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管理信息化设计及应用
2022-07-12肖开亮
肖开亮
(四川凌峰航空液压机械有限公司,四川广汉 618300)
0 引言
传统的纸质设备台账管理、维修记录仅限于维修者与设备管理人员进行设备的台账与维修信息的管理,且设备信息没有及时更新,设备状态不能及时更新,信息收集与统计存在严重的滞后。随着企业新设备的增加,这种传统的设备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生产现场快速响应动态管理的要求。
1 设备管理的发展情况
1971年英国学者戴尼斯.巴库斯(D.Parkes)提出“设备综合工程学”,以设备全生命周期费用最经济为研究目标,要求全系统、全寿命地进行设备管理,在欧洲推广采用。日本在20世纪70年代倡导TPM(Total Productive Maintenance,全员生产维修制),特别要求全员参加设备管理。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颁布了《设备管理条例》,实行设备的全过程管理,加强设备管理中的信息反馈[1]。
随着时代与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设备管理逐步迈向了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平台。除了能通过电脑、iPad等装置快速查看设备的采购日期、维修记录等内容外,还可以实现设备的各类过程信息和加工参数的工况类信息实现全过程的可追溯,使得设备管理智能化、简单化[2]。
2 设备管理信息化设计
目前设备管理信息化系统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对手工管理的简单模仿,另一类是对设备进行动态管理[3]。根据公司目前的发展与设备管理的现状,首先确定了公司设备管理的模式是动态管理,需要涉及到设备台账、设备报修等管理。因此,通过梳理并建立不同的管理角色,规划好设备管理流程,建立各个管理模块,采用Asp+MsSQL开发B/S模式管理系统。最终通过设备管理制度规范运用管理系统,实现设备动态管理。
2.1 建立人员角色
根据设备管理职责的需要确定4类人员角色,详细的角色及其工作分配参如表1所示。
表1 人员角色
2.2 梳理设备管理流程
通过对设备管理整个流程梳理,确定了现场设备转固、点检及报修等流程,详细的设备报修流程参见图1。
图1 设备报修流程
通过流程梳理可以确定,信息化页面与逻辑的设计可以满足设备管理信息化的需要。
2.3 确定设备管理状态
设备管理台账与设备维修单在设备管理整个生命周期中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状态。根据企业的程序文件要求,确定5种设备管理的台账与6种报修单的流转状态(表2~表3)。
表2 设备台账状态
表3 设备报修单状态
以上各类状态的确定,为信息化的标准设计提供了基础,公司用户可以根据不同状态获取设备信息。
2.4 建立设备管理系统的管理模块
根据设备使用企业的设备管理需要,设计出各个设备管理信息化系统的管理模块如图2所示。该信息化系统主要由四大模块组成:用户管理模块用于用户权限管理与密码管理;台账管理是整个系统的数据基础;通过可视化管理模块调用系统台账信息实现生产现场设备台账的布局与状态显示,通过设定好的标牌样式调用台账信息实现标牌的打印;报修人员通过调用台账信息填写设备报修单,并将维修记录关联到台账下方成为历史记录可供查询。
图2 系统的信息化功能模块
2.5 建立数据库结构图
该设备管理系统采用MsSQL数据库进行数据的存储。根据业务需求,建立了8张数据表格,其中有2个表格作为状态维护,各数据表格的关系见图3。
如图3所示,该设备管理系统主要涉及用户表、设备台账、报修表和维修记录表。其中设备台账表的状态直接通过报修表进行更新,实现动态管理,而报修表调用设备台账的tid号,实现设备台账信息的调用,故障关闭后维修记录单通过调用报修表中的bid,将维修记录与报修信息相关联。
图3 数据库结构
3 设备管理信息化应用
通过采用Asp+VBscript结合数据库存储,可以实现设备台账的建立,设备故障报修、设备故障类型统计及生产现场动态示意地图的建立及展示。
3.1 设备电子台账
通过在后台录入设备台账信息,可实现设备基本台账的管理,为报修的设备信息提供基础数据。公司内网用户可以通过局域网查看公司台账的详细信息,详细的设备台账参见图4。
图4 设备台账详细信息
在台账的详细页面调用设备的历史故障信息链接、设备的资料以及转固单,可以实现在同一页面查看到该设备的所有信息,实现了集约化的管理。
3.2 设备报修管理
按照图1的报修流程,现场保修人员发现设备异常后通过电脑填写设备报修单。当报修申请完成后,设备台账状态自动更新为“报修”状态,维修人员在电脑上看见报修单后安排人员前往现场核实设备故障信息并更新处理方案的信息,实现故障单的动态管理。故障单的详细页面参见图5。
图5 设备故障单
故障单将记录设备故障的处理过程,在故障处理结束后报修者确认解决的设备异常后关闭报修单,同时更新设备台账状态为“正常”,系统页面将会自动计算设备故障的处理时间,为当月的设备故障率的计算提供数据支撑。
3.3 故障类型统计
当故障单关闭后,维修人员继续填写故障的维修单。详细介绍维修的处理过程、设备故障类型及设备所更换的备件清单等维修内容。为今后的维修人员的故障处理提供参考。同时通过网页编程实现故障类型的前台展示,为公司整个设备的故障类型的分类管理提供基础。故障类型的展示见图6。
图6 公司设备故障类型统计
通过设备故障类型的比例分析,对占比高的故障类型采用预防性维护管理,在设备保养阶段更换老化的皮带或磨损的轴承,同时也为备件的购买、安全库存的数量提供数据支撑。
4 结束语
通过设备管理信息化的应用,实现了公司设备的科学动态管理,提高了设备信息以及维修过程的透明度、维修的效率。通过不断的维修数据积累,可为公司设备状态、生产计划、备件管理和设备的维护保养提供真实的数据支撑,通过良好的循环逐步降低设备的故障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