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2022-07-13陆艳
陆艳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学目标不明确
新课标要求的语文教学“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必须在阅读教学中有所体现。但是受传统教学习惯的影响,教学目标的设定往往与合理的设定有所偏差,主要表现为:目标设定过大,对教材理解不深刻。
(二)阅读教学形式少
课文讲解及分析已经成为小学语文教师开展阅读教学的主要模式,机械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课堂参与度较低,教学气氛较为压抑,对阅读教学效果产生较大负面影响。教师将讲解及分析工作当作阅读教学的重点,对阅读教学平衡性方面的问题有所忽视,最终使阅读教学有效性大打折扣。
(三)学生阅读兴趣不高
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目前,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时教师占据主导地位,因而造成了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在此模式下,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难以得到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没有得到增强,限制了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提高阅读教学有效策略
(一)设置科学的阅读教学目标
通过阅读教学,可以提高学生自身的知识与阅读技巧;学生可以对外界事物进行正确的认知和描述;提高学生的基本词音能力、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小学阅读教学中,不同年龄阶段、不同年级应制定科学的教学目标不同,例如1-2年级应以“学习默读”为主,3-4年级“默读不发声”,5-6年级“默读速度控制在每分钟300字”。实际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制作成相应的阅读表,不同的表内容涉及不同类型的词汇,已达到相应的教学目标。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创造,阅读目标的制定应循序渐进,考虑学生的学情和文本情况设置,例如在讲授《所见》一课时,首先应理解诗的内容,学生可以讲述相应的情景,其次,可以背诵,并展开联想,写出一篇短文。最后,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小学生由于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自制力不足,教师提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就需要首先从学生身上下手,不断通過各种手段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小学生只有在保证较高的兴趣条件下,才会跟随教师的节奏,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从而保证阅读教学目标的落实,并逐步提升阅读能力。教师可以选择帮助学生建立一个相对轻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环境下阅读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从而不断提升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学生乐意阅读了才会喜欢上阅读课,从而乐意接受与阅读有关的知识点,才能配合教师完成教学任务。教师还要注意根据学生的特点以及上课内容选择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要利用语言给学生创设一种与所学内容密切联系的环境,帮助学生更迅速地融入到所阅读的文章之中,从而不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传授学生阅读的技巧
在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之后,教师要针对学生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教会学生不同的阅读技巧。在阅读过程中,可以运用略读法和精读法来对待不同的文章。一些较长篇幅的文章在有限的课堂上无法进行精读细读,教师就要带领学生学会利用略读法来阅读,迅速的找出文章的中心部分,以最快的速度对文章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对文章所表达的基本内容与思想情感有一个初步的把握。而精读法主要是学生在进行了略读之上,将文章中难以理解以及具有较深刻含义的句段找出来,进行精读细读,从而更加深刻的理解文章内涵。
(四)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要依据教学要求制定。在新课标下,语文的教学要遵循语言的应用规律,注重学生的差异性,教学方法要利于学生个性化的发展。例如在学习《桂林山水》时,由于绝大多数人没有去过,仅靠讲述与演示并不能让学生体验到桂林山水的魅力,而是需要借助视频、图片和音乐等多种多媒体手段,让学生产生主观上的情感体验。另外,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教师应根据学生上课时情绪的新动向、新思路、新问题,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五)丰富阅读教学的载体
学生的阅读思维都是比较活跃的,只是在繁重的作业任务之下变得有所懈怠。老师要根据这一教学阶段性特点,着重激活学生的阅读想象力和思维辨析能力。就此,老师要打破单一化的教学载体模式,充分利用多媒体等教学设备来为学生创设一种情景式课堂,通过展示图片、视频、幻灯片,来有效调节学生的阅读思考活跃性和主观能动性。
例如:在讲授《草船借箭》一课的时候,老师可以制作有关的动态图来向学生展示诸葛亮计谋的可行性和操作性,并通过播放视频来加深学生对草船借箭这一场景的印象,还可以通过PPT形式,模拟出草船借箭的整个过程和画面,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看到具体的故事细节。
三、结束语
阅读对小学生发展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阅读教学中的阅读,是一个学习理解语言,掌握阅读方法,吸取知识,提高认识,发展思维,丰富思想感情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阅读习惯、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主渠道。在义务教育阶段,教师要树立从小培养学生自主阅读习惯和能力的意识,珍视学生的独特阅读体验,尊重多元理解,让学生真正爱上语文,爱上阅读,为其全面发展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