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效果探讨
2022-07-09佟月华
佟月华
冠心病与高血压是两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研究显示[1],高血压和冠心病可长期共存,且高血压会明显增加冠心病发病几率。临床治疗遵循先控制血压,再进行冠心病治疗的原则[2]。主要选择α 受体阻滞剂、钙离子通道阻滞剂(CCB)、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RB)和利尿剂等药物进行治疗,但长期治疗会导致耐药性增加,并增加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而影响疾病控制及预后质量的提升。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属于CCB 与新型原酶抑制剂的结合体[3],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且取得显著疗效。本文再次对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 年2 月~2021 年2 月本院收治的60 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电脑随机法分为A 组和B 组,各30 例。A 组男女比例17︰13;年龄46~79 岁,平均年龄(63.65±6.70)岁;病程1~12 年,平均病程(6.24±2.15)年。B 组男女比例16︰14;年龄48~80 岁,平均年龄(63.94±6.83)岁;病程1~13 年,平均病程(6.60±2.30)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标准:①与世界卫生组织(WHO)中高血压冠心病诊断标准相符;②签署知情文件;③患者沟通且依从性良好。排除标准:①合并精神疾病;②合并恶性肿瘤及其他严重器质性病变患者;③药敏史患者;④中途退出研究患者;⑤临床病史资料并不全患者。
1.2 方法 A 组患者给予氨氯地平[辽宁康博士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93447,规格:5 mg(按氨氯地平计)×60 片]治疗,初始剂量为5 mg/d,若无效增加1 倍剂量,1 次/d 口服,最大使用剂量≤10 mg/d。B 组患者给予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Pfizer Manufacturing Deutschland GmbH (Betriebsstatte Freiburg),国药准字J20171045,规格:5 mg/10 mg×7 片]治疗,初始剂量为5 mg/d,1 次/d 口服;根据病情控制情况可逐渐增加至10 mg/次。两组均持续治疗3 个月。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①治疗前后血压水平,包括SBP 及SDP;②心功能指标,包括CI、LVEF、LVESD、LVEDD。③心绞痛发作情况,包括心绞痛发作频率及持续时间;④不良反应率,包括心悸、头晕、面色潮红。⑤临床疗效,疗效判定标准 :以血压正常且稳定,心功能改善≥2 级,症状基本消失为显效;血压明显改善,心功能改善>1 级,症状得到缓解为有效;血压控制效果不佳,心功能及症状未改善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 B 组总有效率为96.67%,其中治疗显效19 例,有效10 例,无效1 例;A 组总有效率为80.00%,其中治疗显效13 例,有效11 例,无效6 例。B 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A 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n,%)
2.2 两组治疗前后血压水平对比 治疗前,B 组SBP、SDP 与A 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B 组SBP、SDP 均显著低于A 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压水平对比(,mm Hg)
2.3 两组心功能指标对比 B 组CI、LVEF 均大于A 组,LVESD、LVEDD 均小于A 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心功能指标对比()
表3 两组心功能指标对比()
注:与A 组对比,aP<0.05
2.4 两组心绞痛发作情况对比 B 组心绞痛发作频率少于A 组,心绞痛持续时间短于A 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心绞痛发作情况对比()
表4 两组心绞痛发作情况对比()
注:与A 组对比,aP<0.05
2.5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B 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其中发生头晕1 例,面色潮红1 例;A 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6.67%,其中发生心悸1 例,头晕4 例,面色潮红3 例;B 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A 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320,P=0.038<0.05)。
3 讨论
研究显示[4],高血压会增加血液流动对血管壁的压力,对血管壁造成冲击,且血压越高对于血管壁的冲击越大。冲击可造成心脏破口及血管内皮损害,且这种损害可以造成血液里脂肪、脂质进入到血管内皮,长期的脂质积累可造成血管壁斑块形成,导致血管壁变窄,最终形成血栓积累,致使冠心病发生[5]。因此,高血压是导致冠心病的重要独立危险因素[6]。随着生活习惯及饮食习惯改变,老龄化进程加快,导致现阶段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发生率逐渐提升,并有年轻化趋势[7]。
高血压合并冠心病临床应先进行降压治疗,然后再治疗冠心病。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包含氨氯地平(5 mg)和阿托伐他汀(10 mg)两种药物,将钙通道阻滞剂与降脂药物进行组合。氨氯地平作为CCB 类最具有代表的一类降压药物,可通过抑制钙的流动而达到舒张血管的作用,通过扩张冠状动脉和肾动脉起到降低血压的作用,且对轻、中度高血压均适用[8]。同时,氨氯地平半衰期长达35~50 h[9],是分子长效降压药,每天服用1 片即可降低血压,并维持>24 h。而阿托伐他汀钙片属于3-羟基-3-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是临床常用降脂药物之一,可抑制肝脏内HMG-CoA 还原酶和胆固醇的合成,从而降低血浆中胆固醇和脂蛋白的水平。同时还具有抗炎、抗氧化、改善内皮功能、抗动脉硬化、减少斑块负荷、稳定斑块等种功能。尽管两种药物在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中具有显著疗效,但两个药物单独使用会增加多种不良反应[10]。如氨氯地平长期服用会出现浮肿,尤其是下肢浮肿或颜面部浮肿等,少部分患者还会出现牙龈增生。阿托伐他汀会导致肝酶损伤,出现转氨酶升高或肌肉酸痛、无力且伴有肌酸激酶升高。而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作为两种药物结合体,不仅可在起到降压和降血脂的双重功效,同时能保持血压平稳,并控制胆固醇,促进血管斑块消失。同时,阿托伐他汀钙片还可以增加血管壁对氨氯地平扩血管作用的敏感性,提高氨氯地平的降压作用,进而有效减少药物治疗对血管的损伤程度,同时对肾脏也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极大提高了临床治疗的安全性与有效性。且两种药物合成复方制剂服用也更为方便。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B 组总有效率高于A 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B 组SBP、SDP均显著低于A 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 组CI、LVEF 均大于A 组,LVESD、LVEDD 均小于A 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 组心绞痛发作频率少于A 组,心绞痛持续时间短于A 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 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A 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进一步证实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具有显著治疗意义。
综上所述,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疗效确切且安全性较高,可稳定患者血压水平,并积极改善与提升心功能,值得广泛应用与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