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集群桥梁车辆荷载特点分析与应用
2022-07-11钟继卫王亚飞张文斌陈文林
李 成 钟继卫 王亚飞 张文斌 陈文林
(桥梁结构健康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1) 武汉 430034) (中铁大桥科学院研究院有限公司2) 武汉 430034)
(武汉市城市桥梁隧道事务中心3) 武汉 430034)
0 引 言
目前国内外关于公路车辆荷载方面的研究主要包括:①车桥耦合振动、桥梁疲劳,以及车辆荷载识别等基础理论研究,多集中在理论推导和数值仿真.韩万水等[1]对风-车-桥耦合振动国内外学术研究进展和热点前沿进行综述,并探讨相关研究不足和发展趋势;余岭等[2]采用冗余字典和稀疏正则化技术识别车辆荷载.②通过实测数据建立车辆荷载谱,开展桥梁结构效应极值分布、疲劳分析,以及可靠度分析.Bin[3]根据四个等级高速公路实测动态称重(WIM)数据,建立了车辆速度、重量统计模型;张明等[4]基于实测数据统计出车辆荷载参数,建立分时段随机车流荷载模型,并采用极值外推得到三跨连续梁桥的荷载最大效应;袁伟璋等[5]基于京珠、粤赣、渝湛三条高速公路车辆荷载动态称重实测数据,采用蒙特卡罗法生成随机车流,分析运营车辆荷载情况下既有桥梁结构的可靠度.③车辆荷载建模、随机车流、车辆模拟和车流量特征统计等.Soheil[6]基于中长跨度桥梁车桥交互简化模型,利用随机车流对桥梁结构进行加载;陈智成[7]基于视频信息实现桥上车辆荷载识别与建模;韩大章等[8]利用元胞自动机(CA)模拟车流及荷载参数,并将其加载桥梁结构响应.
集群桥梁由于其分布较为分散、体量巨大、桥型众多,需考虑集群化桥梁车辆荷载特点、时-空分布规律等展开研究.张冠华[9]探讨了集群桥梁监测方法;王亚飞等[10]基于武汉市智慧桥梁系统集群化监测技术经验,对未来发展方向进行探讨.
文中利用武汉市城市桥梁智慧管理系统(以下简称“智慧桥梁”)中的车辆监测数据,获得了武汉市车辆荷载特点.通过定义超重车队,提出了超重车队上桥风险评估方法.针对集群桥梁超载车辆时-空分布特点,基于“智慧桥梁”科技治超成功经验,提出了车辆区域源头治理、信用治超等理念,实现城市重载交通的智慧管控.
1 武汉市车辆荷载特点
武汉市三环线是客、货混运的城市主干道,由20多座大型互通立交和高架桥梁组成,交通压力大、车辆组成复杂.为提升城市集群桥梁重载交通智慧化管理水平,武汉市于2018年建成“智慧桥梁”,其中包含92处车辆自动监测测站,覆盖三环线上28座重点桥梁上桥匝道,测站分布见图1,目前系统已稳定运营3年,采集了海量的车辆位置、车速、车重、轴重、轴数、车长、车牌等车辆信息.
图1 “智慧桥梁”车辆监测站点分布图
1.1 车流量分布规律
图2为近3年来各测站小时平均车流量,区间为70~1 200辆/h.除法定节假日外,工作日车流量呈双峰状态,早高峰集中在07:00—08:00,晚高峰集中在17:00—18:00,早晚高峰峰值流量800~1 200辆/h.春节假期及非工作日,车流量明显减少,其中2020年1月23日—4月8日武汉“新冠肺炎”疫情封城期间,平均每天车流量不足100辆/h.
图2 各测站小时平均车流量/(辆·h-1)
1.2 车型组成分析
车型按照用途可分为客车、货车和专业运输车,按照车轴可分为两轴车、三轴车、四轴车、五轴车、六轴车等.车型组成可由车型比例、客货比、主力车型进行描述.表1为武汉市车辆类型组成,各监测站客货比平均值8∶1,表明武汉市三环线主要以客运为主的城市主干道路.其中两轴小客车、三轴货车为主力车型.
表1 武汉市车辆类型组成
1.3 车长与总重联合概率密度
表2和图3为各车型和六轴车的车长(车重)峰值分布情况,呈多峰分布,车长与车辆载重能力呈正相关.车长(车重)概率分布可分别由各种典型车长(车重)组成,符合混合高斯分布,为
表2 各车型车长及车重峰值分布
图3 六轴车车长及车重概率密度图
(1)
式中:fi(x)为第i种典型车长(车重)的正态分布函数,服从fi(x)~N(μ,σ2);x为车长(或车货总重);μ为x的期望;σ为x的方差.其中车辆荷载尾部分布(超载车辆荷载)服从极值Ⅰ型分布,该部分车辆荷载对桥梁危害最大,需重点关注.
1.4 轴重占比分析
城市中小跨径桥梁由于恒活载比例较小,除了限制车辆总重,还需要对轴重进行限重,轴重对路面及桥梁结构局部安全有较大影响.同时轴重占比是车辆荷载谱中重要参数,表3和图4分别为各种车型轴重占比和其中三轴车各轴重占比分布情况,可看出轴重占比离散性低、分布集中.
图4 三轴车各轴轴重占比分布拟合情况
表3 各车型轴重占比
1.5 车间距概率模型
车辆荷载分布密度严重影响结构受力.不同桥梁、不同时间段内车流量密度差别较大,车辆间距较难测量,采用车辆通过时刻t和车辆速度v来计算车辆间距,即
l=(t2-t1)×v1
(2)
式中:t2为后车的通过时刻;t1为前车通过时刻;v1为前车通过速度.
由“智慧桥梁”所有测站监测到的100多万辆车辆行驶数据得到车辆间距概率分布模型.
(3)
车间距x服从对数正态分布X~lgN(x,σ2),μlnx=4.29为车间距x对数的期望值,σlnx=1.12为车间距x对数的方差.车间距极大似然值为72.96 m,平均车间距为746.91 m.
2 超载车辆时-空分布规律分析
2.1 超载车辆构成及超载水平
根据交通部《超限运输车辆行驶公路管理规定》(交通运输部令2016年第62号),不同车型超限车辆具体认定标准见图5.引入超载车辆比例、超载率两个参数对超载指标进行量化:
(4)
(5)
由各监测站近3年实测车辆数据统计得到的超载车比例、超载率见图6.
图6 超载车辆占比及超载水平
2.2 超载车辆分时分布规律
图7为2020年11月—2021年2月筛查出的76 097辆·次总重超过55 t的超载车辆分时图,超载车辆夜间出行数量占比77.5%,并且在凌晨03:00—05:00范围内分布集中.
图7 超载车辆分时分布规律
2.3 超载车辆空间分布规律
超载车辆空间分布情况直接影响附近桥梁结构的安全,武汉市超载车辆空间分布主要集中在青山钢铁化工、关山、堤角、古田物流、白沙洲工业区,由此可见三环线是串联各工业区的主要通道和入城环路,区域资源及货运需求旺盛,货运车辆载重较大,对附近桥梁结构带来安全隐患.此外,从超载车辆车牌分布情况来看,湖北省籍车辆16 799辆,占比67%,其次是河南省、山东省、安徽省、河北省.
3 超重车队过桥风险概率评估
单车超载一般不会导致桥梁结构超载,仅影响桥梁耐久性和疲劳损伤,但由多辆超载车辆组成超重车队同时过桥风险极大,严重时会导致桥梁结构整体破坏或倾覆.
根据车头时距分布情况、现场调查取证,以及司机刹车反应时间,确定车队车头时距T<5 s.三环线匝道桥梁多为1~2车道的连续梁桥,跨度20~30 m,按照2车道30 m跨径桥梁,其设计车道荷载为103 t,基于此本文定义超重车队为前后车单车质量均>55t的条件.若行驶车队同时满足上述条件即可认定为超重车队.
通过超重车队过桥的频次和人类认知角度出发,以其出现频次为1/103和1/104为界,将风险水平划分为高风险、中风险和低风险,并以此评判指标对风险进行评估.
三种风险水平为
高风险:
(6)
中风险:
(7)
低风险:
(8)
利用“智慧桥梁”中近5 000万辆车辆监测数据,得到各桥风险水平见图8.
图8 超重车队过桥风险概率分布
4 重载车辆科技治超及智慧管控建议
目前,武汉市通过“智慧桥梁”进行科技治超的流程见图9.流程目前已实现全流程打通,但由于涉及跨部门沟通协调、人员调配等问题,导致现场治超覆盖面仍不足,另外由于缺乏相关法律依据,仅对部分车辆进行约谈,仍未实施相关惩戒措施.虽然,科技治超仍面临巨大挑战,但智慧管控的大趋势并未改变,后续建议政府职能部门之间建立顺畅的沟通渠道,将联合执法常态化.
图9 “智慧桥梁”系统科技治超流程图
5 结 论
1) 武汉市三环线是以客运为主的城市主干道路,客货比为8∶1,其中两轴小客车和三轴大货车为主力车型.车长、车重呈多峰分布,符合混合高斯分布,车间距符合对数正态分布.
2) 武汉市车辆超载仍属于普遍现象,六轴车和四轴车为主力超载车型,占比为96%.三轴以上的中型货车超载率均在25%以上,六轴车平均超载率达到41%,车辆超载率随车辆轴数增加而增大,表明轴数越多的车辆越容易超载.
3) 超载车辆夜间出行数量占比77.5%,在凌晨03:00—05:00范围内分布集中,其空间分布区域与武汉市各大工业区分布位置高度吻合.
4) 提出了超重车队定义条件,以其出现频次定义风险,并将风险划分为高风险、中风险、低风险三个水平,并用于桥梁结构超重风险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