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质量敏感指标的PDCA循环质量改进干预在介入手术室质量管理中的干预效果
2022-07-12杨红刘东玲徐艳华
杨红 刘东玲 徐艳华
1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介入科 450000;2郑州大学护理与健康学院及医学技术学院 450000;3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科医学部 450000
介入手术是指将介入器械临时性用于人体,达到辅助治疗与疾病控制的效果〔1〕。目前介入治疗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多种疾病治疗中,促使介入手术室将会接受不同科室及不同疾病类型的患者,而介入手术室护理质量是保障患者治疗效果的关键〔2〕。近年来,随着介入诊疗术发展及人们护理质量要求的逐步提高,介入室治疗环境不单要求简单的操作环境,更需要配备正规场所、手术室化管理、医疗设备、人员调配、人员培训等保障手术操作质量〔3-4〕。有关研究表明,护理质量评价可真实反映临床工作的护理质量,而护理质量敏感指标作为护理质量评价的重要工具,在护理质量管理中具有积极引导作用,有利于临床护理持续质量改进〔5〕。目前在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研究中,较多应用于肿瘤内科室、消毒供应室等科室护理中,而应用于介入手术室护理中的研究报道基本尚无〔6〕。本文拟探讨基于质量敏感指标的PDCA循环质量改进干预在介入手术室质量管理中的干预效果。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介入治疗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按照两组基础资料具有匹配性原则入院先后顺序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患者各60例。纳入标准:①行介入术治疗者,②具有介入手术指征,③生命体征稳定者,④具有正常沟通能力,⑤凝血功能障碍者,⑥知情并签订同意书者。排除标准:①具有认知或精神障碍者,②合并严重心、肝、肾等脏器功能衰竭者,③麻醉过敏者,④治疗中途转院者,⑤不配合研究者。研究组患者男30例,女30例;年龄20~75岁,平均(53.62±4.89)岁;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22例,高中21例,大专及以上17例。参照组男32例,女28例;年龄21~74岁,平均(53.62±4.89)岁;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23例,高中22例,大专及以上15例。两组患者的基础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该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参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质量管理,包括制定介入手术室护理质量持续改进评价表、质量管理制度、质量考核标准、护理质量管理流程,并将相关护理质量管理资料发放与介入室护理人员手中,必要时张贴于介入室宣传栏,对手术护理人员进行相关护理操作及质量管理等相关知识培训,定期对手术室器械进行清洗、消毒、数量汇总等,严格执行手术室清洁程度及无菌等级要求的操作,落实不良反应及突发事件记录并报告处理措施。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基于质量敏感指标的PDCA循环质量改进干预,具体如下。
1.2.1组建质量管理小组 由介入手术室主任1名、护士长1名、主管护师2名、护师2名组成质量管理小组,干预前由护理质量管理专家统一对小组成员进行质量敏感指标、持续质量改进、介入手术室护理等相关知识进行培训并考核,直至全部考核通过,手术室主任与护士长主要负责质量敏感指标的干预方案决策、质控监督,其他成员主要负责护理质量敏感指标资料收集、方案协助建立及实施。
1.2.2基于质量敏感指标的PDCA循环质量改进干预实施
1.2.2.1构建质量敏感指标 干预组员查阅相关文献,参考《介入手术室操作标准》《医院介入手术室管理规范》等护理质量管理文件〔7〕,对以会议讨论形式对介入手术室护理状况、临床护理高危因素、质量密切相关的评价指标进行分析,结合Donabedian的“结构→过程→结果”理论及“可操作性、敏感性”原则〔8〕,初步拟定护理质量敏感指标。采用二轮Delphi 法由介入护理专家对指标进行评分筛选,依据评分标准进行指标修订及完善,确定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对介入手术室开展2个月的预试验,每半个月进行汇总,运用期间针对出现的护理问题再度进行指标修订或更改,2个月后再对介入手术室相符的护理质量敏感指标体系做最终确定。质量敏感体系具体内容,见表1。
表1 介入手术室护理质量敏感体系
1.2.2.2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应用 ①课时培训,以最新介入手术室护士培训大纲要求,结合临床护理实际情况,制定介入手术室护士培训课程及考核标准。以讲座、模拟演练形式对介入室护士进行培训,培训课程护理基础理论( 35课时) 、操作技能( 30课时)、手术配合技能(35课时) 等,定期对护士进行理论及操作考核,1~2次/月,考核成绩作为指标评估依据。②视频规范指导,以介入手术室护理操作指南为标准,将护理质量敏感指标涉及的护理环节操作录制成视频,供介入室护士学习并参照实施,如为控制无菌合格率指标,录制“无菌管理流程及标准”视频,详细指导手术室环境管理、无菌物品管理、无菌操作管理等标准及细节要求。
1.2.2.3PDCA循环质量改进 (1)质量监督。由护士、主管护师(质检员)、护士长组成三级质控小组实施质量敏感指标评价工作,具体内容为:①高年资护士以质量敏感指标为引导方向,临床护理过程中进行自我管理,并监督指导低年资护士护理工作,及时发现护理问题并处理护理缺陷。②介入手术室每个护理单元安排一个主管护师作为质检员,每日检查本单元护理工作,对各项敏感指标情况进行随机抽查并记录,对发现的问题进行记录、处理、反馈,每周收集并汇总敏感指标数据,并将数据反馈至护士长。③护士长负责监督指导质量指标落实情况,汇总各项质量敏感指标的监测数据,利用曲线图或柱状图对监测数据进行质量分析,将不合格或潜在不合格的指标作为质控重点〔9〕。(2)质量改进。护理管理小组以一周一会形式对质量管理情况进行交流,针对临床护理问题、质量指标质控重点等内容进行讨论,分析问题并确立主要原因,制定并落实改进措施,追踪检查改进效果,利用螺旋循环法对介入手术室护理质量进行持续改进,见图1。
图1 介入手术室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流程图
1.3 研究指标
①采用该院发放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调查量表统计比较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该量表包括意外或事故、护理差错、护理缺陷3个指标,不良事件发生率=(意外或事故例数+护理差错例数+护理缺陷例数)/总例数×100%。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不良事件发生率越高代表护理质量越差。②护理质量。采用该院发放的质量敏感指标检查记录量表,该量表包括统计比较两组患者质量敏感指标情况,主要包括健康教育实施率、患者身份识别准确率、高危药物使用合格率、高危风险管理合格率,依据质量敏感指标情况综合评估临床护理质量。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质量敏感指标落实情况。③采用护理满意度问卷调查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情况,问卷采用该院发放的患者对护理质量满意度调查量表,该量表包括服务态度、护理访视、护理操作技术、健康教育4个维度,各维度均为10个条目,各维度满分均为10~100分,得分越高代表患者对护理质量评价效果越好,工作满意度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不良事件比较
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不良事件比较〔n(%)〕
2.2 两组患者的质量敏感指标落实情况护理质量比较
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质量敏感指标检查情况结果显著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的质量敏感指标落实护理质量情况比较〔n(%)〕
2.3 两组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护理工作满意度情况比较
干预后,研究组患者对护理质量护理工作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护理工作满意度情况比较(分,
3 讨论
有关研究表明,介入手术室作为医院特殊及重要的科室,其该科室护理工作具有操作性复杂、操作任务繁重、无菌操作要求高等特点,导致患者在接受治疗过程中极易出现感染、操作失误等不良事件,严重影响临床护理服务质量〔10〕。有关研究表明,介入手术室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与护患纠纷率呈正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上升会增加护患纠纷率,导致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下降。因此临床上需提出有效的护理策略并将其落实,方能提升临床护理质量,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事件发生风险,提升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11〕。有关研究表明,对介入室实施科学规范的护理质量管理措施,可有效临床护理质量,对降低患者风险事件发生率及护患纠纷率具有重要意义〔12〕。质量敏感指标可用于动态监测临床护理工作情况,为评价临床护理质量提供真实依据〔13〕。有关研究表明,质量敏感指标应用于COPD患者护理质量管理中,可显著提升呼吸科护理质量,提高患者使用吸入剂准确率及护理满意度〔14〕。基于质量敏感指标的PDCA循环质量改进干预是一种以质量敏感指标为导向的护理质量管理模式,该模式强调通过结构、过程及结果等敏感指标对护理质量进行全方位评价,对护理质量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全面的监督及管理,及时发现临床护理工作的问题,有利于制定并实施可行性改进策略,并结合PDCA循环管理,实现持续质量改进及提升护理质量的目标〔15-16〕。有关研究表明,质量敏感指标应用于COPD患者护理中,可显著提升呼吸科护理质量,提升患者使用吸入剂的准确率,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14〕。
本研究结果发现,基于质量敏感指标的PDCA循环质量改进干预本研究能显著降低介入手术室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下降,提升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及临床护理工作质量均有所提升。究其原因:参照组常规质量管理中将质量控制的重点放在基础护理上置于基础护理,其质量评价侧重于结果指标,不能无法及时反映介入手术室的护理问题,影响临床护理质量改进效果〔17〕。研究组中在质量敏感指标的制订中,遵循“敏感性”“可操作性”的原则,以患者为中心,能够可全面反映临床护理工作内容,有利于护理管理者顺利开展质量管理工作为临床护士提供工作标准,促进护理措施改进与完善〔16〕。研究组在质量敏感指标应用中,以质量敏感指标为依据标准,对临床护士进行针对性的护理技能、理论值知识、手术配合等相关知识培训为护士提供针对性专题知识培训,同时并结合视频指导规范护士操作,提升护士的综合素质水平,降低减少护理差错发生率不良事件发生情况〔17〕;持续护理质量改进中,以各项质量敏感指标为监督导向,实现对护理工作进行科学、动态监控,结合护士、质检员、护士长三级质控体系保障动态监控的质控顺利实施,增强护士自纠自查的责任意识,及时发现并处理安全隐患,可进一步减少不良事件发生率;同时依据通过监控数据趋势,监测质控数据及时发现护理重点监控问题,并实施预见性的持续质量改进及优化措施,可有效提升临床护理质量及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可有效改善患者对护理工作质量的评价效果。刘亚男学者将质量敏感指标应用于介入导管室护理质量改进中,能有效提升临床护理质量,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与本研究结果相类似〔17〕。
综上所述,基于质量敏感指标的PDCA循环质量改进干预应用于介入手术室质量管理中,能显著减少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改善其质量敏感指标结果,提升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护理工作满意度,对优化临床护理工作质量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对优化临床护理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存在一定不足,主要因为研究样本量有限,导致研究不够深入,后续应在多中心开展大样本动态追踪研究,以证实上述结果科学性及有效性,并积极寻求行之有效护理质量管理措施提升介入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