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乡一体化背景下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研究

2022-07-10李慧萍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22年6期
关键词:文化服务标准化建设城乡一体化

李慧萍

关键词:城乡一体化;公共图书馆;文化服务;标准化建设

摘 要:文章介绍了城乡一体化的概念,指出了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内涵和表现形式,分析了城乡一体化背景下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现状,围绕新时期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目标提出了若干建设策略,旨在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中图分类号:G25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88(2022)06-0015-03

通过多年努力,我国基础文化事业取得了一系列成就,公共图书馆作为社会文化教育的主要场所,在文化建设中起到了关键作用。长期以来,受政治、经济、观念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城乡之间在文化服务事业方面存在明显差异。目前,乡村民众的受教育水平普遍提升,对于文化服务的诉求也呈现出多样化、网络化的特征,因此,公共图书馆应重视民众文化需求,在城乡一体化背景下统筹资源配置,优化服务环节,充分彰显自身文化服务的公益性、便利性、均等性特征,切实保障民众的基本文化权益,促进公共文化事业的稳定可持续发展。城乡一体化背景下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应立足于本馆和区域民众实际需求,分析影响城乡文化服务不均衡的症结所在,制订科学系统、可操作性强的发展改革规划。

1 城乡一体化与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概述

1.1 城乡一体化

城乡一体化包含的内容十分宽泛,涵盖了社会、经济、生态、文化等各个层面,强调城乡之间统筹资源、协调分工、加强协作,共同谋求最佳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改变长期以来形成的城乡二元经济和社会结构[1]。城乡一体化是一个国家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必須经历的重要阶段,旨在逐步解决民众的物质诉求、精神文化诉求,逐步塑造吃饱穿暖、有文化素质的城乡居民,更重要的是让乡村地区民众发生思想转变,逐步接受文化教育,进而逐步在生活生产方式、行为理念、文化修养等方面发生变化,与城市居民保持平衡。长期以来,城乡二元结构使城乡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差距明显,即使在当前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相差不大的背景下,城乡文化服务依然存在较大差距,民众文化素养也存在较大差别,因此要实现城乡一体化,首先应实现文化服务均等化。作为公共文化教育的重要场所,公共图书馆具有实施社会教育、传播优秀文化和构筑学习交流平台的重要作用,在城乡一体化的宏观发展格局下,图书馆可以通过一系列的改革举措集中自身优势资源,将优秀文化向乡村地区输送,提升乡村地区民众的文化素养,缩小与城市人口的文化差异,进而促进城乡文化平衡发展。

1.2 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

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是指由国家或地区公共图书馆通过合作方式提供的图书馆服务的总和[2],目前我国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表现形式有实体图书馆、总分馆系统、图书馆联盟等。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不仅强调区域内的图书馆,更加注重图书馆服务和各类服务平台的联合,强调以合作的形式降低文化服务成本,实现各图书馆之间的资源共享、信息互联,从而提升文化服务质量。从当前我国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实施角度看,整个服务体系在纵向上分成了六级,自上而下分别是国家级图书馆、省级图书馆、市级图书馆、县(区、县级市)图书馆、乡镇(街道)图书馆、村(社区)图书馆。同一级别体系在横向上包含了馆藏资源、管理制度、技术支持、服务流程、评价监督等较多元素[3]。城乡一体化背景下,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需要在纵向上加强沟通协调,在横向上加强制度建设,优化服务环节,因此,成熟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构建是一项复杂系统的工程,需要经历长时间的发展过程。

2 城乡一体化背景下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现状

2.1 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现状

2018年,国家正式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规定了总分馆体系的具体服务内容,旨在促进公共文化服务向城乡基层延伸发展。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城乡一体化已经成为当下国家推进的重点项目之一。但从宏观角度分析,由于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提出较晚,不同地区图书馆建设进程不一致:东部沿海地区建设进程较快,西北部地区建设进程较慢,加之图书馆行业尚未对服务体系建设进行系统性发展布局,导致很多图书馆按照自身构想进行改革和建设,整体发展规划的综合性较差,缺乏布局系统性和持续性[4]。从个体角度分析,乡镇级公共图书馆的管理理念较为滞后,文化服务理念、服务方式、服务内容、业务水平等均有待提升,具体表现为乡镇级图书馆藏量不足、馆藏结构不合理,阅读推广效能不高,图书借阅量少、借阅率低,数字化服务设备故障率偏高等。

2.2 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必要性分析

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是立足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平衡区域内文化服务差异,促进文化服务均等化的重要举措,坚持推进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能够有效推进乡村地区社会文化建设,提高区域内文化资源利用效率,推动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首先,坚持推进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能够有效缩小区域内乡村和城市人口受教育程度的差距,促进较为落后地区人口积极改变思想观念,提升文化素养。其次,公共图书馆是乡村地区民众文化教育的主要场所,应通过一系列举措寻求上级图书馆资源和业务支持,从而丰富阅读推广内容和形式,吸引更多民众到馆借阅或享受线上文化服务,提升馆藏文化资源利用率,优化社会教育成果[5]。建设成熟后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将会以标准化、均等化的服务覆盖区域内的乡镇,打通公共文化服务与民众的最后一公里;图书馆的社会影响将不断扩大,公共图书馆的内部治理结构也会逐步趋于现代化,成为区域内民众的学习中心、休闲中心和社区中心[6]。

3 城乡一体化背景下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要求与特征

3.1 城乡一体化背景下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要求

城乡一体化对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提出以下新要求:首先,由于长期以来我国城乡文化基础设施差距明显,导致某些文化服务无法开展,因此必须加强乡村地区的基础文化设施建设,巩固农村地区的文化教育基础,推动城乡一体化进程顺利实施;其次,提升文化资源的流动率和共享率,二元文化结构下的乡村地区无论在资源配置还是政策导向上都较为薄弱,所以在公共图书馆文化体系的建设过程中应通过促进资源和人力整合的方式,提升乡村地区文化资源的流动率和共享率,满足乡村地区人口的文化需求,保障民众文化权益的均等性[7];再次,虽然当前城乡之间的物质生活水平差距很小,但在生活理念和文化修养上相差悬殊,很多乡村人口没有机会接触公共图书馆或很长时间才能到馆一次,因此,相关部门应下大力气确保乡村民众能够切实共享“无差异”的文化服务,在文化上推动城乡一体化进程。

3.2 城乡一体化背景下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特征

城乡一体化背景下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呈现出以下基本特征:首先,以政府为主导进行系统规划。该背景下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在区域政府的主导下稳步推进,政府是各级服务体系的责任主体,对应的领导、推进、保障和管理均由政府牵头主导。其次,资源多级投入,统筹管理。建设成熟后的乡村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由市、县、镇三级进行文化资源投入,各分馆的资源由总馆负责统一分配,实行通借通还,同时在纵向上由上级图书馆为乡村图书馆服务提供系统业务指导,精准支援,协助推广。再次,资源高度共享。增加乡村地区的基础文化设施,强化数据共享,可以使乡村公共图书馆数字资源量与市级公共图书馆相同,从而让乡村居民享受到便捷、均等、优质的文化资源。最后,线上线下相结合,服务形式新颖。目前,公共图书馆的数字化、智慧化进程不断加快,乡村公共图书馆的纸质文献虽不能与市、县级公共图书馆相比,但可以通过云服务等形式进行资源和服务的互联互通、共建共享,进而提供与市、县级公共图书馆相同的文化服务[8]。

4 城乡一体化背景下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研究

4.1 制订系统化发展规划,构建区域内立体化服务体系

领导层应根据当前国家法律法规、行业规定、馆内实情和读者需求认真研判当前文化服务需求要点,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正确发展路径,并据此构建立体化、多元化的文化服务体系,在纵向上使市级图书馆充分发挥资源调配、业务指导的枢纽和辐射作用,对区域内资源进行统一优化配置,同时加强同级别公共图书馆之间的互联互通或进行跨区域、跨行业合作,寻求多方共赢的合作模式。在实施过程中,公共图书馆应充分考虑建设实际和需求要点,具体而言应做好以下几点:首先,建立多级别的总分馆制网络体系,市级公共图书馆应向乡村公共图书馆提供文化资源,实现统筹管理;其次,加强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与高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等的合作,实现自身文化服务的延伸,同时提升文化服务质量;再次,通过网络技术和阅读推广等手段提升现有文献流通率和借阅率,让文化资源流动起来,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价值。

4.2 加强数字资源建设,带动区域文化资源流通

城乡一体化背景下的乡村公共图书馆应着力加强自身数字化转型工作,提升自身数字化服务水平。对于当前的乡村公共图书馆而言,可操作性较强的措施包含以下几条:一是向市级公共图书馆寻求业务指导和人才支持,对自身已有特色文献资源进行数字化处理,共享总館数字化服务平台;二是在乡村地区开展形式多样的数字化阅读推广,帮助乡村群众掌握数字化阅读方法,使其能够使用手机、电脑能移动设备进行文献检索;三是加强乡村人口阅读信息的收集与调查,对获取的数据进行深度挖掘,了解乡村地区民众的阅读偏好和服务需求,精准推送对应的文献资源,实现精准服务;四是本着“互利互惠,开放共享”的基本理念,倡议高校、科研院所等加入公共文化服务中。资源的交流与共享是乡村公共图书馆服务于民的前提,将实体图书馆和数字化服务平台相结合,能够为乡村地区民众提供更加广阔的文娱空间,带动区域内文化资源快速流通。

4.3 重视体系内服务创新,推进自身标准化建设

乡村公共图书馆正在从传统环境迈向开放、创新的新环境。只有以时代需求和读者要求为向导,在服务理念、内容和手段上不断创新,并在实践中进行绩效评价,才能为乡村地区民众提供更高质量的文化服务。标准化建设是乡村公共图书馆现阶段的重要任务之一,在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发展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公共图书馆的标准化建设指制定一套合理的标准体系用于规范图书馆的建设工作、业务管理、服务流程及绩效评价,提升图书馆内部的合作水平,促使自身文化服务效能最大化。具体而言,公共图书馆的标准化建设包含组织架构、经费保障、服务流程、评价标准等内容。就建设标准化而言,其包含了基础设施、资源配置、人才支撑、技术应用和资金保障等;业务管理标准化包含制度构建、人才配备、业务模型、信息反馈等;服务流程标准化包含咨询指导、基础服务、特殊服务、信息反馈等;绩效评价包含评价范围、评价标准、奖惩措施等。乡村公共图书馆应正确把握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方向,逐一落实体系标准化建设内容,进而形成一套科学系统、规范高效的服务体系。

5 结语

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乡村地区物质生活水平提升显著,但精神文化水平与城市差距仍然较大,因此,深入分析城乡文化服务二元结构存在的症结,明确乡村公共图书馆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目标是促进城乡文化均衡发展的必要之举。在具体的建设过程中,图书馆只有着眼长远,科学布局,锐意创新,才能促进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岩,王丽芹.公共图书馆联合借阅服务体系建设研究:以鞍山地区联合借阅服务体系建设为例[J].图书馆学刊,2021(3):9-12.

[2] 江洪,刘硕.城乡一体化背景下黑龙江省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研究[J].绥化学院学报,2020(12):143-145.

[3] 李东来.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发展新阶段的认知与思考[J].国家图书馆学刊,2019(5):89-92.

[4] 宫平.我国图书馆体系化研究的演化路径及特点[J].国家图书馆学刊,2019(4):89-98.

[5] 张兆宇.城乡一体的公共图书馆建设与服务策略研究[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9(5):27-29.

[6] 王爽.中小型公共图书馆区域协作的探索与发展:以营口地区图书馆阅读推广实践为例[J].图书馆学刊,2018(12):86-89.

[7] 张兆宇.城乡一体化图书馆服务现状影响因子研究:以大庆市为例[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9(2):297-298.

[8] 沈红梅,鲁祎.打破“篱笆墙”的公共图书馆:城乡一体化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嘉兴模式”实践与探索[J].图书馆研究与工作,2018(10):6-13.

(编校:周雪芹)

猜你喜欢

文化服务标准化建设城乡一体化
论公共图书馆开办主题展览馆的必要性
农村应急广播系统“四化”建设初探
我国农民工社会政策的演变路径探析
油气储运标准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
以共享发展理念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