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传统爆竹到现代电子鞭炮
2022-07-09李韵寒
李韵寒
一
在中国,逢年过节燃放爆竹是沿袭已久的传统民俗活动。“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这一妇孺皆知的诗句,展现出在燃放爆竹的背后,是一种中华民族历史根脉中的文化情结。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很多传承已久的民俗活动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燃放爆竹的民俗亦复如是。
相传为西汉东方朔所著的《神异经·西荒经》中,曾提到一种名曰“山臊”的人形怪物。因其常骚扰附近百姓,“人尝以竹著火中”。竹子由于火的燃烧而发出巨大的响声,令怪物害怕而逃走。到了南朝梁时期,宗懔撰写《荆楚岁时记》记载:“正月一日是三元之日……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以辟山臊恶鬼。”这里的“爆竹”指的也是竹子燃烧时因受热而发生爆裂的响声。这大概是“爆竹”一词的首次出现。
唐宋之际,源于炼丹术的火药技术已取得显著进步。火药除被用于军事,也逐渐成为民间制作鞭炮、烟花的原料,宋人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中有所记载。宋人不仅在节日里燃烧爆竹,还将其用于民间表演,可以说,这对中国人的精神领域和娱乐方式产生了重要影响。
燃放爆竹绝不仅是年俗中的一个基本要素,还逐渐渗透到中国人民日常生活的各种重要仪式中,例如:婚丧嫁娶、乔迁之喜、开业开工等。作为仪式中不可或缺的元素,燃放爆竹往往能将仪式的气氛引向高潮。换言之,倘若仪式中缺少了爆竹的民俗呈现,参与者就很难获得完满的心理满足感。正如民俗学家乌丙安所言,这一千年习俗的“文化色彩和文化震撼力是绝对不可缺少的,也是其他任何东西无法代替的”。
二
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国人的风俗习惯和思想观念也在现代化的进程中发生着剧烈的变化,对环境、安全等问题的关注使部分人开始思考燃放爆竹这一传统民俗的负面效应。近些年来,出于现代城市管理的需要,有关部门出台相关规定,限制或禁止燃放烟花爆竹。
然而,自“禁放令”颁布伊始,就面临着众多的质疑,每年因违反禁放规定而遭受行政处罚的案例也层出不穷。从文化的角度来看,这些质疑与案例的矛盾点,正是传统民俗的传承问题。伴随着社会舆论的环境,政府充分考虑了民情民意,这以2005年北京市有限解除禁放令为典型。对此,有学者评论:燃放爆竹的传统民俗是中国千百年历史积淀下来的文化遗产,“不应该用禁止的方式让人们忘却民族的文化传统和习俗”。
除通过政策调整来适应传统燃放爆竹民俗的现代转化外,逐渐适应了现代生活的人们,也在无法割舍传统民俗的情感矛盾中,艰难地寻找其中的平衡。因而,市面上产生了用以代替传统火药爆竹的电子鞭炮,并迅速走红,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也渐渐凝结出了新式鞭炮民俗。2013年2月6日,据某购物网站数据显示,最近的一周内,“搜索‘电子鞭炮’的人数与去年相比增长了465%,成交指数同比增长131%”,搜索结果也高达7595421件之多(《淘宝网“电子鞭炮”热卖》,《杭州日报》A12版)。与之相伴随的,是在重要场合使用电子鞭炮已成为一种广为群众接受的新式民俗,这亦可在各种短视频APP上屡见不鲜的分享视频中得到印证。
三
一方面,在我国的民俗文化中,爆竹美学,抑或是花炮美学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花炮美学的独特“在于以瞬间绽放所产生的声响、色彩、图形、气味、烟雾、火花等给人们营造一种壮丽的审美意境和艺术氛围,给人以欢欣愉悦和感动,从而满足人们特殊的精神生活需要”。现代电子鞭炮作为传统火药爆竹的替代品,具有声音、色彩、光芒的高仿真度。可以说在美学角度上,新式电子鞭炮与烟花的呈现有巨大差异,但基本实现了对旧式爆竹民俗的“复刻”。
另一方面,传统民俗的传承与发展对保持民族独特性、增加民族传统文化的认同具有正面效应,是维护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的重要资源。有学者认为:反对“禁放令”、保护民俗等的实质是宣扬民族传统民俗文化的认同,故而春节燃放烟花爆竹具有一定正当性。从这个角度来看,使用现代电子鞭炮的新式民俗在构建民族文化认同方面,与旧式爆竹民俗有近乎一致的作用。
传统爆竹被人诟病已久的问题,主要是环境污染和安全隐患。因此,逢年过节燃放烟花爆竹的传统习俗也在今天被人认为是一种陋习,但是随之带来的问题是,传统的年味不能少,过节的气氛也不能缺。甚至有人认为:“燃放烟花爆竹是过年的一项重要习俗,如果把春节比喻成一道节日大餐,那么烟花爆竹就是调味品,只有放点烟花爆竹,过年才有味,如果不放烟花爆竹,过年就冷清了许多,就不热闹,甚至根本不像过年。”因此,通过传统爆竹的特征,可以将传统的爆竹民俗总结为一种追求喜庆氛围、精神愉悦和心理满足,却容易带来一些社会问题的民俗。
在现代生活中,随着绿色生活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普及和被大众广泛认同,如何在保留庆祝节日氛围的基础上,让传统爆竹民俗更加符合时代观念,日渐成为人们思考的问题。电子鞭炮正是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被发明并走进大众视野的。1996年,江西省萍乡市花炮科研所承担的江西省科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电子仿真鞭炮的研制》取得重大突破,针对传统鞭炮的弊端,遥控点火燃放、可重复燃放且没有环境污染的电子鞭炮应运而生。20多年来,电子鞭炮的设计日趋完美,性能更加稳定,安全更加可靠,利用度更高,有效节约经济支出,并且具有一定装饰作用。因此,现代鞭炮民俗基本做到了对传统爆竹民俗优势的传承,同时又有了一定程度的创新,将现代观念融入其中。对此,有媒体评论:“春节放炮进入新常态,年俗也就进入了新常态。”由此来看,现代鞭炮民俗基本做到了对传统爆竹民俗的超越。
新式电子鞭炮一经推广便引发众多关注,虽然称赞者有之,但也不乏批评意见。这是因为尽管电子鞭炮的遥控设计等是处于安全燃放的考虑,但也引发了新的安全问题,存在着质量风险。据媒体报道,2017年1月,“上海市质监局组织开展的电子鞭炮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结果显示,95%的电子鞭炮产品样品与参考依据标准不一致,质量安全令人担忧”。现代鞭炮民俗的发展深受电子鞭炮本身的制约。电子鞭炮的安全隐患问题,反映的是行业标準的问题。正因缺乏明确的标准,才导致市面上出现不合格产品。相信随着有关行业标准的不断完善,延续几千年的爆竹民俗,能够在传承与创新中,更好地助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作者单位:东北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