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古诗词教学中的“深水试探”

2022-07-10袁锋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22年6期
关键词:浅层高阶学习者

深度学习是一种高层次的思维进阶理论,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内涵着巨大的教学能量。对照高中古诗词教学,深度学习及其理论在提高教师诗歌教学效果,构建学生诗歌认知结构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从浅层学习到深层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同时也是建立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过程。

一、深度学习的概念理解

深度学习是相对于浅层学习概念而言的。浅层学习是指学习者为降低外在压力而进行被动学习的过程,这种过程因缺乏知识间的联系而无法构建知识体系,也无法解决实际问题。深度学习是指学习者为满足自身需要而进行主动学习的过程,并在此过程中达到深化知识理解和建立知识体系的目的,从而通过灵活迁移解决实际学习问题,最终目的是挖掘高阶思维能力。

作为一种高效的教学手段和教学观念,深度学习是从浅到深的思维进阶。对照语文诗歌教学,深度学习针对的是对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提高,在创新性思维、批判性思维方面培养学生对诗歌学习的“深度”态度。

二、深度学习的表征特点

(一)对信息资源的整合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终身学习的概念备受关注。因此,为适应社会发展变化,提高自身竞争力,学习者需要不断整合、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内容。从学习掌握程度上讲,浅层学习一般是“浅尝辄止”,仅停留在对所学内容的机械记忆和浅表理解状态,且所学知识之间彼此独立,导致所学知识无法在大脑中长期性和系统性保存;深度学习则追求“精益求精”,由于更侧重知识体系的建立和知识之间的联系,学习者能够以体系为主线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新旧知识的更替,并能够在实际问题中进行知识迁移。

对杜甫诗歌《登高》的学习,不仅要知人论世,知晓杜甫创作该诗歌的背景,还应该整合其同一时期其它诗歌的创作情况,在对比中丰富诗歌的内容,加深学生的理解。

(二)对高阶思维的淬炼

尽管在学习掌握程度上浅层学习与深度學习存在本质不同,但不可否认的是,两者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在时间维度上存在先后性,即学习是从浅层到深层的延续性过程。因此,学习者首先要从浅层开始学习,从知识的了解、记忆到知识的理解、掌握,再到认知结构的建立、成熟,逐渐从浅层学习阶段转变至深度学习阶段,从而锻炼学习者的高阶思维能力。换句话说,浅层学习是一种低阶思维状态,其目的是了解知会,并不解决实际问题;深度学习是一种在低阶思维基础上的高阶思维状态,其目的是在理解分析的基础上解决实际问题。

对白居易的叙事诗《琵琶行》的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知道诗歌的内容,还应该引导学生思考诗歌中“多线交织”的应用,找到诗歌中的明线和暗线,并思考白居易使用的目的,最终引导学生学会“多线”文学创作,完成读写结合。

(三)对反思机制的建立

深度学习侧重于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判断,是在信息整合的基础上不断反思,对学习方法和学习内容进行解构重组,从而完善自我认知。从动机上讲,浅层学习是被动认知,学习动机慵懒,是在学习压力下的机械认知;深层学习是主动认知,学习动机强烈,是自身需求下的内在认知。因此,浅层学习者需要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反思学习策略,培养自己从浅层学习转变为深度学习的能力。

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有“弟走从军阿姨死”之诗句,教师以此为切入点,通过“弟”和“阿姨”这两个角色让学生学会反思琵琶女早期的命运和经历,感受人物的悲惨,提升诗歌教学内容的深度。

(四)对教学方式的拓展

在信息技术的运用方面,浅层学习是作为演示的教学辅助工具,而深度学习则更注重对信息技术本身的运用,即将信息技术作为一种交流协作和教学探究的学习工具。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计算机、投影机等多媒体技术是教师经常用的教学工具。这是因为多媒体不仅能够以视听方式转变知识表象,更能够通过信息传送的方式同步学习者的学习反馈。因此,在实际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充分利用新媒体和网络资源作为教学工具,通过使用微信群、QQ群、微博等新媒介进行线上交流,从而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资源,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深度学习对诗歌教学的意义

(一)符合新课标教学要求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明确强调,“通过高中语文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在积累与整合、感受与鉴赏、思考与领悟、应用与拓展、发现与创新五个方面获得发展”。积累与整合强调文本知识点的掌握,感受与鉴赏侧重语感和分析能力的培养,思考与领悟强调学生锻炼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应用与拓展强调横向与纵向的对比分析能力,发现与创新强调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提升。其中,思考与领悟、应用与拓展、发现与创新是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高中语文课程内容包括选修和必修,且学分是从10分到24分的层次递进。

因此,要积极鼓励学生在基础性学习的前提下进行选择性学习,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激发学习主动性。从这个角度理解,深度学习的学习动机在于满足学生兴趣和自身发展需求,是主动性学习,因此深度学习的评价方式也更多元化。

(二)能提高诗歌教学的价值

从深度学习与课程教学的关系角度探讨教学效率是改革语文教学观念的要求,同时也是丰富教学方式、激发学习兴趣的需要。同时,这也是建立师生互动意识和创造意识的途径,通过对深度学习的探究提升教师的教学理论,摒弃浅层学习的教学模式,建构教师的教学体系,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新性。师生在深度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将既有知识与新知整合,从而形成系统性知识架构并能灵活迁移到具体情境中解决问题。从深度学习角度研究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不仅能够拓宽视野,而且能够为写作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从而避免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自上而下的知识灌输模式,有效解决学生在诗歌学习中审美性和批判性偏弱的问题。

在师生的互动提高中,结合新媒体教学工具创建与诗歌教学相关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诗人创造诗歌的意境,体会诗歌学习的魅力,提高诗歌学习的自我探索能力和知识构建能力,调整学习心态和学习策略,强化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实现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的突破。

像鉴赏白居易的诗歌《琵琶行》,教师可搜集和整理我国经典的琵琶曲,讲授诗歌前,先提前播放琵琶曲的视频资料,让学生们感受“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的魅力,增强学生的真实体验感,更容易理解琵琶曲的曲调和演奏。

四、高中诗歌教学的深层学习策略

(一)诗歌教学中的资源整合

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的五维目标中,积累和整合是起点,是经过逐层深化达到高层次的发现和创新,最终形成一个循环上升发展的目标体系。

1.整合教材知识点。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对背景资料的整合不够细致和深入,在导入新课后便介绍诗人及创作背景。在这样的基础上,学生往往会机械性的记忆知识点并套用于诗歌鉴赏,不利于提高诗歌鉴赏和文字表达能力。

因此,合理地整合背景资料对诗歌教学具有潜移默化的重要作用,它是一座桥梁,有利于学生掌握诗人生平、创作风格和人生观,从而拉进与诗人的的距离,在跨越时空情境下与诗人进行面对面交流。

在讲解李白的诗歌《将进酒》时,可以利用多媒体对李白该阶段的人生轨迹进行展示,让学生通过图频的方式了解作者的生平,感受李白的人格魅力。

2.整合信息技术资源。

以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媒介,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完善教学工具,丰富教学方式,拓展教学内容,充实教学过程,从而在诗歌教学中更具可视性、指导性和前瞻性。例如,教师可利用学术资料网补充背景资料和教学要点,把多媒体技术作为信息加工工具,摒弃“唯教材论”,对照教学目标从参考资料中理清思路、提取观点,从而让学生对必修和选修这两类教材有整体性概念,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健全教师的教学体系。

教师通过多媒体播放微视频和音频创建直观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诗词的兴趣,李商隐诗歌《锦瑟》中有“庄周梦蝶”的内容,可以引入“庄周梦蝶”的动画片视频,让学生感受这种梦幻与神奇,加深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增强诗歌体验。

(二)诗歌教学中的思维提升

深度学习是在低阶思维基础上形成的高阶思维,注重提高学习者的创新能力和思辨能力。因此,將高阶思维与课程教学整合,能够实现深层学习的最终目标。

1.高阶思维。

根据布卢姆目标分类学,认知水平可分为“知道、领会、应用、分析、评价和创造”六个层级。其中,知道、领会和应用属于低阶思维,分析、评价和创造属于高阶思维。知道的特征是机械记忆,领会是在知道基础上的理解,应用是对参考资料的应用能力,分析是链接各知识点的能力,评价是价值认定的能力,创造是对知识点要素解构与重组的能力。

2.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

《新课标》曾指出,“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对文本能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从不同的角度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培养高阶思维能力是提升学习者认知能力的关键,结合诗歌特点,在诗歌教学中更要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创造思维。

(1)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高中生在学习诗词过程中,应善于多角度理解作品内蕴,并能够发现问题,对诗歌进行合理性评判,在大量诗词积累的基础上进行系统性阅读。教师要从思维广度和深度上挖掘学生多层面思考问题的能力。

从广度上讲,要引导学生对同一问题进行不同角度思考,通过对比分析提升发散性思维,从而得出更优的解决方案。从深度上讲,教师应从纵深角度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度剖析,并对主要论据资料进行分类对比。因此,教师在诗歌教学过程中要积极鼓励学生对所学知识提出问题和质疑,通过资料收集和分析判断探究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逐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批判性能力的提升。

李商隐的《无题》在教材中的主题思想是对青春年华的怀想,有的学生则提出质疑,根据“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之句认为该诗歌是抒发爱情,教师可以以此为切入点,让学生们自由讨论和思考,诗歌的主题内涵,提升学生的质疑精神和批判性思维构建。

(2)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卫灿金在其《语文思维培育学》中指出,“创造性思维是在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的基础上及两者相互作用中发展起来的”。在诗歌教学中,创造性思维主要体现在诗歌创作能力上。

鉴于古诗词在语言上的精炼性和意境表达的模糊性,培养学生的诗歌创作能力需要在观察力、想象力上下功夫,需要对生活仔细观察,在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转换中进行大量的诗词积累。因此,学生既需要掌握古诗的基础知识,又需要结合自身经历用精炼的语言创造性表达,通过意境营造、意象创造和手法创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为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需要在以下方面做出努力。

掌握基础诗词知识。鼓励学生通过大量朗读和背诵积累诗词遣词造句和艺术特征,培养语感。培养诗歌创作意识。鼓励学生通过仿写方式逐渐接触诗歌创作,同时教师要及时对学生诗歌创作进行辅导,对创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讲解,让学生在循序渐进中了解并创作诗歌。开展诗歌创作实践活动,为学生的诗歌创作提供平台。在日常学习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多参加诗歌朗诵和诗歌征文等系列活动,在寓教于乐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创造能力。

(三)诗歌教学中的反思评价

诗歌教学中的反思性,一方面是针对教师的教学反思,另一方面是针对学生的深度学习反思。

1.教师的教学反思。

反思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同时也是教师自我认知的提高过程。对教师而言,在诗歌教学实践中,听课和评课是常用和高校的反思方法。在公开课或讲课比赛中,教师可从听课者的角度认识到自己的授课问题,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教师在反思过程中,不断对教学过程审视、教学目标归纳、教学重难点理清、教学理论学习、教学效果检验和教学经验总结,在反思中对记录资料进行整理,并结合案例分析、访谈和问卷等形式进行深层次教学策略探究,最终升华为一篇研究性小论文,在教学层次和教学水平上提升自己的教学专业化。

2.学生的学习反思性。

学生的反思行为应该贯穿于诗歌学习的全过程,需要在学习前、学习中和学习后的各个阶段不断提出并解决问题。首先,要培养学生反思意识,在反思中对诗歌学习的方法、目标、成果和过程发现问题并整理总结。第二,在发现问题的基础上,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集体讨论、资料搜集等方法找出问题症结,并针对问题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第三,将解决方案应用于诗歌学习过程检验学习效果,让学生认识到通过反思达到的效果。

诚然,反思对学生而言也是一个循序渐渐的过程,需要在不断探索中总结经验和教训,在不断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加深对诗歌的深层次理解,逐步建立自己的诗歌理论体系。

袁锋,四川省成都市洛带中学校教师,获市级赛课一等奖。

猜你喜欢

浅层高阶学习者
有限图上高阶Yamabe型方程的非平凡解
高阶各向异性Cahn-Hilliard-Navier-Stokes系统的弱解
基于浅层曝气原理的好氧颗粒污泥的快速培养
滚动轴承寿命高阶计算与应用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一类完整Coriolis力作用下的高阶非线性Schrödinger方程的推导
汉语学习自主学习者特征初探
浅层地下水超采区划分探究
包气带浅层地热容量计算方法商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