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振兴瓷业
2022-07-11东升
东升
上回说到,抗日战争爆发后,景德镇遭到日本侵略者飞机的狂轰滥炸,坯坊、窑房大面积遭受破坏,仅剩30多座窑生产,瓷器产量锐减。至景德镇解放前夕,全镇只剩下百余个处于停业状态的作坊和1000名左右失业的工人,景德镇的陶瓷工业陷于奄奄一息的状态。
而景德镇制瓷史上有两件不容忽略的大事:一是明代御器厂的建立,二是清末江西瓷业股份公司的建立。其间,有两个不可忽略的人:一是唐英,一是杜重远——同样的殚精竭虑,同样的良苦用心,同样的满腔热血。
清人蓝清所著的《景德镇陶录》对唐英这位乾隆年间的督陶官做了很高的评价,“公深谙土脉火性,慎选诸料,所造俱精莹纯全……厂窑至此,集大成矣”。在清代景瓷的发展过程中,唐英功不可没。他在景德镇督陶15年中,虚心向陶民学习,与工匠打成一片,完全以陶人自居,终于变外行为内行。他掌握了制瓷方面的各种知识,并身体力行,与瓷工们一起从事工艺钻研,同时对瓷业生产技艺进行科学总结,从理论上加以提高,先后编写出《陶务叙略》《陶冶图说》《陶成纪事》《瓷务事宜谕稿》等著作。那个时期的瓷器产品被称为“唐窑”,其制造水平和质量都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过了鼎盛之年的景瓷制造业,面对日本侵略者的屠刀再次变得举步维艰。民国期间,出身贫苦农民之家、以实业救国为毕生志愿的杜重远走了一条与唐英截然不同的道路。作为瓷业改革者,他为景德镇陶瓷工业的改革倾注了心血,力主重新振兴景瓷,成立陶业管理局,自任局长。从外地招揽人才,培训瓷业工人,制订改革陶瓷工业的各项措施,促使景德镇瓷业生产焕发出勃勃生机。求学期间,他目睹袁世凯与日本侵略者签订21条卖國条约,非常激愤,遂参加游行抗议,“寝食俱废”。为兴办实业救国,杜重远东渡日本学习窑业,对于运用现代科技于瓷业生产了然于心,因此决心大胆引进西方科技,彻底改造景德镇瓷器面貌,以科学振兴古老的景德镇瓷业。
那个时期的瓷器产品被称为“唐窑”,其制造水平和质量都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作为景德镇陶管局局长,杜重远首先铲除了窑禁、“买位置”等瓷业陋习,大胆引进西方科学的陶瓷生产方法,改进生产技术与工艺,实行分工负责制,同时普及工人文化,提高工人素质,举办工人训练所教工人识字,灌输国外生产常识。此外,他还改进瓷业的供销方法,主动寻找市场,创建了江西陶业人员养成所,全国范围内招生,培养陶瓷工业技术、陶瓷工艺品外贸方面的人才,从而实现整个行业的现代化,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
经历和见识,决定了杜重远关于瓷业的改革一开始就根植于近代化机器大生产和现代化管理,然而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制度里,在封建经济占主导地位的形势下,在传统小作坊式相传见习的背景中,在外强入侵、民族危亡、政局动荡的岁月里,无论是新生产方式的强行推行方式还是长时期的接触、了解,都是无法实现的。改造景瓷的道路在当时变得异常艰难,实业救国的道路也变得茫茫无期了。1937年,杜重远遭人排挤,被迫离职,他改造景瓷的理想彻底破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