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基层工作痕迹管理的有效性

2022-07-13陈柳云张侠义

领导科学论坛 2022年6期
关键词:适度基层工作有效性

陈柳云 张侠义

摘要:痕迹管理是双刃剑,善用有其意义和价值,滥用则危害无穷。基层工作要用好痕迹管理,就要正确认识痕迹管理,使用适度,把握好坚持重实非虚,避免形式主义;坚持本末相顺,避免碌碌无为;坚持目标导向,避免机械执行;坚持唯公尽职,避免功利至上;坚持重绩为民,避免官僚作风的五大原则。要提高基层工作痕迹管理的有效性,需要进一步优化政策制度设计,推进科学领导;强化基层执行力,提高管理效率;督促检查考核实绩,提高管理效果。

关键词:基层工作;痕迹管理;痕迹主义;适度;有效性

作者简介:陈柳云,广东海洋大学管理学院助教;张侠义(通讯作者),交通运输部南海保障中心湛江通信中心高级工程师。(广东湛江524088)

中图分类号:D6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5103(2022)06-0073-03

一、基层工作痕迹管理的含义及异化

基层工作痕迹管理是指基层组织及其工作人员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通过文字、图片、表格、视频[1]及有关信息技术等手段记录具体工作留有痕迹的管理方式。2013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明确提出,要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抓下去。全面从严治党,要以务实求真的工作作风,敢于直面工作的困难,善做敢为,抓出工作实效。随后,痕迹管理在党建和行政管理领域逐渐兴起,其初衷在于通过真抓实干自然留痕推动工作开展。痕迹管理有利于量化工作信息,便于绩效考核,也有助于形成一整套基于规则的权责制度,使权责清晰、管理体系规范,减少基层治理中的工作扯皮、相互推诿和随意化问题[2]。善用痕迹管理,使各项相关工作留有痕跡和依据,强调做实事留痕迹,改变部分基层干部“风过无痕”的工作作风,通过基层工作开展留下的各项资料材料以及有关印记,可以较为清晰地还原基层工作执行情况,相关支撑、证明、经验资料材料有利于基层工作有迹可循、有据可查,促使基层干部规范落实工作任务,便于调查取证、考核检查和经验教训总结,以及权力监管。

然而,痕迹管理在基层工作中有过度使用的现象,各种异化演变背离了痕迹管理的初衷,逐渐形成了“痕迹主义”。“痕迹主义”强调“痕迹”无处不在、无所不包[3],一切以痕迹为中心而不是以工作为中心,表现为用痕迹管理的形式去取代工作目标[4],危害巨大。在实际工作中,基层干部的工作繁杂琐碎,需要处理上级管理部门交代的很多工作任务,疲于应付。加之一些基层干部政治站位不高、认识不到位,过于强调“痕迹管理”就会使得他们依靠时时处处事事摆拍留痕,将留痕当作任务应付了事。这滋生了“痕迹主义”内生成长的丰厚土壤。“痕迹主义”将工作重心放在制造痕迹上,极大占用了基层干部的工作时间和精力,进一步加重基层工作负担,导致工作低效,而且重形式轻内容无法解决实际问题,容易衍生为新的形式主义,催生虚假政绩,疏离党群关系[5],应坚决制止。2019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发出《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明确提出将2019年作为“基层减负年”。2020年4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持续解决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作风保证的通知》,再次强调狠抓工作落实,持续解决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

二、基层工作痕迹管理应适度

基层工作要用好痕迹管理,发挥其作用,关键是把握好“度”的问题,应从以下五个方面坚持适度原则。

一是坚持重实非虚,避免形式主义。坚持重实非虚,是指要坚持符合实际、讲究实效,而非虚化、虚假。基层工作首先要明确什么工作适合留痕,符合实际的工作需要,随着执行工作任务需要而产生的“实痕”应保留,如信访部门接待来访群众需要记录详细问题、开展农村危房调查要入户并核对信息。涉及重大、影响全局的事项或决定及突发情况,有可能在调查研究后上升为政策制度方案,从而对当地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应收集或汇集由事产生的资料材料。基层人员因行实事而有“痕”是与形式主义的根本区别,回应事实的“痕迹”方便基层治理,这是痕迹管理的本意。应坚决反对非必要、虚化牵强甚至伪造的“留痕”,一味追求形式而忽略实质内容,导致工作形式内容化、工作内容形式化[6]。个别地方存在的“档案式扶贫”现象,将加班加点制作档案资料等同于真扶贫,甚至弄虚作假搞“数字脱贫”,影响恶劣。

二是坚持本末相顺,避免碌碌无为。坚持本末相顺包括两层含义,首先是能分清事务本末,其次是能遵循先本后末,把握事务的发展规律。基层工作留痕要坚持本末相顺,能抓住事务的根本,遵循工作运转的客观规律。人少事多、权小责重,是基层工作的真实写照。若事无巨细均要求留痕,不必要的留痕势必挤占必要痕迹及正常工作的空间和时间,使得基层工作陷入“留痕泥沼”不能自拔。因此,痕迹管理需要明确本末,分清主要的和次要的。基层工作及时处理问题需要抓大放小,而且处理好问题才是根本,留痕只是作为一种辅助手段。如果什么事情都要留痕,而且痕迹要求面面俱到,甚至要留痕才能工作,基层干部绝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都要用于细枝末节的留痕,工作中需要应对各种签到打卡以及名目繁多的报表材料,就会挤占解决群众问题的时间和精力。

三是坚持目标导向,避免机械执行。坚持目标导向要求在痕迹管理中重视过程与结果的结合,基层工作痕迹管理应该在过程中围绕目标进行。村庄搞清洁卫生的重头戏是“建档”,驻点干部下乡接访实时打卡定位留“笔记”还需要留“足迹”,帮扶工作要记录或上传日志还要图文并茂,所谓的“数字治理”是“重复”填报各种系统数据,偏离了原本的工作主要方向,盲目留痕、过度看重过程的留痕工作是缺乏工作目标、偏离工作目标的表现。基层工作执行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痕迹管理应该是为了解决问题,达成工作目标,而不是为了留痕而留痕,生搬硬套的工作留痕是僵化执行、机械执行。

四是坚持唯公尽职,避免功利至上。坚持唯公尽职是指坚持公职本分,尽力履行好自身的职责,坚持职权职责的统一。基层工作开展是为了履行公务,有特定的职责,工作留痕是便于履行公职,唯公不唯私。私指个人私利、个人利益,基层工作“痕迹主义”之所以普遍存在,很大部分是唯“私”,即不顾公共利益而自我谋利。某些基层部门一个月纸张能花费几十万元;有的地方检查考核以资料材料而不是以实绩论英雄;一些华而不实的基层政务APP层出不穷,以“表演性留痕”“竞争性留痕”获得所谓的政绩,劳民伤财,是功利主义。

五是坚持重绩为民,避免官僚作风。坚持重绩为民,是指要重视工作实绩或政策绩效,为人民服务,满足人民需求。基层工作痕迹管理应该有利于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为民造福。基层干部密切联系人民群众,为人民群众解决问题,即使没有留下纸质资料、电子信息等痕迹,可是为人民群众谋取了福利,赢得了好口碑,这看似“无痕”实质“有痕”。相反,有的基层领导不关心群众疾苦,懒政慵政,将微信群、公众号等的运用理解为发布任务与调查民情,以文件落实文件,导致很多文件内容重复,没有解决实际问题。

三、提高基层工作痕迹管理有效性的具体对策

基层工作提高痕迹管理的有效性需要自上而下的推动,自下而上落实,上下互动共治,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改进。

(一)优化政策制度设计,推进科学领导

近年来,党中央多次发文解决基层工作存在的形式主义问题,明确完善监督检查考核、问责制度和激励关怀机制,解决过度留痕的问题,为基层减负提质增效作出明确规定。制度设计中包含理想信念、正确政绩观、以上率下、鼓励干部担当作为、为基层放权赋能等要素,直击“痕迹主义”,彰显了自上而下推动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用心和决心。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全面治理“痕迹主义”还需要进一步厘清科学痕迹管理和“痕迹主义”的区别,在制度建设中既要解决好“痕迹主义”的问题又要处理好科学痕迹管理的安排,防止痕迹管理在基层工作运用中再度变异。一是要厘清痕迹管理范围。基层工作适度使用痕迹管理推进治理事宜是必要的。基层工作错综复杂、千头万绪,科学技术的进步为痕迹管理提供便利,同时也可能会被错误使用导致“痕迹主义”,从源头上治理“痕迹主义”,需要厘清痕迹管理范圍。二是在优化制度设计中,除了总体要求,如基层减负、监督检查考核、问责制度等,可以考虑将科学使用痕迹直接设计在专项、具体基层工作政策制度条款中,如基层党建工作、脱贫攻坚、综治维稳等,便于基层公共治理与服务“用对痕”“去虚痕”。三是重视相关政策制度的更新完善,重视适应新时代的数字、信息技术的完善,注意新形势下发挥基层政府数字治理痕迹管理的正效应。四是通过持续优化的政策制度机制,推动上级和基层的层层科学领导,将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统一起来,以上率下,规范基层工作的痕迹管理。

(二)强化基层执行力,提高管理效率

政策制度是否落实,在于执行。基层工作痕迹管理的“走样”,在于执行过程中偏离目标,执行不力或执行偏差。因此,重视以人为核心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尤为重要,一是常抓不懈基层干部思想政治教育,坚持以科学理论武装锤炼政治品格,强化理论学习,引导其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能正确辨别和恰当运用痕迹管理,保证基层执行正确。二是顺应新形势、新技术发展的需求,全面加强基层干部素质能力建设,积极打造基层高素质专业化队伍,提升基层干部履职服务能力,促使基层干部能够顺应改革发展需要运用痕迹管理有效处理各类问题,能够遵循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灵活使用痕迹管理达到工作目的。例如,有的地方一方面通过OA系统推行基层政府数字化办公,一方面又按照传统纸质方式办文办事,“两张皮”的“痕迹管理”除了加重基层负担之外,并没有改善行政办公之效。其中关键是人的执行力不足的问题,提升基层干部数字治理能力,正确运用技术,痕迹管理方能有效率。三是深化改革推进基层放权赋能破解基层权责不匹配问题,促使基层权责对等,引导资源下沉充实基层力量,保证基层干部能够尽能力有条件完成工作任务,能够运用痕迹管理执行工作任务,而不是为完不成工作找借口。此外,运用科学技术优化基层工作流程方式方法,整合政务APP、公众号,依靠新技术手段促使痕迹管理向“精、细、实”转变,提高基层工作的管理效率。

(三)督促检查考核实绩,提高管理效果

以往检查考核评比是基层工作“痕迹管理”的重灾区。要提高基层工作效果,必须要建好检查考核机制,一是检查考核需要建立科学标准的评价指标评定基层工作,要明确痕迹管理只是实现基层工作的辅助手段,对于定量的指标、颁布的规章制度及获得的奖状、证书等可以参考地方痕迹支撑材料,对于定性指标一般不适宜用痕迹材料进行判定。对于虚假窜改伪造痕迹材料的应该予以制止,对于经检验造成不良后果尤其是影响严重的要启动问责机制。二是检查考核不唯“数量”、不唯“痕迹”,向重质量和重实绩转变,整合检查考核项目,改善考核检查方法,检查督导应该重视抓问题、给建议、给帮助,多实地走访调查基层工作实情,了解民情民意,考核评比应客观公正。三是检查考核应以结果为导向,关键看基层工作是否落实到位、是否取得实效、是否群众满意,但也应重视过程执行情况,尤其是涉及农村改革攻坚的重点、关键领域以及新形势下的基层难点难题,肯定过程治理,减轻基层干部心理负担,提高基层干部敢于干事创业的积极性[7],同时要进一步明确层层责任,避免治理过程中“不作为”“乱作为”的“甩锅行为”。四是运用新技术创新检查考核方式方法,如运用大数据、信息共享技术进行“系统自动检测”发现问题,在适宜领域探索开展“互联网+”评比、督查方式[8],应注重加强基层工作痕迹管理的真实数据处理,同时强化数字治理与问责,避免虚假数字信息衍生的新“痕迹主义”问题,开拓沟通监督举报渠道,方便群众的监督。完善检查考核问责机制,以实际、实在、实干、实绩为导向,推动上下间互动共治,增强基层工作管理实效。

参考文献:

[1]韩喜平,刘雷.“痕迹主义”历史衍生逻辑与系统化治理[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40(5).

[2]颜昌武,杨华杰.以“迹”为“绩”:痕迹管理如何演化为痕迹主义[J].探索与争鸣,2019(11).

[3]何亚兵.回归“痕迹管理”的初衷[J].群众,2019(4).

[4]冯新舟.“痕迹主义”的生成逻辑和防治对策探析[J].理论视野,2020(6).

[5]刘建军,孙森.关于“痕迹主义”的理论分析[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40(4).

[6]陈辉,陈晓军.内容形式化与形式内容化:精准扶贫工作形式主义的生成机制与深层根源[J].中国农村观察,2019(3).

[7]徐哲.县(市、区)科级干部考核问题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5.

[8]何豪.地方政府督查工作问题及对策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17.

责任编辑:罗钰涵

猜你喜欢

适度基层工作有效性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制造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实现
提高家庭作业有效性的理论思考
数学课堂信息化中的“三适”探究
固本强基 推动基层工作取得实效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
开展“五区”联动推动基层工作新发展
抓好六个『切实』 创新基层工作
基层工作是关工组织的基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