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本科层次职业学校的办学定位、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

2022-07-11赵坚

职教通讯 2022年6期

摘 要: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是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培养技术工程师岗位的技术型人才为主要目标。当前,本科层次职业大学面临办学方向亟待明确、办学理念亟待转变、专业建设亟待升级、教师能力亟待提升、管理体制有待健全等现实问题,需要国家层面完善制度设计,明确职业本科办学方向,学校层面确立兼具高等性和职业性的办学理念,统筹协调专业内涵建设,对标本科要求建设师资队伍,创新办学体制机制,激发办学活力。

关键词:职业本科;办学定位;技术型人才

基金项目:2022年上海市教委非竞争性社会科学课题“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办学路径研究与探索”(项目编号:SJ220501)

作者简介:赵坚,男,上海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高校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47(2022)06-0051-07

自2019年国务院发布《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到2022年5月1日施行的《职业教育法》首次赋予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法律地位,职业本科教育在全国范围内得到积极探索与发展。2021年,全国共有本科层次职业学校32所,职业本科在校生12.93万人[1]。尽管在此期间,学术界对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基础研究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并形成了系列研究成果,但从实践层面来看,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办学尚无成熟的范本可借鉴,正面临办学定位亟待明确、办学能力急需加强等现实问题需要解决。因此,认清现实、理清思路、探索路径对职业本科教育的发展极具指导意义。

一、本科层次职业学校办学的培养定位

当前,学术界对本科层次职業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做了较多的探讨,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三类观点:一是认为发展职业本科教育可以丰富技术技能人才的供给类型[2],其培养旨归为高素质知识型、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3]、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4];二是认为其培养目标定位在技术型人才[5-6];三是认为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主要培养技术工程师[7]。可见,目前学术界对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究竟应属于哪种类型、处于哪个层次、应具备哪些能力尚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

人才培养目标是学校办学的方向,明确本科层次人才培养目标,对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的完善和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为了对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定位给出一个清晰的界定,我们可从人才类型、人才层次和人才能力要求三个维度来进行分析。

首先,从人才类型来看,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主要是技术型人才。根据人才结构理论,社会人才可以主要划分为四种不同的类型,即学术型、工程型、技术型和技能型[8]。学术型人才以从事科学基础研究工作为主,这类人才主要由研究型大学培养。工程型人才以从事规划、设计及决策等工作为主,主要由应用型大学培养。技术型人才以从事将设计、图纸、规划、决策等转化为“现实”为主的工作,主要由本科层次职业学校来培养。技能型人才以从事生产实际操作岗位为主的工作,主要由中职和专科层次高职院校培养。当然,随着近年来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不断发展,行业企业对一线实际操作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技能人才必须掌握一定的专门知识和技术,具备技术含量较高的操作技能。

其次,从人才层次来看,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主要是具备技术工程师层次水平的技术型人才。根据社会的岗位职务系列,不同类型的社会人才在其体系内又被分为高级、中级、初级等不同的层次,如学术型人才在职务系列上的划分由高到低依次为研究员、副研究员、助理研究员、研究实习员;工程型人才对应的技术职称由高到低依次是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高级工程师、工程师、助理工程师;技能型人才相应的技术职称由高到低依次是高级技师、技师、高级技工、中级技工、初级技工。而技术型人才对应的技术职称由高到低可设计为高级技术师、技术师、技术员,这一职称系列可与工程型人才的技术职称相对应,是目前我国暂缺的专业技术职务系列[6]。

最后,从人才能力要求来看,职业本科培养的人才是技术型人才,要具备完成从“设计”到“实现”的转化的能力。此类人才既要具备较为宽厚扎实的理论基础和技能基础,又要具备较为精湛的专业技能;既能够发现技术、工程、工艺、流程中的问题并予以解决,又能够带领指导他人共同开展工作。因此,用人单位对其组织管理、协调合作等能力的要求也较高,要操作好、技艺熟、懂理论、懂设计、懂工艺、组织管理能力强,能胜任高智力含量工作,善于把方案和设计“实现”为产品与商品[6]。

由此可见,职业本科是新技术变革和产业优化升级的产物,其培养的人才应主要是“手脑”并用、掌握最新技术、具有高度实践能力和丰富创造力的技术型人才,主要从事技术复杂性的、为一线操作提供技术方案的技术工程师岗位。如果说应用本科是工程师的培养摇篮,那么职业本科则是技术师的培养摇篮,是中国产业转型的助推者和落地者,承担着为技术创新、工艺改造、技能迭代培养人才的使命。职业本科、专科高职、中职在人才培养上自成体系,构成了由初、中、高组成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

二、本科层次职业学校办学的现实困境

(一)办学定位亟待明确

学校办学的指引。本研究通过查阅部分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学校的章程和学校简介发现,当前我国职业本科所属类型及其人才培养特色尚未有清晰明确的界定(见表1)。少部分学校在大学章程中明确学校属性为高层次职业教育类别,人才培养定位为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但是大多数本科层次职业学校的办学定位更多呈现大而全、普遍适用的现象,都使用“立足地方,面向所属省域,辐射全国,服务地方经济、产业发展”的相似描述,没有凸显与普通本科学校、专科高职学校办学的差异及特色。还有较少部分学校在章程中甚至没有确切说明学校的办学定位。由此可见,我国亟待从国家制度层面明确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法定地位、办学目标、办学标准等,为本科层次职业学校办学提供明确的方向指引。

(二)办学理念亟待转变

本科层次职业学校办学理念需要紧紧围绕“本科层次”和“职业性”这两个概念展开。由专科层次升格为本科层次的职业院校在办学过程中既要保持和提升自身的职业教育特性,又要符合和凸显本科层次人才培养的要求和标准,因此转变办学理念、办学要求和办学标准极为关键。一方面,由于现有本科层次职业学校多数是由专科职业学校升格而成,长期形成的专科层次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理念不能很好地适应本科层次教育的办学规律和需求。另一方面,从社会对高等教育评价而言,长期以来社会将高等职业教育定位为普通教育的专科层次,公众对职业教育的偏见和对职业本科的期望,容易引导职业本科“重科研”“重学历”,在科研和办学上发生“学术漂移”现象,形成矛盾的办学定位[9]。在此影响下,其极有可能偏离本科层次职业学校的“职业教育”本质属性定位。

(三)专业建设亟待升级

开展职业本科层次的专业建设是培养职业本科人才的基础。然而,由于本科层次职业学校又属于职业教育,具有鲜明的“职业性”特征,其专业建设的理念、途径及建设重点等,必然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中的研究型大学、应用型大学主要依托学科开展专业建设的模式。在本科层次职业学校中如何开展学科建设并处理好专业与学科之间的关系,这也是本科层次职业学校在专业建设时需要处理好的新问题。同时,根据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定位,其专业面向的岗位群比专科层次要更为宽泛。对试点院校的研究发现,由于较长时间以来我国职业院校在办学过程中与产业对接的紧密度不够,学校与行业企业之间的信息互通不足,使得专业建设常常滞后于产业发展新趋势,这在较大程度上亦制约了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发展。

(四)教师能力亟待提升

当前,我国尚未制定有本科层次职业学校教师的认定标准,有关职业本科师资队伍建设的制度和政策也尚未单独出台。尽管各学校在升格之前按照教育部《本科层次职业学校设置标准(试行)》的要求,采取各种措施尽可能地满足了教师数量和结构上的要求,但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仍有待提高。首先,教师的自我认知需要改变。学校由专科高职升格为本科层次职业学校后,由于学校办学层次的变化,对教师的能力要求也会有所不同,教师需要从自我认知上进行改变,以“本科层次”标准要求自己。其次,教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变。职业本科培养的人才需要有更强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需要教师创造更多的带有研究性的课题研究式或项目式的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研究能力。此外,升格为职业本科学校后,教师需要同时面对本科职教、专科职教、中高职贯通、高本贯通等不同层次、不同培养模式的教学对象,对其课程开发能力、教学能力提出了极大的挑战。

(五)管理体制有待健全

院校治理体制的不完善是当前本科层次职业学校办学面临的又一挑战。当前,我国职业院校普遍采取以科层制为主导的管理制度体系。这种体制有其指导实行效率方面的优势,但也容易导致内部组织各主体之间的权责配置不合理、不平等的问题。一是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之间的协同问题。科层制下行政权力在学校各项事务中起主导性作用,专家、教授在学校教学和学术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发挥不够充分。二是二级教学单位的办学积极性较难调动,办学资源较多集中在职能部门的情况下,二级教学单位的办学自主性不足、办学活力难以激发。三是行业企业参与职业院校治理乏力。行业企业参与职业院校办学是我国职业教育一直大力推行的院校治理模式,绝大多数职业院校通过成立学院理事会、教学指导委员会等方式,努力让行业企业参与到学校的治理中来,然而由于缺乏特定的桥梁和纽带,其在职业院校治理中的参与度和话语权依然较难落实。

三、本科层次职业学校办学的路径选择

(一)完善制度设计,明确职业本科办学定位

科学合理的制度设计是职业本科高质量办学的根本保障。从制度层面来看,我国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办学面临办学定位不明确、办学标准缺失等问题,这在较大程度上制约了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办学的有效开展。为保障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稳步发展,一是要尽快明确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办学定位。当前,学术界和实践界对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办学定位认识不一,亟待从国家层面作出统一的明确的界定。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应组织专门研究力量,就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培养定位、本质属性、类型特征等进行系统研究,为本科层次职业学校办学提供理论指导和方向。二是要尽快完善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标准体系。标准是事务发展的重要依据。完整的教育标准体系一般包括学校设置标准、专业设置标准、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教师专业标准、实验实训室建设标准、院校评价标准、人才培养质量标准等[9]。2021年初教育部出臺了职业本科学校设置标准和职业本科专业设置标准,但还亟待开展其他标准的建设,从而为本科层次职业学校办学提供方向指引和建设依据,保障本科层次职业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三是要尽快明确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学位授予条件。2021年11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印发了《关于做好本科层次职业学校学士学位授权与授予工作意见》,在现有专业学位体系中增设了职业本科专业学士学位,赋予职业本科学校学位授予权的合法性。当前,各省级学位委员会应根据职业本科教育的特性和培养定位尽快制定出台学位授予条件,适当弱化对学生科学研究能力的要求,凸显对学生技术应用能力的考核。

(二)转变办学理念,兼顾高等性职业性特征

充分彰显“本科层次”的“高等性”和“职业教育”的“职业性”相结合的办学理念,是本科层次职业学校办学的关键点和核心。一是要强化科研引领,营造学术氛围,彰显本科层次的高等性。学术性是高等教育“高等性”的重要体现。一直以来,无论是理论界还是实践界,为了让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在类型上有所区别,常用“高端技术技能”“对接高端产业”等来表征高等职业教育的“高等性”,一定意义上回避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学术性特征。这一认知使得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在较大程度上处于被动满足行业企业需求的状态,缺少引领行业企业技术发展的作为。当今世界,产业的转型升级和融合发展、技术的更新迭代对具有一定研究和创新能力的技术技能人才提出了大量需求。以培养技术型人才为主的职业本科学校必然要重视学术研究,为自身可持续发展营造良好的学术生态和学术研究氛围。与研究型大学和应用型大学所不同的是,本科层次职业学校要以技术应用型研究为核心,以技术革新、工艺改造、流程再造等为主,要注重技术应用研发,通过科研树立学校的行业地位、社会影响来引领学校的事业发展。二是要坚持职业教育类型特征,树立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大学文化和大学精神。“大学文化”“大学精神”是高等教育“高等性”的另一种非常重要的表征。作为一种类型的高等教育,职业本科教育也应注重大学文化和大学精神的建设。对于研究型和应用型大学而言,大学文化和大学精神往往表现为对科学技术的深入研究和自由表达[10];对于职业本科学校而言,大学文化和大学精神则应表现为对技术创新和技能卓越的追求。职业本科学校在加强“高等性”内涵的同时,应坚持职业教育的“职业性”特征,注重营造守正创新、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现代工匠、大国工匠精神,以彰显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和类型定位。

(三)深化产教融合,加强本科专业内涵建设

专业是高校办学的基础和人才培养的基本单元。构建体现本科层次水平的专业建设体系是职业本科建设和发展的关键。一是要建设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技术学科体系。学科建设是专业建设的基础。一般来说,学科建设的水平越高,专业建设的层次和水平也就越高。在推进学科建设的过程中,本科层次职业学校应在学科体系的建设重点和学科与专业之间关系的处理上要力求有别于研究型大学和应用型大学。首先,本科层次职业学校的学科体系建设应以技术学科为主、以知识为基础、以技术为特色。其次,在学科和专业的关系处理上,其要以专业建设为重、以学科建设为辅。学科是专业的支撑,学校要坚持专业建设的龙头地位,坚持学科建设服务于专业人才培养的原则[11]。学科建设的目的在于为专业建设凝练特色方向、培养高水平师资队伍、搭建产学研育人平台等。二是要对接产业发展,建立专业集群体系。专业建设是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其专业设置口径、培养目标定位、课程体系构建等的合理与否均制约着人才培养质量。学校可通过与政行企合作,建设产业研究院等信息平台,建立产业人才谱系动态调整机制和专业预警与动态调整机制,不断优化调整专业结构,打破专业群间的发展壁垒,对接产业链、技术链和创新链整体设计、系统规划专业群建设,在人才培养、教学科研、资源共享等方面实现相互融通、联动发展,发挥专业群的集聚效应。三是要转变课程开发理念。根据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基础宽厚、综合能力强、整体素质高的人才培养要求,本科层次职业学校应改变过去较为狭窄的专业课程体系,遵循技术体系演进的逻辑,优化整合课程群,采用模块化阶梯式课程体系,注重新技术的应用、展示、体验,形成承上启下、环环相扣、有机衔接的课程链,在基础上体现宽、厚、实,在专业上突出宽、新、强。

(四)对标本科要求,强化师资队伍能力建设

优质的师资是本科层次职业学校办学的重要支撑。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高等性”和“职业性”决定其教师既要有较强的教学能力,又要有较强的实践指导能力,还要有较强的技术服务和研发能力。本科层次职业学校在打造高水平产教融合型师资队伍方面需要内外部同时发力,既要大力引进外部师资力量,又要积极培养和提升现有的教师队伍。一是要完善教师引进与培养机制,优化师资队伍结构。一方面,学校应通过“全职引进、柔性引进、项目化引进”等多种形式,引进一批既有学术水平又有产业素养的行业领军人才、产业教授等,完善师资队伍理论与实践并重的知识结构、学术与技术兼备的能力结构;另一方面,应完善教师培养机制,为现有教师积极创造学历进修、职称晋升和能力提升等条件,改善现有师资队伍的学历结构和职称结构。二是要做好教师个人发展规划,激发每位教师的潜能。按照我国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的总体部署,当前我国本科层次职业学校基本上都是由民办或公办专科高职升格而成,其在建设过程中,必然会对部分教职员工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和思想负担,因此,“稳定军心”也是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稳步推进的重要方面。学校可通过建设教师发展中心,开展教师发展研究,指导教师根据自己的特长和优势制定个性化职业生涯发展规划,让每一位教师都能在本科层次职业学校的建设中看到自己的未来发展,从而激发每一位教职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三是要创新人事制度改革,提高教职员工获得感。法乎其上,得乎其中;法乎其中,仅得其下。一方面,学校应完善教师分类管理和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制度,根据教师类型的不同,设置相应的岗位职责和职称评聘条件,让每一位教师尽展其长;另一方面,应实施岗位晋级与聘期任务相结合制度,探索“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岗位管理模式,形成充满竞争激励的工作机制[12]。

(五)创新体制机制,激发办学活力与实力

院校治理现代化改革是本科层次职业学校办学的重点之一,需要改变直线式、层级式管理模式,探索实施扁平化、多元化管理,充分发挥各利益相关者參与学校治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一是要健全学校政行企校共同参与的多元治理体系。各方应明确参与职业学校办学的职责、权利和义务,建立责权利对等机制,积极发挥行业企业专家在学校发展战略制定、学科专业建设、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等方面的决策咨询功能;同时,应健全学术委员会章程及其人员组成,提高专业教授在学术委员会中的占比,赋予学术委员会在处理学术评议评定等事务中的绝对权威,实行教授治学,为学校的学术研究、学科专业建设奠定良好的基础。二是要推进学校二级管理,简政放权,激发二级学院办学活力。本科层次职业学校应完善校、院和专业三级治理体系,深化校院二级管理,将人财物分配权限下放给各级教学单位和各个专业团队,强化二级学院的知识生产功能[13],赋予二级学院更大的治理权力,充分激发基层单元的办学活力。三是要创新协同育人机制,加强专业之间的协同发展。本科层次职业学校应加强二级学院的分工协作,实行重大专项无界化、柔性化管理,应根据产业融合发展对专业集群建设的需要及对产业人才复合能力的需要,建立基于专业群的跨专业跨学科跨院系的协同育人机制,实现实训资源、课程资源、技术资源和教师资源等的在专业群之间的共建共享,推进教学与科研的融合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发展规划司.2021年全国教育事业统计主要结果[EB/OL].(2022-03-09)〔2022-05-20〕.http://www.moe. gov.cn/jyb_xwfb/gzdt/s5987/20220301_ 603262.html.

[2]石伟平.稳步发展职业本科教育助推技能社会建设[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21(5):42-44.

[3]王亚南.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发展的价值审视、学理逻辑及制度建构[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22):59-66.

[4]王兴.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现实困境、目标定位与路径突破[J].职业技术教育,2020,41(34):6-11.

[5]王明倫. 高职本科发展定位研究[J].高教探索,2015(11):91-94.

[6]戴士弘.谈谈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J].教育研究,1996(5):43-47.

[7]晋浩天.职教本科的优势在哪里?——专访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副所长曾天山[N].光明日报,2021-08-17(14).

[8]潘懋元.建立高等职业教育独立体系刍议[J].教育研究,2005(5):26-29.

[9]钟斌.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现实挑战、实践逻辑与适然路径[J].职业技术教育,2021,42(16):61-66.

[10]黄文伟,李海东.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的制度安排与政策设计[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3):10-14.

[11]匡瑛.高等职业教育的“高等性”之惑及其当代破解[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0,38(1):12-22.

[12]侯长林.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谁来办”和“怎么办”[N]. 中国青年报,2020-06-29(6).

[13]张莉.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困境及优化路径[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32):43-48.

[14]李政.职业本科教育办学的困境与突破[J].中国高教研究,2021(7):103-108.

[责任编辑    秦   涛]

The Orientation, Realistic Dilemma and Path Choice of Vocational University

ZHAO Jian

Abstract: vocational university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Chinese modern vocational education system, with the main goal of training technical talents. At present, vocational university are facing such practical problems as the urgent need to clarify the direction of running a school, the urgent need to change the idea of running a school, the urgent need to upgrade the professional construction, the urgent need to improve the teachers' ability, and the need to improve the management system.It is necessary to improve the system design at the national level, clarify the direction of vocational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establish a school running concept that is both advanced and professional, coordinate the construction of professional connotation, build a team of teachers 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s of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innovate the school running system and mechanism, and stimulate the vitality of school running.

Key words: vocational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school running orientation;technical tal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