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孙凯:让“张大千”回到巴蜀

2022-07-11于靖园李鹏

小康 2022年19期
关键词:张大千成都博物馆

于靖园 李鹏

陪伴 张大千生活照。孙凯表示,能够跟在“太老师”身边生活三十多年,对自己来说非常幸运。

“我知道大家都在期待着开馆,所以我一定要设计、打造出一座真正意义上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一流艺术博物馆,我十分迫切地希望成都张大千艺术博物馆于明年国庆节前能正式开馆接待游客。”目前博物馆主体建筑建设已经收尾了,成都市张大千艺术博物馆总设计师孙凯对《小康》杂志、中国小康网记者说道。

张大千,别号大千居士,四川内江人,生前在亚、欧、美多次举办国际画展,蜚声国际,被誉为“当今最负盛名之国画大师”。来自中国台湾省的孙凯先生,是张大千先生入室弟子孙云生之子,他自幼陪伴在张大千身边,随之辗转巴西、日本、美国及中国台湾等地。

张大千是孙凯的太老师,在孙凯眼里,太老师是一位非常传统的中国文人画家,“他不仅仅擅长绘画,书法、诗文、篆印样样精通,这是中国文人对自身的要求,说太老师是中国最后一位文人画家也不过分,之后再也没有人能赶得上他。”孙凯说,太老师常戴东坡帽,也喜欢穿着长衫马褂;行遍欧美,始终说着一口四川话。“他是一个很重感情的人,向来对故乡有着非常深厚的怀念之情。”

除此之外,张大千还具有十分难能可贵的文人品质。“在我看来,太老师特别尊师重道,讲究礼数。”孙凯表示,张大千有两位恩师:曾熙和李瑞清。一次席上,有人拿出张大千恩师的书法作品请他观赏,张大千立马站起身来说:“这是我老师的作品,我必须要起身。”在孙凯看来,这是张大千对于他的老师的一份尊敬。而正是从这些细节,能看出张大千身上的伟大和文人品质。

都说“五百年来一大千”,孙凯表示,能跟在太老师张大千身边生活三十多年,是幸运的。可以说,张大千深刻地影响着孙凯,不仅是他的作画,还有他的为人处世。“太老师画画时,我都有在一旁帮其磨墨、陪伴、观看他作画。印象深刻的还有太老师的做人处事,他待人真诚大方,凡事不计较,有人向他求画,他从不吝啬,也有人转手就将太老师的画送到拍卖市场,太老师知道了也不生气,反而笑说是自己的画有市场。别人再求画时,太老师仍然会好心赠画,从来不计较自己作画付出的辛劳,他就是这样一个惯于站在别人立场、更多为别人着想的人。”孙凯说道。而从艺术的审美上來说,孙凯也受到太老师张大千、包括父亲孙云生的影响:“张大千的绘画是美的,在我自己这两年亲身用马克笔作画时,才真正体会到作画的过程,过程本身就是美好的,它会倾注我的想法、心情,也有创造和快乐在其中。”

张大千和孙凯的父亲孙云生的感情非常深。孙云生被张大千视为大风堂衣钵的传人,孙云生陪伴张大千47年之久,他们在日本、巴西、中国台湾等许多地方都一起生活、工作过。“我的父亲1936年正式向张大千行过拜师礼,三跪九拜之礼,递交三代家谱,在北平时宴请众多宾客见证,这样才进入张大千的大风堂门下的。”孙凯说,在张大千迁居巴西时,来信给他父亲,并请他随自己一同前往,信中张大千诸事都安排妥当,包括定好行程机票,安排孙云生一家如何生活等,事无巨细。“我父亲当然也没有犹豫,带着我还有我母亲一同去往巴西,我也在那里度过了童年。” 在孙凯的记忆里,张大千对自己的父亲孙云生非常信任,可以说是依赖。“太老师每天醒来第一句话都是‘云生呢,云生在哪里’。”而就在巴西,张大千的泼墨泼彩诞生,这可以说是张大千在绘画上最伟大的创举,孙凯的父亲陪伴左右,是见证的第一人。

传承 建设中的张大千艺术博物馆。未来这里将成为成都市的又一处文化地标。

“一生心血付托无人,故有望于吾弟也。”张大千在给孙云生的信中这样写道。他将传承大风堂、传承中国古典绘画的火炬递到了孙凯的父亲孙云生的手上。后来,孙凯从自己父亲手上接过这批珍贵的太老师粉本画作。父亲临终前的托付,一千多张粉本画作的重量……这些促成了孙凯在家乡四川省建立一座张大千艺术博物馆的决心。在孙凯看来,博物馆是文化聚集之地,是一座城市精神文化厚度的体现,所以他决心以博物馆的形式来承载这份传承。“我要将成都张大千艺术博物馆从里到外、从精神内涵到园林建筑都做到最好,也就是成都市政府在捐赠仪式上确认的要建成‘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张大千博物馆。”孙凯表示。

出于爱国情怀和民族大义,孙凯先生遵从张大千落叶归根的夙愿与父亲文化传承的嘱托,决定让张大千先生的作品回归故土。他毅然把自己珍藏的张大千画作及物品捐赠给成都市人民政府,双方共同筹建成都张大千艺术博物馆。孙凯表示,这是对太老师张大千的乡愁有所交代。“万里故山频入梦,挂帆何日是归年”“行遍欧西南北美,看山须看故山青”,在孙凯的记忆里,太老师抒发乡愁的诗文不在少数。“让这批珍贵的粉本藏品回归祖国,完全合乎情理,是我父亲的心愿,也是对太老师一生的乡愁的交代。”他说,在完成这件事的过程中,“传承”成为核心。“一是将太老师与我父亲长达半个世纪的师徒情义传承下去,更重要的是以‘张大千’绘画艺术为根基,将中国传统古典绘画乃至中国传统文人文化传承下去,这成了我最重要的事业。”

左起:孙凯,孙云生,张大千,徐雯波。

在巴西时的儿时玩伴。左起:张大千儿子张心印,孙凯,张大千女儿张心声。

带着毅然的决心,还有不曾放弃的努力,2008年孙凯通过北京师范大学出版了张大千的粉本画册,并在上海、常州各地举办画展。他的目的就是让更多的中国人了解张大千,了解中国画家的伟大艺术精髓,而不是只知道同时期西方的毕加索。“我一直觉得坚持很重要,做事情和做人一样。到现在,我花费了自己所有的时间和心力,我每天都会巡视在成都张大千艺术博物馆的建设工地上,与展馆建设者、设计团队一起工作,但一切都是值得的,即使过程艰辛了一些。以太老师张大千艺术为根、传承弘扬大千文化的事业,在这个过程中也更加清晰与坚定——这是我要坚持走的道路。”孙凯说道。

孙凯心中理想的成都张大千艺术博物馆,将拥有园林景观、有现代元素的展厅、有内涵的展览。园林景观是以张大千在巴西亲自建造的八德园为意象蓝本的,复原的除了漂亮的松、石、湖景等等之外,还有中国文人的诗意造园意境在。“这是一座中式的文人山水园林,也是太老师的一幅立体水墨画卷。”孙凯表示,该展厅通过现代技术和手段来呈现作品,既能满足现代人的各项观展功能,还是很好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比如涉及藏品的保护,解决潮湿、存放等安全问题,都会运用目前最好的设施。比如细致到残障人士的参观通道设计等,最重要的是展厅不是一个建筑壳子,它要靠有中华民族传统内涵的展览内容来支撑。

“太老师张大千是诗、书、画、印面面精通的全能手,我们在展厅的设计上完全依据太老师的绘画特性展开,展馆划分为14个主题展厅,再结合太老师的艺术生涯,系统性地去展示他的绘画艺术成就。”孙凯说,展览要在传承、教学、美学上下苦工夫,从中国文化的“根”上去思考如何努力做到。他表示,一切学问到最后都归于美学,这里会是一座充满着美学意境的博物馆。

从2016年起,孙凯和四川的年轻设计师们,以“朴素称心,乘物游心,明镜之心”的设计用意,逐步细化设计方案,推敲园林景观规划布局,商讨每一处建筑细节,希望新时代的年轻人能了解、接受成都张大千艺术博物馆蕴藏的中国珍贵传统文化。

孙凯和四川的年轻设计师们,以“朴素称心,乘物游心,明镜之心”的设计用意,希望新时代的年轻人能了解、接受成都张大千艺术博物馆蕴藏的中国珍贵传统文化。

孙凯本身是毕业于美国康奈尔大学室内设计专业的建筑设计师,他表示,五十岁之前他努力工作,五十岁过后则将人生的重心转到建立成都张大千艺术博物馆这项事业上来。“我的专业告诉我,中国人自己也能设计、建造出最好的博物馆来,不见得会输给国外的建筑大师,于是我带领成都市本土的年轻设计团队一起设计,我每天守在他们工位旁,就这样一点一点地设计出了成都张大千艺术博物馆,设计就花了我整整六年时间——从使用功能到设计理念,从内部结构到外部装饰、庭院园林景观布局。我想這些对专业的执着,也是受到太老师张大千的影响吧。”

成都张大千艺术博物馆的总体设计以张大千在巴西的故居八德园为蓝本,把“馆园一体”作为核心设计理念,将张大千的立体绘画《八德园》,以借景的方式把原本不属于园区的山水呈现于现实,把因角度和建物不同所产生的视觉效果进行展现,将画作里的世界活生生地表现在大千馆的庭园中。博物馆主体建筑由各展厅有高差变化的连廊串联,极富空间层次感,实现“馆、园、景”的有机融合,形成一湖两山多组团的总体空间格局,博物馆内通过植入本土植物,再现了大千山水画境。整个建筑群则采用小体量院落式布局,形成环线的参观游线、建筑和庭院交汇共生,重现八德园景观。

让人间胜境在成都市重现,让成都张大千艺术博物馆成为这里的文化新地标,是孙凯想做成的事情。

“成都正在建设世界文化名城,文化历史是这座城市的灵魂,成都有金沙遗址,有三星堆文化,有武侯祠,有杜甫草堂,各个时期,成都都有举世瞩目的文化成果,在近现代还有张大千,成都张大千艺术博物馆是这条文化根脉上的重要一环。”孙凯说,“全世界都知道张大千,毫无疑问,这座备受成都市人民乃至全国人民期待的博物馆,会成为成都市的又一张城市名片,一张像钻石一样闪亮发光且珍贵的名片。”

这张珍贵的名片不仅有着“传播”的力量,还有着“传承”的份量。“张大千先生是一位从四川走向世界的伟大艺术家,他对中国传统绘画的革新与推动做出了巨大贡献,成都张大千艺术博物馆的建成和开放运行可以让大众系统地了解张大千先生的艺术世界,更重要的是我们将从张大千先生的伟大艺术生涯中认知到创新才是最伟大的传承。” 国家艺术基金评审专家、成都千高原艺术空间创始人、艺术总监刘杰对《小康》杂志、中国小康网记者说道。

“传承”这个词也是孙凯经常提起的。“这批艺术藏品是捐赠给全体中国人民的文化宝藏,通过这些珍宝,教育、感化我们的下一代,让我们的年轻人将传统文化根基打稳。就像粉本是绘画的基本功一样,没有捷径可走,而我们的根基只能是扎根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传承最终要靠年轻的下一代来实现。”

猜你喜欢

张大千成都博物馆
传奇大师张大千
曾熙&张大千:得弟,吾门当大
博物馆
“吃货”张大千
穿过成都去看你
成都
我的最牛老爸
露天博物馆
在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