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症加强护理病房机械通气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

2022-11-14李文广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2年5期
关键词:肺部通气机械

李文广

烟台市烟台山医院 264000

机械通气是在呼吸机的帮助下,代替、控制或改变自主护理运动的通气方式,目的在于维持患者气道通畅、防止机体缺氧,以渡过因基础疾病所致的呼吸功能衰竭,是危重症或昏迷患者的有效生命支持手段,在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中得到普遍应用。但有研究指出,机械通气时间越长可导致患者出现呼吸机相关并发症,如肺炎、气胸及肺纤维化等。其中,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是机械通气患者最常见且最为严重的并发症,其在ICU中的发生率约为8%~70%,致死率高达70%以上,不仅增加了患者的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还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进程及生活质量。相关研究指出,ICU患者大多长期患病,自身损耗较为严重,免疫力与抵抗力低下,加之机械通气多为侵入性操作,会损伤气道物理屏障,使原本无菌的管腔与外界相通,为病原菌的入侵提供了路径,导致极易引发肺部感染。基于此,本研究对急救科ICU收治的机械通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其肺部感染发生情况并进行分析,以寻找相关及独立影响因素,探讨相应护理对策,以期为降低ICU机械通气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率提供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烟台市烟台山医院急救科ICU收治的机械通气患者223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年龄>18岁;②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患者(包括内科、外伤及术后);③在ICU行机械通气≥3 d;④患者知情本研究目的签订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胸腔漏气,有胸腔引流、血液透析及气管切开处漏气患者;②颅内压升高,生命体征不稳定患者;③伴有神经肌肉疾病患者;④有交流意识障碍,不配合研究患者。

1.2 研究方法

1

.

2.1

资料收集 通过检索相关中、英文文献数据库资料及研究文献,检索关键词包括:“ICU”“机械通气”“肺部感染”“影响因素”等,对可能影响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因素进行收集统计。所需收集资料包括基本资料、临床资料及肺部感染发生情况,其中基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吸烟饮酒史、糖尿病史等;临床资料包括: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通气方式、原发病、营养状态、心功能、撤机时机、是否使用广谱抗生素及是否使用糖皮质激素等。

1

.

2.2

研究方法 将发生肺部感染的患者作为研究组,未发生肺部感染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并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基本资料及临床资料指标影响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独立因素。

1.3 观察指标

(1)肺部感染诊断标准:①机械通气后出现发热或在原有发热基础上出现体温升高;②气道分泌物增加;③肺部出现广泛啰音;④血常规显示白细胞计数增加;⑤胸部CT检查显示双肺斑片阴影;⑥痰培养检出病原菌。(2)营养状态指标,包括:体重、体质指数(BMI)、前白蛋白(PA)、白蛋白(ALB)及血红蛋白(HGB)等相关指标,评估患者营养状态情况,分为营养不良及营养良好。(3)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患者进行心脏彩超检查,评估患者心功能指标情况,分为较差、一般及良好。(4)APACHEⅡ评判标准:入住ICU后24 h内最低分。

1.4 统计学方法

选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用〔

n

(%)〕表示,行单因素分析,行

χ

检验。将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ICU机械通气患者肺部感染发生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223例ICU机械通气患者中,发生肺部感染的患者有27例,占比12.11%(研究组);未发生肺部感染的患者有196例,占比87.89%(对照组)。

2.2 ICU机械通气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单因素分析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糖尿病史、机械通气时间、通气方式、原发病、营养状态、心功能、撤机时机、广谱抗生素及糖皮质激素是影响ICU机械通气患者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

P

<0.05),见表1。

表1 ICU机械通气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单因素分析()

组别例数性别男女年龄(岁)23~4142~6566~74吸烟饮酒史有无对照组196101954564879799研究组27141311971314χ2值0.0014.9110.017P值0.9750.0270.896组别例数糖尿病史有无ICU住院时间≤7 d>7 d机械通气时间≤4 d>4 d通气方式有创通气无创通气对照组19659137163331722483113研究组271611234819207χ2值9.0380.0751.5139.611P值0.0030.7910.0000.002组别例数原发病≤2种>2种营养状态营养不良营养良好心功能较差一般良好对照组1961247247149207799研究组2711162251863χ2值5.0436.72149.787P值0.0250.0000.000组别例数APACHEⅡ评分≤15分>15分撤机时机按时按需广谱抗生素使用未使用糖皮质激素使用未使用对照组19617125411558410260136研究组27252198198207χ2值0.63829.5094.76919.486P值0.4250.0000.0290.000

2.3 ICU机械通气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多因素分析

将ICU患者肺部感染发生情况作为因变量,将相关影响因素作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分析,赋值情况见表2。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机械通气时间、通气方式及营养状态是影响ICU机械通气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独立因素(

OR

>1,

P

<0.05),见表3。

表2 影响因素赋值

因变量赋值方法影响因素赋值方法ICU患者肺部感染发生情况未发生=0,发生=1机械通气时间≤12 h=0,>12 h=1通气方式无创通气=0,有创通气=1原发病≤2种=0,>2种=1营养状态营养良好=0,营养不良=1心功能良好=0,一般=1,较差=2撤机时机按需=0,按时=1广谱抗生素未使用=0,使用=1糖皮质激素未使用=0,使用=1

表3 ICU机械通气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多因素分析

因素β值SE值P值OR值95%CI机械通气时间1.9338.3540.0030.1440.038~0.536通气方式1.1256.3360.0110.3230.134~0.778营养状态0.5384.4080.0350.5830.352~0.964

3 讨论

3.1 机械通气时间对ICU机械通气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影响

本研究结果中,机械通气时间≤12h的ICU机械通气患者肺部感染概率明显更低,这可能与机械通气越长患者呼吸道受损越严重有关。相关研究显示:随着通气时间的延长,气管插管内壁会形成细菌生物膜,减弱抗菌药物对细菌的作用,导致产生耐药性;同时长时间通气的患者其下呼吸道开放时间更长,有创操作更多,受病原菌入侵的风险也更大,且患者机体功能及气道功能会进一步退化,形成恶性循环,更易引发肺部感染。

3.2 通气方式对ICU机械通气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影响

本研究结果中,有创通气的ICU机械通气患者脱机拔管成功率明显更低,这可能与有创通气导致的机体损伤有关。相关研究显示:气管插管会对患者的口腔造成刺激,增加口腔分泌物,加上需辅以使用镇静剂,使患者喉反应减弱甚至消失,而口腔分泌物可能会沿导管进入下呼吸道,带入大量有害细菌,从而引发感染;气管切开会导致患者的下呼吸道处于开放状态,更容易使细菌进入并造成感染,多重耐药病原菌的感染概率也更高,因而有创通气患者的肺部感染概率更高。

3.3 营养状态对ICU机械通气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影响

本研究结果中, 营养良好的ICU机械通气患者肺部感染概率明显更低, 这可能与患者机体免疫功能及抵抗力有关。相关研究显示: 行机械通气患者往往处于应激状态, 其机体功能处于高代谢水平,同时由于机体蛋白分解加速, 合成受限, 极易导致患者出现低蛋白血症、贫血等多种并发症, 患者一旦出现并发症, 其机体需要分配更多的营养给予抵抗, 使其抵抗能力进一步下降, 因而更易引发肺部感染。

3.4 护理对策

根据以上分析结果给予以下两点护理对策:①加强对患者的营养支持,尽量采用肠内营养的干预方式,提供高热量、氮源及高蛋白的食物,帮助患者改善营养状态,提高其蛋白质合成能力,从而增加其呼吸肌功能并缩短机械通气时间;②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呼吸治疗仪器应严格进行消毒及灭菌处理,人工呼吸机回路管1~2 d消毒1次,定期排放呼吸机上冷凝液,一次性导管等物品不得重复使用;③尽量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合理选择人工气道建立方式,并加强通气过程中对患者的口腔护理洁,合理进行吸痰、雾化吸入等操作,及时更换冲洗液及盛装容器。

综上所述,本研究选取的ICU机械通气患者肺部感染发生概率为12.1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机械通气时间、通气方式及营养状态是影响ICU机械通气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独立因素。应针对以上影响因素,制定相应护理对策以降低ICU机械通气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率与相关风险。

利益冲突

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肺部通气机械
调试机械臂
《结缔组织疾病肺部表现》已出版
《结缔组织疾病肺部表现》已出版
不通气的鼻孔
《结缔组织疾病肺部表现》已出版
实用无创机械通气技术进修班招生简介
《结缔组织疾病肺部表现》已出版
简单机械
机械班长
按摩机械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