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教改革”背景下高职基础医学课程提质策略探析
2022-07-12彭煦棠
彭煦棠
(常德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常德 415000)
0 引言
基础医学的课程包括人体解剖学、 生物化学、病理学、病原生物与免疫学、生理学、药理学等课程,面向临床医学、护理学、预防医学、药学专业、检验专业在大学一年级上学期或下学期进行教学,是专业入门课程,是学习医药卫生专业课程的基础。 基础医学课程教学质量的优劣影响着学生对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及学习效果,从长远角度看,对学生是否继续从事医药卫生行业及从业能力也有深远影响。 鉴于此,需要通过“三教改革”进行多维度、深层次的改革,以提高基础医学课程的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为未来民众健康守门人奠定良好的学习基础。
1 教师的改革——打造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教师是教材的编写者、使用者,同时也是教学方法的主导者、实施者,教师的改革牵动甚至决定着教材与教法的改革,因此教师的改革是“三教改革”的核心,是“三教改革”的重中之重。 目前,随着高职院校招生规模的扩大,教师队伍也在不断壮大,难以避免地出现了教师们的亚专业背景与所承担的教学课程不相符、青年教师无相关工作经验、青年教师居多、师资结构不合理等问题。 且在教学上部分教师工作不积极,敷衍了事,教学业务能力不强,不熟悉现代化教学技术,未潜心育人,未德技双修。 高职院校医药卫生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首先要逐步解决上述问题,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1.1 加强教师师德师风建设
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其首要条件便是具备良好的师德师风,没有高尚的师德,没有对学生的爱心、热心、细心、耐心,教学效果往往不佳。 要把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作为教师发展的重要内容,贯彻教师发展及职业生涯的全过程; 要建立师德师风建设考核评价体系,要定期开展师德师风学习会;要树立身边的典范和榜样, 对具有崇高师德师风的先进教师进行宣传和表彰;同时与反面教育相结合,要促使教师加强自我学习、自我修养,让教师具有坚定的理想理念、牢记立德树人的使命,做好学生学习成长的引路人。
1.2 加强教师教学业务能力建设
教师为传道授业解惑者, 故其自身学识扎实、技能过硬是教学的基础。 可通过为期三年的新进青年教师一对一指导,助力青年教师全面快速成长,提升其所教学科的专业能力,解决其亚专业背景与所承担教学课程不符的问题。 加强教研室团队建设,制定教研室长期发展规划,发挥学科带头人的带领作用,着力培养青年骨干教师,通过传帮带机制,使教学团队整体成长,师资结构亦可更趋合理。 医学博大精深,基础医学的学科之间也存在关联,可建设系部跨学科教研室团队,促进教师拓展学科知识面,加强对学科知识体系的整体把握和深度思考, 提升教师的医学素养,让授课更融会贯通、得心应手。 需要注意的是,团队建设不能有名无实,不能有团队,无建设,要设置共同的目标,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高职院校培养的是技术技能型人才,实训课是应用和巩固理论专业知识的重要环节, 是培养技能和能力的重要手段,教师自身需具备过硬的技术技能。 以病原生物与免疫学课程为例, 其授课专业为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及护理学专业,课程知识与临床、护理、检验及疾病防控相关,教师除了观摩优秀教师的实训课,学习实训课教学经验外,还应考取行业执业资格征,如医师资格证、检验师资格证,参加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培训班,定期在医院临床科室、检验科、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顶岗培训,不断提高技能操作水平,增加实践经验,提高知识应用能力,积累学科知识真实运用案例,成为真正的“双师型”教师,方能使得课堂生动、深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会学生学以致用。
对教师队伍,除进一步扎实学识、提升技能化外,还需强化继续教育培训的效果,目前高职院校有提供平台及资源对教师进行继续教育培训,主要形式为线上培训,培训内容也较丰富,但是考核方式较简单,学满学时即可发放证书,不少教师存在刷课问题,未真正用心进行学习,继续教育效果甚微。 学校可丰富考核方式,设置书写学习心得总结、学习交流与讨论、进行教学设计及实施等考核方式,让继续教育培训落地落实,在提升教学质量中显现出真实效果。
1.3 加强以赛促教
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最有效的一种模式是以赛促教,通过竞赛可以激发教师的内在驱动力,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应不断提升进步。 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应积极参与各项赛事或指导学生参赛,如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比赛、专业技能比赛和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能力比赛、全国大学生基础医学创新研究暨实验设计大赛、解剖绘图大赛等,教学系部应充分挖掘赛事信息,引导教师团队积极参赛,并不断对竞赛的经验进行总结及交流。
1.4 加强以研促教
教师应高度重视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将科研和教学有机结合,充分利用科学研究的精神及方法积极探索教育教学问题, 努力做到教学中有科学研究,用科学研究的成果有力支撑教学改革,通过科学研究提升教师的教学业务能力, 促进教师团队的发展,最终提高教学工作水平。
1.5 提高信息化素养,提升综合素养
当前是互联网时代, 学生也是网络的原住民,教师应提高信息化素养,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自我学习提升、积累优质教学资料、收集教学数据、进行教学诊断与分析、实施混合式教学模式及与学生进行线上沟通辅导,等等。 除信息化素养外,教师还应提升综合素养,如增加心理学知识,了解学生的发展心理、学习心理,强化沟通表达技能,做到全面高素质,更好地进行高水平教学。
2 教材的改革——增加教学资料的实用性
教材是“三教改革”的基石,是“三教改革”的载体,教材的改革应遵循高职学生的认知规律、对接执业助理医师考试大纲,并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 以病原生物与免疫学课程为例,临床医学专业选用的教材为人民卫生出版社的《病原生物和免疫学》,该书内容具有基础性、系统性和先进性,但也存在理论与实际结合不够密切、知识链接主要为学科前沿知识,趣味性不够、课后练习题题型单一等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在院校统一指定教材的基础上,病原生物与免疫学教研室编著了学习指导手册, 增添了临床案例分析、使知识拓展更具趣味性、加入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证考试要点、精选课后多题型练习题、使用思维导图进行总结等,通过以教材为主、学习指导手册为辅的配伍,使教学资料更具实用性,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更有利于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 对实训教材也应进行改革,其实训目的应与专业要求相适应, 实训内容的侧重点应紧密结合专业技能、专业能力以及专业素养,充分服务于学生专业课程的学习及职业技能的掌握。 除纸质教材外,还应注重创作、使用电子版教材、网络教材,满足学生线上线下混合式学习的需求, 如在智慧职教平台建设资源库、MOOC 课程等。
3 教法的改革——多措并举优化教学方法
教学是通过教学方法让学生学习教学内容,实现教学目标,教师和教材的改革归根结底要通过教法的改革来实现,教学方法的改革是实现“三教改革”的主要路径。 基础医学课程知识体量大、理论性强、抽象枯燥、识记内容多,对于初入大学的高职学生而言,学习难度大,容易产生畏难心理,丧失学习自信心,教师要积极地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 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手段,多措并举地优化教学方法,让学生掌握相应的知识技能并拥有正确的价值观。
3.1 实施课程思政,立德树人
教师要树立全新的综合教育理念——立德树人,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课程的育人作用,润物细无声地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医学专业教育中,在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同时,精心用心给予学生们引导和栽培,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学生成为民众健康守门人的理想信念,引领学生树立对学业的信心、对人生的信心,拥有良好的心态,指引他们走上成仁成才的康庄大道。
3.2 树立“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是教师灌输式、“填鸭式”地讲课,学生被动听课,这种教学存在不少弊端,学生欠缺自主思考,积极探索不够,所学知识很难内化于心,外化于用。 新的时代,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医卫才人,需要牢固树立“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要把这一理念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全身心参与课堂,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动手能力,帮助学生初步建立临床思维,初步具有创新精神,且具有适应毕业后继续医学教育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3.3 充分应用混合式教学模式
目前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生源多样,学习基础亦有差异,且受课时安排紧张、教学条件有限等因素影响,教学质量欠佳,互联网时代应拓展教学模式,在理论课、 实训课及课程思政中都可充分应用混合式教学, 课前自主预习—课堂互动教学—课后巩固提升,使线上互联网教学与传统线下课堂教学有机融合,有效地拓宽教学路径,增加教学的时效性、层次性,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提升教学效果。
3.4 合理选用多种教学方法
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专业需求,结合实际学习情况,合理选用多种教学方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学方法有讲授法、PBL 教学法、学科思维导图法、小组PK 法、悬疑设问法、直观演示法、讨论法、自主学习法、兴趣法,等等。
3.4.1 PBL 教学法
PBL 教学法是以问题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方式,通过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学生围绕问题独立收集资料,发现、分析及解决问题的教学。 如病理学课程,与临床联系密切,使用PBL 教学法进行病例讨论,可促进学生深度理解书本知识,学以致用,增加学习兴趣,初步形成临床病理诊断思维。
3.4.2 学科思维导图法
学科思维导图是一种可视化的教学辅助工具,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能将复杂的知识条理化,将思维形象化、可视化。 基础医学课程,总体而言知识点多、杂,不易记忆,且易混淆易遗忘,在导入新课、构建概念体系、手写板书、课堂小结、课后作业、自主复习等多个教学环节中采用学科思维导图法,可帮助学生快速构建知识体系,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同时可提高逻辑思维及反思能力等,发展心智,减负增效,提升学习效果。
3.4.3 兴趣法
高职高专院校大一的学生学习基础欠佳,学习目标不明确、理解能力不强,自身的学习兴趣不高,注意力容易涣散,多用兴趣法可激发、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习效果,提高教学效率。 如设计耳目一新的课堂标题,使用深入浅出、形象生动的教学语言,播放短小精悍、语言幽默诙谐的科普视频,讲述科普小故事等,寓教于乐。
3.5 基于生命科学馆加强拓展实践
对知识进行运用和实践才能真正牢固地掌握知识,生命科学馆的人体标本涉及了解剖学、病理学及病原生物学,是学习人体生命科学的基础,作为医卫专业的学生,可基于生命科学馆加强拓展实践,如可担任助理讲解员,利用所学知识,向参观学习者普及医学健康教育,在实际应用中强化和升华对医学基础知识的学习。
4 结语
以教学系部为主体,需要利用现代信息化方法进一步完善评价机制,对教师、教材、教法的改革成果进行全面深度评价,如从教师能力、教学成果、教材内容质量、教学满意度、学生的学习效果等方面进行评价,及时发现问题, 调整并优化基础医课程提质策略,形成改革—评价—总结—优化—提质的良性循序改革路径,真正地提高基础医学课程的教学质量,助力学生成为合格的健康守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