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2022-07-13刘亚男
我国发展历史悠久,中华传统文化既是民族立根之基,也是精神、文化之源,内容丰富、绚烂,是非常重要的精神宝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包含着中华民族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勇于斗争的精神追求,能帮助我国人民建设自由、开放又富有魅力的精神家园,也能增强我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底气与实力,强化文化自信。本文通过概述传统文化的内涵、发展历程,分析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现存问题,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与方法、新时代新媒体技术,提出文化创新性保护、传承的对策,加强传统文化与先进文化的融合性,增强其凝聚力与渲染力,真正实现我国文化大繁荣目标。
1 中国传统文化概述
1.1 中国传统文化的概念
从广义层面上讲,中华传统文化就是古代精神、物质财物的汇总;狭义层面上,立足于古代社会实践产生的精神财富,其内容非常丰富,包含着文化、思想道德以及蕴含在文化、实践中的民族精神。从时空角度分析,时间层面上,中华传统文化起源于我国古代。如今有两种观点,第一种观点是,中华传统文化指的是20世纪40年代,鸦片战争前产生的文化。第二种观点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应该包含鸦片战争后产生的文化。当前主流观点主要认可第一种观点,应该区分古代文化与近代文化。空间层面上,中华传统文化产生于古代中国,古代中国地域广阔,不同的生产方式、生活模式以及自然环境下会产生不同文化。以许慎文化为例,河南地处中原,地理条件优越,历经过个朝代并且是都城的最佳选地,文化底蕴非常丰富。在功夫文化、古都文化中,以许慎文化为代表的汉字文化源远流长且成果颇丰,在中原文化中具有鲜明特色。通过地缘优势,能不断丰富文化内涵并且增强保护、宣传效果。
1.2 许慎文化概述
许慎文化发展历史悠久,对中华文化发展作出重大贡献,其中最显著的就是文字与汉字文化。相关学者表示,许慎文化也可以称为汉字文化。从两个方面进行阐述,一个方面是《说文解字》,其价值在于既保存着非常原始的小篆系统,也留存着人为规范的痕迹,在形义统一理念指导下,奠定了构型分析的体例,能为人们理解与研究古文字与今文字构建联系的桥梁。一个方面是汉字角度,《说文解字》的本质在于,让人们了解汉字字形发展的历史,以及音、形、意,从而让人们能明白经典文章。还能规范用字,总结出数百个部首,让人们能系统化理解、应用与发展汉字,许慎文化的重大贡献基于此。许慎精神以《说文解字》为基础,从此著作中可以感受到许慎对世界与生活的态度。能感受到,许慎热爱且愿意探究世界,其中既包含着对天地的探究,也包含着对自然、生物以及世间人事的探究,其对汉字的热切追求,能为保护与传承中华传统文化起着启迪与推动作用。许慎精神求真务实,立足于实际,他基于现实并且能够帮助后人、满足人们的要求,同时也能经过历史考验而不褪色。许慎精神兼容、博大,集各家所长,将其规范与总结,开放程度非常高。同时许慎文化中体现着传承意识,其搜集成册,汇总成《说文解字》的目的就是传承中华文化,许慎文化拥有进取精神,对现代文化工作起着重要作用。面对日益复杂、多元的文化冲击,在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应该从许慎文化、许慎精神出发,承担起保护、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责任。
2 中国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困境
2.1 保护、传承意识淡薄
如今全球市场、经济连成一个整体,资本主义现代化文化渗透到各个方面、各个角落,导致中国人民的传统文化保护、传承意识淡薄。文化是人民的精神基因,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以许慎文化传播为例,随着汉字热潮兴起,人们开始逐渐关注许慎及其著作《说文解字》,希望通过多种途径了解许慎文化。以许慎墓地为基础开设许慎文化旅游项目,此种方式虽然丰富了传播形式,但是传播范围略窄、内容略显单薄,难以进行跨地传播。唯有举办大型文化节日时,才会在异地媒体上报道许慎文化内容。传播主题非常单一、独立,不能进行联动传统,形成联动体系。
2.2 缺少保护、传承人才
想要高效、高质的保护、传承传统文化,必须强调人才的重要作用。根据上文可知,如今保护、传承意识淡薄,不能形成良好的传承环境,无论从宣传推广还是教育培训角度,都存在人才困境。以许慎文化传承为例,一方面是立足于原始许慎文化,不能进行创新与优化。媒体传播过程中,存在对内容挖掘力度不够、复制抄袭严重等问题,难以吸引人们关注许慎文化,从而打击了文化保护与传承的热情。另一方面,许慎文化以漢字汉文化为核心,但是在保护与传承的过程中,只创设一些文化活动,没有对许慎文化的核心内容进行传承与传播。甚至一些媒体在报道过程中,只重视表层活动的文化报道,没有真正理解并宣传许慎文化内涵,让其在传承过程中出现内涵丢失等问题[1]。
2.3 保护、传承教育工作不到位
教育是保护、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是在教育体系中,传统文化传承始终处于边缘地带,学校更加重视提高学生成绩与升学率,不能真正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价值以及作用,课程设计不合理、内容安排不完善、教育途径略单一。开展汉字文化教育工作时,教师应该从汉字深层含义入手,为学生讲述与汉字有关的历史、传统以及产生的原因,加深学生深层记忆,以免出现提笔忘字等现象。但实际情况是,教师只教字形,将汉字视为一种文字符号,学生只能死记硬背,让其停留在浅层记忆中,难以传承与保护我国汉字文化[2]。
2.4 保护、传承体系不健全
如今,我国逐渐提高对中国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工作的重视程度,进行政策扶持、资金帮助。但是中央、地方与各企业之间,未能形成联动。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工程的任务量庞大,现有投资不足、地方重视程度不高,不能引导民营资本参与,无法发挥社会各主体保护、传承的作用。同时没有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产业,无法将传统文化中的优秀之处转为实际价值,不能进行可持续发展[3]。我国在接触外来文化、开设英语等语言文化课程中,为了提高人才素质、加强人才市场竞争力,无论是家长还是年轻人都会重视外来文化学习,在一定程度上让文字处境变得尴尬,影响汉字文化传承。
2.5 传播效果不佳,传播效率低下
想要提高保护、传承工作的质量与效率,一定要从传播入手。以许慎文化为例,在互联网时代,引入先进的信息技术、创设信息平台是必然要求。但是在传播过程中,未能迎合多元媒体平台发展趋势,文化传播选择略微保守。许慎文化的主要传播途径是传统媒体与微信公众号,文章题目保守、推送不强、传播形式较滞后,缺少互动性与趣味性,降低了传播效果。同时,我国汉字是世界成熟语言文字之一,汉字既是文化也是艺术。一方面,为了方便汉字应用,大量简化汉字,不能让孩子根据字音字形深入理解汉字。另一方面,网络语言的发展,篡改汉字深层含义,让人们失去敬畏之心。通过各类设备输入文字,人们动笔机会变少,出现认识却不会写或者是不重视汉字正确写法等问题。《六书理论》至今,未再出现新字。但是却出现了很多网络新字、新词,例如给力等。此种词句加深了不同年龄段群体的代沟,甚至取代了汉字原意,阻碍了汉字文化传承。
3 中国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有效对策
3.1 强化保护、传承主体的文化自觉与自信
在文化形成、传承与发展过程中,文化主体会愈发多元,除了传统主体,如我国政府部门、社会企业,还有民众,人是文化保护与传承的重要主体。所以在全球文化冲击形式下,应该加强文化保护、传承主体的自觉与自信。要清醒地认识到,传统文化能够推动历史进步、国家与社会发展。想要掌握文化主动权,必须认识文化发展规律、承担文化保护与传承的责任。要形成文化共识,通过优化、创新传统文化,让其成为符合现代化文化潮流、满足人们精神文化需求的文化,才能强化保护、传承的自觉与自信。要重拾对汉字的敬畏心,对汉字的理解与书写能力弱化,意味着汉字文化保护、传承与现代人的距离愈发远,更展示出在各类文化的冲击下,人们对以汉字文化为代表的古老文化的轻视。想要提高保护、传承效果,各阶层、年龄段以及领域的公众都要拥有敬畏之心,感受到汉字文化的艺术美与实用性。
3.2 加强组织建设,丰富保护、传承方法
在中央与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愈发显著,文化产业也蓬勃发展。文化企业、组织机构的作用愈发明显,能够提高传统文化服务水平、提供更加优质的文化产品,加强传承与保护。在传承过程中,既要保留传统的传承方法,也要丰富、创新传承模式。强化教育功能、保护传统文献,同时也要创设场馆传承等方法,利用手机、电脑等媒介提高保护、传承效率,做好基础设施建设,为人们提供更加方便的图书馆、博物馆等文化展示场所。
3.3 充分发挥教育作用,提高对传统文化的接受程度
教育在保护、传承传统文化时始终具有基础性作用,学校是文化传播的物质载体,教师是文化传承的重要主体,具有不可代替性。国家教育层面,要通过相关政策与规定,将书法等汉字教育活动融入到中小学教育体系中。加强对学校与教师的指导,要落实汉字教育的具体内容、课程设计与中心思想,提高汉字教育的审美水平与个性程度,让其真正地走入课堂。从学校层面分析,要形成充满魅力的汉字文化教育氛围,让学生成为传统文化的保护者与践行者。
3.4 健全保护、传承体系
法律制度层面,要将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纳入法治建设中,为其提供制度保障。规范市场主体、落实主体责任、划分工作范围,避免出现文化产业不正当竞争等情况。完善道德约束机制,在社会上形成了良好的文化保护与传承氛围,利用道德舆论、评价等方式推动各主体积极参与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工作,让其成为社会各主体共同遵守的道德准则之一。
3.5 深入挖掘文化故事,拓宽传播渠道
在保护、传承传统文化时,不能局限于理论知识,要深入挖掘文化内涵与故事,提供更加多元的传播渠道。以许慎文化为例,可以从《说文解字》中挖掘更多文化故事,在“叔重堂”中展示着讲述许慎平生经历的壁画,包含着发人深省的求知生涯。此种方式让文化传播更富有趣味,能够吸引更多群眾。同时,既要保留着传统的传播方法,如电视、报纸等等,也要运用新媒体进行传播。例如央视拍摄的《文化中国》,以传统文化为核心,结合实景拍摄与动画,从文字、传统技艺等角度进行讲述。可以创新节目类型,例如《许慎文化知识大奖赛》等,立足于许慎文化,创设多种竞赛环节,提高人们对许慎文化的喜爱程度。
4 结语
面对全球文化相互渗透、文化转型困难形势,进行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刻不容缓。我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积极开展文化强国事业,要强化文化自觉与自信,积极参与保护与传承工作。许慎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其具有强烈的文化凝聚力与认同感。以许慎文化为例分析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有效措施,能缓解文化危机、强化文化共识,从而激发传统文化的活力与生命力,充分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价值。
引用
[1] 张燕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中国传统文化传承探讨[J].文物鉴定与鉴赏,2021(11):169-171.
[2] 柳英.图书馆对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J].河南图书馆学刊,2021,41(5):113-114.
[3] 彭雁翎.文旅融合背景下乡村传统文化传承与保护分析[J].旅游纵览,2021(7):115-117.
作者简介:刘亚男(1988—),女,河南漯河人,本科,馆员,就职于漯河市许慎文化园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