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性信息支持在乳腺癌患者前哨淋巴结活检术护理中的应用
2022-07-11罗咏梅梁汝金黎衬眉何晓君周转好陈彩芹
罗咏梅 梁汝金 黎衬眉 何晓君 周转好 陈彩芹
东莞市人民医院乳腺科 523018
流行病学显示〔1〕,近年来乳腺癌发病率呈逐渐递增趋势,其发病率占女性恶性肿瘤首位,严重影响女性身心健康,甚至威胁其生命。目前手术是乳腺癌治疗的重要手段,传统手术治疗通常采用淋巴结清扫术降低乳腺癌患者的复发率,但会造成患者术后疼痛、上肢水肿或肩部功能障碍等,影响患者术后康复〔2〕。有研究表明,多数早期乳腺癌患者尚未发生腋窝淋巴结转移,对其进行淋巴清扫术即为过度治疗,会加重手术损伤及延缓术后康复〔3〕。前哨淋巴结是乳腺癌向腋窝淋巴结引流中最先侵犯的淋巴结,前哨淋巴结活检术可有效预测腋下淋巴结转移情况,减少不必要的术源性伤害及淋巴清扫术后并发症的发生〔4〕。有研究显示,良好配合是保证手术顺利实施的前提,而多数乳腺癌患者对前哨淋巴结活检术相关知识缺乏,导致疾病诊疗依从性较差,影响患者手术治疗效果〔5〕。因此临床上需结合有效的措施辅助乳腺癌患者进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诊疗,以期提升其手术结局,改善其临床预后〔6〕。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需求性信息支持在乳腺癌患者前哨淋巴结活检术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东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的乳腺癌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档案抽签法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为女性。参照组年龄24~70岁,平均(38.58±8.45)岁;病理分期:Ⅰ期8例,Ⅱ期12例,Ⅲ期10例;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10例,高中12例,大专以上8例。研究组年龄25~69岁,平均(38.87±8.56)岁;病理分期:Ⅰ期9例,Ⅱ期11例,Ⅲ期10例;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10例,高中11例,大专以上9例。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年龄≥18周岁,②无凝血功能障碍者,③首次确诊为乳腺癌患者,④无其他癌症史,⑤具备正常的沟通能力,⑥取得患者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恶性肿瘤,②无腋窝手术史,③病灶转移者,④长期药物滥用者,⑤合并有严重肝肾器官衰竭者,⑥不配合研究者。
1.3 方法
参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①术前护理,为患者讲解疾病相关知识,告知其术前禁食水、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注意事项等;②术中护理,遵医嘱监测患者血压、心率、体温等,为其进行补液,严格遵照无菌、无瘤原则配合术者进行各项护理,出现异常情况及时与术者沟通;③术后护理,随时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为其进行药物镇痛,指导患者抬高患侧上肢,对水肿者使用弹力绷带包扎缓解水肿患者症状,适当进行术后活动。④出院指导,告知患者出院后相关事宜,为其发放康复宣教手册,并嘱咐其按时复查。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需求性信息支持干预,具体措施如下。
1.3.1成立干预小组 由主治医师1名、护士长1名、专科护士6名组成干预小组,组内成员均具有3年以上临床工作经验及良好沟通能力,均统一经专业培训,主要内容为前哨淋巴结活检术治疗及护理、护患沟通技巧、需求性信息支持模式等,主治医师及护士长负责监督指导,专科护士负责措施实施。
1.3.2需求性信息支持干预流程 信息需求评估:组员负责查阅资料库,借鉴信息需求内容调查问卷相关文献,如乳腺癌患者信息需求问卷(INQ-BC)〔7〕,查阅信息需求形式、信息需求来源等相关文献,结合各组员临床工作经验,以小组讨论形式制定乳腺癌患者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围术期护理的信息需求调查问卷。组员统一向患者发放信息需求调查问卷,指导患者独立填写问卷并收回,收回时检查问卷有效性,无效问卷再次耐心指导其补充,收集并汇总患者对信息需求内容(疾病相关知识、师资水平、手术成功性、术后不良反应、术后康复等)及需求形式(视频、图片、手册、宣传栏等)、需求来源(医护人员、康复者、网络等)的需求程度,依据患者的信息需求程度及一般资料,各组员发散思维,共同制定以需求为基础的信息支持措施,见表1。
表1 需求性信息支持干预措施
1.4 观察指标
①疾病认知水平,参照李欣荣等〔9〕设计的疾病相关知识调查表,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疾病知识认知程度,该量表从疾病相关知识、用药、康复锻炼、饮食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共计50个题目,各小题评分为答错(0分),答对(2分),得分越高代表患者的疾病认知水平越高。②并发症发生率,采用该院发放的并发症发生率调查量表,该量表包括上肢水肿、麻木、皮下积液、皮瓣坏死4个指标,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上肢水肿例数+麻木例数+皮下积液例数+皮瓣坏死例数)/总例数×100%,发生率越低代表治疗效果越好。③临床预后,参照张光君等〔10〕设计的临床预后调查量表,该问卷包含癌症复发/转移、功能障碍、治愈等3个维度,比较两组患者3年后的临床预后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疾病认知水平比较
干预后,研究组的疾病认知水平显著高于参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疾病认知水平比较(分,
2.2 两组患者干预后的并发症比较
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参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比较〔n(%)〕
2.3 两组患者的临床预后比较
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临床预后显著优于参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的临床预后比较〔n(%)〕
3 讨论
乳腺癌是乳腺上皮组织病变的恶性肿瘤疾病,其发病率占所有女性新发癌症的30%〔11〕。目前临床上多以手术治疗为主,前哨淋巴结活检术是保障乳腺癌手术治疗效果的重要举措,通过活检结果确定癌细胞转移情况,再进行精准癌细胞根除治疗,可减少不必要腋窝淋巴结清扫的创伤,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2〕。手术作为侵袭性操作,通常会给患者带来身心应激创伤,导致部分患者出现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影响患者手术结局〔13〕。因此临床上需加强前哨淋巴结活检术患者的护理措施,改善其负性情绪,提升其康复效果。有研究表明,患者存在疾病相关问题时,及时满足其信息需求可能会帮助其正确认识疾病,缓解其不良情绪,提升其检查、诊断、治疗等各阶段应对能力〔14〕。需求性信息支持是一种针对性护理干预模式,该模式通过评估患者的具体信息需求,掌握其需求程度、需求形式及需求内容等,制定并实施针对性信息支持干预,进而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15〕。还有研究表明,科学有效的信息支持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和治疗依从性,提升其生活质量〔16〕。
本研究表明,需求性信息支持能显著提升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乳腺癌患者的疾病认知水平,降低其并发症发生率,改善其临床预后。究其原因:参照组仅依据临床经验实施基础干预,缺乏针对性及系统性措施,其整体护理效果有待提高;研究组通过问卷调查患者的信息需求内容、形式、来源等,评估其需求程度,制定以患者切实需求为基础的信息支持干预措施,依据其需求特点实施一对一宣教、集中宣教、同伴宣教、院外支持等信息干预措施,提升患者的疾病治疗及康复相关认知水平,帮助其消除疾病治疗疑虑及恐惧;术中通过放松指导,使患者在轻松舒适的环境下等待手术治疗,进一步改善其紧张、恐惧等负性情绪,促进其积极配合手术治疗,同时术中及时告知家属淋巴结检查结果,尊重家属需求并给予针对性治疗,提升其手术治疗效果,改善其临床预后。通过术后引流液异常识别,可及时发现并处理皮下积液发生情况,避免皮瓣坏死发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另外对患者实施阶段性康复锻炼,患侧肢以循序渐进原则进行康复训练,可有效避免患肢皮肤过度牵拉及引流管脱管,且规律的康复训练可增强其机体免疫力,减少其炎性反应,促进患者血液循环及切口愈合,加快其机体恢复,减少其患肢水肿、皮下积液、皮瓣坏死等并发症发生情况,降低其功能障碍发生率〔17〕。
综上所述,对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实施需求性信息支持干预后,可显著提升患者疾病认知水平,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临床预后。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