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TM理念指导下肺康复训练应用于呼吸重症患者的效果
2022-07-11位新红徐国张倩马红云
位新红 徐国 张倩 马红云
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 252600
呼吸重症是呼吸内科临床中较为常见一种疾病类型〔1〕。呼吸重症患者疾病种类繁多,大多数是由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肺炎等严重感染或其他创伤引起的,具有病情危急、变化快、风险大等特点,严重时可能在极短的时间内病情恶化,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对其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均造成了不良影响〔2〕。目前临床上治疗以机械通气、吸痰、灌洗等方法为主,但如果没有及时对该疾病采取有效护理措施,容易导致患者出现呼吸衰竭或心力衰竭等状况,使患者病情反复或病情加重〔3〕。近几年来康复训练因其疗效显著且可操作性强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护理中〔4〕。有关研究显示,开展相关肺功能康复训练,对改善患者预后起到明显作用〔5〕。肺康复锻炼有利于锻炼呼吸肌,增强肌力和耐力,改善呼吸困难症状,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但肺康复训练护理因患者认知率较低和依从性较差等因素而尚未形成一套系统的科学护理干预模式〔6〕。行为转变阶段模式(TTM),又被称为跨理论模型,该理论综合了心理学理论精华,并将其有机结合起来,成为一种有效改变行为的方法,主要是指针对患者不同需求,确定具体行为干预策略,并在不同阶段采取不同转化策略〔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8月至2019年8月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内科收治的呼吸重症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纳入标准:①呼吸重症患者,且处于稳定期;②意识清晰,无精神类疾病,可以进行沟通和交流;③年龄≥18岁;④同意参与本次研究。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严重脏器疾病;②中途退出或中途自行出院;③伴有严重肢体功能障碍、生活不能自理;④不同意参与本次研究。对照组患者男20例,女20例;年龄29~68岁,平均(52.13±4.16)岁;文化程度:小学5例,初中10例,高中15例,大专及以上10例;疾病类型:哮喘19例,慢性支气管炎1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9例,其他2例。观察组患者男22例,女18例;年龄32~73岁,平均(51.62±5.53)岁;文化程度:小学6例,初中9例,高中14例,大专及以上11例;疾病类型:哮喘16例,慢性支气管炎9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2例,其他3例。两组患者在性别、文化程度及疾病类型等基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患者入院后对其生命指标进行严密监测,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做好隔离消毒工作,避免感染;为患者提供良好的病房环境,保持清洁,提高患者舒适度;向患者及家属讲解呼吸科相关疾病知识,了解相关护理和预防知识;用药指导,遵医嘱用药,不能随意停药或增减药量,并做好服药记录;饮食指导,补充维生素、热量、蛋白质,结合患者饮食习惯、日常运动量以及机体所需营养成分进行科学营养膳食搭配,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功能锻炼,指导患者学会瑜伽呼吸操、缩唇呼吸、腹式呼吸等功能锻炼。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TTM理念指导下肺康复训练,具体方案如下。
1.2.1成立TTM肺康复训练干预小组 选取1名呼吸内科护士长和4名责任护士、1名呼吸科医师、1名康复师、以及1名心理辅导师组成TTM肺康复训练干预小组,由护士长任小组长,统筹各项护理工作并分配小组成员各项任务和工作内容,组织培训学习TTM相关理论知识以及肺康复训练,将TTM理论与肺康复训练有机结合起来制定康复护理干预方案,主要内容有TTM理念以及具体实施内容。方案实施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和解决临床问题,再通过小组讨论会中完善康复护理方案。
1.2.2TTM理念指导下肺康复训练 根据TTM理念将患者意识行为分为五个阶段,即无意识、意识、准备、行动、保持阶段。①无意识阶段:患者积极无进行肺康复训练的意识,缺乏康复训练动机。与患者进行访谈,对其进行行为习惯评估,了解患者不愿意进行肺功能康复锻炼的原因,针对原因找出有效解决方法,向患者详细讲解呼吸性疾病危害以及康复训练的益处,回忆患病后生活质量变化,引导患者进行利弊权衡,帮助患者形成进行康复训练意识,做出正确的选择。②意识阶段:患者这一阶段已经认可肺康复训练可能带来的好处,并已经开始打算进行锻炼,但尚未明确训练计划。对患者形成的锻炼意识给予肯定和称赞,使患者意识到只有付诸行动才能达到良好效果,邀请坚持肺康复锻炼患者分享成功经验和坚持长期锻炼后身心变化及生活变化,促使患者坚定改变动机,同时患者家属协助患者将锻炼意识付诸实践。③准备阶段:帮助患者制定短期和长期肺康复训练目标及具体训练内容、频次等,帮助患者一起分析训练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讨论解决方案;通过示范、视频讲解等方法,使患者正确掌握瑜伽呼吸操、缩唇呼吸、腹式呼吸等功能锻炼方法,将患者的锻炼意识成功转变为行动。④行动阶段:患者这一阶段开始锻炼但尚未养成行为习惯,锻炼频次和持续时间没有达到既定要求,不知道如何坚持锻炼。对患者进行鼓励,帮助患者分析锻炼中遇到的困难情况并予以正确指导,指导患者选择合适的锻炼服饰、场地等环境条件,根据患者自身情况选择易于坚持的锻炼项目;同时鼓励患者每天坚持写锻炼日记,可以通过定期检查锻炼日记来全面了解患者状况;患者家属也要学会肺功能康复训练的主要方法,可以协助和督促患者坚持。⑤保持阶段:患者在这一阶段能自主坚持康复训练,已经形成了相对稳定的行为习惯。对患者的坚持予以肯定和支持,引导患者对锻炼前后进行身心状态和生活质量进行比较,从而在良好改变中激发患者的依从性和积极性;后期通过电话随访、家庭访视、邀请听讲座等方式检查患者锻炼情况,若患者锻炼行为意识消退,寻找原因,并按照以上阶段再一次进行干预。
1.3 观察指标
①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肺功能情况进行比较,主要包括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以及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百分比(FEV1%)。②采用贝克抑郁自评量表(BDI)〔8〕和焦虑状态特质焦虑量表(STAI)〔9〕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心理状态情况进行比较,BDI共13个条目,每个条目0~3分,分值越低,抑郁程度越轻,该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Cronbach α系数为0.856;STAI共20个条目,每个条目0~4分,分值越低,表明焦虑越轻,该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Cronbach α系数为0.921。③采用支气管哮喘生命质量调查问卷(AQLQ)〔10〕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生活质量情况进行评分比较,该问卷包括症状影响、情感功能、活动受限、环境刺激4个维度、共32个条目,该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Cronbach α系数均>0.764。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干预前后肺功能比较
实施TTM理念指导下肺康复训练后,观察组肺功能各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干预前后肺功能比较
2.2 两组干预前后的心理状态比较
实施TTM理念指导下肺康复训练后,观察组心理状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干预前后心理状态比较(分,
2.3 两组干预前后生活质量比较
实施TTM理念指导下肺康复训练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干预前后生活质量比较(分,
3 讨论
随着现代社会空气污染日益严重,空气质量下降,内科呼吸性疾病发病率正逐年上升,越老越多的患者备受呼吸性疾病的困扰〔11〕。呼吸系统疾病一般为慢性疾病,病程较长且易反复发作,如未得到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极易引发呼吸道感染,严重时还会出现呼吸衰竭,对患者康复造成不利影响,且威胁患者生命安全〔12〕。传统临床护理多侧重于对疾病方面的护理,对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等主观护理观念缺乏重视,使得患者对疾病认知程度较低,自我护理能力较弱〔13〕。调查研究表明,呼吸性疾病患者存在生活质量整体偏低的特点,其中肺康复训练是影响其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在呼吸性疾病管理中不仅要重视对疾病的护理和预防,还要强调呼吸功能康复训练的重要性〔14〕。
TTM主要分为改变阶段、权衡决定、自我效能及改变方法四个阶段〔15〕。TTM以改变患者个体行为决策能力为主,是一个连续性过程,针对患者所处的不同阶段的不同特点制定相应措施,促进向行动与保持阶段转变,进而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自我护理行为习惯,最终积极影响预后。该理论已经在国外被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尤其是人的不良行为和慢性病管理这两大方面,效果显著,是主要的健康促进发展模式之一〔16〕。
本研究将TTM理念指导下肺康复训练应用于呼吸重症患者临床护理中,通过成立TTM肺康复训练干预小组,无意识阶段、意识阶段、准备阶段、行动阶段以及保持阶段等方面进行针对性干预。本研究结果显示,TTM理念指导下肺康复训练可显著改善呼吸重症患者肺功能,缓解负性心理情绪,有效提高生活质量。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