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楷模”潘东升(长篇纪实连载)
2022-07-11张宝中
张宝中
2021年9月25日,福建省公安厅党委原委员,福州市人民政府原副市长,市公安局原局长、一级巡视员潘东升因长期超负荷工作,积劳成疾,在工作岗位上突发疾病,不幸因公牺牲,中宣部追授他“时代楷模”称号。
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中。潘东升是一个怎样的人呢?在同事眼中,他是个不折不扣的中年“理工男”,不仅业务精湛,而且高瞻远瞩,为福建公安机关的大数据建设提前布局;在部下眼中,他是个可亲可敬的领导,工作有硬度,管理有温度;在群众眼中,他是亲人,因为他一切工作的出發点,都是为了群众……
在福州市公安局党委副书记、常务副局长潘臻颖看来,潘东升是位正直、善良、廉洁、自律的公安局长,他是她的领导,更是她的好兄长。
2008年,潘臻颖任福州市公安局仓山分局副局长。当时仓山分局有一个执法办案系统正在试点,潘臻颖主抓这项工作。这个系统是否值得在全省推广应用,需要信息化专家组的论证。潘东升时任省公安厅网络安全总队政委,作为公安信息化专家组组长,带队前往仓山分局进行论证。这是他们第一次见面。
潘臻颖虽然是厦门大学中文系毕业的,却对科技信息化建设驾轻就熟,表现出了极高的专业素养,给潘东升及专家组成员留下了深刻印象。通过深入的了解和论证,专家组向省公安厅提交了一份详细报告,认为这一系统值得推广。2009年1月1日,系统在全省上线,至今仍在应用。
此后,除了偶尔因工作上的事情打个电话,潘臻颖和潘东升并没有什么交集。
2017年3月,福州市公安局调整干部。在鼓楼分局担任政委之前,潘臻颖曾担任过派出所副职、分局办公室主任、仓山分局副局长、市公安局办公室副主任等职务。调整方案公布后,潘臻颖被任命为福州市罗源县公安局局长。她心里有点儿忐忑,不知道自己到底行不行,万一砸了怎么办?
组织部门委托潘东升找潘臻颖谈话。“我跟潘局长说,当局长是我的职业梦想,但我觉得有点儿怕。他笑着跟我说,你不是‘吓大’的吗?有什么可怕的?”
厦门大学简称“厦大”,和“吓大”谐音。潘臻颖被逗乐了,顾虑也打消了。潘东升鼓励她说:“放手去干。如果在县里有什么困难,不管任何事情,市局都是最有力的后盾。”
罗源县位于福建省东北沿海,北与宁德市接壤,2016年全县户籍人口268万人。罗源县公安史上第一任女局长到任后,对全县公安民警提出的第一个要求是:“小县城也要有大贡献,小区域也要有大作为。”她带领罗源公安连续两年获得公安工作综合考评全市B类地区第一名;连续三年获评全市公安机关先进单位和县委执行党建工作目标责任制先进单位,平安“三率”工作始终位居全省、全市前列;此外,还获评省级文明单位,2018年更是以55个县直单位总分第一的成绩蝉联绩效考评优秀单位。
2018年7月10日,台风“玛莉亚”来袭,连江、宁德籍430余艘海上作业渔船进入罗源湾迹头便民码头、华能五万吨码头避风。政府要求,这种极端天气,船上不能留一个人,一定要确保全员上岸,确保零伤亡。然而,经多方劝说,仍有大量渔船作业人员深夜滞留船上不肯撤离。如果不能在台风登陆前将他们劝离上岸,后果不堪设想。潘臻颖连夜奔赴华能五万吨码头一线指挥。
潘东升也非常焦急,不断给潘臻颖打电话询问情况,并派50名特警连夜赶到现场支援。潘臻颖组织民警、边防武警官兵与村镇干部,摸黑爬上停靠在码头上的船只,开展地毯式清查,劝离滞留人员。至7月11日凌晨,经过5个多小时的连续奋战,共劝离滞留人员1000多人,圆满完成了任务。
针对群众反映比较强烈的吸贩毒问题,潘臻颖组织县公安局有关部门开展禁毒专项行动,对涉毒违法犯罪持续保持高压态势。2018年,罗源公安禁毒绩效跃居全市第一,场所吸毒问题得到有效遏制,破获了一系列贩毒案件,其中,林某香特大贩毒案,被市公安局评为当年度破获的十大刑事案件之一。
在2018年起开展的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中,罗源县公安局共打掉黑社会性质组织两个,恶势力团伙一个,抓获涉黑涉恶犯罪嫌疑人48人,破获涉黑涉恶刑事案件88起,2018年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绩效排名全市第一。2019年上半年,扫黑除恶好评率9275%,位列全省第二,让罗源县获得了“小城大治”的美誉。
潘臻颖担任局长后,罗源公安的教育训练工作也逐渐在全省叫响。在全省公安机关“砺剑2017”大比武活动中,罗源公安代表名列全省第一;在全市公安机关“提升战斗力、护航新时代”2018年全警大练兵活动中,罗源公安获得总分第一和四个单项第一。这些成绩的取得,与潘臻颖的人性化管警、治警、爱警、惠警方针是密不可分的。
在罗源县任职期间,潘臻颖只去过潘东升的办公室三次,平时汇报工作大多是打电话。每次向潘东升请示工作,潘东升给的指示都非常明确,从不说模棱两可的话,更不会为了推脱责任敷衍塞责“打太极”。
潘臻颖没有辜负潘东升的信任。她在罗源县公安局当了三年局长,从县委县政府的领导到普通民警,对她的反映都很好。县委书记来市里开会时,也在潘东升面前夸她。
2020年3月,潘臻颖被任命为福州市公安局党委委员、政治部主任。和2017年3月她被任命为罗源县公安局局长一样,这次潘臻颖也是事先一点儿都不知情,关于职务调整,潘东升一个字都没跟她说过。后来潘臻颖遇到潘东升,真诚地对他说:“潘局,很感谢!”
潘东升急忙说:“哪里,是你自己优秀。”
潘臻颖明白,潘东升的意思是说,你个人的进步是你努力的结果,是组织对你的认可,而不是我个人的意志。她曾提出请潘东升吃顿饭,潘东升说:“等退休以后再说。”
当时潘东升距离退休年龄还有两年多,潘臻颖心想,那就等着吧,等他退休后再请他吃个便饭。“没想到,居然两年都等不得……”潘臻颖伤感地说。
潘东升在福建省公安厅工作期间,福州市公安局科通处民警李军就已经久仰他的大名了。李军说,倒不是因为他担任厅业务处室领导职务,而是早就听说他是“技术大咖”。在信息技术领域,潘东升名声在外,对李军这样的技术人员来说,简直是如雷贯耳。
潘东升担任省公安厅科通处处长时,李军与他有过三次接触。第一次是陪同时任福州市公安局科通处处长郑书杰到省公安厅汇报工作。当时潘东升正在厅指挥中心忙着,行色匆匆赶回办公室。整个汇报过程中,李军全程都在旁听,没说一句话。潘东升给李军的第一印象是做事风风火火,工作节奏快,说话言简意赅。
第二次接触,李军和潘东升有了对话,而且是一對一的通话。当时李军正在某大型安保演练现场,突然,他的对讲机中传出似曾相识的声音——“我是潘东升”。潘东升在省公安厅向他发出指令,直接指挥处理一个紧急情况。事后回想,有两方面让李军很有感触,一是这个级别的领导较少自己动手操作对讲机,而潘东升却用得很娴熟;二是他的这种指挥方式,非常符合“扁平化”指挥的趋势,在当时比较超前。
第三次接触,两人有了面对面的交流。李军记得那是2012年4月,全国公安无线通信工作会议在广西南宁召开,潘东升作为省公安厅科通处处长,带领省厅、福州市局和厦门市局一行五人参会。李军是福州市局的代表,随潘东升同机前往。凑巧李军的座位就在潘东升左边,潘东升向乘务员要了一条毛毯铺在膝盖上,拿出一沓材料开始修改。除了飞机起飞降落的两个时间段,潘东升就没闲下来。他告诉李军,几天后就要召开全省科技通信工作会议,他正在修改的都是会议材料。李军当时感觉,潘东升是个不折不扣的工作狂。
2016年6月,潘东升从三明调任福州。此后的两年时间里,李军和潘东升见面的机会就多了。按说,他算是潘东升的老熟人了,但他个性内敛,对这位新领导一点儿都不“热乎”,能点头致意就不握手,更不主动套近乎,甚至连一句寒暄都没有。在内心里,李军对潘东升是非常尊重的,不过,他不是感情外露的人,和潘东升一直保持着“君子之交”。
福州市公安局业务技术用房开工建设,把李军推到了众目睽睽的前台,他和潘东升的接触才渐渐多了起来。
福州市公安局机关大楼位于鼓楼区津门路11号,因办公场地太小,局里的很多业务部门都分散在外面。近些年来公安各项业务功能的提升,对办公场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福州市公安局迫切需要建设一栋新大楼,即公安业务技术用房。
2018年5月,市公安局筹备成立项目领导小组和基建办。基建办主任由曾任市公安局警务保障处处长、现任鼓楼分局局长的林能响兼任。林能响对基建工作非常熟悉,经验非常丰富,是福建省公安厅的基建专家。福州市五区八县的公安机关,只要涉及基建的工作,都请他指导。
基建办下设基建组、技术组、监督组,李军负责技术组的筹备工作。5月7日,潘东升和福州市公安局政治部副主任、人事训练处处长王育还特意找李军谈话。“也许他认为我有三十多年的公安信息化工作经历,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所以才把这个工作交给了我。”李军说。
这是一个展现自己能力的机会,但李军却有顾虑。一是除了技术组,其他两个组的组长都由市局相关业务部门的副职兼任,而自己只是科通处视频技术科的科长,级别较低,他不想“抛头露面”;二是当这个组长要和供应商打交道,这是他不擅长的。妻子也劝说,没几年就退休了,还操这份心干吗?
听说李军有思想顾虑,四天后的5月11日,潘东升再次找他谈话:“你是技术组组长最合适的人选,市局党委对你寄予厚望。放下包袱,轻装上阵。干好了是技术组的功劳,干坏了是我的责任。”
如此推心置腹,李军就说了自己的心里话。潘东升跟他谈起自己以前从事技术工作的经历,也曾面临家庭中的困难,鼓励李军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也坚信警属一定会支持公安工作。李军终于下定了决心。
5月14日,潘东升第三次找李军谈话,让他放开手脚,大胆工作,提醒他要有全局的站位,从全局的高度来考虑问题,而不是局限于科通处单一警种的角度。他还叮嘱李军:“有困难,找基建办领导或分管局领导,有重大事项可以随时找我。”
就这样,李军接受了这个新的挑战。随后的三年多里,他与潘东升的交流频繁起来。李军说,虽然自己的职务低潘局很多级,技术水平更是差一大截,但潘局一点儿架子都没有,每次见面都嘘寒问暖,关怀备至。
顺利完成项目规划这个阶段性任务之后,考虑到自己年龄大了,李军便提前谋划新老技术组组长交接事宜,建议潘东升考虑更合适的人选,并表示,新组长到位后,他会全力配合。潘东升一口回绝:“目前没有比你更合适的人选,如果你能推荐一个,我就同意你不再担任组长。”
潘东升询问了李军的家庭情况,得知他的孩子已经参加工作,家里没多少需要操心的事,还对李军提了一条要求:“你要全身心投入。”
这是三年多时间里他对李军个人唯一的要求,也只提了这一次。李军把这句话当成他们之间的“君子之约”,时时记在心里,不敢有丝毫懈怠。
潘东升虽然是行政领导,已经多年不再从事具体的技术工作,但在李军看来,他仍然是一位学者型、专家型、复合型的好领导。他的专业素养不仅没丢,而且还与时俱进,在更高的站位上,谋划公安科技事业的蓝图。早在2018年5月,他就勾画出福州市公安局业务技术用房信息化建设的框架,为李军担任组长的技术组指明了努力方向。
潘东升既是省公安厅党委委员,也是市政府副市长,更是市公安局的当家人,身兼多职,工作繁忙。但他还是挤出时间,非常认真地审阅技术组的每份材料。他和李军之间,除了面谈,更多的是“笔谈”。除了考察报告、请示件等,李军的《基建办技术组阶段性工作汇报》(一)至(十一),合计六万五千多字。潘东升每篇都写批示、做批注,如果他忙得没时间看,在电梯里遇见李军时会告诉他,让他再等几天。他心细如发,注重细节,如果在材料中发现问题,就会立即打电话向李军询问。
基建办和设计院汇报业务技术用房设计方案时,潘东升当场指出整个大院的南面临街效果图有问题,与上次汇报的不一致,而基建办的同志和设计师都认为原来就是这样。潘东升是个有涵养的人,在会上没有深究,更没有发火。会后,他让李军提供相关图纸。经核实,南面临街两栋配楼确实做过调整。李军不由叹服,潘局的记忆力惊人,设计图上的细微变化都逃不过他的“法眼”。
潘东升跟李军说过,有事随时可以找他。李军知道他忙,轻易不去打扰。2020年11月27日上午,李军有重要的事情要向潘东升当面汇报。但潘东升正在某重要警卫现场指挥,一直要忙到周末,一连几天都没空儿。听身边工作人员说李军要汇报技术组的情况,当天中午,他抽空儿赶回市局,专门听了李军的汇报,并帮助技术组解决了难题。一诺千金,这就是李军当时的感受。
2021年1月,经过技术组全体同志的共同努力,终于编制完成了《福州市公安局业务技术用房信息化和部分智能化项目建议书》。2月,市政府同意福州市公安局开展设计工作。以此为标志,福州市公安局业务技术用房的信息化和智能化项目规划工作顺利完成。
按照“打完一战,总结一下,以利再战”的思路,李军写了一篇题为《浅谈公安业务技术用房信息化智能化系统的规划——以福州市公安局业务技术用房为例》的论文,按照程序逐级上报领导审阅。潘东升对此很重视,把李军叫去当面问了几个问题,其中一个问题是:“项目还没做完,可以发表论文吗?”
李军说项目规划环节已经完成了,那规划方面的文章应该可以发表,待条件成熟时,再推出关于公安业务技术用房信息化智能化系统的设计和建设方面的论文。潘东升觉得有道理,就帮李军修改,但他始终不同意在论文上署名。李军发自肺腑地说:“没有您的顶层规划,就没有这篇论文,实际上,技术组只是将您的思路逐一理解、消化、落实。署上您的名字,是众望所归。”
“不行,这是政治纪律!”这么多年来,这是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潘东升对李军说话语气这么严厉。
最终,这篇论文以技术组同志联名的形式发表。
这个组长当下来,李军没有后悔。潘东升给他压担子,大大激发了他在技术方面的潜能,退休前还能干成这样的大事,以后回忆起来,也值得自豪一下了。
李军心里一直有个没解开的谜团——是谁向潘东升推荐自己当技术组的组长?潘东升看中自己什么了?随着潘东升的突然辞世,这个谜团大概永远也无法解开了。
福州市公安局情报信息中心主任林心淦初识潘东升,是在2005年。那时潘东升是省公安厅网安总队政委,林心淦是福清市公安局分管网安工作的副局长。那年7月,潘东升带队到福清,指导一起公安部挂牌督办的网络传播淫秽音视频案件。这是林心淦第一次和潘东升一起办案。
林心淦对潘东升的第一印象是:这个省厅来的领导非常平易近人,没有架子;工作作风很扎实,案件抓得很细致。在潘东升的悉心指导下,案件顺利告破,9名犯罪嫌疑人全部落网。此后,两人就没有多少交集了。
2016年6月,潘东升调任福州市公安局局长。当时有一起中央政法委挂牌督办的案件,因案情重大,公安部、省公安厅均要求限期破案。潘东升把林心淦从福清借调到福州市公安局,主持专案侦破工作。正是因为这起案件,林心淦与潘东升有了较多的接触。办案期间,潘东升多次听取专案组的汇报,和专案组民警一起分析案情,指导案件办理。最终成功结案,30多名犯罪嫌疑人均被依法处理。
林心淦在办案中表现突出,经与福州市委组织部充分沟通,潘东升决定特事特办,将他调到福州市公安局担任情报信息中心主任。
潘东升对民警严管厚爱,他始终认为,从严治警就是最大的从优待警。因此,他才多次在大会小会上强调,要民警算好政治账、经济账、感情账这“三本账”。
刑侦支队六大队大队长高湛认为,那些道理其实谁都懂,但能不能让人入脑入心,那就是讲话的艺术了,而潘东升就具备这种讲话的艺术。面对不同的对象,潘东升的引导方式也不一样。
高湛清楚地记得,2020年底,市公安局召开了一次教育整顿工作专题会,潘东升在会上告诫大家说:“并不是领导安排什么就做什么,办理任何案件、处理任何事情,都要首先思考法律的底线在哪里、职业的底线在哪里。”
陈能文在晋安公安分局当纪委书记的时候,潘东升曾语重心长地对他说:“纪委书记不是事后查人,而是事前、事中挽救人,挽救那些有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的同志。”
在市公安局召开的警情分析会上,潘东升强调最多的就是队伍管理。他总是从关心民警、保护民警的角度苦口婆心地告诫大家:做人要知足,做事要不知足,做领导要知不足。
在讨论民警违法违纪问题时,潘东升多次语重心长地说过这样的话:“民警犯错误,首先是领导干部没尽到责任。这些民警进入公安队伍的时候都很年轻,父母把他们送到公安队伍里,单位就是他们的家,科所队领导就是他们的新家长,领导要以身作则、当好表率,要尽到家长的责任和义务。我恳请在座的领导干部们,一定要教育好民警,务必严格规范执法,只有讲法律、讲规矩,才是对自己最大的保护,才是对这个职业最大的尊重和爱护。我们每一个领导干部都要严在日常、管在平时,要以少一个民警出事就是挽救一个家庭的情怀,厚爱民警,带好队伍。”
遇到队伍中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时,潘东升就像自己的孩子犯了错误一样,无比着急、焦虑。他对民警很包容,从不红脸骂人,但如果他得知哪个民警不洁身自好,他就很痛心。有个民警本来很优秀,却因酒驾被“双开”,局长办公室工作人员张云和潘东升一起出去办事,一路上,潘东升不住唉声叹气,像是问张云,又像是自言自语:“你说,他喝了酒为什么还开车?”
潘东升的妻子袁秋榕也记得这事,她回忆说,那天回到家他还在生气,说父母培养个当警察的儿子不容易,他自己努力進入警察队伍也不容易,就因为喝酒,前程毁了,家庭也受影响。
福建省公安厅政治部副主任、人事处处长,曾任福州市公安局副局长的施玉安说,潘东升对民警亲如手足,但是对那些违法违纪的民警,始终是利剑高悬,绝不姑息袒护。他不能容忍这支光荣的队伍有沉疴顽疾,一旦发现问题,马上研究,马上处理,快查重处,毫不手软,以起到警示教育的作用。
2016年8月,时任福州市公安局监察室主任陈成东收到省公安厅转来的一封举报信,信中举报鼓山派出所原所长柳颖等人收受贿赂,为辖区赌博机场所提供保护。陈成东和时任福州市公安局纪委书记潘明向潘东升报告后,潘东升高度重视,立即部署查处工作,并要求刑侦部门介入,坚持“一案双查”,既要将赌博场所一网打尽,也要彻底拔掉背后的保护伞。
很快,柳颖等人为开设赌博场所的犯罪团伙提供保护的违法违纪问题暴露出来,警方一举捣毁了以陈某为首的赌博犯罪团伙,抓获犯罪嫌疑人15人,捣毁赌博场所22家,缴获赌博机98台。
针对柳颖等人违纪违法案件暴露出来的问题,在潘东升的推动下,派出所教导员任党支部书记、违纪违法预警预告、联合监督执纪等一系列工作机制出台,并在全省率先组建了派出所专职纪检专干队伍,完善了派出所运行机制和管理监督制约体系,让党风廉政建设在基层最前沿扎根。此外,福州市公安局还要求全警签订《严禁违规收受礼品礼金和有价证券承诺书》,告诫全警,特别是领导干部,在警务活动中不得以任何名义或变相形式(尤其是以拜年、过节等方式)收受管理服务对象的礼品礼金、有价证券等。
潘东升对民警的严管和厚爱,让陈成东感触极深。此后,不管在市公安局监察室主任岗位还是在交警支队政委岗位,他都牢固树立“从严治警就是关爱民警”的理念,始终坚持把严格的标准和要求贯穿队伍教育管理始终,加强对民辅警经常性、近距离和八小时外监督,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落实好从优待警各项举措,努力带好队伍,确保队伍不出问题。
潘东升(左)为新警授衔
在2021年开展的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活动中,潘东升刀刃向内、刮骨疗毒,充分运用“自查从宽、被查从严”政策,着力整治执法司法活动中突出的顽瘴痼疾,组织职能部门从严从快、精准查处群众举报,坚决将害群之马清除出公安队伍。
为新警系好人生的“第一颗纽扣”
现任鼓楼分局政治处主任黄泉生曾在福州市公安局政治部人事训练处工作,据他回忆,潘东升曾反复强调,新警是公安工作的未来,要加强培育培训培养,为他们系好人生的“第一颗纽扣”。不管工作多忙,只要能挤出时间,他都会参加新警培训的结业仪式,为新警颁授警衔。如果实在挤不出时间,他也会叮嘱分管领导参加,代他向新警送上最美好的祝福。
2016年6月下旬,潘东升到任福州市公安局的第二周,就参加了第299期新警入警训练结业典礼暨新警授衔仪式。这次活动是由人事部门组织的,考虑到潘东升时间紧张,他们尽量简化程序,潘东升为上台的7名新警代表授衔就可以了。但潘东升对新警授衔仪式非常重视,全部新警学员共178人,他逐一亲手颁发了结业证并授予警衔。
现任福州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处处长王誓超当时是政治部副主任,陪同潘东升参加了仪式。他清晰地记得授衔仪式上潘东升对新警的寄语——
“人民警察要甘于奉献,每当人民警察把一个个犯罪嫌疑人绳之以法,每当人民警察为群众挽回损失,每当人民警察为群众提供满意的服务,每当人民警察为群众办好事……每当夜深人静,千千万万的人们进入平安梦乡,这就是我们人民警察的光荣,这就是我们的价值体现,这就是我们的职业追求!当今社会,各种利益诱惑形形色色,要经受住考验。三十年后,你们还要再在这里经受洗礼,在这里接受金质奖章。我希望在座的每一位都不要掉队,我希望我的战友没有触犯法律,没有违法违纪,给自己的从警生涯画一个完美的句号。那个时候,你们就是父母眼中的骄傲,你们就是爱人心中的自豪,你们就是子女崇拜的英雄!那个时候,你们就无愧于今天的誓言,你们就是真正合格的人民警察!”
黄泉生说,潘东升用最朴实的语言,讲好了“人民警察忠于党,人民警察为人民”的大道理。
福州市公安局巡特警支队民警姜迎新2018年1月入警,他经常听老民警提起潘东升,在电视新闻和报纸上看到过潘东升的形象。直到这年5月新警授衔,他才见到了潘东升本人。他在一篇回忆文章里这样写道——
“您笔直地站在台前,一百多名新警一个个走向您,您就一直站着,敬礼,授衔。对于与我的父辈年龄相近的您来说,那是一个体力上的巨大考验……当我真正走向您,近距离看到您,恍惚间,我觉得您更像是一位邻家大伯,不是电视新闻里的局长。只是,您那沉重的眼袋似乎也暴露出一丝倦意。局长,您太累了……”
潘东升留给民警们的印象,永远是和蔼可亲,毫无架子。年轻民警和他一起在一楼等电梯的时候,往往有些局促不安,他就主动找个工作或生活方面的话题,和他们聊几句。
福州市公安局指挥中心女民警郑俊婷回忆说,大概是2021年8月的一天,她和潘东升一起等电梯,潘东升提起,他在网上看到有网民发帖,说在福州的两个景区遇到过自称是艺术培训机构老师的人,带着几个孩子表演,吸引家长给孩子报名上培训班,疑似诈骗团伙。潘东升询问郑俊婷近期是否接到过类似报警,叮嘱她说,诈骗犯罪老百姓深恶痛绝,一定要关注此类涉嫌诈骗的警情。
如果年轻民警觉得电梯里人太多,不好意思往里挤,潘东升就按住电梯门的开关,招呼他们说:“赶紧进来,赶紧进来。”这样的场景,在市局机关大楼办公的民警经常看到。很多时候,潘东升还能叫出年轻民警的名字,這些年轻民警压根儿想不到,仅仅打过一两回交道,潘局竟然记得自己叫什么。
如果是老民警和潘东升一起等电梯,潘东升会问他家老人的健康情况和孩子上学的情况。有一次,潘东升在电梯里问一位老民警,他孩子考上了哪个高中。老民警纳闷儿,潘局怎么知道我孩子今年考高中?绞尽脑汁才想起来,两年前和潘局一起等电梯的时候聊起过孩子,他跟潘局说自己的孩子正上初二,潘局居然就记住了。
福州市公安局巡特警支队副支队长樊斌清楚地记得第一次和潘东升见面的场景。那是一次夜间抓捕行动,潘东升来到指挥部听取汇报。其间,他突然叫了他一声“老樊”,让樊斌非常惊讶。那次执行抓捕任务的民警很多,都是第一次见潘东升,他一边了解情况,一边询问每个人的名字,居然就记住了。而且,叫“老樊”的那种亲切语气,让樊斌感觉就像认识很多年的老朋友似的。
仓山分局治安大队大队长林祖雄与潘东升的接触,主要在安保活动现场。每次大型安保活动,不管天气多么恶劣,潘东升都雷打不动地前往现场进行检查指导,排查问题和漏洞。每次工作部署完毕,他总会反复叮嘱指挥人员,务必做好后勤保障,让参战民警休息好。
上街(高新区)分局刑侦大队民警林州明曾是一名交警。2017年夏天发生的一件事,林州明一直铭记在心,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潘东升是打心眼里关心民警的。
那天,福州酷暑难耐,林州明和同事们参加某会议的安保工作。会议开始前,他们已经站岗执勤近三个小时,会议开始后仍坚守在岗位上。林州明注意到,在会场门口的阴影处,潘东升一直盯着他们看,不时与另一位领导耳语。不一会儿,那位领导来到林州明跟前:“不要站了,潘局让你们去屋里休息,你们大队领导问的话,你就说是潘局的命令。”
尽管内心感动,但林州明还有其他勤务安排,他和同事们并没有撤岗。又过了二十分钟,林州明所在大队的教导员来通知他们撤岗,车上还捎了两桶凉茶,说是潘局特意交代的,还转达了潘东升的慰问:“大家站岗执勤要注意身体,别中暑了。”
潘东升让林州明他们撤岗,是因为他认为在那种情况下没必要站岗。王育说,潘东升非常体谅基层民警,除非是重大任务,下班后和周末幾乎从不召集基层所队长开会,总想着给基层减负,不搞形式主义。
陈明俤还记得,2021年9月24日,也就是潘东升因公牺牲的前一天上午,他和潘东升通了最后一个电话。潘东升自己一直在加班加点,却特意叮嘱陈明俤:“休息日要合理安排勤务,让民警轮休调整。”
潘东升担任福州市公安局长期间,从没在家吃过一次年夜饭,都是和执勤备勤的民警一起吃。年节慰问,他总是走遍每个部门、每个处室、每个大队,和每一名民警握手。每到这时候,民警们,尤其是那些家在外地的民警们,心里都感到特别温暖。
高湛是福州市公安局刑侦支队六大队大队长,与案子打交道,就要经常向领导汇报情况。在主侦一起专案期间,他跟着支队长陈庆一起去向潘东升汇报。当时潘东升正忙于处理其他事情,高湛和陈庆就在另一位局领导的办公室里等着。本来说好了是由陈庆汇报,高湛负责补充,但那位局领导建议由高湛汇报,因为他更熟悉案情。
尽管这个案件从头到尾高湛都很熟悉,但由自己直接向一把手汇报,高湛还是有些忐忑。不一会儿,潘东升手头的事情处理完了,那位局领导带着陈庆和高湛一起去潘东升的办公室。局领导走在最前面,中间是陈庆,最后是高湛。来到局长办公室门口,陈庆的手机突然响了,他就到一边去接听。那位局领导先进了潘东升的办公室,而陈庆的电话还没结束,高湛就站在门口等着陈庆。潘东升看到了,微笑着冲他招手:“小高,先过来坐。”
这语气,让高湛觉得他就像自己家里的长辈,紧张的心情一瞬间就放松下来。汇报期间,他思路清晰,没有任何遗漏,潘东升很满意,高湛对自己也很满意。
杜志刚是鼓楼区五凤派出所的社区民警。2017年9月,他来到天元社区警务室,负责这个社区的警务工作。潘东升的家就住在这里。
每天早晨7点钟,杜志刚把孩子送到学校,就直接去警务室上班。因为到得早,经常能遇到也在这个时间段出门上班的潘东升。第一次跟自己的局长照面,杜志刚挺紧张。没想到,还没等他开口,潘东升主动跟他打招呼:“新来的吧,怎么这么早就来了?”接着,就问他叫什么、什么时候入的警,孩子在哪里上学、成绩怎么样,叮嘱他在学习方面不要给孩子太大压力,多鼓励孩子,等等。杜志刚感觉,这时候的潘东升和局长的身份不挨边儿,分明就是个邻家大哥嘛。
接下来的四年里,杜志刚每次遇到潘东升,都会聊上几句。有时候,潘东升还会到狭小的警务室里坐一坐。如果连续几天没看到潘东升,杜志刚心里就会不踏实。其实,让他更想不到的是,如果连着几天没看到杜志刚,潘东升也会不踏实。有一次,所里有任务,杜志刚参加外勤值勤,三天没去警务室。再次见面的时候,潘东升关心地问:“小杜,这几天去哪儿了?遇到什么事情了吗?”急切之情,溢于言表。从此,杜志刚如果因故较长时间不能来警务室,都会提前跟潘东升报告一声。
潘东升还经常向杜志刚询问辖区内的民情动态,叮嘱他要多与群众沟通,多联络感情,依靠街道党工委和办事处的力量做好社区工作。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潘东升的询问又多了一个内容,就是辖区疫情的防控、集中隔离和居家隔离人员的一手情况,等等。
2017年6月11日,首届金砖国家政党、智库和民间社会组织“三合一”论坛在福州开幕,参加会议安保工作的马尾区交警大队民警林祥春,骑电动车下班途中不慎摔倒,导致颅脑放射性出血,经医院抢救,虽然脱离了生命危险,却变成了“植物人”。潘东升和时任政治部主任施玉安第一时间赶往医院看望、慰问,现场指示尽快转到全市最好的医院治疗,让家属不要担心,治疗费用由组织上解决。
当潘东升了解到,林祥春的母亲因胃癌刚去世不久,他还要照顾年近七旬的老父亲,女儿正上初三,6月23日就要参加中考。于是,他协调医院所在地派出所安排人员照顾林祥春,让林祥春的女儿专心备考。林祥春的女儿不负众望,考入了福州最好的高中之一,高中毕业后,又考入了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亲切,没有领导架子”,是江军对潘东升的第一印象。2017年4月,江军刚调到市政府办公厅工作不久,就跟随潘东升下乡调研。那天车上的人比较多,按惯例,随行工作人员坐中巴车最后一排。中巴车行驶在乡村的土路上,后排颠簸比较厉害。这时,前排传来了潘东升和蔼的声音:“小江,坐前面来,前面有空位。”
听到潘东升的喊话,江军先是觉得意外,之前他和潘东升并未面对面接触过,无非是报给他的几份材料上,自己作为经办人署了名,没想到他记住了;继而是感动,一位副市长居然会关注到这么细小的事情,完全没有领导的架子。
每次外出调研回到市政府大院,临下车前,潘东升总是要向随行人员和司机师傅道谢:“谢谢大家,今天大家辛苦了!”尽管疲惫,几句话却让大家心里泛起阵阵暖意。在市政府大院里,碰到认识的工作人员,潘东升都会微笑点头。看到服务班的小姑娘爱点外卖,他也不忘叮嘱:“尽量少吃外面的饭,单位食堂的饭菜更卫生。”说得小姑娘后来都不好意思点外卖了,怕被他碰见,又要“教育”自己。一次,他到鼓楼区某社区调研,几个年轻的社区工作者试探着问潘东升能不能合个影,潘东升乐呵呵地說:“当然可以啊,来。”合影的时候,他还不忘竖起大拇指,为社区工作者点赞。
张云在潘东升身边工作过一年多,直到潘东升去世。在张云眼中,潘东升真的“像父亲一样”。有时候,潘东升要赶到某个较远的地方去开会,他不让司机送,也不让张云跟着,就自己开车去。他体谅身边工作人员的辛苦,想让他们多休息一会儿。有一次张云得了重感冒,去潘东升办公室的时候戴着口罩。下午3点,市政府有一个很重要的会议,照例张云要一起去。可张云吃了感冒药,中午在办公室打盹儿,居然一觉迷糊过去了。等他醒来,已经3点多了。他很惶恐,马上给司机打电话。司机说,局长已经到会了,刚才专门交代,小张感冒了,让他多睡一会儿,不要给他打电话。
“身边的工作人员休息不好,他会心疼。他对所有年轻人都像对自己的孩子一样,发自内心地关心、体谅,无微不至,不分对象,没有差别。”张云说。
福州市公安局最大的“暖警工程”公安业务技术用房,民警俗称“新大楼”。这是福州公安的百年大计,是几代警察的梦想,潘东升希望在退休之前把这个大楼建起来。他对时任警保处处长、基建办主任林能响说:“大楼盖起来我也住不上,大楼建好了我也该退休了。就像总书记说的那样,‘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这是我们的使命。”
潘臻颖也说,为了福州公安,为了福州民警,潘东升认为这件事必须做。他认准的事,一定要做成,不遗余力。
潘东升希望新的办公区域有专门的备勤宿舍楼,每个民警都能有张床位休息。他对基建办的同志说:“能做到这一步,你们就功德无量了。”得知因规划面积有限,这个愿望无法实现,他又提出,至少让民警能在工位旁拉出一张床休息。用林能响的话说,潘东升真是把民警“护在心口上”。
2021年9月24日下午,终于拿到了工程建设规划许可证,林能响第一时间通过微信向潘东升报告了这个好消息,还拍了张照片。当晚7点30分,潘东升回复:“好!”
林能响没想到,这是他和潘东升最后一次交流。第二天上午,潘东升因公牺牲。那张许可证的原件,他都没来得及看一眼……
在闽清县公安局局长严子宜的记忆中,潘东升是个爱警如子的好家长。2018年4月26日,潘东升到闽清县公安局白中派出所进行扫黑除恶工作调研。来到派出所,他首先叫严子宜带他看了民警的食堂和宿舍。他说:“民警长期吃住在所里,派出所就是他们的第二个家。只有吃得放心、住得舒心,工作才会更有干劲。工作以外,要关注民警的日常生活,竭尽所能地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根据潘东升的要求,闽清县公安局下大力气开展“暖警工程”建设,全县16个派出所都达到了拎包入住的条件。
巡特警支队担负着全市12个执勤岗点的备勤任务。原有的执勤车严重老旧,有些车辆的车门甚至一拉就会掉下来,而且车内空间狭小,个头高点儿的民警窝在里面都坐不直,携带装备更不方便,执勤结束后总是腰酸背痛。为改善民警的执勤环境,潘东升把时任福州市长尤猛军请到市公安局座谈,尤猛军当场表态,三年内把市局的180辆巡逻车全部更新。如今,全市12个执勤点都配备了移动警务车,不仅工作空间宽敞了,还添置了饮水机、微波炉,勤务工作环境大为改观。
潘东升(中)到民警家中慰问
此外,潘东升还积极协调省财政厅、市财政局,四年时间里更新公务用车400多辆。车辆选型也不是搞一言堂,而是通过问卷调查,或者干脆让车巡民警试驾体验,基层民警反映好的车才会采购。目前,福州市公安局使用十年以上的老旧车辆占比已降至1489%,其中基层派出所老旧车辆占比更是降至388%。让民警工作的时候更便捷、更舒心,也是“暖警工程”的一个重要内容。
在日常工作调研中,潘东升发现福州民警中夫妻两地分居的情况很多,但工作调动一直是个“老大难”。他在总结三明“团圆计划”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协调组织、编制等相关部门,创新提出“积分制”,按照婚龄、警龄、工作表现等指标细化积分,根据积分排名高低,分批次解决两地分居民警夫妻的工作调动问题,整个过程公开透明、公平公正。
福州市公安局茶亭派出所副所长郑骅就是积分制的直接受益者。他是福州人,2005年2月到闽清县公安局工作,2006年成家,妻子是一名中学语文教师,系“双独家庭”。他们的两个孩子分别于2007年、2014年出生。
两地分居的生活,使郑骅对家人有着深深的歉意。妻子两次怀孕过程中,他只陪过一次产检;妻子第二次生产时,他都没能陪伴左右,孩子半夜出生,他上午才知道。只有过节放假,他才有机会回福州和家人团圆,可过节的日子,往往又是警察最忙的日子。一年元旦,他在返回福州的路上接到任务,只得匆匆赶回闽清。没有陪伴孩子成长,没能帮上妻子一点儿忙,他很自责。郑骅曾提交过三次报告,希望能调到福州市区工作,都没有结果。妻子要照顾四个老人、两个孩子,十分辛苦,家庭矛盾也日渐增多。两地分居问题,每天都让他十分痛苦。
2017年,福州市公安局下发了《实行积分制解决公安民警夫妻两地分居工作调动问题的通知》。郑骅入警十几年,还是第一次听说积分制。起初,他持观望态度,直到看见身边真的有同事因这一举措调回福州市区工作,才彻底相信了。根据通知中的标准,他算了算自己的积分,于2019年提交了申请,2020年,他就顺利地调到了福州市台江区公安分局。
此后,每天下班回家,郑骅可以帮妻子做做家务,可以陪父母聊聊天,可以辅导一下孩子的功课,第二天去上班,觉得浑身都是劲。哪怕是有任务要加班,家里也没什么可惦记的,心里很踏实。家庭矛盾自然也化解了,他的小日子越过越滋润。
像郑骅这样通过积分制从其他县市公安机关调回福州市区的民警,一般都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是家里的顶梁柱。他们都受益于潘东升主导推出的这一从优待警创新举措,调回市区后,都有很强的幸福感,工作热情高涨。目前,福州市公安局的“积分制团圆计划”已开展了4个批次,共为78名民警调动了工作。
积分制不仅仅用来解决两地分居民警的工作调动问题,潘東升还把它运用到公开公正地进行新警定岗、巡特警交流轮岗、军转干部定岗等干部调配工作上。其中,特警队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为了提升民警的体能和技能,潘东升先后推出民警“轮岗前下基层锻炼半年”和“积分制选择岗位”的制度,大大调动了民警的工作积极性,也缩短了民警对基层工作的熟悉、适应时间。特别是“积分制选择岗位”,民警在特警队工作满五年后,按照荣誉、日常表现、遵纪守法情况、训练情况等计算积分,依次选择城区各分局的供选岗位,公开公平,杜绝了为挑选岗位找关系要照顾的现象。
潘东升的爱警情怀还延伸到整个干部人事制度。在选人用人方面,他有自己的底线,他经常说:“政治忠诚和清正廉洁要摆在工作能力之前。一个不忠诚、不廉洁的人,能力越强,危害越大。”选人用人,他只看重人品、能力、业绩。他的妻子袁秋榕说,对跑官要官现象,他深恶痛绝。他很心疼那些埋头苦干的人,如果那样的人工作能力强,他就想提拔、培养。
在王育看来,敢于提拔使用干部也是一种担当。王育担任人事训练处处长后,第一次提任了90余名科级干部,潘东升说“不多”。第二次提任,潘东升鼓励他胆子再大一些,结果这次是190余人。第三次,潘东升问王育,按规定最多一批能提任多少人,王育说245人,最后提任了242人。市局提任的人选,都是充分发扬民主,由各单位自行推荐、择优选拔。潘东升只关心规矩和机制,从不过问提任的名单。
潘东升说:“我们要建机制立规矩,主动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让广大民警切实感受到公平公正。”
潘东升在福州市公安局任职期间,逐步健全了干部调配方面的各项机制,出台了“五个一律”制度:除特殊岗位定向招录,新录用民警一律分配在基层所队工作;基层民警要到机关工作,一律走遴选通道;巡特警交流轮岗,一律按照参加公安工作时间、年龄、现实表现等量化积分择岗;军转干部、公安院校毕业生、积分制调入人员定岗,一律按照分数高低自主择岗;民警申请调出,只要参加公安工作满五年,一律放行。
通过建章立制,每个民警都可以对自己的职业发展有个清晰的规划,不用找关系,也没有暗箱操作的空间,完全公开透明。随着各项制度的落实落深落细,潘东升“用制度公平公正,换队伍风清气正”的理念,得到了广大基层民警的交口称赞,更激发了队伍的活力,提升了战斗力。
图侦工作是盗抢类民生小案快侦快破的关键一环。以前,福州市公安局的图侦员基本上是按照劳务派遣的方式招聘使用。他们的工作都很扎实出色,为近年来福州“小案24小时快侦快破”取得亮眼成绩作出了很大贡献,但因为工资待遇低,很多优秀的图侦员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公安队伍。
为解决图侦人才流失问题,2020年11月,刑侦支队打了一份报告,请求市局警保部门通过提升图侦绩效的方式,激发图侦队伍的动力,促进小案快侦工作。报告提交到潘东升那里,他看完文件一拍大腿:“这是好事啊!赶紧让警保部门去落实,如果有问题,我去市里协调。”最终,这件事顺利办成了。
在从优待警方面,潘东升多次说过,不该有的门槛统统都要拿掉,要让最广大的民警得到实惠。得知有民警退休后因病致困,他召集人事训练处的领导商量对策,2018年初,将患重大疾病的退休民警列入职业安全救助金保障范围。2020年,他还主持审定了《定向基金和因公伤残牺牲抚恤补助金管理使用办法》,扩大了优抚补助对象的范围,提高了补助标准。
福州市是全国所有省会城市中民警人数与人口占比较小的城市之一,面临着高强度的工作任务,责任大,敏感性强,群众关注度高。由于历史原因,民警的职级待遇较低,需要人才却留不住人才的矛盾比较突出。潘东升为此寝食难安,和政工部门反复研究、测算、协调,不断向各级领导和各相关机构呼吁,终于,在公安部和国家有关部门出台相关从优待警政策的基础上,在最短时间内,以最快的速度,组织制定了符合福州公安队伍实际的职务职级晋升规定。
潘东升叮嘱人事训练部门,要用好用足两个职级序列改革政策,既要择优,又要最大限度惠及民警,解决大部分基层民警的职级待遇问题。两个职级序列,要定条件按规矩,符合条件就晋升,不符合条件的,找谁都不管用。潘东升最关心的就是制度和规矩,有了制度,遵守制度,才能杜绝暗箱操作的空间。在福州市公安局,民警被提拔了,提拔头一天自己还不知道消息,这种情况并不少见。
在潘东升的积极协调推动下,全市公安机关两个职级序列晋升工作常态化开展,同步兑现了工资津贴及医疗保障等相关待遇,该项工作走在了全省前列。
大到民警的职业保障、民警履职的伤亡补助,小到执勤民警的用餐问题,可以说,潘东升对民警的关怀是无微不至的。
潘东升在三明市担任副市长、公安局长期间,郑泳冰在他身边工作了一年多。潘东升调任福州,郑泳冰很想念他。2019年10月9号,郑泳冰去省公安厅办事,回三明之前,他想去拜访老领导,于是打车到了福州市公安局。
在大门口,他给潘东升打了个电话,问他有没有空。潘东升听到他的声音非常高兴:“有空有空,我上午就在办公室,下午去罗源县,你过来吧。你现在在哪里?用不用我派个车去接你?”
郑泳冰说在大门口,潘东升让局长办公室工作人员下楼去接他。两人见了面,潘东升非常热情,询问三明市局那些老同事的工作和生活情况。一般来说,去老领导的办公室,顶多坐个十几二十分钟就该告辞了。郑泳冰怕耽误潘东升的工作,不敢待得太久,几次站起来要告辞,潘东升摁他坐下:“不急,你多坐一会儿。”
其间,他三次问郑泳冰:“你这次来福州,有没有什么事情需要我帮你啊?”
郑泳冰说:“没有,我就是来看看老领导。”
那天,郑泳冰在潘东升的办公室里足足坐了45分钟。郑泳冰离开的时候,潘东升把他送到电梯口,再次问他有没有什么事情需要他帮助。
郑泳冰非常感动。自己只是潘东升身边一个普通的工作人员,把他当成敬重的老领导,而潘东升对自己却像兄弟一般,生怕自己有事求他,又不好意思开口,就一遍遍地问。这也是郑泳冰最后一次见到潘东升。
“加入公安队伍,就要准备好站着进来,躺着出去。什么是躺着出去?就是时刻准备着,为党为人民牺牲一切!”
这是在1984年,20岁的潘东升第一次穿上警服参加新警培训时,教官说的话。在之后37年的从警生涯里,这句话结结实实地“种”在了他心里。无论身为普通民警还是领导干部,在抢险救灾、重大安保、大要案侦办等急难险重关头,总能见到他的身影。他总是冲在最前面,以其细致、精致、极致的务实作风,尽显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
2016年11月19日晚,福州市台江区排尾后巷一处民房突发大火。那里地处老城区,周围全是老式砖木结构的房子,一旦失控,有火烧连营的危险。潘东升闻讯,第一时间赶到现场。为了更清晰准确地判断火情,更快更科学地制订灭火方案,他靠近着火的民房查看研判。
火势非常大,木头燃烧的声音噼里啪啦,蹿起的火苗足有十几米高,不时有焦木和砖块掉下来,楼房随时可能倒塌。福州市公安局鼓楼分局副局长郝炬当时是局长办公室工作人员,那天他就站在潘东升身边,脸上身上都能明显感觉到火焰的灼热。潘东升毫无惧色,顶着灼热的气浪,在火线最前沿足足站了三个多小时,调集消防车,指挥灭火,疏散群众,全力救援。获悉群众安全转移,但火场可能有煤气罐,他马上命令扩大警戒范围,确保周边群众安全。
第二天凌晨1点多,大火终于被扑灭。这次火灾共造成42户受灾,过火面积1200多平方米,所幸没有群众伤亡。
大火扑灭后,潘东升并没有休息,马上到临时指挥部参加市长主持召开的专题会议,研究受灾群众转移安置、受伤消防员救治、舆情引导等工作。会议结束后,他又返回火灾现场,指导火场清理,部署公安和消防部门连夜开展事故调查工作,直到凌晨4点才回家。早上一上班,他又准时出现在市公安局的警情分析会上,眼里布满血丝,看上去疲惫不堪。
后来郝炬才知道,潘东升那晚回家后也没能休息。关于火灾原因,社会上出现了一些谣言,他一直在电话联系事故调查工作,力争第一时间向社会公布真实情况,基本没怎么休息。潘东升工作这么拼,這么不要命,对郝炬的触动非常深。
现任福州市公安局地铁分局副局长刘如松曾经在海防支队工作。2020年4月2日,正值新冠疫情防控的关键时刻,海上疫情输入形势严峻。刘如松随同潘东升深入福清、长乐调研指导防控境外疫情输入工作。那天雨下得特别大,出于安全考虑,刘如松建议潘东升到派出所听取汇报,海岸线防控情况可以通过视频巡查。但潘东升坚持要去码头、海上防疫检查点、警务室等防疫一线实地查看,他说:“码头港口是严防境外疫情输入的第一线,民警们都坚守在岗位上,我更应该身体力行,这点儿雨不算什么。”
驱车一小时,潘东升来到福清市江阴镇海军奋战码头海上防疫检查点和江阴下石警务室,详细了解防疫检查点和警务室的运作情况。巡查结束,潘东升又冒着暴雨赶往长乐区梅花镇,撑着伞站在雨中听汇报,详细了解复杂区域视频设防情况,雨水打湿了他的衣服,他毫不在意。每到一处,他都反复叮嘱:“要坚持守土有责、守土有方,因时因势、精准施策,抓紧抓实抓细防止海上疫情输入各项措施的落实。”
调研结束,准备从长乐返回的时候,已经晚上7点多了。一行人下午1点从福州市区出发,中途没有休息,甚至连水都没顾上喝一口。刘如松挽留潘东升在派出所食堂吃顿简单的工作餐,潘东升婉拒,冒着暴雨来,又顶着暴雨匆匆离去。
关于潘东升的“干净”,凡是了解他的人都有极深的印象。对此,施玉安曾用四个“慎”字来形容——慎独、慎微、慎友、慎初。
潘东升对自己要求非常严格,开会的时候多次说过:“只有做人干净,才有做人的底气、干事的硬气和从警的正气。”他反复提醒民警,办理任何案件、处理任何事情,都要懂得守住法律的底线和纪律的红线。
正因为有这样的底气和硬气,2021年3月26日,他在全市公安队伍教育整顿专题党课上说过:“少一个民警出事,就是保一个家庭和谐。我跟大家讲过,我不喜欢别人约我吃饭,更不愿意赴饭局。回家吃饭,家庭和谐,自己身体也健康。如果大家哪天看到我在哪个饭局上,你过来甩我两个耳光,我还得表扬你。希望大家都向局党委看齐,少赴饭局,不赴饭局。”
这段话掷地有声,听者无不动容。施玉安说:“这不是一时作秀,而是一以贯之的干净、坦荡带给他的底气、自信。”
潘东升关于“甩耳光”的金句,在福州公安系统传为佳话。他多次在各种场合表态,他从不参加应酬,从不踏足娱乐场所,每天都是单位和家里两点一线。这么多年,从没有哪个民警听到社会上的哪个人炫耀曾跟潘东升一起吃过饭,从没听说有人托关系走后门找潘东升或他的家人,从没听说潘东升有什么奢侈的、时尚的个人爱好。潘东升自律之严,对精神的追求和对物欲的淡然,达到了极致。
福州市公安局外联办主任郑兆璋回忆,在一次全局视频会议上,潘东升讲到基层个别民警违法违规办案的现象时,说过这样的话:“有些退休的老领导请你们吃饭,你们就顺着他们的意思乱办案。我潘东升保证,退休以后绝不请大家吃饭,绝不干扰大家办案!”
一番话说得直白而率性,很多民警记忆犹新。
关于潘东升的廉洁,担任过市公安局警务保障处处长、会计核算中心主任的林能响最有发言权。警务保障处是公安局管钱管物的部门,包括装备、车辆、基建项目等,每年都有数以亿计的经费预算。对于这些经费的使用,潘东升从没干预过。再比如公款接待,潘东升从没找林能响报销过一分钱,没有报销过一张个人发票,更没有花公家的钱接待朋友或其他单位领导。倒是有几次,其他单位领导来局里调研,错过了饭点,潘东升自掏腰包留他们吃饭,坚决不花公家一分钱。
福州市公安局业务技术用房的信息化和智能化系统是个大项目,投资预算高达数亿元。李军说,在他担任技术组组长期间,有关供应商、中标商方面,潘东升从未对他做过任何暗示、提示,更谈不上明示。技术组没有思想包袱,就可以单纯地从技术、商务、运维等方面考虑问题,不受人情世故的牵绊。
潘东升在福州工作5年多,牵头建设的重要项目多达217项,涉及金额超过20亿元,都经过严格审计,从未收到一封关于他个人的举报信。作为省会中心城市的公安局长,麾下万余名公安民警,利益牵扯方方面面,但在第一批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期间,涉及潘东升的举报信为零,这是极其难能可贵的。
潘东升对公安事业的执着追求,源自对党朴素而深厚的感情。家庭的熏陶、学校的教育、警队的熔铸,塑造了他对党忠诚、不辱使命的意志品质。他深知,自己从一个海岛渔村的穷孩子,成长为担任重要职务的正厅级领导干部,都是党的培养。2019年8月22日,他在福州市闽侯县荆溪镇桃田村龙山会议纪念馆参加支部主题党日活动时,在留言簿上写下一句话:“永葆对党的无限忠诚!”
这是他一生的执着信念。
潘东升爱党,十分珍惜自己的党员身份。在他的办公室抽屉中,一摞泛黄却整齐的党费登记本格外醒目。每次缴纳党费后,他都要请党小组长在自己的党费登记本上盖上印戳。这些登记本,不仅记录着他与党同行的岁月,更是他对党忠诚的深刻诠释。偶尔有时间看电视,他最喜欢看革命题材的影视剧,特别是表现共产党员坚守信仰的电视剧《风筝》,牺牲前一周他还看过,边看边感慨:“我们共产党人正是因为有信仰,才能战胜一切困难,一路披荆斩棘!”
潘东升爱人民,他自己受过很多苦,知道普通老百姓有很多“急难愁盼”,他心疼他们,把他们当成自己的家人,竭尽全力为他们办实事、办好事,他的为民情怀感动过无数人。
潘东升爱下属,像兄长、像慈父,小心翼翼地把他们护在心口。
潘东升也深深地爱着自己的家人。用潘臻颖的话说,“他把所有的爱都分给了别人”。
在家人眼中,潘东升是好丈夫、好父亲、好儿子、好哥哥。
潘东升和妻子袁秋榕三十年来一直非常恩爱。袁秋榕是个很传统很朴实很贤惠的人,潘东升平时工作忙,对家庭照顾较少,因此对妻子充满歉意和愧疚。妻子为这个家付出的点点滴滴,他都記在心里。平时他对袁秋榕说的频率最高的话就是“老婆辛苦了”。潘东升说得很自然,袁秋榕也不觉得矫情。他们的心思,彼此都懂。在他们儿子的记忆里,他们从没吵过一次架、红过一次脸。
潘东升从不赴饭局,一方面是出于近乎严苛的自律,另一方面也是为了陪伴家人。除了特别重要的公务接待,每天不论忙到多晚,他也要尽量回家吃饭。有时都晚上七八点钟了,他还在忙工作,家里的袁秋榕就一直守在电话边,不知他晚上回不回来吃饭,想给他打电话,又怕打扰他工作。
下班回家前,潘东升会给妻子打电话。知道他快回来了,袁秋榕就开始做饭,做好后站在阳台上等他。潘东升的家在九楼,每次到了楼下,都会抬起头,笑嘻嘻地向阳台上的妻子挥挥手。
两口子的晚饭很简单,吃点儿青菜、喝点儿粥,偶尔吃几块红烧肉,饭后吃点儿水果,酒一滴都不喝。和家人一起吃饭,他觉得很幸福,吃得很开心。
每天早晨上班,袁秋榕送他到家门口,然后到阳台上看他。他到了楼下,上车前抬起头,笑嘻嘻地向阳台上的袁秋榕挥挥手。
潘东升不讲究吃,更不讲究穿,年轻的时候就这样。关于穿衣,他只要求干净、舒适,不在乎新旧和美观。他平时穿的衣服,除了警服,夏天是短袖或长袖的白衬衫,秋天外面加一件黑夹克,冬天加一件灰棉服。他家的衣柜里,除了警服还是警服。他的白衬衫每天回家都要换洗,领子都磨破了。袁秋榕想给他买新的,他不让,说袖子还好好的,打上领带就看不到领子里破了。他的白色背心也开了线,他说没关系,穿在里面别人不知道。他总说等退休了再买衣服,警服那么多都穿不完。
他平时散步穿的运动服,是儿子上高中的时候买的,款式早已过时,被儿子淘汰了。儿子穿过的一条运动裤子也给了他,他穿着很肥大,像麻袋。袁秋榕劝他:“你都当局长了,也注意点儿形象。”
他说:“没关系,这样就很好,很舒服。”
袁秋榕把裤子收起来,他又找出来穿。儿子工作后拿到第一个月的工资,想请他吃顿好的,再送他一身运动服。他拒绝了,说吃什么穿什么不重要,面子是最不值钱的东西。他的那些旧衣服,袁秋榕都不敢轻易扔掉,都是先放一段时间,因为有可能过几天他又想穿了。
看潘东升生前的照片,尤其是合影,一群人里,往往他的职务是最高的,衣着却是最不讲究的。
潘东升的日常用品,只要还没用坏,就一直用。2008年,还是省公安厅科通处处长的潘东升到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参加晋监培训,学校配发了一个黑色尼龙公文包,也就是一只普通的电脑包。从此,他从省公安厅到三明,又到福州,总是提着这个公文包。时间久了,公文包表面磨损起皱,提手位置尤其明显。他到福州工作后,袁秋榕多次劝他换个新包,他说:“这个包好好的,里面装东西又不会丢,为什么要换呢?”
局长办公室工作人员郝炬实在看不下去了,不声不响地帮他换了一个新提手,他把换提手的钱给了郝炬。回到家,他把包拿给袁秋榕看:“提手换一下,跟新的一样。”
笔者专门看过那个包,确实很结实,但也确实很破旧,差不多材质和式样的手提包,在京东、淘宝不会超过一百块钱。
潘东升的那个棕色牛皮钱包就更有年头了,那是刚结婚的时候袁秋榕送给他的礼物。三十年里,这个钱包他每天都随身带着,装在裤子后面的口袋里。如果是夏天,就能看到他那个口袋鼓鼓囊囊的。钱包里装着儿子年幼时一家三口的合影,照片已经泛黄。用了三十年,钱包实在太旧了,不但边角磨损,而且随时都会掉皮。他每天晚上回到家,都把钱包拿出来擦一擦,放在书桌上,第二天早晨再擦一擦,装进裤子口袋里。袁秋榕多次提醒他,钱包太破了,该换了。他总是说,钱包装在裤子口袋里,别人看不见,钱装在里面也掉不出来,为什么要换?
没有公务的周末,潘东升也会早早起床,和袁秋榕一起打扫卫生,收拾家务,把桌椅等家具和玻璃窗擦得干干净净。他特别爱干净,哪怕看到地上有一点儿碎纸屑甚至一根头发,都会弯腰捡起来。笔者去他家采访,感觉他家里干净的程度,说“纤尘不染”一点儿都不夸张。
做完了家务,如果有空,他就看看电视,新闻是一定要看的。看过新闻,偶尔也会看看革命题材的电视剧。如果说他有什么业余爱好,那就是唱歌。大都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歌曲,最爱唱的是《我和我的祖国》和电视剧《便衣警察》主题曲《少年壮志不言愁》。洗澡的时候他会唱,有时也在客厅里拿着麦克风唱卡拉OK。袁秋榕说他唱得很好听,可惜,一首都没有录下来。
当然,周末即使在家里休息,潘东升也不能彻底放松,神经总是紧绷着。警情是不可预知的,一旦发生重大警情,他随时要去处置。所以,周末他从没逛过街,连附近的小超市都没去过。手机更是从不敢关机。他自己也不记得手机多少年没关过了,可以确定的是,自从2014年从省公安厅调任三明市公安局,除了换手机的时候,没有关过一次机。他曾畅想过自己的退休生活——退休第一天晚上,把手机关掉,安安静静睡个觉。
不管工作上的压力多大,他在家里从不唉声叹气或板着脸,更没发过一次脾气。相反,他更担心袁秋榕,怕她着急,总是安慰她说:“不要急,天塌不下来,即便天塌下来,我比你高,我替你顶着。”
晚饭后偶有闲暇,潘东升和袁秋榕就手拉手在小区的花园里散步。这个岁数,别的夫妻往往不好意思手拉手,觉得就像故意“秀恩爱”似的,但潘东升不在乎。看到小区居民,不管是否认识,他都主动微笑致意,遇到小孩儿还会逗一逗。看到路上有小石头,怕老人踩到了滑倒,他都会弯腰捡起来,扔进垃圾桶里。有时候袁秋榕嫌他“多事”,他说小区是居民的公共空间,这些事情总得有人管。他为人低调,在小区里住了这么多年,邻居们也不知道他就是本市的公安局长。
每逢节假日,潘东升看到别人一家老老少少背着双肩包、拖着拉竿箱旅游度假回来,就会觉得很愧疚。结婚将近三十年,他从来没带老婆孩子出去旅游过一次。他连周末都不能轻轻松松地过,年假更是从来没休过。他经常跟袁秋榕说,等他退休了,她想去哪里玩,他就开车带她去。
袁秋榕说:“我们结婚三十年,彼此都把对方当成了自己的精神依靠。”
林文融说,在他的朋友和同学当中,潘东升夫妻俩算得上模范夫妻。林文融去过很多国家,他认为中国人的婚姻状况是全世界最復杂的。尤其在社会转型期,每个人都面临很多诱惑。潘东升夫妻感情那么好,真的很不容易,朋友和同学们都很羡慕。
(全文完。本连载有删节,全书即将由群众出版社出版,敬请关注)
(文中照片由福州市公安局提供,部分涉案人员为化名)
选题策划/杨桂峰
责任编辑/季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