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营造积极课堂氛围的策略研究
2022-07-13赵奎武
赵奎武
摘 要:课堂氛围是否积极活跃,是影响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因素。本文从现实教学经验入手,对营造积极课堂氛围的重要价值进行简要分析和解读,而后从问题导学、情境教学、游戏助学、任务督学、活动研学、评价促学等不同的角度,分析语文课堂教学营造积极氛围的有效策略,围绕着学生的语文学习需求和课程标准,调整教学内容、改进教学形式,为学生创造兼具趣味性、导向性的语文学习环境,从而深化小学语文教学的实际效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积极氛围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2)22-0079-0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2.22.027
于小学生而言,积极活跃的课堂氛围能够带动他们自主学习,因而,在语文教学中营造良好的氛围便成为教师的主要任务之一。教师要综合过往的教学经验以及不同个体的实际表现,着力探索具备趣味性、情境化和驱动性等特征的教学路径,让小学生可以真正放下内心的压力,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应对学习中出现的难题,以此体现出积极的课堂氛围对语文教学的影响。
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营造积极课堂氛围的重要价值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将营造积极氛围作为主要任务,真正确立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若想语文教学中具有积极的氛围和较高的参与度,教师便要依据学生的需求和能力,选择能够激活学生能动性的教学内容,久而久之,学生从学习客体转变为了探究主体。而且,根据学生的个体特征和性格特点,为了真正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教师也会搜集和引进趣味化、互动化的教学方式,语文教材中的文字和理论不再是抽象的符号,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语文知识,他们的理解能力和文字感悟能力等也能得到提升[1]。此外,从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经验中可知,一部分学生难以深度解读语文知识,他们处于浅层学习的阶段,而在积极的课堂氛围中,其思维潜力也被激活,他们既能理解语文课程中的文字、语句等基础知识,也能从表层知识切入,探索其隐含的本质和内涵,促进语文学科达成深度教学的目标。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营造积极课堂氛围的有效策略
(一)问题导学,吸引学生注意力
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说:“思维从问题、惊讶开始。”这一哲学理论为教育事业提供了灵感。在开展学科教学活动时,教师应将启发学生问题意识、吸引学生注意力作为主要的目标,以此保证语文课堂上形成积极的氛围,带动学生展开自主探究。以上述目标为导向,教师可以创建问题导学模式,融合语文课程标准、语文教材和教学实情等多项元素,精心设置教学问题,并将这些问题以问题串的形式,穿插在语文课堂的各个环节,根据不同的教学需求,精准且及时地引出问题,从而使学生能够将注意力集中于课堂上[2]。
在实施问题导学模式的过程中,教师也要思考问题导学模式如何为营造积极的课堂氛围做出贡献,沿着这一思路,教师应于集中培训期和备课阶段研读语文学科的课程标准、学习科学教育理念,在逐渐积累教学经验后,找准问题导学与课堂氛围的关联点,据此创建问题导学模式的框架,这样既能保证课堂教学与课程目标精准对接,也能促使教师设计的教学问题引发学生的关注。而后,教师可以根据提前制定的问题导学计划,结合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板块的教学内容,找准引入问题的时机,利用口语互动、多媒体课件等展现问题,融问题教学于语文课堂的各个阶段,从而让学生在问题的引领下,保持较强的专注力,并通过难度递进的问题,让学生产生挑战欲望,如此,语文课堂便能激活学生群体的积极性。同时,教师也应根据不同的教学环节,利用随机讨论、有奖竞猜等趣味性的问题导学方式激发学生回答问题、参与课堂活动的欲望,并在此基础上对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进行反馈和整理,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会使语文课堂上的氛围更加积极,也能加强学生的自我反思,推动学生的全方位成长。
(二)情境教学,调动学生积极性
从实际的语文教学经验来看,传统的语文课堂上,部分学生存在积极性不强、学习深度不足等问题,这些问题既不利于语文教学的长期发展,也会削弱学生的学习欲望。基于此背景,教师应积极探索解决对策,以情境化的教学模式将学生引入到学习场域中,让他们在积极、乐观和向上的课堂氛围中,主动摸索语文知识点包含的深层含义,并与文本作者的思想和情感产生强烈的共鸣,从而理解语文学科的显性和隐性知识。
为了激发语文学科情境教学模式的有效性,使其成为营造良好课堂氛围的抓手,教师应创建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情境,根据不同板块的教学需求,以故事化、生活化、視听化等类型的情境,形象化地展示语文教学内容,对传统课堂中教学内容单一、教学形式抽象等问题进行全面改革,这样才能在课堂上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而学生才能自主高效地实施学习计划[3]。另外,在现代化的教育环境中,“互联网+”为情境教学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教师也可以将虚拟现实技术、智慧教室等作为创设情境的手段,为学生呈现出绝妙的视听盛宴,让他们将语文知识转化为具体的图片、视频。由此,学生既能在积极的氛围中强化学习自主性,也会进一步深化理解语文知识、解析语文问题的能力。以《示儿》的诗词阅读教学为例,其对应的教学对象为五年级的学生,其认知能力还不足以深入理解本诗的思想和情感,从这一真实情况出发,教师可依据诗词的内容,于智慧教室中开启情境教学活动,利用教室内的智能音响和光影设备,创设视听结合的模拟情境,将陆游临终交代遗愿的场景再现出来,让学生深入到情境中感受陆游心系国家、渴望统一的爱国之情和遗憾之情。同时,在创设情境时,教师也要关注学生是否在情境中获取知识、增强积极性,借助“情境教学观察表”做好观察学习情况、分析学情等工作,了解学生在不同情境中表现出的学习态度,找准日后努力的方向,从而以情境教学模式为主,为学生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体现出环境的育人价值。
(三)游戏助学,增强课堂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具备学习和探索的兴趣,他们才能在课堂上表现出积极乐观的态度,在此基础上,语文课堂上的氛围也会愈渐活跃和积极,而在积极氛围的引领和影响下,其余学生才能主动地加入学习队伍,由此,一个良性的教学循环便得以形成。从这一论点切入,教师可以将增强课堂教学趣味性作为现阶段的主要教学任务之一,通过游戏助学的方式,改变语文课堂的僵化氛围,引领学生体会语文知识和参与语文课堂的乐趣,从而初步建构以寓教于乐为主要特征的语文课堂。在实施游戏助学计划之前,教师应根据课程标准设置“营造积极课堂氛围”的总体目标和阶段性目标,对应这些目标着手设计语文教学游戏,如词汇接龙、古诗填空、趣味连线等多种类型的游戏活动,对游戏中包含的参与人员、要求等要素进行细致规定,从而为后续的游戏助学活动做好准备,借此方式,教师在实施游戏助学计划时便更加游刃有余,学生也能更加主动地表现自己。而后,教师可在语文课堂上正式实施游戏助学计划,將课堂布置为游戏场域,按照不同的游戏方式,要求学生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参与游戏,并指导他们在游戏中应用语文知识,提升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和临场应变能力。此外,积极的课堂教学氛围不意味着学生可以无止境地追随自己的意愿,教师要提前制定游戏规则,引导学生明确游戏活动中的“可为”和“不可为”,杜绝学生随意性过强、不遵守规则的情况发生,真正发挥出游戏的助学作用,继而使学生在积极、正向的语文课堂中有序地积累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
(四)任务督学,强化学生活跃性
综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可以得知,小学生群体的自制力和自我驱动力较为薄弱,他们难以依靠自身的力量形成周密和严谨的学习计划,这便导致他们在课堂上出现不活跃、不积极的状态,长久以往,语文课堂的整体氛围自然难以达到积极状态。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务必做出改变,全力推动语文教学的长期发展,以任务督学的方式引领学生在完成课堂学习任务的过程中,合理地规划自身的学习时间,并在课堂上积极踊跃地与教师和同学展开互动,这样便能为建设活跃型的语文课堂添砖加瓦。
而任务督学模式如何强化语文教学的积极性,自然需要教师精心设计、学生密切配合。教师作为课堂的引导者,应依据阅读、写作等不同板块的教学目的以及不同个体的认知差异,设计以“自选超市”和“学习积木”为主要特征的学习任务,为具有不同能力和水平的学生量身定做学习内容、规划学习时间,通过此方式,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得了针对性的学习任务,主观意愿得以满足,自然会在课堂上表现出更为积极和踊跃的态度。再者,教师在呈现任务的形式上也可以融入创新化的想法,以纸质版的“学习任务单”和电子版的“学习挑战书”等不同的形式,灵活地推送和布置学习任务,以此契合小学生形象思维强的特征。从学生的视角展开分析,作为课堂中的主人公,教师要学会“让位”,在学生分析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以观察者的身份对学生的言行进行分析,鼓励学生以学习共同体为载体,与同学共同商议语文问题,以此强化学生的主人翁地位。另外,教师也要鼓励学生展开自我分析,从自身的实际学习能力出发自主选择学习任务,从而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和更为灵活的思维解答语文问题,这样不仅能够改变过往教学中学生学习深度不足的情况,还能进一步强化学生的活跃性,以此实现营造积极氛围的课堂教学目标。
(五)活动研学,提升课堂参与度
实践验证,活动型的教学模式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对于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具有重要影响,若教师能够创建活动型的语文课堂,课堂教学的整体氛围自然会处于向好状态。针对小学生的实际探索能力和语文教学的要求,教师可以对教学活动的类型进行精心研究,通过解读不同板块的教学要求、找寻学生的薄弱点等方式,灵活地采取不同的研学计划,使学生能够在作文竞赛、主题演讲、社会调研、问卷调查等不同的语文活动中,研读文学篇章、学习语文知识,以此扩大学生的学习范围[4]。比如,在四年级第七单元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阅读、写作和“语文园地”三个板块中的内容,灵活地制定对应的活动研学计划。如在该单元的阅读教学中,根据《古诗三首》中的内容,教师可利用诗词知识竞赛活动,考核学生的知识储备。而对于写作板块,则可开展校级作文大赛,同时设置物质和精神奖励,让学生在竞赛中展现写作能力,如此,学生既能在教学活动中研究语文知识、应用语文知识,还能在新颖的活动型课堂中表现出极强的探索欲望,这便为营造积极的课堂氛围做足了准备。
(六)评价促学,加强课堂互动性
教学评价作为课堂教学的构成部分之一,其教学价值和反馈作用不言而喻,它也是促进师生和生生互动的有力抓手,但是在传统的语文课堂中,一部分教师未能在课堂上设置专门的评价板块,还有一部分教师以自身的主观意见作为评价的主要素材和依据,这也严重削弱了课堂教学氛围的积极性。对于传统语文课堂上存在的不足,教师可以从评价促学的视域展开,开展多元化的课堂评价活动,让学生成为评价和被评价的主体,使得他们在互动中得到公正客观的评价结果,这样不仅可以加强课堂的互动性,也能为语文教学注入可持续发展的动力。而在语文教学实践中,要想挖掘出评价促学模式的作用,一方面,教师要将教学评价作为语文课堂上的常规板块,于课堂末尾阶段的五分钟,让学生在“课堂评价表”中填写真实意见,对教师教学、课堂互动和自我学习水平等进行综合评价,并抽取个别学生的“课堂评价表”,以口述的方式呈现评价结果,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另一方面,也要通过设置小组互评、学生互评和学生自评等多样化的方式,让学生产生主动评价和接受评价的欲望,推动他们与教师和同学进行双向交流,在和谐友好的氛围中认识到自身的知识和能力短板,强化学生的学习内驱力。利用上述方式,学生在互动型的课堂评价模式中勇于表现自我,也敢于与他人展开互动,这对于营造健康和积极的学习氛围自然是一项利好的举措。
三、结语
简言之,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以问题导学、情境入学、游戏助学等为主要策略,不仅使课堂氛围更加活跃和积极,也促进了语文教学的改革,为建设生本型的课堂教学模式铺垫了道路。同时,作为一名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师,我们不能局限于现有的教学成果,要在日后的学习和工作之余,探索更加多元化的教学路径,以优质的教学内容和创新化的教学形式,为营造积极课堂氛围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 胡皓之.快乐与快乐的碰撞——小学语文良好课堂氛围的构建[J].中外交流,2021(6):270.
[2] 陈荣林.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J].科学咨询,2021(8):148.
[3] 罗伟伟.论良好课堂氛围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J].课堂内外(小学教研),2021(9):26.
[4] 张雪梅.素质教育背景下如何构建良好的小学语文课堂氛围[J].南北桥,2020(1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