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速康复外科措施对结直肠癌患者术后CD3+、CD4+、CD8+、CD4+/CD8+水平与预后的影响

2022-07-09梁玉兰吴川市人民医院新生儿科广东吴川524500

吉林医学 2022年4期
关键词:外科直肠癌常规

梁玉兰 (吴川市人民医院新生儿科,广东 吴川 524500)

结直肠癌是一种源于大肠腺上皮的恶性肿瘤,多发于中老年群体,患者主要表现为便血、腹痛和里急后重[1-2]。结直肠癌在临床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而有效的手术治疗是提高此类患者生存率的关键。但由于手术会给患者机体造成一定创伤,术后各项功能恢复会直接影响到预后[3]。因此,加强护理干预对促进患者术后康复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常规护理对结直肠癌手术患者较缺乏针对性,无法达到促进患者术后康复目的。加速康复外科措施是一种以“加快术后康复”为核心的护理方案,其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中[4]。本研究将该护理方案应用到结直肠癌患者中,旨在探究其对患者术后CD3+、CD4+、CD8+、CD4+/CD8+水平与预后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9年1~12月在本院行手术治疗的43例结直肠癌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常规组(21例)和研究组(22例)。常规组:男11例,女10例;年龄45~73岁,平均(58.37±8.65)岁;结肠癌14例,直肠癌7例;TNM分期:Ⅰ期6例,Ⅱ期10例,Ⅲ期5例。研究组:男13例,女9例;年龄47~72岁,平均(58.20±8.61)岁;结肠癌15例,直肠癌7例;TNM分期:Ⅰ期7例,Ⅱ期11例,Ⅲ期4例。两组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经病理检查证实为结直肠癌者;②TNM分期为Ⅰ~Ⅲ期者;③无消化道梗阻,且具有手术治疗适应证者;④患者及其家属对此次研究均知情,且已经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病理性肥胖者;②近6个月内使用过免疫抑制剂或增强剂者;③合并感染性疾病者;④存在精神疾病既往史者。研究已获得院伦理委员会审批。

1.2方法: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即术前3 d,指导患者开展流质饮食,术前12 h禁食,术前8 h禁水。在术前一晚和手术当日早晨,进行肠道准备工作。术中护理人员协助麻醉医师开展静脉全身麻醉。术后遵医嘱予以患者服用镇痛药物,并密切观察其各项生命体征,进行常规饮食指导。

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研究组采用加速康复外科措施,具体方法如下:①术前:对患者进行个体化全面性评估,开展直肠癌、相关手术、注意事项、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等健康知识宣教。为患者讲解减轻疼痛的方法和技巧,加强与之沟通交流,缓解其紧张、焦虑及不安等负性情绪。术前6 h指导患者禁食,术前2 h禁水,不开展肠道准备和留置导管。②术中:护理人员配合麻醉医师开展静脉全身麻醉和连续硬膜外麻醉。密切监测患者各项生命特征,对输注的液体提前预热,手术室温度维持在24℃左右,湿度维持在50%。使用毯子覆盖患者头部和四肢,避免四肢体温过度流失。③术后:术后遵医嘱早期予以患者缓泻剂和促动力剂;对患者疼痛进行评估,并实施持续静脉泵镇痛。术后1 d内予以患者拔除引流管,鼓励患者早期进行功能锻炼、下床活动等。术后予以患者空腹肠内营养剂乳,并指导患者饮水。加强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了解其心理变化情况,针对术后负性情绪明显者,护理人员需耐心倾听患者诉说,了解其心理需求,并采取针对性疏导措施。密切观察患者的切口和吻合口情况,定期进行换药、清洁,以保持切口局部皮肤干燥、清洁。

1.3观察指标:观察比较两组术前1 d和术后7 d的免疫功能、术后恢复指标和并发症发生率。免疫功能:在术前1 d、术后7 d,采集患者晨起空腹静脉血4 ml,由专业检验人员采用酶联免疫斑点测定患者的CD3+、CD4+、CD8+水平,并计算CD4+/CD8+。术后恢复指标:术后,记录患者的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首次进食时间和首次排便时间。并发症: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的切口感染、吻合口出血、肠梗阻、泌尿系统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情况。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t及χ2检验。

2 结果

2.1两组免疫功能比较:术前1 d,两组的CD3+、CD4+、CD8+、CD4+/CD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7 d 的CD3+、CD4+、CD4+/CD8+均明显高于术前1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D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研究组的CD3+、CD4+、CD4+/CD8+均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的CD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免疫功能比较

2.2两组术后恢复指标比较:研究组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首次进食时间和首次排便时间均明显短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术后恢复指标比较

2.3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n(%)]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饮食结构的改变,结直肠癌的临床发病率越来越高,而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也越来越多[5-6]。如今,如何促进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康复也成为临床护理的研究热点。

加速康复外科措施通过利用现代麻醉、镇痛和营养支持等,借助循证医学证据来优化围术期护理措施[7-8]。缩短术前禁食时间,能保持患者机体营养供应,使其免疫功能受影响小。术后采用现代麻醉技术,并实施保暖措施,能减轻患者术中应激反应,使其机体耐心性良好。术后早期肠内营养、饮水干预,能及时为机体输送营养物质,使患者机体免疫功能维持平衡[9]。据本次研究表明,两组术后7 d 的CD3+、CD4+、CD4+/CD8+均明显高于术前1 d;而CD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7 d,研究组的CD3+、CD4+、CD4+/CD8+均明显高于常规组,而两组的CD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见,加速康复外科措施能有效提高结直肠癌患者术后的免疫功能。

在加速康复外科措施中,术中通过一系列措施来减轻患者机体应激反应,能使患者机体拥有一个良好恢复条件。术前为予以患者留置胃管、尿管等,能有效减少对胃肠道的影响。术后予以患者缓泻剂和促动力剂,则能加快其胃肠道功能恢复[10]。在本次研究中发现,研究组的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首次进食时间和首次排便时间均明显短于常规组,可见,加速康复外科措施能促进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康复。此外,当患者术后胃肠道恢复加快、免疫功能提高时,则能有效减少肠梗阻的发生概率;术后早期拔除引流管和术前未留置尿管,能在一定程度上预防泌尿系统感染;且术后加强切口和吻合口护理,能有效避免切口感染,预防吻合口出血。故在本次研究中发现,研究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

综上,将加速康复外科措施应用到结直肠癌患者,能有效提高其术后免疫功能,并加快术后恢复,减少并发症发生。

猜你喜欢

外科直肠癌常规
MRI在直肠癌诊断中的价值及预后的应用研究
常规之外
多晒太阳或可降低结直肠癌发病率
早期结直肠癌患者凝血指标异常及其临床意义
《中国整形与重建外科(英文)》
基于U-net的直肠癌肿瘤的智能分割
探讨常规课的高效课堂
紧急避孕不是常规避孕
别受限于常规
《腹腔镜外科杂志》征稿、征订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