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课在高职环境工程技术专业中的应用分析
2022-07-09岳文奇
岳文奇
摘要:随着信息化2.0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地位日益强化,慕课作为一种开放性的教学模式,能够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与个性化的教学评价,在高职教学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针对现有慕课“环境监测指标检测”,分析了慕课的真实应用情况,阐述了慕课实施过程中的优势与不足,最后提出了合理的优化建议。
关键词:高职;慕课应用;环境监测指标检测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22)05C-0022-04
在万物互联的今天,“互联网+教育”的新模式已经逐步取代了传统的教育方式,学生可以借助慕课平台随时随地探索新知、温习旧知,获取个人画像;教师可以依靠慕课平台整体把握学情、因材施教,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在高职环境工程技术专业的课程教学中,慕课同样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环境监测指标检测”是环境工程技术专业的必修课程,为学生将来就业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1]。在该慕课课程两年的使用时间内,结合行业企业最新标准和技术方法不断优化课程内容、丰富教学资源,逐步达成使用者的目标,并为环境工程技术其他课程的慕课建设提供了经验。
一、关于慕课
(一)慕课概述
慕课(MOOC),即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是“互联网+教育”的產物,是为了增强知识传播而由具有分享和协作精神的个人组织发布的、散布于互联网上的开放课程。
慕课以连通主义理论和网络化学习的开放教育学为基础,课程范围不仅覆盖了广泛的科技学科,比如数学、统计、计算机科学、自然科学和工程学等,也包括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绝大多数慕课课程都是免费对使用者开放的。
(二)慕课的重要性
慕课在使用过程中,兼具了大规模、在线和开放的特点,具备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第一,慕课能够支持庞大的受众群体。与传统线下课堂相比,慕课能够承载更大的学习群体。较之传统的上课、下课的学习模式,慕课的学习者能够根据自身的学习情况和要求,合理灵活地安排学习时间,突破了时空界限,提高了学习效率。
第二,慕课具有很强的包容性和共享性。学习者不受国籍、年龄、性别、职业的限制,均可以在慕课中获取需要的知识和技能。
第三,慕课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增强了学生交流互动的积极性。学生可以借助慕课平台,针对某个问题进行探讨,也可在线求助教师,强化了学生的学习主导地位。
(三)慕课使用过程存在的问题
在慕课的使用过程中,同样存在一些不足。首先,慕课的既定内容无法满足不同时期、不同需求的学生群体。由于慕课是提前录制好的学习资源,当不同学生群体遇到问题时,或是随着时代变革教学内容需要更新时,慕课无法像传统课堂一样做到实时更新与及时反馈。其次,慕课对学生的学习自觉性有较高的要求。缺乏传统课堂中教师的管理与鞭策,如何确保所有学生都能够自觉完成相关知识的学习,是慕课设计者需要考虑的问题。最后,慕课无法提供给学生沉浸式的学习感受和浓郁的学习氛围。课堂的沉浸感与亲切感,教师的言传身教,同样必不可少。
二、“环境监测指标检测”慕课的应用情况分析
由于慕课应用范围较广,笔者主要针对“环境监测指标检测”这门慕课在环境工程技术专业的应用情况展开分析。
(一)慕课功能分析
在慕课建设过程中,教师已经将“环境监测指标检测”课程所需要的教学资源,如微课、交互式动画、电子教材、国标、习题等,全部整合到慕课平台中,供学生随时开展针对性的自主学习,并可以通过讨论版进行交流探讨。平台除了整合资源以外,还有数据统计、教学管理等多种功能。
课前,学生登录平台查看项目任务单,观看微课、国标等资源,完成在线习题,并且上传该项目思维导图。教师通过平台统计数据分析,了解学生在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课中,学生在指标检测操作前,可以再次登录平台观看操作视频指导,明确操作步骤和规范。在操作遇到问题时,学生可以通过慕课平台讨论版进行讨论,或者借助慕课资源尝试解决问题。当所有学生完成检测操作后,可以将数据上传到慕课平台汇总,便于教师分析班级数据。
课后,教师结合学生各环节的实操以及慕课平台数据,进行综合评分。借助平台数据分析能力,教师能够及时了解全班对本项目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并可以与前期项目进行比较,便于开展教学反思和分析。学生也可以通过个人成长报告查看个人成长轨迹和全班平均掌握程度,及时调整学习状态和开展针对性的学习。
(二)慕课应用数据
在“环境监测指标检测”慕课应用过程中,共有5名专业课教师使用慕课,已经对环境工程技术专业4个年级共计150名学生开放,覆盖了“环境监测指标检测”上、下两个学期的课程内容。该慕课共设置了45个章节任务点及作业,学生均全员完成。4个年级学生累计章节学习次数共12179次,课程考核按照任务点学习、章节测验、作业、课堂参与度、考试5个纬度进行,学生通过率均为100%。
三、“环境监测指标检测”慕课应用成效
(一)多元评价提供有效反馈
学生在不同项目的学习过程中,展现出来的能力并非单一维度的数值反映,而是多维度、综合能力的体现,因此对学生学习评价应该是多方面的。
“环境监测指标检测”慕课应用过程中,从课前、课中、课后的不同时间维度,通过师生评价、生生互评、软件操作评价、平台评分等方式进行多元评价,见图1。最终生成的实验报告还会得到校企合作师傅的企业评价。通过主体多元化、内容多维化、方法多样化的评价体系,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有效的反馈。
(二)个人画像助力学生成长
慕课平台不但可以用于教学每个项目的知识,而且可以记录学生的成长轨迹。教师通过在慕课平台上合理设置内容,考核学生的通用能力与职业核心素养。学生登录慕课平台获得个人和班级整体的学习数据,比如学习时长、个人得分、班级均分、能力点获取情况等,生成个人画像。通过分析个人画像,整合课程数据,教师能够对每个学生的成长轨迹有清晰的认识,学生也可以针对自己的薄弱项做强化训练,见图2。
(三)课岗赛证有效融通
慕课的建设以课程为中心,依托行业发展,企业参与到慕课建设中,把职业岗位所需的知识、技能和职业素养融入专业教学中,推动课程内容、教学方式与生产实践的对接。拥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导师参与项目教学,录制教学指导视频,在部分项目中对学生进行实践引领,实现了教学内容和岗位内容的精准对接。以“1+X”水环境监测与治理技能等级证书为基本要求,以水环境监测与治理技能大赛为培优要求,将内容、技能评价标准融入慕课教学中。工作岗位、课程标准、技能比赛与技能等级证书之间相互融合,真正践行了“课岗赛证”融通的课程改革理念。
四、“环境监测指标检测”慕课的不足及优化建议
(一)“环境监测指标检测”慕课的不足
通过对“环境监测指标检测”慕课应用的跟踪调查,笔者发现“环境监测指标检测”慕课仍然存在一些不足。
一方面,慕课受众不够广泛。“环境监测指标检测”慕课目前服务对象主要针对学校的环境工程技术专业学生,尚未达到慕课大规模的标准。另一方面,慕课内容尚未对接“课岗赛证”融通的要求。目前慕课着眼于课程内容的完善和职业岗位内容的引入,在技能比赛、1+X证书对接方面还需提高。
(二)“环境监测指标检测”慕课优化的建议
第一,推动慕课的社会功效。慕课课程可以进一步推广至所有高职院校的环境工程技术专业教学中。同时,慕课课程内容可以进一步优化,对接“1+X”水环境监测与治理技能等级证书的备考环节,增设理论题题库以及仿真操作链接,提供更多的社会服务功能。
第二,录制直播课/见面课。后疫情时代,线上教学已经成为了一种常规的教学模式。慕课平台目前增加了直播课/见面课等功能,教学团队可以在课余时间录制相关课程,为学生提供非上课时间的线上学习机会,丰富慕课功能、扩大影响力。
基于慕课形式的“互联网+教育”模式,在将来定会更加普及,助力职业教育教学方式不断改进,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郑莎莎.“环境监测指标检测”慕课建设与应用[J].知识文库,2021(2):13-15.
责任编辑:陈钱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