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高职院校创客教育衔接式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2022-07-10

凯里学院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生源分段创客

张 华

(贵州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贵州凯里 556000)

随着本科层次的扩招和“普职比大体相当”的政策逐步落实,高职生源来自中职毕业生的比例越来越大,目前不少高职学校中职生源比例已经超过50%.如此,便产生以下问题:相对独立的中高职教育在部分课程上存在冲突,无法完善衔接,不仅导致“严重的教育资源浪费”[1],也给中高职学生带来不愉快的学习经历,拉低职业教育的吸引力,给职业教育的进步和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制约.《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完善职业学校毕业生直接升学制度.”因此,对中、高职相关专业课程的衔接进行探索,搭建中高等职业教育的桥梁,开通相同或相近专业的中高职直通车,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尽管“五年一贯制”和早期的“3+2”学制能够很好解决中高职衔接的问题,但由于中高职兼招的学校越来越少,这种学制正在逐渐消失.目前更多的中高职衔接模式是不同学校之间的“3+3”分段中高职衔接模式,作为该模式下一种有效的专业教学活动——中高职联合开展创客教育,给中职学生打开一扇兴趣之门,不仅能够有效提升职业教育的吸引力,稳定高职学校生源,更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动力,提升教育质量.即中高职创客教育是确保“3+3”分段中高职衔接模式能够有效发挥作用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另外,中高职创客教育也是体现“工匠精神”的有效途径,通过创客工作室、创客基地以及创客选修课,将工匠精神通过技能训练和创新探索融入教学过程之中,既更新了教育教学观,又达到了培养新时代的工匠型人才的教学目标,让优秀的、有潜质的技能型学生能够成长有通道、发展有空间、能力有展现、社会有需求.

1 “3+3”分段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及现状

1.1 “3+3”分段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3+3”分段在学制上和一般的中高职并没有区别,两者都是中职培养三年,毕业后到高职学校继续培养三年.主要的特色是“一贯制”的人才培养方案,即中高职在基础知识教育、专业课程安排、实习实训标准是按照6 年一贯制的培养模式来编制的.前后虽然不是同一所学校,但教学内容和次序是统一、连贯编制的.学生在中职学校主要打好文化素养方面的基础,适当增加一些专业基础课,开设一些创客选修课、兴趣班之类的,帮助学生确定兴趣方向,为高职阶段的专业选择打好基础.学生按照协议或志愿进入相应的高职院校后,视生源情况,高职院校尽量不将“3+3”分段学生与普通高考学生及跨大类招生的生源混合编班,便于这部分升段的学生可以直接开始专业课程的学习,从而有充分的学时掌握专业技能并参与专业对口的顶岗实习.

这种模式能够顺利实施的前提是:相应的中高职学校经有关部门批准或成立职教集团,按照战略合作协议开展教育教学;高职具备一定的招生规模且每个专业都能够开设两个教学班以上,以便兼顾普通高考学生和“3+3”升段学生;高职院校为保证优质的生源,愿意对中职学校适当“让利”,包括但不限于向中职学校提供师资及培训、教学实训场地、创客基地等方面的支持;地方教育行政主管部门重视并支持,能够统筹本地区不同高职院校和中职学校,做到分类扶优,实现不同高职院校的专业精简及优化,避免目前一定程度存在的专业泛化和恶性竞争.

1.2 “3+3”分段中高职衔接培养的现状

“3+3”分段中高职衔接“横向衔接,纵向提升,能力递进”[2]的一体化培养模式具有节省教学资源、提升教学质量、提升职业教育吸引力、有利于培养工匠精神、有利于给学生打通中、专、本通道等一系列优势,理应得到广泛的推广,但实际上在大多数地区特别是经济发展相对落后、职业教育质量不太高的西部地区,推广的实际情况却并不理想.主要体现在: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不清,培养规格层次模糊;教学团队缺乏交叉共享;专业课程或重复设置或衔接错位;实践教学条件高低悬殊;转段升学标准受生源压力影响而如同虚设;“1+X”证书推广不如预期等问题.

究其原因,大致如下:缺乏科学、系统的顶层设计和规范管理,导致中高职为了生存和发展都不同程度存在专业开设过多且扎堆上马,师资、实训设施配置困难,生源重量轻质,学生/专业比偏低,难以分类分层教学;利益化驱使下中高职各自为政,特别是中职第三年,如果开展顶岗实习,办学成本很低,自然缺乏“衔接”的动力;学生、家长预期呈现多样化,有打算毕业即就业的、有希望考普通本科的、有愿意读高职但想换专业的、也有希望沿着本专业方向继续深造的,而目前多数所谓的“3+3”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方案也只适合于最后一类学生.更多的高职学校则是直接忽略衔接环节,把各种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及相关实训按照统一的人才培养方案,全部从零做起.

因此,通过地方主管部门或职教集团的协调运作,在“分段贯通、去除重复、前置渗透、后移提升”[3]的指导思想下,改革和统筹中高职人才衔接培养体系,规范和推进中高职衔接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评价机制、师资交流和学生转段升学引导等方面的改革有着重要的意义.

2 “3+3”分段中高职衔接培养模式改革探析——以贵州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1 案例简介

贵州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是国家首批升格的省属优质学校,是教育部授牌的数控加工技术领域、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技术领域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基地,是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信息产业部授牌的全国电子信息产业高新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有贵州大数据人才培养培训基地、贵州省职业院校骨干教师培训基地等;先后获得“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职业指导工作先进学校”“贵州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贵州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多次在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冲进奖牌总数全国前20强,是大赛排名长期稳居贵州第一的高职院校.在中高职合作方面,贵州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是贵州电子信息产教集团、贵州智能制造教育集团、贵州智能制造职教联盟牵头单位,在区域中高职联合培养、创客基地建设、师资培训、大赛合作、对口招生、“3+2”“3+3”分段衔接等方面有十余年的探索经验.

2.2 “3+3”分段衔接培养模式初期实践

贵州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校本部从2016年起停止中职招生(含“3+2”、五年制),只保留高职部分,相应的“3+3”和五年制中职阶段教学全部转到对口的中职学校开展.在从“3+2”、五年制到“3+3”分段教学的课程设置方面,也经历了初期的尝试:即中高职相对独立,各自按照既定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组织教学.之所以如此设计,主要还是考虑到多数中职学生毕业后会直接就业,少数有升学意愿的中职学生也并非肯定进入该校及对口的专业,所以无法开展实质性的“衔接”.这样的校校合作实际上是松散的、浅层次的,学生进入高职阶段后,将会和普通高考的生源混合编班,专业知识无论是否学过都要从零开始.

以该校数控专业为例,与凯里市第一中等职业学校、天柱县中等职业学校、安龙县中等职业学校联合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开设如表1所示.

表1 贵州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数控专业中高职衔接课程

通过上表的对比,不难看出,这样的“3+3”分段培养,不仅通识课中的应用语文、应用数学、英语、军训、法律、心理健康、计算机基础等课程存在重复,专业课中的制图、机械基础(含公差配合)、数控车、数控铣、电气基础、计算机辅助制造等课程存在较多的重复或者衔接不当,这势必导致教学资源的浪费和学生的抵触情绪.但是,在高职生源以普通高中毕业生为主体、学生/专业比偏低不具备分班教学条件、中高职学校生均拨款未到位等背景下,这样不合理、不完善的情况难以改变.

2.3 现阶段“3+3”分段衔接接培养模式改革探索

2019、2020年高职100万、200万大扩招成为深层次中高职联合培养改革的催化剂.随着扩招和数量越来越多的中职毕业生进入高职学习、教育主管部门大力整治下职业院校专业开设过多、过滥且“一窝蜂”等问题得到逐渐纠正,学生与专业数量之比提升明显,一体化设计的“3+3”分段课程体系成为众多优质高职院校教改课改的重要内容.贵州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在“中职强基础,高职强专业,创客提兴趣,学生有选择”的思想主导下走出了一条不同于以往的“3+3”分段衔接培养模式改革新路.具体做法如下:

第一,与重点生源中职学校开展战略合作,将有意升学的中职三年级学生集中起来,进行为期一年的强化基础学习,重点开设语数外三门课程.即这部分学生不用出去顶岗实习,全部的教学和管理由我校“全面接管”,所需经费全部由高职学校承担.这样,对中职学校有利(利于招生,且经济不损失),对学生有利(强学习语数外,毕业后可高考、可分类招生进我校高职,专业课程也不用重复学习),对高职学校有利(既有了比较稳定的生源,也便于开展高职阶段的教学),能够实现中高职共赢.

第二,对相关专业课程进行调整.为了照顾部分中职学生第三年参加顶岗实习及就业的需求,在前两年要分专业开设部分专业基础课程.以数控专业为例,除了开设工科学校都必需的机械制图、公差配合、机械基础、电工基础等基础课程,还适当开有数控专业的数控车、数控铣实训、通用技能训练、CAD 和CAM 等专业技能训练.第三年分流后,有意进入高职学校对应专业的学生,除了由高职院校“接管”重点学习语数外课程,还可以按选修课的方式进入创客工作室,从中寻找自己的兴趣点和发展方向.

第三,与部分基础条件较好的中职学校联合建设创客工作室,由高职学校在实训设备、实训教师等方面对中职学校开展帮扶.例如2018年贵州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就利用省内领先的校内实训基地——智能制造工厂的部分资源在凯里市第一职业学校建立了以3D打印、水晶内雕、工业机器人学习实操体验为主要项目的创客工作室.工作室的建立,不仅向中职学校共享了先进的实训设施,也共享了高职院校的校内外著名大师、工匠等师资力量,该校的全国技术能手、省级大师、教授、博士先后有20余人次到该创客工作室开展现场教学.近四年来,该创客工作室吸引了近200 名学生将3D 打印、数控雕刻作为自己的选修课程.其中20 余名学生代表凯里第一职业学校参加各类技能大赛,取得了优秀的成绩.值得欣慰的是,这些参与到创客工作室的学生,几乎都进入了省内高职院校对应的专业学习,其中进入贵州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占70%以上.

第四,提前发现优秀苗子,培养技能大赛储备选手.2019 至2021 年,贵州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通过中高职联合培养、共建创客工作室等方式,培养并选拔了16 名全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的获奖学生作为免试生进入高职阶段学习.这些学生中有的已经培养成为冲击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选手.

第五,学生进入对口高职后,如果生源条件允许,尽量将本专业学生分为两类:高中生源和中职转专业生源是一类,“3+3”分段培养的是另一类.在人才培养方案大体不变的基础上,对衔接班部分专业课程进行微调,以避免重复学习.如果生源条件不允许,按照原有的高职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培养影响也不大,个别优秀学生学过的专业基础课可以申请免修,以便腾出精力参加大赛或者进入各类工作室或实训基地.

2.4 下一步的改革方向

由于国家和贵州省职业教育的相关扶持政策也在不断改革和完善之中,如生均经费、专项拨款等事关职业院校发展的大政策也随时有调整的可能,中高职衔接的改革也必须与时俱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探索:第一,进一步依托实训基地、创客工作室推行“基于工作过程的一体化教学模式”[2].通过教学案例的一体化设计,把职业规划、职业养成、工匠精神、兴趣探究、特长挖掘等育人目标和先进制造技术、技能大赛项目及技能要求结合专业基础知识,贯穿于整个职业能力的培养体系中;第二,校内进一步完善课证融通,课赛融通,把“1+X”理念向中职学生渗透,实现“岗课赛证”综合育人[4].校际层面则加强赛事培训、比赛资源共享、参赛学生升学衔接等方面的合作;第三,构建中高职学校之间、学校企业之间师资队伍和技术能手交流共享机制,让专业教学团队和实操实训技能大师真正共享起来、流通起来,让“资深教师到中职学校担任教学副校长”“教师下企业锻炼作为职称评聘硬条件”“交流人员工资绩效统筹”等改革措施真正发挥作用.

3 小结

“3+3”中高职衔接分段培养工作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工作,而地方教育机构的统筹协调、高职强校的主动担当、中职学校的长远视野是非常重要的基础.在衔接的具体操作上,既要为不参与衔接的学生做好人性化的设计,也要为有意愿升学进入高职的学生做好具体的教学规划和组织,特别是开设好专业基础课和专业选修课,开展好创客活动、课证融通、课赛融通、以赛促教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用“兴趣”把学生留下来.

猜你喜欢

生源分段创客
新形势下提升传统本科专业生源质量的思考和认识
一类连续和不连续分段线性系统的周期解研究
农村生源不是“摇钱树”
分段计算时间
图表
3米2分段大力士“大”在哪儿?
陕北红色学校与国民党在西安的生源争夺战
让路人都可以坐下来当创客
创客
创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