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时代楷模”燕振昌:乡村巨变的带头人

2016-05-07杨红彬

黄河黄土黄种人 2016年5期
关键词:时代楷模长葛市水磨

杨红彬

从贫困到富裕,从落后到文明,44年间,水磨河村在他的带领下创造了多个第一:创办河南省第一个村级敬老院,建设许昌市第一个农村寄宿制学校,成为长葛市第一个亿元村、长葛市唯一的“零上访村”……他本人也先后被评为河南省劳动模范、河南省农村基层干部标兵、河南省优秀共产党员、许昌市农村小康建设功臣、长葛市功勋党组织书记。

2016年1月25日,当中共中央宣传部授予他“时代楷模”荣誉称号的时候,他已经离开我们一年了。

他叫燕振昌,河南省长葛市水磨河村原党委书记。

一句承诺扎根农村44年

1962年,20岁的燕振昌高中毕业后被分配到长葛县(现长葛市)税务局坡胡税务所工作。由于成绩突出,1966年县里选拔干部时,他是第一人选。然而,他却选择了放弃,执意回到了生他养他的水磨河村——一个贫瘠的村落。

对于燕振昌的选择,妻子张改真一百个不乐意:“上面提拔你当脱产干部,你为啥不考虑?”燕振昌安慰妻子说:“留在农村照样能干出个名堂。”

这是一句安慰,更是一句承诺。对此,张改真当时并没有放在心上。她没想到,丈夫从此扎根农村,一干就是44年。

因为有文化,又踏实肯干,1967年,燕振昌被推选为第八生产队队长,3年后又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

那阵子,燕振昌脑子里想得最多的,就是如何领着社员们保口粮、保肚皮。然而,村里人均耕地不超过7分,光靠种粮食,还是要啥没啥,想修路、建房都没有活钱,燕振昌一时犯了难。

据燕振昌的老搭档、原村主任张汉卿回忆,从参加工作起,燕振昌就有爱学习、爱看报、爱记日记的习惯,对上级精神、政策动向洞若观火,这让他像一只最早嗅到春天气息的燕子一样,总能在第一时间捕捉到党和国家大政方针的信号。很快,他便发现了机会。

1973年,社队企业刚刚兴起,燕振昌就和班子成员合计办企业:“得办集体企业,给大队多攒点钱。”

几年里,燕振昌领着社员办起了农机配件厂、面粉厂、冰糕厂、机瓦厂,这几个厂子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成为水磨河大队的重要经济来源。到1981年,村里已建起十几家集体企业,每年上缴利润30多万元。

1986年,燕振昌得知,国家开始有了“股份制企业”的提法,便决定一试。

一天晚上,燕振昌来到时任村主任的张汉卿家里,商量办一家股份制造纸厂的事儿。一听燕振昌鼓动自己入一股,张汉卿的第一反应是:“我不干。”他说了自己的想法:“我没钱,一股3万块钱,我得借多少户才能凑齐啊!而且农村搞工业的少,纸厂怕是没有那么多生意啊。再说了,股份制还没兴起来,办砸了咋办?”

一口气,就是三个顾虑。燕振昌没有泄气,还是一个劲儿劝说着。作为村主任,张汉卿也希望村里人过上不愁吃、不愁穿的日子。所以,他还是和以往一样,坚定地支持了燕振昌。

随后,燕振昌又找了村里三个手里有点儿“闲钱”的人:张廷然、张军甫和张留木,挨个儿游说他们。就这样,水磨河村的造纸厂建起来了,这是长葛市第一家股份制企业,也是河南省第一批股份制企业之一。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精神传遍神州,股份制企业、个体经济开始开花。

“水磨河村不能误了这班车!”燕振昌对十几个“两委”班子成员说:“政治过硬是硬本领,带头赚钱是真本事。既能服务又能致富的村干部,才是真正腰杆儿硬的好干部。”他还给“两委”班子成员和村里100多名党员下了“死任务”——都得有个厂:“这不仅仅是为了让你挣钱,还为了一个厂能解决村里十几号人的吃饭问题,提高全村经济水平。”

几年工夫,村里就吸收股金800多万元,办起了铸钢厂、淀粉厂、瓷厂等股份制企业,冒出了机械、加工等私营企业50多家。水磨河村成为长葛市第一个工农业总产值超亿元的村子。

今天,沿着水磨河村环村路、彭花路走,两边全是一个挨一个的厂院。全村投资在百万元以上的企业有50多家,吸纳周边剩余劳动力近万人。

建新村 树新风

1976年的一个下雨天,燕振昌在街上碰到了村民赵国义。赵国义一见他就大倒苦水:“你看俺家那房子又漏得不行,天天拿锅碗瓢盆接着。啥时候能住上新房就好了。”

吃得饱,住得好,这是村民们最朴素的愿望。

几十年前,水磨河村土坯草房“里生外熟”,即外面是砖,里面是土坯,以麦草或瓦苫顶。房子未经规划,大门朝向乱七八糟;五户一院、三辈同室的情况比比皆是;条条小土路,在各家各户之间“自然”形成,坑坑洼洼,七拐八扭。

第二天,燕振昌在“两委”班子会上提出了这事,要大家想想办法。在广泛征求各个村民组的意见后,一项规模空前的旧村改造工程开始了。

宅基地不足,他带领村民扒掉老寨墙,腾出了数百亩土地;没有石灰,他带领全村人拉着架子车到相邻的禹州拉石头,自建石灰窑;没有砖瓦,他就发动各生产队建砖瓦窑。后来,大队还成立了3个建筑队和1个石工队,工人近100人,统一给各户建房。

据《水磨河村志》记载,1978年,村民陈宪建起了水磨河大队第一所5间的“示范房”。此后,队里每年都会有一批新房建成:300间、420间、520间、433间、480间……

1986年,水磨河村历时10年的旧村改造,终于胜利结束。全村1000多户村民基本都住上了新房。小瓦青砖的排房住了十几年后,一部分较富裕的村民要求拆旧房、建新房,于是,村里引导着村民开始了第二轮新村建设。1998年以来,水磨河村又陆陆续续翻盖了新房,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二层、三层楼房拔地而起,外墙贴瓷片,街道两旁绿树葱茏,远远望去,犹如一个繁盛的集镇。

1981年,水磨河村建成了全省第一个村级敬老院。村里那些无儿无女的老人有了安身之所、养老之处。

20世纪70年代末,水磨河村戏风很盛。三天两头一台大戏,孩子们整天围着戏班子看稀奇,无心向学。为了改变这种风气,燕振昌做出了一个“武断”的决定:把戏班子赶出村子,带领村民办校兴学。

在他的带领下,水磨河村小学、中学先后经历了8次建校。其中,1982年,建成了长葛市第一个农村百米长廊的教学大楼;2004年,扩建坡胡镇二中,4层教学楼、学生宿舍楼、餐厅拔地而起,建成了长葛市第一个农村全寄宿制中学。

学校盖起来了,燕振昌怕学生不好好学习,又想了个招儿。从1985年开始的30年间,村里每年8月28日都举行学生欢送会,给新考上的本科生、研究生和高中生们披绸戴花,发奖品、送路费。从恢复高考制度至今,水磨河村已有460多名学生考上大学。

建设新村难,移风易俗更难。燕振昌常常以身作则,处处带头示范。“燕书记给党员干部带了个好头,全村没有一个不支持他工作的。”水磨河村委委员燕松军说。

燕振昌年轻时是杆“老烟枪”,可在30年前突然把烟给戒了。原来在建设新村时,不少村民为先建自家房给燕振昌送烟,为了秉公办事又不伤害村民间感情,燕振昌开始戒烟。燕振昌在日记中写道:“就这一根烟,不仅坏了规矩,也给村民原本就不富裕的日子增加负担,这烟以后不能再抽了。”

在任44年,燕振昌为自己和村“两委”各定下了一条不可逾越的规矩。对自己,是“五个不沾边”:钱不沾边、物不沾边、奖金不沾边、红白喜事酒场不沾边、烟不沾边;对村“两委”,是“四个不干”:村民不同意的不干、收费摊派的不干、搞形式做面子的不干、村民得不到实惠的不干。

党风正,则民风淳。燕振昌在任的44年里,水磨河村没有发生过一起上访事件,成为长葛市唯一的“零上访村”。此外,每年重阳节水磨河村都开展“好儿子”“好媳妇”“五好家庭”评选,为70岁以上老人发补助。水磨河村先后被河南省委、省政府授予“文明村”“生态示范村”等荣誉称号。

为一湖碧水长流奔走6年

在水磨河村的各项事业蒸蒸日上时,燕振昌遇到了一生中最大的难题:幸福湖水仿佛是一夜蒸发,莫名其妙地没了。

素有“小江南”之称的水磨河村从来不缺水。村西的暖泉湖水,自古以来长年奔流不息,浇灌着村里90%的农田。由于湖水的渗透,水磨河村地下浅水层水源十分丰富,村内的吃水井水位不超过3米,老百姓用扁担挂桶就能打到水。因1958年长葛县委书记题词“百亩幸福湖”,暖泉湖也被称为幸福湖。

2008年12月31日,骤变突起。“你快去看看,湖水都快见底了。”村民们焦急地跑来找燕振昌,和他一起去现场察看。

生态园里也没水了。2008年6月,燕振昌提议村内自筹20余万元,把40亩的低洼地打造成清水荡漾、回廊悠长的水磨河生态园,好让村民们有个玩处。可当年年底生态园竣工、注水后仅3天,水就消失了。

幸福湖水“蒸发”,导致附近3个乡镇23个村近4万口人的吃水和灌溉出现严重困难,4000多亩庄稼地绝收。

水究竟去哪儿了?2009年,燕振昌多方考察后发现,水磨河村这边湖水凭空消失,西边的平禹煤矿(原新峰龙屯煤矿)却在用4个大水泵24小时不断往外抽水。他推断,应该是煤矿透水事故,导致幸福湖水及地下水全部流向煤矿所在地。

水的谜案找到了线索,可是确认事故原因,特别是想让水回流,又谈何容易?

已经年近70岁的燕振昌,为此一筹莫展。但有一点,他心里明镜儿似的清楚:“我当书记时,湖里有水。我不干了,湖里还得有水。无论如何,得给子孙后代留一方清水。”

燕振昌开始不断给上级写信,汇报幸福湖“遭遇”。可是,囿于这一问题的协调、解决难度大,事情进展缓慢。为解燃眉之急,村“两委”千方百计争取资金,打150米以上深的水井12眼,新修水渠和地埋管各1万多米。可是缺水问题,依然困扰着这个曾经的“小江南”。

2009年,省里的应急抗旱小分队来到长葛调研工作。燕振昌听说后,赶紧带着三名班子成员赶了过去。他诚恳地向省地矿厅总工程师赵云章反映幸福湖的问题。赵云章听说后非常重视,并给燕振昌“指路”,告诉他可以向省里哪些领导反映和寻求帮助。

在“高人”指点下,燕振昌又先后写了一二十封信向上级汇报,甚至把信寄到了国务院。他反映的问题,得到了各级领导的重视。2011年,长葛市水利局给水磨河村和周边的村打了深井,建了自来水厂,希望先缓解村民吃水困难。

可是,费时一个月打的一眼300米的深井,抽了十分钟,又没水了!因为,此时水磨河村缺水的根本问题在于地表水、地下水不断“溜走”。不“回调”水源,打再多、再深的井都无济于事。

苦心人,天不负。渴了4年的水磨河人,绝收了4年的庄稼地,终于在2013年迎来转机。

2013年夏,第一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征求意见时,河南省纪委副书记齐新安到长葛市调研。座谈会上,燕振昌大胆提出了长葛西部的吃水难问题。齐新安听罢非常重视,将其作为民心工程来对待,没几天,就协调省水利厅等几个部门组成专案组前来实地调查,经仔细勘察论证,终于确认了因平禹煤矿透水事故导致湖水干涸。

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推动下,水磨河村以及周边23个村的这个一等一的大难题,终于得到了实质性推动。

2013年10月,长葛市西部引水灌溉工程正式得到批复——该项目通过引平禹一矿矿井排水入长葛,注入幸福湖,解决坡胡镇、后河镇、石固镇灌溉水源问题,同时配套建设2.56万亩田间灌溉工程。燕振昌常说:“这是咱这里的‘小南水北调啊。”

2014年6月,工程正式施工。当年12月,工程完工并开始向幸福湖注水。

如今,幸福湖已经再度盈满,水磨河村的庄稼又能浇上水了。燕振昌还借此机会,将湖周围修了小路、建了绿化带,形成了园林一般的景致。

水磨河的美好明天是他的未了牵挂

2014年12月11日凌晨4时,天,漆黑一片。

燕振昌起床了。简单地洗漱之后,他开始写头一天的工作日记,思考当天的工作安排。这个习惯,他已经坚持了44年。

猜你喜欢

时代楷模长葛市水磨
论沈宠绥运用《洪武正韵》辨正水磨腔入声字音
河南省长葛市获丰巢础加工厂
长葛市
豫西北沁河流域水磨文书的整理与研究
水磨钻施工工艺在路基抗滑桩基施工中的应用
长葛市
读懂“时代楷模”高思杰:重在悟出“真经”
百姓事,记在笔头刻在心头——记水磨河村党支部原书记燕振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