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工院校优质课教学方案设计策略探析
2022-07-09尹贺伟
尹贺伟
摘 要:本文以一堂优质课教学方案设计的评价维度为切入点,通过对各个维度的分析,旨在探析技工院校教师如何全面、细致地设计好一堂优质课的教学方案,有效指导优质课堂教学,提升教师职业能力,以更好地服务于技能人才培养需求。
关键词:技工教育 优质课 教学方案设计 策略探析
技工教育肩负着为国家经济发展培养数以亿计高素质劳动者和专门人才的重要使命。多年来,技工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以行业需求为风向标,科学合理设置专业,创新培养模式,根据不同类型的培养对象,制定相应的人才培养方案,实现培养目标。而培养目标的实现是通过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来达成的,受教育者通过教师的讲授和自身的学习获得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要的职业知识、技能,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
一、技工院校授课模式现状
(一)常态课与优质课并存
技工院校的课程体系主要分为三个模块,即公共基础课、专业理论课和专业实训课。各模块课程严格按照国家专业教学标准要求合理编排,形成适合本校专业人才培养定位的教学计划,在教学管理部门的指导下有序开展教学工作。在日常教学中,一堂课通常都是以常态化的形式呈现,教师通过规范的教学流程、与学生的良性互动,达成教学目标,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常态课以最平常的方式,达成最现实的目标,是技工院校日常教学工作的基础性依托,是确保教学质量的基本保障,没有常态课就没有教学。
优质课是教师以更加精细化的视角去审视如何上好一堂课,在“学生中心、能力本位、工学一体”的总体原则指导下,经过缜密的思考、周密的设计、细致的研磨、认真的准备,凸显出课堂教学的生动性、技巧性、艺术性和创新性。优质课主题更加鲜明,目标更加明确,重点更加突出,过程更加精彩,学生不仅可以领略到教师独特的人格魅力,师生之间的默契配合,授课过程的精彩流畅,还可以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优质课在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手段、教学活动、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引领和创新作用,是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目前,在技工院校的常规教学工作中,常态课与优质课呈现并存的态势,优质课更多出现在各级各类赛课评比活动中。
(二)优质课的引领作用发挥不够
因受课程、教师、学生、教学条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评价一堂课的优劣是沒有绝对标准的。目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正大力在技工院校推行通用职业素质课程和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倡导广大技工院校在日常教学工作中以“学生中心、能力本位、工学一体”为指导,突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注重以就业为导向的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育人理念和授课模式的转变需要以优质课堂教学为依托,逐步实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目标。但目前优质课在技工院校日常教学中的引领作用还不够明显。以郑州商业技师学院为例,自2012年开展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以来,试点专业的教师和学生对一体化教学理念的理解和实践效果较好。但在非试点专业,教师对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本质的理解存在一定偏差,导致在教学实践中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仍一定程度上沿用传统模式。
二、技工院校优质课教学方案设计策略
教学方案源于教案又高于教案,是在常态课教案的基础上,基于优质课堂教学的具体要求而精心设计的授课方案,是上好一次课的前提和基础。对教学方案设计的评价主要是对授课内容及教学过程整体设计的评价,简而言之就是对授课教师教什么、如何教以及教得怎样的预设思考的综合考量。教学方案设计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教学设计
1.学材分析
学材是在教材的基础上,结合行业需求、专业特点、学生实际等各方面因素对教材的整体架构进行重新整合、拓展而开发的更加个性化的教学资源,不仅利于教师的教,更利于学生的学,是开展教学工作的首要条件。授课教师要在教学设计中对所选用的学材在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行清晰、准确的分析,明确学生学习该课程对于提升综合职业能力的价值和重要性。
2.学情分析
教师对于学生的了解是开展教学前的必修课。技工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类型。基于技工院校的办学方向和学生特点,教师在进行学情分析时要遵循“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原则,在分析学生年龄特点、学习态度、已有知识、学习能力、学习风格等共性因素的基础上,重点分析“自己”学生的个性特点,只有这样,才能使学情分析更真实、有效,更利于下一步设计的有的放矢。
3.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制定是根据课程标准和教学实施的需要,结合学情分析,从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提升的角度出发确定的,是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可以在课堂中达到的、实现的目标,对教师和学生都能起到较好的指引作用。教学目标可逐条罗列,可从知识、技能和情感三个维度去设置,也可以教学实施过程为主线设置为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阶段,其最根本的要求是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教师主导作用,以学生能力目标达成为最终目的。教学目标越明确,学生学习效率就越高。
4.教学内容
优质课兼具展示、引领、创新、共享等多方面功能,教学内容的选择无疑是决定授课成败的关键。教学的终极目标是“教会学生学习”,那么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就要设身处地站在学生的角度,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立足于技工院校学生在学习方面的实际与特点,将学材内容与教学实际有机结合,对学材内容和教学活动进行综合加工处理。将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点、技能点、重难点、素养拓展等内容涵盖其中,使学生既学习了知识、掌握了技能,又提升了能力,还能在拓展中感悟和提高。
5.教学重难点及突破方法
教学重点是学材中最重要、最基本的核心内容,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不同的教师讲授同一节课的内容时,教学重点应当基本相同。教学难点是指学生在学习上阻力较大或难度较高的某些关键点,同一位教师面对不同的学生讲授同一节课的内容时,教学难点可能不同。
授课教师在了解教学重点、难点以及两者之间关系的基础上,以教学目标为根本,深入研究学材,厘清教学内容的内在联系,将知识、技能、情感有机结合,在充分了解学生学习基础、学习能力的前提下,合理设置教学重点,提高教学难点设置的准度和精度,依据学情和教学条件选择合理有效的重难点突破方法。
6.教学资源
目前,教学资源大体可以分为两大类,即线下资源,如教材、教具、多媒体、手机、设施设备等;线上虚拟资源,如在线课程、云班课、课堂派、视频、动画等。教学方案设计中的教学资源不是简单罗列,笔者多次在各级各类优质课比赛评审工作中发现,有的教师在教学方案设计中设置了多种多样的教学资源,但在教学实施环节却用得不好,甚至没有用到,从而导致教学资源的无效罗列。基于以上反面案例,教师选择的教学资源要在教学实施环节“用得到、用得好”,与教学环节设置、师生教学活动紧密相连、一一对应,切忌画蛇添足。
(二)教学实施
教学实施是教学目标得以实现的重要保障。
1.教学环节设计
教学环节设计是授课教师把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段合理链接的设计,一堂课的教学环节设计就如同一个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一样,展现的是教学活动的基本框架结构,是教师对教学活动有序开展的思考。各个教学环节要做到合理连接必须要考虑三点,即教学内容的多少、教学时间的分配、课程内容的特征,这三点是进行教学环节设计的基本依据。
根据学科的不同、教学内容的不同、教学模式的不同,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也随之有较大不同。不论是采用传统的教学环节设计,即复习巩固、新课导入、新课讲授、总结归纳、作业布置,还是在技工院校被广泛应用的理实一体教学模式、工学一体教学模式,清晰合理的教学环节设计都是教学实施的前提和基础。
教师在进行教学环节设计时要具有全局观念,从一堂课的整体统筹设计教学环节,各环节之间要具有逻辑性、渐进性,彼此之间环环相扣。一堂课的教学环节不需要过多,多了不利于每个教学环节的深入开展,容易流于形式,要懂得取舍,抓住关键,精选教学内容,简化教学流程,处理好预设与实施两者之间的关系,在进行环节预设时要留有一定的余地,给学生发挥学习主体作用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通过学习得到能力提升与拓展。
2.教学活动
技工教育以培养受教育者具备某一职业或岗位工作所需要的技术能力为目标,所培养的人才“下得去、用得上”,既能动手又能动脑,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技能,具有复合型人才的特征,以适应职业岗位人员知识技能结构多样化的需要。鉴于技工教育的特点和肩负的历史使命,技工院校的课程设置要紧紧围绕提升学生综合职业能力这个中心,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师生互动,把“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理念落到實处。
教学活动是在教学环节设计的基础上,依据学情特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资源,以达成教学目标为目的而设计的师生共同参与的教育活动,包括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两部分。具体形式呈现多样化,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要坚持循序渐进、主体突出、灵活多样、新颖实用的原则,其最终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升学生职业能力。
3.教学手段
教学手段是指在教学活动中师生互相传递信息的工具,是教学活动得以顺利开展的资源平台,主要分为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教学手段。授课教师在选择教学手段时要以教学目标为统领,紧密结合教学对象的特点,通过教学设计,合理选择和运用,使两种教学手段共同参与教学全过程,既不能忽视传统教学手段对学生思想、情感、人格、审美方面的熏陶和感染,又要充分发挥现代教学手段的直观性、交互性、智能化特点,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效率和创新思维能力,同时,基于“人的注意力”研究的相关成果,兼顾学生注意力的稳定性、广度、分配性、转移性特点,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结构,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4.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为实现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所采取的活动方式的总称,包括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两个方面,是教授方法与学习方法的统一。
技工院校一直秉承“学生中心、能力本位、工学一体”的人才培养理念,以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为依托,不断探索创新教学模式,以优质教学培养和提升学生在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等方面的综合职业能力,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目前,在技工院校日常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既有传统的教学方法,如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等,又有基于技工教育教学在专业、课程、学情等方面的特点而采取的创新教学方法,如任务驱动法、项目教学法、情景模拟法、翻转课堂等。技工院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方法的选择主要以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情特点、教学资源和教师自身的教学风格等因素为依据,量体裁衣,灵活运用。授课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前,对技工院校教学常用的教学方法要学懂弄通,深刻理解,以免在运用过程中出现失误。
(三)学业评价
学业评价具有导向、鉴定、诊断、反馈、激励等多种功能和作用,其主要目的是对学生课堂学习效果进行评估,以便教师根据学生的评价结果对自身在具体教学过程中的教学行为进行及时有效的反思,进而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果。对于技工院校的学生而言,他们更加需要被肯定、被激励、被信任。在此学情特点的基础上,结合技工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授课教师在进行学业评价时应关注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做到过程性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评价内容设置应注重点面结合,指向明确,与教学目标一一对应,每一个教学目标的实现都应设置相应的评价点,通过评价实时了解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评价方式要易于操作,能有效解决实际教学问题。在教学实践中多以评价表格形式呈现,结合现代化教学资源的发展趋势,Office办公软件、云班课、学习通、课堂派、问卷星等多种软件资源正逐渐应用于评价实践中,简单易行,学生乐于接受,评价结果更加直观有效。评价主体设置多元化,学生、教师、企业相关专业人员均可作为评价主体,较好实现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促进学生思维提升和素养与综合职业能力的提高。
三、小结
优质课在同类院校教育教学中的示范、创新、引领作用是毋庸置疑的。教学方案设计作为优质课堂教学准备的第一环节,其地位至关重要,授课教师只有在全面了解教学方案设计评价维度的基础上,才能在具体设计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使之更加科学合理,更好地发挥优质课的作用,服务技工院校教师成长,服务学生技能成才。
参考文献:
[1]曾文婕.课堂教学设计[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肖远军.教育评价原理及应用[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
[3]陈工孟.中国职业教育年鉴(2017)[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9.
(作者单位:郑州商业技师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