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做优都市现代农业 加快推进现代化

2022-07-12江苏省南京市农业农村局局长

江苏农村经济 2022年6期
关键词:全市现代化融合

张 屹/江苏省南京市农业农村局局长

江苏省南京市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持续做优都市现代农业,切实增强科技创新动能,加快打造全域美丽乡村,不断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积极探索东部地区特大城市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南京实践路径。

聚焦统筹谋划整体推进,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

南京市开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试点建设,努力把广大乡村建设成为现代化南京的亮点和底色。强化政策引领。市委、市政府出台《南京市探索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行动方案(2020—2022年)》《南京市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走在前列的实施意见》等系列政策文件,为推动全市农业农村现代化走在前列提供有力支撑。强化组织推动。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对“三农”工作做出批示,部署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全市农村工作领导小组运行机制不断健全,建立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挂帅,分管领导具体负责的全市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组织领导体系,完善“市抓统筹、区负总责、镇街落实、村组联动”工作机制,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良好局面。强化党的领导。全面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不断强化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制度保障。健全“村党委(党总支)—网格(村民小组)党支部(党小组)—党员联系户”的村党组织体系,圆满完成村(社区)“两委”集中换届,全市村书记、主任“一肩挑”比例达92.9%。村书记专职化管理全覆盖,“百名示范”“千名领先”村(社区)书记入选数量居全省前列。

聚焦都市农业提质增效,全力推进三产融合发展

立足南京都市现代农业发展定位,围绕近千万人口特大城市需求,加快提升产业融合发展价值。重点打造农业全产业链。集中开展农业主导产业延链、补链、锻链行动,优化提升“科金兴农服务日”平台作用,强化产学研、种养加、科金政、农文旅等对接服务,加速推进农业特色产业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全市打造了“食礼秦淮”“茉莉六合”等一批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培育南京盐水鸭、固城湖螃蟹、横溪西瓜等11个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2021年,全市八个优势特色产业三产融合总产值318.2亿元,同比增长29.6%。加快建设农业农村重大项目。坚持“今天的项目就是明天的产业”,夯实农业产业发展项目载体。推动市级专项资金向重点项目集中,2021年确定了186个有融合基础、有科技含量、有发展潜力、有创新驱动的项目。引导支持各种社会资本、各类市场主体投资农业,2021年落地建设206个农业重大项目,其中产业融合项目53个,投资55亿元。积极培育新产业新业态。大力发展休闲农业旅游新业态,“中国·南京农业嘉年华”品牌享誉全国,已连续举办十七届。探索创设“都市农夫”“旅兔南京”等农业营销新模式,促进城乡要素充分对接、深度融合。全市打造创意休闲农业景点近1800个,休闲农业年接待游客超3300万人次,实现综合收入125.8亿元,同比增长10%以上。加快发展智慧农业。鼓励和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强化农业物联网应用,浦口区入选国家级数字乡村试点,江宁区连续三年获评全国县域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先进县,溧水区入选省级数字乡村试点。

聚焦科技赋能创新驱动,加速打造试验示范窗口

充分利用丰富的科教资源,发挥国家农高区和农创中心引领作用,切实强化农业农村现代化科技支撑,努力打造农业创新“策源地”。充分发挥科教资源优势。南京拥有55所高校、600余家科研院所,其中涉农科研院所达22家。不断发挥科教资源富集优势,集中集聚集约创新资源,先后与南京农业大学、省农科院、金陵科技学院等单位签订“十四五”战略合作协议,为全市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和决策咨询。围绕关键领域和重点环节,系统开展共性关键技术协同攻关、集成示范、推广服务,2021年推动实施56个“四新”推广项目、14个技术攻关项目。努力打造农业创新高地。高标准建设国家农高区、农创中心,推动“一区一中心”协同联动发展。南京国家农高区是全国首批、长三角地区唯一的国家农高区,累计签约引进亿元以上项目34个,未来食品产业技术创新中心加速建设。南京国家农创中心是全国首家、长三角地区唯一的国家级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打造集聚近10个院士团队的农业集群式院士创新基地。成功举办全国生物种业创新发展论坛和首届长三角种业发展大会,华东地区农业科创高地初具雏形。重点推动园区提档升级。对全市41个市级以上农业园区实施动态分级管理,完善政策引导、项目支持和考核评价,提升建设成效。高淳现代农业产业园(国家级)推进智慧水产数据中心、仓储冷链物流中心及螃蟹城建设,形成覆盖“养殖—销售—加工”全环节的特色主导产业,年产值超20亿元、跨度10余行业、惠及10多万农民,高淳区成功入选首批“螃蟹全产业链典型县”。积极开展现代农业示范创建。组织各区申创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省级农业现代化先行区,浦口区入选首批省级农业现代化先行区建设名单。支持指导浦口区立足智慧农业发展实际,在数字赋能农业农村现代化、都市农业创新发展方面进行积极探索,努力争创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

聚焦绿色生态宜居宜业,全域建设特色美丽乡村

围绕“南北田园、中部都市、拥江发展、城乡融合”总体布局,坚持“点、线、面”结合,加快打造具有金陵特色村韵的都市田园乡村。持续扮靓全域美丽乡村。统筹推进美丽乡村示范村、宜居村、特色田园乡村和民宿村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建成率全省第一,累计建成省级特色田园乡村51个,市级以上美丽乡村1800余个、水美乡村173个、美丽庭院示范户5700余个。江宁黄龙岘等20个村获评中国最美乡村、中国最美田园等国家级荣誉。不断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在实现垃圾分类自然村全覆盖、农村旱厕基本全部拆除、污水处理设施行政村全覆盖的基础上,围绕农村污水处理、环境长效管护、公共空间治理、卫生习惯养成等重点,接续开展全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全市自然村污水设施覆盖率超过90%。深入推进农业绿色生产。持续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规模,全市绿色优质农产品比重达65%。着力打造沿江5公里化肥、化学农药“两减”示范带,推进绿色防控示范区和八卦洲“两无化”核心示范基地建设。全面落实长江“十年禁渔”,成立市“长江禁渔”联动执法中心。巩固提升农村公共服务。全市实现“轨道交通达郊区、干线公路连镇街、区域供水全覆盖、公共交通一体化”,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标准统一上调至500元/月,低保标准统一提高到985元/月。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达省标比例100%,涉农板块三级医院全覆盖,有标准卫生室(站)和养老服务设施的行政村比例均达100%。

聚焦整合各类资源要素,加快推动城乡深度融合

南京常住人口城镇化率86.9%,位居全省第一。充分利用背靠特大城市的优势,促进城乡要素双向流动,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加强财政金融支持。不断加大财政投入,持续深化“大专项+任务清单”改革,推动财政资金投入形成合力。健全完善金融支持农业农村的产品体系和政策体系,先后推出“金陵惠农贷”“金陵惠农小额贷”、农担“惠农快贷”等三款政金合作产品,综合实施风险代偿、增量补贴、贷款贴息等三项支持政策,共同搭建“科金兴农服务日”、农村产权交易市场信息服务平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息(信用)系统等三个服务平台,助力全市农业农村现代化。2021年,市区两级乡村振兴投入合计安排285.3亿元,增长8.4%;全市金融机构涉农贷款余额超过2600亿元。增强改革发展动能。全面落实国家、省农村改革试验任务,持续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整市推进“村社分账”管理改革,稳慎开展宅基地管理改革,激发乡村振兴活力。创新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用地支持政策,建立产业融合用地协作机制和三产融合发展用地项目库清单,入库项目154个、面积约1200亩,有效缓解了经营主体用地难的问题。引导土地规范有序流转,促进土地资源高效配置,全市承包土地流转面积183万亩,流转率达70%以上。吸引市民下乡消费。把发展乡村民宿作为吸引市民下乡、增加农民收入的突破点,创新将优质美丽乡村、创意农园和乡村民宿纳入党政机关会议定点单位,将优质乡村旅游资源纳入全市职工疗休养范围,重点扶持12个民宿村发展农民自办、自营、自管民宿,有效盘活农户闲置资产,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完善乡村治理体系。把握创建全国首批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契机,以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的1区4个村为引领,深入贯彻落实“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机制,健全自治法治德治智治融合的现代乡村治理体系。发挥江宁区县级试点先行探路作用,推广10个全国示范村典型经验,加快绘就全市乡村善治的现实模样。持续提升乡风文明水平,县级及以上文明村占比82.7%。

猜你喜欢

全市现代化融合
实现人民美好生活之道: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五学”融合:实现学习迁移
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的现代化新篇章
基本实现现代化需要补足哪些短板?
刚柔并济
破次元
融椅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