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韩国权力的象征:走进青瓦台
2022-07-13李枏
李枏
青瓦台主体建筑。
2022年5月10日,随着尹锡悦就任韩国总统,总统府搬进了龙山办公大楼,象征韩国现代史上最高权力所在地的青瓦台也正式向普通民众开放,持续了74年的“青瓦台时代”宣告结束。青瓦台古时曾是朝鲜国王的旧居,因此它又被视为“帝王式总统”的代名词,而历任总统离任后的悲惨境遇又导致出现了“青瓦台魔咒”一词,青瓦台一时成为现代韩国政治的暴风眼。它往往每五年迎来一位新的主人,眼见他登上云端,又眼见他跌落沟底、身陷囹圄、甚至死于非命。它见证着韩国政治的变迁以及韩国历史的转折点,也记述着“第一家族”们的人生起伏。
青瓦台建筑群始建于高丽王朝肃宗年间(公元11~12世纪之交),原为高丽王朝的离宫。在其后的朝鲜王朝时期,该地是王宫景福宫的后园,名为景武台。日本侵占朝鲜半岛期间,拆除景福宫的各个殿阁,其中也包括景武台建筑,并在景武台旧址上建立了日本总督官邸。1945年日本投降后,总督官邸暂时被用作美国占领军军政长官的官邸,1948年8月15日移交给韩国政府。首任总统李承晚从梨花庄迁至此地,并重拾“景武台”旧名。随着李承晚政府的独裁统治加剧,景武台成了权力的象征。李承晚下台后,第二任总统尹潽善以其青瓦白墙的特征将该建筑群更名为青瓦台。1963年朴正熙就任总统后,有人提议将青瓦台改为“皇瓦台”,以更显尊贵,但朴正熙认为“每次更换总统就要更换家名,这怎么行”,断然拒绝。因此“青瓦台”这个名字也就一直延续至今。而青瓦台的英文名称(Blue House)与美国的白宫(White House)异趣相得,使其更为好记。
从李承晚到文在寅,共有12名韩国总统在青瓦台居住并办公。今天我们看到的青瓦台面貌是1991年卢泰愚政府时期进行改造的结果。其外部设计以传统木制仿王宫建筑技法为基础,特别是主楼和两个附属建筑共覆盖了15万多片传统青瓦,内部则是现代化的设备和装饰。1993年金泳三政府时期拆除了一些旧的建筑,并向市民有限开放了青瓦台前路。金大中总统进一步开放了青瓦臺区域内供奉朝鲜国王七位生母牌位的“七宫”。此后青瓦台允许参观的对象也从团体游客扩大到个人和外国游客。卢武铉更是开放了青瓦台身后的北岳山部分区域。2017年,文在寅开放青瓦台前的大道,以便民众散步通行。
青瓦台由位于中央的本馆、迎宾馆、秘书室、绿芝园、春秋馆、总统官邸、赏春斋、木槿花花园和七宫等组成。绿芝园有120多种树木,很多都是历任韩国总统种植的。每年儿童节、父母节、残疾人节等都会在此举行丰富多彩的活动。春秋馆是总统召开记者招待会的场所。秘书室由“为民”1馆、2馆、3馆组成。总统官邸是总统及其家人生活的空间。赏春斋是一座传统韩式建筑,用于接见外宾或进行非正式会议。迎宾馆是举行大型会议和为外国国宾举行正式活动的场所。
自青瓦台成为韩国最高权力的标志伊始,它就见证着风起云涌的韩国现代历史。1960年3月,由于李承晚在总统选举时有选票舞弊行为,韩国学生和劳工组织举行了抗议活动。4月19日,首尔各大学的学生在青瓦台前游行,要求李承晚下台。警方对示威者开火,造成约180人死亡、数千人受伤,史称“4.19运动”,这次运动直接导致李承晚下台。1968年1月21日,在青瓦台身后的北岳山,企图刺杀朴正熙的“青瓦台事件”一时震动国际。1979年10月,朴正熙在青瓦台被当时的中央情报部部长金载圭开枪打死,这不仅成为韩国历史的转折点,也在国际社会引起巨大震荡。不仅如此,青瓦台也倾听着每个时代韩国人的呼声。仅就近年而言,从2008年“反对进口疯牛病牛肉”的烛光集会到2016年因“亲信门事件”要求朴槿惠下台的大型集会,都产生了极大的政治冲击波。
青瓦台迎宾馆。
青瓦台“七宫”之一。
青瓦台绿芝园。
笔者当年参观青瓦台时尚未开放的北岳山。
以首任总统李承晚被推翻并客死他乡为开端,尹潽善因朴正熙发动军事政变而下台,朴正熙被刺身亡,全斗焕和卢泰愚下台后被判下狱,金泳三执政时期出现金融风暴,金大中任内其子因受贿罪被拘捕和判刑,卢武铉自杀身亡,李明博、朴槿惠也相继被审判,遭受牢狱之灾。几乎每一任总统都结局不善,这被称为“青瓦台魔咒”。每次总统遭遇厄运或家人亲信不正之风爆发时,韩国社会就会出现“青瓦台风水问题导致这些悲剧”的论调,似乎“民选总统一进入青瓦台,就会变成帝王式总统”。青瓦台一时笼罩着肃杀和神秘色彩。
为此,几乎每位总统上台前都口口声声要远离它,以摆脱魔咒的宿命。1992年大选中金泳三曾承诺将在首尔的办公楼办公。金大中在当选后推进在光化门政府综合大楼和京畿道果川市综合大楼设立办公室的方案,但因为警卫和费用问题而中断。卢武铉本想将主要部门转移到忠清道,但随着宪法裁判所做出违宪判决,不得不放弃了计划。李明博在任初期曾有将办公室、秘书室、警卫室等迁移到首尔大厦分馆的方案,但因国会批准问题和费用问题等而放弃。最积极推进搬出青瓦台的是文在寅。他在2017年参加竞选时曾表示,青瓦台过于封闭、不透明,阻断了国民与总统之间的沟通。他承诺当选后将搬迁到光化门中央政府大楼办公,还成立了专门委员会正式讨论此事,但因“无法在光化门附近找到能替代青瓦台的迎宾馆、本馆、直升机机场等地域,且安保和预决算等问题难以解决”,仍然不能实现诺言。随着雷厉风行的尹锡悦上台,总统府立即迁移到龙山的“总统办公大楼”。然而人们不禁要问,“青瓦台魔咒”真会这么容易破除吗?会不会又出现新的“龙山魔咒”呢?
“青瓦台魔咒”的背后是韩国政治体制的弊端。韩国现行宪法赋予了总统在立法权、预算权、人事权等方面的强大权力,国会与司法机关的牵制职能非常微弱。这就使得总统及其亲信能够滥用权力、出现官商勾结等现象。而以财阀为中心的经济体制也成为政经勾结的重要因素。
“帝王式总统”不一定能造就强大的政府。在韩国,总统所属政党在议会内占据过半数以上议席时,总统的权力几乎受不到任何牽制,极易引起权力的滥用和腐败。而如果是朝小野大的局面,或总统执政后期支持率持续下降,总统和在野党主导的国会之间就很难达成妥协,政府运行也会随之陷入困境。金大中和卢武铉执政时期几乎都是朝小野大的局面。在在野党的反对下,总统的改革议程很难在国会通过。1997年韩国金融危机后,金大中政府试图改革市场经济体制,但终致流产。相反,在李明博和朴槿惠时期,执政党在国会中占据过半数席位,于是“帝王式总统”的权力滥用便显露无疑。在这样的政治格局下,以财阀为中心的政经勾结现象就凸显出来。卢武铉政府始终未能摆脱三星等财阀的阴影。在李明博、朴槿惠政府下,财阀与政府的勾结进一步深化,以致在要求朴槿惠下台的烛光集会中,首尔市民喊出“财阀也是共犯”的口号。
1968年“青瓦台事件”交战中留下的弹孔。
北岳山登山小路。
韩国政治显然需要清除积弊,改革现行体制。而每每在大选时,每位总统候选人都大力鼓吹改革,甚至修宪。但一旦当选总统,改革和修宪的动力就会消失,而到了在任末期,在野党和下届总统候选人又会大力抨击现政府政策,总统更无心改变现状,于是恶性循环反复出现。不仅如此,因为韩国政界派系文化严重,一旦在野党执政成功,新任总统及其政党都会极力清算前任政府和政党,同时在野党也会全力搞臭在任的派系。韩国政界的这种清算文化无疑也在阻碍韩国的政治体制改革。
5月9日,文在寅在结束在任最后一天工作后,与工作人员及支持者道别,携夫人离开青瓦台。文在寅似乎卸下了沉重的包袱,无比轻松。他不无感慨地说道:“还有哪位总统想在这里多呆一天呢?”自此,“青瓦台总统”的时代正式落幕,这座记述着韩国现代史70余年荣辱岁月的“宫殿”从此卸下了光环。
(本文图片均由作者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