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动主题出版高质量走出去,提升中国文化国际传播能力

2022-07-13郭晓明 徐小玲

出版广角 2022年11期
关键词: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图书时代

郭晓明 徐小玲

【摘 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出版业“十四五”时期发展规划》将“出版走出去取得新成效”作为“十四五”六大目标之一。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中国文化如何迎接挑战,进一步提升国际传播能力,实现高质量发展,成为摆在所有出版人面前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精耕出版主业,以精品主题出版、学术出版为抓手,利用版贸资源优势,探索出了一条适合自身发展、具有鲜明特色的新时代出版走出去之路。

【关  键  词】主题出版;走出去;文化传播

【作者单位】郭晓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徐小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基金项目】本文系中国人民大学研究报告《“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出版合作研究报告(2021)》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239.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22.11.004

一、 聚焦一个中心:大力推动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相关著作走出去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1]。加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国际传播是重大而紧迫的政治任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结合理论和实践讲清楚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这一重要思想根植中华文明沃土,立足时代发展潮头,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多个视角系统展示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回应了人类社会面临的新挑战,主动观照全人类的共同价值,在国际社会凝聚共识、引发共鸣[2]。因此,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聚焦走出去中心工作,始终把积极推动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精品著作的翻译出版作为走出去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是整合及利用各类资源,积极同国外知名出版集团合作出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等为代表的多语种系列丛书,旨在向海外读者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经济、政治、党建、生态文明、外交、扶贫、教育、国家治理等各领域的辉煌成就,更全面、深刻、细致、深入地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涵逻辑、精神实质、时代贡献、世界意义等。

二是注重和加强学术特色,集中出版了以“认识中国·了解中国”书系为重点,能够体现中国学术、中国话语、中国特色的多语种精品主题图书,如《中国之治的制度密码》《民族复兴的制度蓝图》《中国之治: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十五讲》《中国治理:东方大国的复兴之道》《中国话语体系的建构》等,用学术话语讲好中国故事,用学术话语表达中国思想,用学术话语阐释中国经验,从而增强我国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三是关注和回应国际关切,及时推出了一大批传播中国声音、展示中国立场的主题图书,如《大国的责任》《全球治理的中国担当》《新时代中国声音:国际热点问题透视》《中国智慧:十八大以来中国外交》等,这些图书旨在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及时发声,深度解读和阐释中国外交相关政策,展现中国外交精髓以及中国政府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做负责任大国的决心。

可以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之所以能在推动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相关图书的走出去工作方面取得显著成绩,关键在于緊紧围绕对外宣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个最首要、最主要、最重要的任务展开,并将之贯穿于全社走出去工作的始终;同时,突出重视顶层设计,搭建系统工程,始终将主题出版走出去作为全社走出去的中心工作,从选题开发、翻译出版、渠道开拓、宣传推广等环节精耕细作,使主题出版肩负以情感人、以正视听、构建话语权和舆论引导权的重大责任[3];有力打造“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出版合作体,积极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华文化、促进国际交流,促进成员间作者、翻译、营销、版权信息、教育培训等资源共享搭建平台。尤其是推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著作在海外翻译出版,如《习近平谈治国理政》阿尔巴尼亚文版由合作体成员单位阿尔巴尼亚凡·诺利出版社和中国外文出版社合作翻译出版,波兰文版由合作体成员单位波兰阿达姆·马尔沙维克出版社和中国外文出版社合作翻译出版等。

二、构建两个循环:积极探索上游下游、国内国际“双循环”出版模式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经过多年深耕,形成了以中国主题图书为亮点,以高端学术出版为特色,以提质增效为目标,面向海外市场和读者需求的走出去模式。就具体产品而言,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精心推出了一批以“认识中国·了解中国”书系为代表的适合海外读者阅读的主题图书。探究其中成功的经验和奥秘,在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在主题出版走出去方面勇于创新,形成了主题出版选题策划与走出去工作联动机制,善于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优势,探索形成国内国际、上游下游“双循环”的出版模式,二者相互促进、深度融合,进一步推动主题出版走出去的可持续发展。

一是在社领导组织协调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版贸部门与编辑部门通力合作,通过市场调研、读者群体分析、时政热点研判等手段广泛搜集海外读者普遍关注的问题,研究主题出版国际传播的现状与趋势,展开多项调研活动,获得了一系列丰硕的研究成果,为主题出版走出去工作提供了重要参考,出版社也由此培养了一支具有良好专业素养和开阔国际视野的出版队伍。此外,出版社版权经理在选题阶段就将图书介绍和推荐给国外相关出版机构,并把外方意见及时反馈给编辑和作者,使编辑部和版贸部门有效联动。例如,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策划出版了《对话中国》一书,该书英文版由麦格劳-希尔教育出版集团出版。双方在时间紧张、任务重的情况下,发挥协同机制优势,从译者筛选、母语审校、作者审定到编辑加工、装帧设计、宣传推广等环节,都有专人精准对接,确保出版社顺利在当年的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上召开了该书的新书发布会,获得了海内外学者的高度评价。

二是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优势,实现主题出版与走出去深度融合。如果说出版部门上游下游之间的小循环是构建主题出版新格局的基础,那么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优势,推动国内大循环与国内国际双循环则是实现主题出版高质量走出去的关键。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积极拓展合作伙伴网络和客户资源,坚持与“三个顶尖”(国际顶尖、行业顶尖和所在国顶尖)出版社展开合作,发展出多层次和各具特点的客户体系。截至目前,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已经与40多个国家的百余家出版机构、合作伙伴建立业务关系,在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海外分支机构,客户网络覆盖世界主要图书市场。优质的版权图书和长期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主题出版走出去高质量发展夯实了基础。此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不断创新,充分利用国外作者资源,引进国外知华、友华、挺华的专家学者发表阐释中国经济、政策等著作,进而推动主题图书其他语种在海外的出版,达到先“引进来”再“走出去”的目的,创新了主题出版走出去的路径和形式。

三、搭建三大平台:有力推动形成多层次、立体化的国际出版传播格局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高度重视主题出版走出去工作,通过顶层设计和统筹部署,搭建了覆盖众多国家和地区的合作、宣传和销售平台,形成了多层次、立体化的国际出版传播格局,为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贡献了力量。

一是发起成立“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出版合作体,为主题出版走出去提供重要平台。“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出版合作体自成立以来,实现了约5000种中国图书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翻译出版发行。2021年9月24日,中宣部副部长张建春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出版合作体高峰论坛上肯定了合作体在发展成员队伍、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加强人际人脉交流等方面所做工作和所得成绩,强调合作体要坚持共赢共享发展理念、共建优质出版合作平台,聚焦关键领域、共建话语体系,提升合作水平、推动高质量发展[4]。

二是在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海外分支机构,探索中外学者学术交流的崭新路径。在不断加强版权贸易合作的同时,为了尽可能减少“文化折扣”现象,提升海外选题开发和市场营销能力,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积极推进国际出版的本土化传播,在以色列、罗马尼亚、蒙古、土耳其、意大利等设立海外分支机构,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独特的基本国情、丰富的发展经验等客观准确地介绍给当地读者,帮助他们进一步认识和了解新时代中国。

三是拓展各种宣传销售渠道,探索从走出去到走进去的路径。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在加强版权贸易合作、不断宣介主题图书的同时,切实推动主题出版物在海外的深入和有效传播。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积极与国外出版商和销售商共同策划组织新书推广和国际交流活动,提高已出版图书的曝光率,扩大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的国际品牌影响力;设立“中国书架”等销售专区,尝试开发全球图书馆藏渠道,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相关图书目前已进入世界50余家知名大学图书馆,并正在寻求与阿拉伯语国家和地区的700多家大学图书馆合作;借助互联网举办“云书展”“云会议”等,克服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继续为中国文化国际传播贡献力量。自2020年以来,虽然无法和国外的同行面对面交流,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精心遴选精品主题图书,积极参加一系列国内国际线上书展,举办一系列线上新书发布、线上签约、版权洽谈等活动,进一步加深与新老合作伙伴间的沟通交流。

四、锚定四大任务:实现新时代主题出版高质量走出去

主题出版作为中国出版的重要领域之一,肩负介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阐释中国发展经验、传播新时代中国声音的责任。主题出版实现高质量走出去,既是2035年我国建成出版强国的需要,也是新时代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的需要;既是主题出版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走出去工作的重要内容。党的十九大以来,一批富有中国特色、凸显中国精神、蕴含中国智慧、宣介中国道路、体现中国价值的优秀主题图书进军海外市场,获得海外读者的广泛好评,为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贡献了出版力量。中国主题图书国际影响不断增强,成为海外读者了解中国发展的绝佳窗口[5]。长期以来,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始终弘扬传统、立足当代、聚焦中国、着眼世界,锚定四大任务,成为主题出版高质量走出去的标杆文化企业。

一是积极向海外读者宣介中国发展各方面取得的辉煌理论成就和实践成就。新时代孕育新思想,新变局需要新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新时代中国发展取得的最根本、最主要的理论成就,不仅针对中国在新时代应当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实现什么样的奋斗目标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提供了明确答案,为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提供了保障,而且对科学认识全球发展大势、深刻洞察世界格局变化也具有深远意义。与此同时,中国在经济、政治、社会、文化、法治、生态文明等领域取得令人振奋的成就,促使国际社会对了解当代中国、认识中国道路、研究中国经验、理解中国发展战略的浓厚兴趣和迫切愿望与日俱增。因此,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始终认识到自身所担负的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积极实施主题出版高质量走出去发展战略,高举“中国学术”旗帜,向海外推出一大批反映时代特色、彰显中国价值的主题图书,树立了独具特色的“高端学术国际出版”品牌,连续八届入选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成为当之无愧的中国主题出版走出去排头兵。截至目前,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累计向海外输出版权3000余种,涵盖英文、法文、阿拉伯文、俄文、哈萨克文、日文、韩文等多种语言,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众多领域,致力于全方位、多角度地讲好中国故事。其中,以“认识中国·了解中国”书系为龙头的主题出版国际传播产品线尤为亮眼。该书系基于全球视野和本土視角,通过专业的学术阐释,向世界展现了一个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现已出版包括中文版、英文版、日文版、法文版在内的图书60余种。2016年至今,该书系共输出版权120余种;2012年至今,该书系在海外已成功出版各类语种图书50余种,在国际出版市场上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二是积极为构建中国思想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作贡献。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4月25日考察中国人民大学时强调,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归根结底是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要以中国为观照、以时代为观照,立足中国实际,解决中国问题;要自觉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彰显中国之路、中国之治、中国之理,这就为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提出了建构中国自己的知识体系这一重大战略命题。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不仅是新时代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历史使命,而且是我国学术出版人的重要职责。长久以来,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确立了“聚焦学术、聚焦理论、聚焦精品”的特色定位,把一批全面介绍中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历史的优秀图书输出海外,集中策划了一大批具有中国气派、中国特色、中国内容的优秀著作,并将其推向世界主流图书市场,通过学术大家讲中国故事用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的方式为读者介绍生机勃勃的现代中国[6]。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擦亮主题出版和走出去两大名片,推出了一大批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以及回答“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等精品理论读物,如《不忘初心: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永葆朝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中华文化为什么兴》《中国道路能为世界贡献什么》等;推出了一大批研究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原创学术成果,如《反贫困的“中国奇迹”与“中国智慧”》《中国学者谈中国经济》《中国学者谈新常态下经济增长》等;推出了一批探索构建中国特色话语体系、学术体系的引领性图书,如《中国话语体系的建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话语构建与传播》《建党百年中国翻译传播研究》等。特别是新近出版的《中国话语体系的建构》,正当其时,既是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重要论述的主要成果,也反映了新时代学者的学术责任和出版人的使命担当。可以预见的是,新时代学术出版、主题出版将在自觉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彰显中国之路、中国之治、中国之理,研究解决事关党和国家全局性、根本性、关键性的重大问题,推动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三是促进中外文化交流,促进民心相通,贴近生活,贴近读者。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以書为媒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让海外读者触摸中华文化脉搏,感知当代中国发展活力,理解我国的制度理念和价值观念,是中国出版走出去的不懈追求[7]。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外文化交流和中华文明互鉴的必要性、重要性,要让全国人民知道党和政府为人民做了什么、还要做什么,让世界知道中国人民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什么贡献、还要作出什么贡献;要积极推动中外文明交流互鉴,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促进中外民众相互了解和理解,为实现中国梦营造良好环境;同时,要在中外文化沟通交流中保持对自身文化的自信、耐力、定力。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在主题出版走出去的过程中,始终秉承中外文化交流互鉴的宗旨,致力于搭建国际文化交流平台,极大地推动了中外学术文化交流。通过加强版权贸易,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与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百余家出版机构、合作伙伴建立了业务关系,累计输出40多个语种的图书版权5000余种;通过建立海外分支机构,出版社优质主题图书走出去落地因地制宜,提质增效;通过建设“中国馆”“中国书架”等,搭建了集图书展示、学术交流、文化推广为一体的有效平台;通过海外媒体报道、学者推荐,扩大了出版社走出去的海外影响,提升了国际传播影响力;通过策划举办中外文化交流活动,增进中外民心相通,彼此了解;通过打通数字化渠道,出版社“中国主题”图书实现融合发展,海外馆藏成为一大亮点。可以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所构建的立体化、多元化、联动化的主题出版走出去模式,为确保主题出版高质量走出去打下了坚实基础。

四是积极传递中国声音,有效回应国际社会关切,努力讲好中国故事。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国际地位和话语权不断提升。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将主题出版物作为传播中国声音、引导国际舆论的重要载体和媒介,积极回应国际社会的普遍关切,推动一大批正确阐释中国主张、表明中国立场的主题图书在海外及时出版和有效传播,帮助海外读者正确认识中国、了解中国。早在2010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策划出版了《大国的责任》一书,邀请中国人民大学金灿荣教授系统介绍中国在对外承担国际责任方面的贡献和成就,力图打破西方媒体和学术界在相关问题上的舆论和话语垄断,充分展现了中国负责任大国的形象,目前该书已出版近20个语种。2017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全球治理的中国担当》一书,清晰而有力地回答了“为什么中国不能缺席全球治理”这一问题,对全球治理进程中的中国责任和中国担当进行了全景式的分析和梳理。从2014年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就联合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组织编写《中国大视野:国际热点问题透视》《国际关注·中国声音》《新时代中国声音:国际热点问题透视》《大变局下的中国声音》等图书,对中国政府外交政策、外交立场等进行深入浅出的介绍和分析,阐明中国的立场,传播中国的声音。这些图书出版后,在国内外都取得了非常好的社会反响,之后相继被翻译成英文、韩文、日文、波兰文、俄文、希伯来文、阿拉伯文等多个语种,并在海外出版,还多次在各大国际书展和中外文化交流活动中予以重点宣介和陈列,成为中国主题图书走出去的优秀案例。

主题出版的高质量走出去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尤其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为中国理论创造、学术繁荣、文化传播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主题出版如何抓住时代契机,聚焦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这一中心任务,及时介绍中国最新成就,传播中国思想与文化,探索融合发展新形式,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国理念、中国道路的理解认同,是摆在中国出版企业和中国出版人面前的重大课题。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将在“十四五”期间,服务大局、提质增效,巩固全国走出去排头兵的位置,继续擦亮“主题出版”和“走出去”两张名片,为进一步提升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作出新时代出版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EB/OL].(2021-11-16)[2022-05-04].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16575619731548367&wfr=spider&for=pc.

[2] 杜占元. 加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外宣介 更好展示中国故事背后的思想力量和精神力量[N]. 学习时报,2021-09-01.

[3]韩建民,李婷. 主题出版推动中华文化“走进去”[N].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2022-03-31.

[4] “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出版合作体高峰论坛在京举办[N].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21-09-26.

[5] 中国主题图书国际影响不断增强 “了解中国发展的绝佳窗口” [EB/OL].(2022-04-05)[2022-05-04].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29215259887938953&wfr=spider&for=pc.

[6] 本刊记者. 新时代出版人的学术情怀与文化担当:专访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贺耀敏[J]. 中国编辑,2018(7):4-8+2.

[7] 韩寒. 让世界读懂中国:当代中国主题图书国际影响不断增强[N]. 光明日报,2022-03-08.

猜你喜欢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图书时代
图书推荐
The Research of Linguistic Features of English Business Correspondence
欢迎来到图书借阅角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The Impact of RMB Revaluation on China’s Foreign Tra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