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高职一体化院校高职班“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究

2022-07-10刘跟奎

文教资料 2022年8期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

刘跟奎

摘 要:针对中高职一体化院校高职班“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现状,通过多年的教学经验与实践,对课程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手段和方法、课程资源建设、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教学反思和改革尝试,采用学生提出问题、讨论、演示、回看等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促进课程教学质量,提升学生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

关键词:中高职一体化 计算机应用基础 教学改革

为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和《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甘肃省教育厅出台并印发了《甘肃省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贯通培养方案》,并于2015年初策划启动了甘肃省教育体制改革——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项目,研究和探索我省职业教育发展,特别是中高职协调发展,一体化办学,人才贯通培养。[1]“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作为中高职院校一门必修公共基础课,对于培养学生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信息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学效果的好坏将直接影响着学生在信息时代对社会的适应能力。中高职一体化院校在中高职两个阶段都开设“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从教材的选取和内容的涵盖上来讲,两个阶段没有太大的区别,在施教方法上也没有太大的变化,这种情况在其他课程中也是同样存在的。面对这种情况,怎样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怎样改变教学手段和方法,使在中职阶段已经学习过此课程的学生不觉得厌倦,同时又要照顾到高中直接考入高职的学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对这门课程都能产生兴趣,至关重要。这就需要我们计算机教师主动去探究如何合理安排中高职教学内容,改变教学方法与手段。[2]

一、高職班“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现状

(一)生源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

以兰州现代职业学院卫生健康学院为例,2020年招生24个高职班,每个高职班大约有10人是从中职生考入的,这些学生中职阶段已经学习过“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所以在操作上相对是比较熟练的。但普通高中入学的学生则不同,由于受到高考的影响,相对于中职入学的学生来说,他们的操作就稍差一点。虽然他们在初、高中阶段都已经学习过“信息技术”课程,但学校对课程的重视程度是不一样的,再加上地域差异和爱好程度不同,学生接触计算机的机会相差较大,导致学生的计算机水平也参差不齐。部分学生对算机基本操作比较熟练,而少数学生基本上没怎么用过电脑,仍处于零起点。此外,中职入学的学生可能会遇到相同的老师授课,同一位老师的课听两次,让这些学生的兴趣大打折扣。这种种局面必然会影响教学效果,给教学者带来一定的挑战。

(二)教学手段单一

目前我们主要采用以“课堂讲授+上机实践”为主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通常忽略了学生提出问题、思考问题的过程,课堂上过于强调讲授知识点,没有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主动思考、动手操作,师生之间以及学生之间缺乏互动和交流。上课的时候老师只是将自己准备的知识单方面地传授给学生,也不知道学生目前水平如何,哪些知识点已经掌握了,还需要学习哪些知识。有些学生觉得有些知识点自己已经接触过了,尤其是中职考入的学生觉得这些知识点老师已经讲过了,自己已经掌握了,所以缺乏新鲜感、兴趣感,在课堂上存在精力不集中的现象。当然,也有起点低的部分学生觉得老师讲的内容有些不易被接受,有些操作可能出现跟不上的现象,一下子无法完全掌握。久而久之,这部分学生也会失去对这门课的学习兴趣。所以我们不能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方法,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在尽量避免重复的同时还得考虑学生个体水平差异,选择合适的教学手段。这种情况就值得我们计算机公共课教师去认真思考探究。[3]

(三)教学内容与实际应用联系不够紧密

高职阶段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侧重要求学生掌握计算机操作基本技能,为将来胜任工作岗位做准备。我们学院培养的学生都是卫生类的,由于专业的特殊性,大多数学生的就业去向是医院、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药店等,这就需要我们了解计算机在这些部门里的主要应用,在课程内容的安排上主要以医院应用实例、药店药品管理等为主。这样容易让学生接收,同时也会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目前,我校要求学生参加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由于考试内容涉及面较广,内容也较零散,对于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课堂上大量实践时间以练习题库为主,对于考证以外的知识技能,就没有太多的时间去讲解并实践。花费大量的时间练习题库,固然可以使学生掌握操作的基本技能,但题库内容和学生专业联系不够紧密,再者题库都有明确的题目要求,如果没有具体的要求,学生们就容易不知所措。所以他们普遍缺乏分析问题的能力,尤其是对问题的转化意识和能力较低。比如到了具体的工作岗位上,面对一个具体问题时,怎样将其转化为用计算机去高效地处理?这对发挥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也有一定的限制。因此,现在的教学过程与实际应用存在差距,总是依赖题库要求,导致学生主动思考问题的意识不强,操作亦是按部就班,这不利于学生在工作中很好地解决实际问题。

(四)考核方式简单,未能挖掘学生潜力

现行的考核方式主要是“平时成绩+期末成绩=总评成绩”。平时成绩主要包括考勤和作业,但期末成绩往往为了方便并且兼顾考证,通常使用考证题库进行上机测试。这种测试方法从某种程度上能够预测学生考证的情况,但是无法体现学生运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存在一定局限性。考题与自己的专业联系不够紧密,未能充分挖掘出部分学生的潜力。后来为了避免这种弊端,就采用自主出题的方式进行考核,但主观题目给分标准不好把握。因此在考核方式上仍要改变,考核内容应该加强与相关专业和实际应用的融合,尽可能从多个方面考察学生的水平,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计算机使用和创新能力。

二、高职班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探讨

(一)摸清学生的计算机水平

在上每一节课之前,了解学生的真实水平是至关重要的。老师只有完全了解学生的现有水平,才能做到有的放矢,解决问题,达到好的教学效果。所以在每一节课之前先对学生做一个摸底,摸底的方式一般采用理论知识点与实操的测试。理论知识点这个环节采用学习通来完成,实操摸底一般在课堂上给出15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去完成一个具体的操作实例。学生做的同时教师观察他们的操作如何,存在哪些问题,在讲解时做到心中有数。多年的教学检测表明,这种针对性的摸底使教学效果更好。

(二)精心组织教学内容,推助专业发展

考虑到高职班学生生源状况、专业特点以及将来的就业去向,我们需要制订有助于其专业发展的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同时又要注意与中职阶段“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内容的衔接,精心组织紧贴专业技术的课程内容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技能。高职护理、药剂专业根据“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在上课中有些理论知识点作为了解内容,但操作项目我们尽量和专业案例相结合,最好是收集真实发生的项目、实例融入课堂教学。一是他们熟悉这些任务的背景,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二是学以致用,可以提高他们学习的欲望和成就感。这样一边学习计算机技能,一边又解决了相关专业问题,有利于增强所学内容在以后实际工作岗位业务操作中的适用性。除此之外,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还要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和接受能力的不同,需要设计不同难度的学习任务,增设选学的知识领域和主动探究学习的内容,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这就需要我们有效利用好网络资源建设学习资源,同时根据学习效果不断对教学任务做出相应的评价和修正,让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同时训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计算机操作技能,努力做到计算机技术推助、服务于专业。[4]

(三)课堂上采用学生演示、共同讨论交流等多种学习方式

通过对学生水平的摸底,总结出学生掌握得不是太好或者没有掌握的具体知识点,这些就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教师先针对学生整体存在或大多数学生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去讲解,讲完后随机抽取学生通过云机房给大家演示,学生演示完毕后再共同讨论评价,提出演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大家讨论解决。这样老师就能很轻松地了解到学生上课的听课情况、掌握程度。例如,在讲到病例报告的生成、药品管理与查询等具体案例时,让每个学生自主设计,然后大家一起相互提优缺点,共同探讨,取长补短,师生共同进步。这样不但促进了大家的学习动机,而且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和设计理念。这样的学习使学生印象更深,锻炼了学生的自信,使枯燥乏味的讲解变得轻松有趣,也促进了学生主动的意识,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通过以上设计,每一个学生都真正地参与到教学当中,学生不再是知识的单方面的接受者。比如,在演示这个环节,应尽量给每个学生一次机会。学生演示的过程需要自己独立思考、自己设计,将自己最好的一面呈现出来,这对其自身语言表达能力等综合能力也是一个很好的锻炼,也起到了全方位、综合素质培养的作用。[5]

(四)课后学生回看视频

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网上慕课、微课、精品资源共享课等多类教学资源大量涌现。怎样有效地利用这些资源,将线上学习资源与线下课堂教学有机结合,改善教学环境,提高教学效果,是至关重要的。我们通常将上课内容录成视频,分享到学习通平台上。学生若在课堂上没有搞懂,可以回看视频,在平台上留言进行相互讨论。对于操作水平较高的学生,在课后会借助一些网上资源,设置较难的内容及提高型练习题,由学生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完成。[6]这样也促成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动机,挖掘出部分学生的潜力,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五)作品共享

“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有些学生的作品从设计到完成做得非常好,我们可以把这些好的作品共享到平台上供大家借鉴。对这些学生可以加分奖励,激励其取得更大进步,鼓励其帮助其他学生,共同学习共同进步。这比教师直接教学生效果要显著得多。

三、教学效果评价

(一)同行的评价

教改完成后,学校让授课教师公开教学3~4次,请学校的专家与同行教师进行评课。大家一致认为这次教改突破了原有的以教师为主的讲授式教学,改为以学生为主角的讨论式教学。学生在课上积极发言,提出问题,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学生之间相互讨论,相互帮助,共同进步;课后回看视频巩固等。所有这些,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思考问题的意识。

(二)学生的评价

很多学生在评教系统中反应,教改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有发言的机会,能表达出自己的观点、想学哪方面的知识、哪些知识点掌握得不够清楚,能在讨论中取长补短。这些在之前的教学中是没有的。

(三)成绩的评价

教改前,学生成绩的来源比较单一,最后一次考试成绩最重要。但现在的成绩是由多项成绩组成的综合成绩,如平时出勤情况、课堂表现成绩、章节测试成绩、作品展示、期末测试成绩等,如表1所示。

教学在考核上是多维的,这样的考核才更加合理。每一项、每个章节,理论知识点和实操知识点都计入综合成绩,更加客观公平。成绩也更具稳定性,不会因为一次考试失误而导致最终没有成绩的情况。以2020级高职护理10班为例,教改前后学生成绩的情况如表2所示。

从同行的评价、学生的评价和学生成绩反映出,此次教改具有一定的成效,培养了学生勇敢提出问题、独立思考问题、讨论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充满了学习动力。

参考文献:

[1] 虞凯.五年一贯制中高职衔接培养模式有效路径探索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3):3-4.

[2] 权洁,李森.中高职计算机专业一体化人才培养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4(17):184-185.

[3] 王瑛淑雅.计算机基础课程理實一体化教学模式——高职院校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J].计算机教育,2010(1):128-131.

[4] 范潇允.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理实一体化教学探究[J].福建电脑,2012(8):32-33,68.

[5] 李光辉,刘伟,邱鹏瑞.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探索[J].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3):89-92.

[6] 闫广芬,张栋科.“互联网+职业教育”体系架构与创新应用[J].中国电化教育,2016(8):7-13.

猜你喜欢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
掌握学情,提高计算机基础教学效率
《计算机应用基础》微课设计与制作实践
中职学校会计专业《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任务驱动和专题式相结合教学法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应用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