艰苦奋斗的“老黄牛”:
带领乡亲们历时7年在
绝壁上凿出一条通向外
界道路的重庆市巫山县
竹贤乡下庄村党支部书记毛相林。
问题:结合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分析在打赢脱贫攻坚中“三牛”精神所发挥的作用及时代价值。
学生活动:开展课堂辩论赛:“三牛”精神会不会过时?
正方:“三牛”精神永远不会过时
反方:“三牛”精神会过时
教师总结:“三牛”精神是对中华民族优秀精神的进一步传承和弘扬,与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一脉相承,在新时代被注入新的内涵、得到新的发展。因此,“三牛”精神永不过时。
知识梳理:
1.必要性
“三牛”精神及在脱贫攻坚过程中形成的脱贫攻坚精神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具体体现和传承,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是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弘扬。
2.重要性
体现了党的性质、宗旨、初心和使命。
探究三 万物得其本者生 百事得其道者成
1.课前活动:学生课前收集脱贫攻坚战中的相关图片、材料。以小组为单位,总结脱贫攻坚战取得如此辉煌成就的原因?
2.课堂展示
教师总结:这些措施是对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的贯彻实施。
探究四:志合者 不以山海为远
课堂小结
同学们,贫困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严重阻碍人类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中国在减贫实践中探索形成的宝贵经验,为全人类减贫探索了新的路径。中国将与各国人民紧密相连,积极参与国际减贫,做国际减贫事业的倡导者、推動者和贡献者,与各国携手共建没有贫困、共同发展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让公平正义的阳光冲破贫困落后的阴霾,照亮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