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高年段以读促写教学现状及策略研究

2022-07-13王国美

学周刊 2022年22期
关键词:高年段以读促写教学现状

王国美

摘 要:语文是学生接受教育时的必学科目,也是一门艺术。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语文学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直接影响着学生未来的成长。在小学高年段开展语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以读促写成为常态。教师通过以读促写的教学方式,让学生阅读更多优秀的文章,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开阔学生的视野,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写作能力。本文主要探究了小学语文高年段以读促写的教学现状及相关策略,目的是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与写作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高年段;以读促写;教学现状;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2)22-0142-0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2.22.048

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是学生学习其他科目的前提与基础,只有学好语文,才能更好地理解重点,掌握核心。小学时期是学生学习语文的黄金时期,可以让学生更好地领略汉语的魅力,学会正确运用词语,并培养小学生的独特语感,提升小学生对语文的兴趣与热情。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应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采取合适的教学方式进行引导式教学。可以通过以读促写的方式提升小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小学生优秀的写作素养。阅读与写作是相互补充的关系,学生通过大量的阅读可以进一步掌握良好的阅读技巧,从而创作出脍炙人口的文章。因此,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一定要做好以读促写的工作,帮助小学生掌握阅读与写作的相关技能,实现全面发展。

一、阅读对于小学生写作的重要性

阅读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开阔视野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提升自我、全面发展的重要方式。学生可以通过大量的阅读拓展自己的知识范围,让学生可以站在巨人的肩上参与各式各样的活动,提升学习效率。有效的阅读活动也可以促进学生写作能力与写作水平的提升[1]。

第一,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小学生年纪较小,基础知识积累不足,对于社会事物的认知也不够全面,在写作过程中常常会出现片面化或误解现象。有意义的阅读活动则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了解到事物的本质。例如,教师带领学生阅读科普读物,学生就可以了解到太阳东升西落的原理,知道星星为什么会“眨眼睛”。通过阅读,开阔了学生视野,没有见过大海和沙漠的学生也能知道大海的广阔,了解到沙漠的无垠。第二,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带领学生阅读不同类型的故事,可以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写作是学生借助语言文字表达自我的过程,需要学生积累更多的词汇知识与素材。然而,小学阶段的学生在词汇积累与文字理解方面能力较为薄弱,知识储备较少,使得学生在写作时语言匮乏,久而久之导致学生丧失写作的兴趣。有意义的阅读活动可以让学生了解到更多的词语用法,知道丰富的故事情节,了解到更多的人物形象,在提升其认知水平的过程中,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第三,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引导学生深入阅读,可以让学生学会更多的写作方法。写作需要一定的表达技巧,而不仅仅是简单的平铺直叙。构思精巧、起伏跌宕的作品才能更加吸引读者,让作品的整体质量得以提升。学生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可以了解到各种写作题材,包括小说、诗歌、散文、议论文、记叙文等。题材不同,所运用的表达技巧与写作技巧也有所区别[2]。例如,散文中常常会用到拟人手法,议论文中一定会有论点表达,小说中往往会包含精彩的情节,诗歌中往往会具有优美的意象,这些不同题材的文章都可以启发学生。

二、小学语文高年段以读促写教学现状

第一,教学策略单一。许多语文教师在开展以读促写教学活动时,通常会讲评写作材料或学生作文,并依据语文教材或学生所能接触到的阅读教材来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写读后感,而仿写、改写等方式则占比较小。第二,教学存在一定的盲目性与随意性。经过无数次教学实践,以读促写教学方式受到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肯定。其可以切实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然而,这并不意味着语文学科的所有内容都需要通过以读促写来实现,不同教学内容应采用不同的方法。部分语文教师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仍然在教学中把以读促写当作万金油,在所有与写作或阅读有关的课堂活动中使用以读促写策略,使得教学效率难以提升,也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形成了制约。

三、小学语文高年段以读促写教学策略

(一)实行相似性拓展阅读,使学生学会场景细节刻画

小学语文高年段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中要想最大程度地发挥以读促写的教学作用,可以以相似的拓展阅读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学习场景细节刻画。在选择拓展阅读材料时,应强调其与教材间的契合度,以题材、写作手法相似的材料为主,将其广泛运用于阅读教学中。拓展阅读是由教材阅读延伸而来的,能够与教材阅读相结合,进一步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与文章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表达意识。

例如,著名作家梁晓声所著的《慈母情深》,思想感情极为真挚,语言描写细腻中透着朴实。根据新课标,学生应能够在阅读作者对场景及细节的描述时,感悟背后蕴藏的情感。梁晓声等作家的作品之所以广为流传,是因为作者具备优良的镜头意识,教师可灵活运用镜头式阅读策略,认真品析细节刻画的镜头,并引导学生以相同的阅读方式仔细品味《背影》这一主题相似的文章。教师应强调对细节及情感的把握,使学生形成强烈情感共鸣。至此,便可借助阅读教学达成“以读促写”的效果[3]。教师可引导学生在写作时紧密联系实际生活,由生活中的点滴感悟亲情的真谛,并运用镜头式细节描述深化情感表达,具体的教学示范如下。

1. 课文过渡:同学们,阅读文章故事的时候,一些细节描述常让我们产生共情,如同跟着作者进入母亲的工作场所,亲眼看到她辛勤忙碌的样子,不免为之动容。作者笔下的母亲是普天之下绝大部分母亲的写照。美国诗人惠特曼认为,全世界的母親都拥有许多相似点。确实,母爱跟父爱都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感情,是呵护我们成长的精神支柱。让我们共同品读朱自清的《背影》一文,找找是否也有能让你产生共情的细节描述。

2.拓展阅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以上摘自朱自清的《背影》一文,是让许多读者感动不已的经典片段。这仿佛是电影中的慢镜头,既让我们为之动容,也让我们体会到父亲的爱子之情。

3.书写“镜头”:万物都在时间流逝中悄然变化,父母之爱却是永远不变的。父爱母爱遍布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同学们是否也能以文章所使用的镜头式写法描述生活事例,在课堂上写一个相关的片段,在课外可以读一读中篇小说《母亲》。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增加口语交际、写作等环节可以不断强化学生的语文技能。至此,学生便能写出更能引人共情的句子。

(二)实行比较性拓展阅读,使学生了解动静结合手法

比较是一种思维的基础,包括两种类型。求同比较即为同类事物的比较,求异比较即为不同事物的比较。在新课改背景下,学生应能够在基本阅读中简单领悟常见的表达方法,并能够完整表达自己的意见。实际上,相同主题下,作家所使用的写作构思也是不尽相同的。基于此,教师需在带领学生深入解读教材的同时,以比较性阅读来培养其思辨思维,这既能有效拓展学生的写作素材储备,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哺教材,进一步了解作家的表达手法。例如,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文章《威尼斯的小艇》时,就可以实行比较性拓展阅读,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感悟“动静结合”式写作手法的具体运用。同时,教师还需引导学生仔细感受威尼斯风情之夜的静,学会动静结合的基本用法。接着再选择拓展阅读材料中与教材中能够进行比较的片段,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了解其中的写作特色,进行写作训练。具体的教学示范如下。

1.了解动静结合的用法,小组进行交流讨论:同学们,读完文章后可以说一说你眼中的威尼斯夜晚是怎样的,你是从哪些语句中感知到的?阅读句子“簇拥在一起的小艇一会儿就散开了,消失在弯曲的河道中,远处传来一片哗笑和告别的声音”。这些描述夜半声音的语句让我们感受到威尼斯宁静的夜晚,就像同学们所学过的“鸟鸣山更幽”。声音更可以表现出静的境界,这便是动静结合式写作手法的典型运用。

2.拓展阅读《威尼斯之夜》:威尼斯是宁静的,作者乔治·桑以不同手法表述了这幅宁静图。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这篇文章,将你认为写得好的句子圈画出来。与前面所读文章相比,女作者乔治·桑笔下的威尼斯更加柔和,她用田园风光带领我们走进威尼斯的大自然,感知静谧祥和。作者以静态描写表现优美的环境,并以对比的笔触表达感受。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既可以欣赏威尼斯美景,也可以学习动静结合的手法,在阅读体验中学会不同的手法,并在实际写作中进行应用。

3.读写结合,迁移训练:接下来,请同学们参考两位作家在文章中所应用的不同写作技巧,并在自己的写作中借助这样的技巧来描述公园的早晨。当你在周末清晨踏入公园时,是否留意过公园有哪些标志性建筑在河边缓缓而行,你是否留心过沿河的柳树与鲜花?路过锻炼的人群,你是否留意过他们热情洋溢的笑脸?耳畔有没有传来欢快的笑声?相信有了之前的学习,后续随笔练习中学生便能运用到“动静结合”的写作手法,写作能力能得到明显提升。

在比较性阅读过程中,可引导学生进行适当练笔。写作时并不需要烦琐赘述,以免破坏文章意境与美感[4]。教师需引导学生仔细品鉴,从语言到手法,从景物到事物,使其在遵循一般写作规律的同时,切实感知创作魅力,借助反复练习领悟写作的真谛,进而达成求同存异、读写共进的目的,充分彰显阅读的真正价值。

(三)实行补充性拓展阅读,使学生关注情景交融表达

现行语文教材都格外注重阅读与表达的充分整合,因为学生年龄的缘故,有些课文为了保证对学生产生积极作用,或是彰显文章深层内涵,往往会对原作进行删减改版。而一些文章与学生生活间的联系并不紧密,有较大拓展空间。教师可及时加以补充,帮助学生理解教材文章,进一步拓展其阅读深度和广度,实现以读促写。例如,小学高年段语文教师带领学生学习《那个星期天》这篇文章时,由于学生对文章写作背景较为陌生,教师需及时导入补充性的阅读材料,让学生通过了解写作背景走进作者生活,并适当补充作者的其他作品,架构起以读促写的桥梁。具体分析如下。

1.學习教材中的情感表达。第一,实际事例表达情感。如“我”在等待妈妈时的具体事例,包括跳小房子、读画本等细小的事件。第二,以内心独白来表达情感。母亲买菜回来后接着翻箱倒柜时,作者引入了内心独白:“真奇怪,该是我有理的事啊?不是吗,我不是一直在等着,母亲不是答应过了吗?”第三,情景交融式表达。“那光线漫长而急遽的变化,孤独而惆怅的黄昏的到来……”借助情景的巧妙交融来彰显内心的复杂心情,由光线变化来暗示情绪变动,在不断的变化中加重内心的懊恼和难过,属于典型的“融情于景”。

2.强化理解情感表达。在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一文中,常出现一些日常琐事,语言质朴却真挚动人,以此来表达内心对母亲的怀念。“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的神色”“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此情此景恰恰是作者的心境写照,充分彰显了作者内心的绝望,同时也巧妙地引出了下文。母亲为何会挡在窗前?央求的神色又是因何而生?这时候教师就可以适当分析写作背景,进而帮助学生理解伟大的母爱,体会母亲的体贴与耐心。作者通过寓情于景自然而然地表现亲情,无论是语言风格,还是表达特色都可以让学生进行借鉴或仿写。

3.情景交融式表达。学生从教材与拓展阅读中学会了大致的写法,并调动了一定的情感积累与经验,通过情景交融式的表达实现了读写互动。既可以展示事情的发展顺序,理清行文思路,也可以在文章中展现写法特色,充分表达情感变化的同时又不失自然与真实。

有学生写随笔:“在狂风暴雨的冲刷下,以往结实的树枝像是被撕开个口子,在风雨的不断踩踏中折落在地。阵阵惊雷响彻耳边,我的心也像雨点一般不断坠落。”这就是典型的情景交融,即在读与写中来回穿梭,让学生感受到了读与写的不同作用,学生的读深刻起来,才能够真正有感而发,最大程度地发挥以读促写的作用。

四、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师可以通过多种策略改变以读促写的教学现状,真正发挥以读促写的功用与价值,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实现其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郭小英.以读悟写——浅谈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的有机结合教学[J].读与写:中旬,2022(3):18.

[2] 王梅花.读中学写,以写促读——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策略[J].学苑教育,2021(7):35.

[3] 王曼丽.以写促读,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益[J].天津教育,2021(26):158.

[4] 毛小玲.小学中学段语文以读促写教学研究[J].学周刊,2021(32):81.

猜你喜欢

高年段以读促写教学现状
优化阅读教学训练,有效提升写作水平
以读促写,提高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的有效性
高年段习作多元化评价初探
彝汉双语教学的现状和策略
对小学语文游戏化教学的现状分析及对策探讨
初中语文教学现状与改进对策
“以读促写”与“以改促写”英语写作教学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