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卫作战背景下海警舰艇生命力及损管措施探讨
2022-07-09钟芳明
钟芳明
(武警海警学院 机电管理系,宁波 315801)
1 引言
海警舰艇是海警部队履行职责的重要装备,是舰员工作和生活的主要平台。确保舰艇自身的安全和舰艇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对于海警部队有效履职具有重要意义。海警舰艇无论是在停泊期间因管理不当导致舱室起火、进水,还是航行中发生碰撞、装备故障等引发灾害事故,亦或是维权执法过程中遭到抵抗甚至攻击等,都可能给舰艇安全带来威胁。我们把舰艇抵抗各种灾害、最大限度地保持和恢复其航行与执行任务的能力,称为舰艇生命力。
2021年2月1日施行的《海警法》第83条规定:海警机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武装警察法》等有关法律、军事法规和中央军事委员会的命令,执行防卫作战等任务。防卫作战可以定义为以防御为目的的战斗,此前海警舰艇传统的职责主要是近海执法、打击海上违法犯罪活动等。由于执法对象的特点以及任务性质,执行任务过程中海警大多处于优势地位,大多数情况下基本上处于可控状态,舰艇自身安全不会面临很大威胁;而执行防卫作战任务则不同,面对的主体、舰艇类型、武器、对抗的形式和强度等方面都存在明显差异,对舰艇生命力构成更大挑战。
海警舰艇参与防卫作战,可能遭受各种类型作战武器的攻击,包括来自空中、海面和水下的导弹、炮弹、水雷和鱼雷等的袭击。这些武器造成的破坏形式可能是弹药爆炸产生的强烈冲击波造成舰体结构完整性损伤,也可能是高速弹壳对舰体钢板的击穿、装备的损伤以及人员的杀伤,还可能是弹药爆炸产生的高温引起舰艇火灾等,对舰艇的安全带来极大的威胁。见图1。
图1 “谢菲尔德”号中弹起火
2 防卫作战可能遭受的损害类型
2.1 舰体破损进水
导致海警舰艇破损进水的原因,可以是舰艇底部或舷侧遭受弹药攻击舰体水线以下出现破损,也可以是舰艇航行过程中触礁、搁浅以及发生撞击等。
舰艇舱室破损进水带来的危害,主要包括:(1)主动力和电力系统因为进水而损坏,影响全舰设备正常运行;(2)舰艇产生大幅横倾,影响武器设备作战效能、动力设备工作效率以及人员行动;导致舰艇抗风浪能力降低,适航性恶化;(3)多舱进水可能导致舰艇因储备浮力丧失而沉没,或因稳性不足而倾覆;(4)舰体重要的结构损伤,导致舰艇因总纵强度不足而断裂甚至沉没。
2.2 舰艇起火爆炸
弹药爆炸瞬间产生的高温可引燃舱内可燃物质,包括各种电气设备及附属线路中的橡胶件、油柜中油料、舰艇装饰材料以及舰员生活用品中所包含的可燃物质等。
舰艇火灾的危害很大,主要体现在:(1)重要装备因火灾损毁无法工作,导致舰艇动力及电力系统瘫痪;(2)火灾引起的高温导致船体结构,强度下降;(3)火灾蔓延引起舰艇自身弹药爆炸;(4)火灾高温及烟气引起舰员伤亡。
2.3 技术装备损害
舰艇机舱动力机械、电力设备、舵装置等重要技术装备对于舰艇航行和执行任务具有重要意义,这类技术装备遭遇损害将极大地影响海警舰艇顺利执行任务。主要危害体现在:(1)主动力装置受损导致舰艇失去动力;(2)电站等电力系统受损引起全舰失电;(3)舵机装置、导航设备等受损导致舰艇航行控制失效等。
2.4 舰员伤亡
海警舰员需要面对更加恶劣的战场环境和更高的人员伤亡概率。这种伤亡可能来自起火爆炸条件下的高温伤害或烟气的窒息作用,弹药爆炸产生高速弹片的物理杀伤,以及舱室进水被淹甚至舰艇沉没导致的人员淹亡等。
3 保障舰艇生命力的措施
保障舰艇生命力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它要求包括舰艇建造部门、舰艇指挥管理机构以及舰员在内的各方面高度重视。概括来说,保障舰艇生命力的措施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
3.1 结构设计方面的措施
舰艇在设计、建造过程中,充分分析舰艇可能遭遇的损害类型、特点及损害后果等;在此基础上,对舰艇结构进行科学设计,达到提高舰艇存活力的目的。比如:典型的防沉结构,包括:划分水密区划、双层底、压载舱、首部骨架加强等;典型的防火设计,包括:使用隔热材料建立防火区,合理控制机舱、弹药库热源,限制使用可燃材料等;在提高技术装备生命力方面,包括:动力装置采用双机舱布置,供电系统采用双电站设计并由两舷供电,舵机控制机构中增加人力舵装置等;此外,有关舰艇建造规范的文件中要求舰艇必须配备高效且易于操作维护的抗沉、灭火及救生装备器材等,供舰员在处置舰艇灾害或逃生时使用。
3.2 日常管理方面的措施
舰艇日常管理以及规章制度的有效执行,是保障舰艇生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舰艇特殊的结构设计为舰艇自身安全打下了物质基础,而当损害发生时该结构设计能否发挥应有作用,有赖于舰艇的日常维护水平。比如:舰体水密结构的定期检查维护、抗沉和灭火装备器材的定期检查测试、重要技术装备的应急处置训练以及舰艇日常的装载状态等,这些日常工作对于保证舰艇结构设计上的措施在舰艇损害发生时发挥作用非常关键。比如:在多起舰艇火灾实例中,由于水消防系统缺乏维护导致无法为全舰提供用于灭火的海水;手提式灭火器由于长期未检查更换,因钢瓶内气压不足而无法喷出灭火剂;水密门未按规定关闭导致海水在舱内蔓延等。此外,有关舰艇安全的规章制度能否有效落实,对于预防舰艇损害发生、保持舰艇处于良好的生命力状态具有重要意义。日常管理方面的措施,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落实舰艇值班制度;
(2)落实舰艇安全有关的规章制度,杜绝安全隐患;
(3)定期维护全舰损管装备器材,确保随时可用;
(4)定期检查、维护舰体结构,确保坚固和水密;
(5)合理装载,保持舰体处于良好的不沉性状态;
(6)预先制定各种预案并组织训练。
3.3 舰员的损管行动
舰艇发生损害时,舰员的损管行动是保障舰艇生命力的重要手段。我们把舰艇发生损害后,舰员采取措施预防、限制和消除舰艇损害,保持和恢复舰艇生命力的行动,称为舰艇损害管制,简称舰艇损管。它要求在损害出现时,全体舰员迅速到达指定部位,在损管指挥员的统一指挥或者按照有关条令规定的处置行动要求下,充分运用舰艇损管装备器材,迅速处置损害、限制损害蔓延并消除损害的不利影响。
舰艇损管的实质是舰艇硬件资源与人力资源有机结合。有效的损管行动离不开舰艇合理配备损管装备器材,离不开全体舰员良好的军事素养、顽强的战斗作风以及熟练的损管技能。
4 做好舰艇损管工作的几点建议
由上论述可见,随着海警舰艇使命任务的拓展,舰艇自身安全面临的威胁不断增大。舰艇损管作为保障舰艇生命力的最后措施,正在逐渐受到海警各级训练管理机构以及舰艇主管的高度重视。笔者结合自身舰艇工作经历以及赴海警基层调研有关情况,就做好海警舰艇损管工作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提高舰艇备战训练水平
海警舰艇是海警履职的重要依托,海警舰艇训练水平直接影响海警履职能力。为此,舰员应当充分认清当前海警舰艇承担的使命任务,熟悉舰艇执行任务的特点和可能遭遇的斗争形式,高度重视并研究分析舰艇可能面临的威胁及舰艇可能遭受的损害,不断提高包括损管训练在内的舰艇训练水平。
(2)强化舰员的舰艇安全意识
随着海警职责使命的拓展,海警舰艇执法海域不断扩大,出海任务频次不断增加,维权执法和防卫作战过程中所面对的装备力量和抵抗形式上不断升级,都会引起海警舰艇自身损害的因素增加,舰艇自身安全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舰员无论在日常管理和执行任务过程中,必须切实提高舰艇安全意识,严格落实有关舰艇安全的各项规定,严格执行舰艇各项部署。
(3)提高舰艇损管训练水平
舰艇损管是一项操作性要求很高的行动,实践性非常强;损管技能的形成和提高不仅要求损管指挥员掌握全面的损管理论,还要求舰员在训练的过程中不断体会和积累经验,通过缜密的损管操练和操演,达到对舰艇损害以及处置行动的预先判断,做到心中有数。从笔者调研了解的情况来看,由于之前较长一段时间海警舰艇执行的任务主要为沿海执法,加上舰艇吨位普遍较小等原因,海警舰艇损管训练在组织实施体系、对损管训练的重视程度已经不能适应海警当前所承担的职责使命。海警部队需要从训练大纲、训练的组织实施和指导监督、损管训练装备和器材的完善以及训练设施的建设等诸方面,补齐短板,提高舰员和舰艇的损管训练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