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院校商贸物流专业群与区域产业协同发展的探索与研究

2022-07-09吕薇

职业 2022年12期
关键词:专业群建设协同发展

吕薇

摘 要:职业教育是区域经济建设的重要支撑,国家一直倡导深化产教深度融合发展,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应与区域内产业结构和特点相适应。中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应以产业为依托,与区域产业同轨同行。南京交通技师学院商贸物流专业积极推进专业群建设,秉承服务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宗旨,以合作谋协同,致力培养与区域产业发展相适应的技能人才,为区域内商贸物流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关键词:商贸物流    专业群建设    区域产业    协同发展

一、区域商贸物流产业发展情况

近年来,为落实国家“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要求,南京积极构建“4+4+1”的主导产业体系,南京作为具有区域带动力的全国性商贸物流节点城市、全国综合性交通枢纽,通过调整产业结构,把推动现代化服务业作为主导产业优化升级的重要部分。从就业情况来看,根据第四次经济普查资料,南京物流仓储和邮政业、商业服务业、批发和零售业从业人员是继建筑业和制造业两大就业主力之后的重要产业就业方向。从区域产业发展方面来看,现代物流与高端商务商贸产业有着和南京都市圈、扬子江城市群和长三角城市群之间产业联动的巨大发展空间。

二、南京交通技师学院商贸物流专业群设置情况

(一)商贸物流专业群设置基础

1.人才培养模式合理

南京交通技师学院(以下简称学院)运输商务系成立于2004年,是学院的重点系部之一。在多年的办学中,运输商务系围绕江苏地区特别是南京地区的产业特色,以现代服务业、中小微企业人才需求为依据,逐步建成了适应市场需求的专业群。专业设置紧密结合地方产业需求,构建以现代物流、市场营销、电子商务、会计专业为常设专业的商贸物流专业群,与本地特色企业进行深度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其中现代物流专业为江苏省示范专业,市场营销专业为江苏省重点专业,系部重视实践教学,致力于深化校企合作,促进产教融合,提高就业质量,先后与比亚迪新能源、南京金鹰国汽、中德诺浩建立校内技能人才培养基地,与捷豹路虎、宁星奔驰、苏果超市、苏宁物流等企业深度合作,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为学生顶岗实习及就业提供了有力保障。在校生700余人,学生就业率95%以上。

2.师资力量雄厚

学院现有专任专业教师23人,专任教师本科以上学历22人、占95.6%。其中,研究生学历(或硕士以上学位)8人、占34.7%;副高职称3人、占13%,中级职称11人、占47.8%;具有本专业技师以上技能等级证书的有3人,占13%;兼职教师4人,占专业教师的17.3%,全部具有中级以上职称,其中1人具有高级职称。教师队伍中“一体化”教师占师资的90%以上,近3年指导学生获得国赛金牌1枚,1人在省级职业能力大赛中荣获一等奖,2人在全国新职业技能大赛省选拔赛中获得项目第一,在各类省级以上刊物发表30余篇教学论文,申报并成功结题的省级以上课题3个。

3.硬件设施完备

学院拥有汽车营销与技术服务实训室、物流综合作业实训室、ERP企业经营管理沙盘模拟实训室、会计虚拟仿真实训室、商务服务综合实训基地及多媒体综合功能教室等。实训功能齐全,满足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二)商贸物流专业群与区域产业对接情况

学院商贸物流专业群围绕市场需求办学,依托行业设置专业,结合产业内涵特色,做好专业群结构规划,毕业生就业对口率高。根据商贸物流领域产业内涵,“物流+电商”可以形成线上电商物流产业生态圈,“市场营销+物流”可以形成线下实体经济产业生态圈。现代物流专业充分结合南京致力于大力发展多式联运、第三方物流、供应链管理、快递物流和智慧绿色物流的产业发展理念,为以南京为经济枢纽的物流业培养优秀的物流专业技能人才。近3年,为区域物流行业输送毕业生91人,就业对口率达到100%。市场营销专业结合学院交通运输、汽车工程等优势专业的特点,以汽车营销行业为主阵地,围绕江苏地区汽车产业创造合作的契机,并结合当下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集群发展的新趋势,培养掌握新能源技术和服务的全方位高素质市场营销人才。近3年,为区域内汽车4S店、商贸企业等输送毕业生118人,就业对口率达到98%。电子商务专业适应生产性服务业向“互联网+”全面转型升级的发展趋势,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培养具有创新创业能力,能有效利用“信息化+”“智能化”进行网络推广、销售,开展营销策划,处理电商物流等一线岗位具体工作的复合型技能人才。会计专业与南京地区中小型企业和事业单位对接,为其输送从事纳税申报、会计核算的高素质行政、财会人员等。

三、商贸物流专业群与区域重点产业协同发展的主要措施与成效

面向现代服务业,学院商贸物流专业群将专业群特色与区域产业特色相互融合作为专业群建设研究的主要方向。

(一)根据产业发展方向,正确定位专业就业方向,持续推进商贸物流专业群建设

以现代物流专业为专业群核心,以市场营销、电子商务专业为左膀右臂,打造紧密关联的商贸物流专业群。专业群融入智慧物流、大数据分析等商贸物流新技术,面向国际物流、多式联运、互联网+物流、互联网+贸易、跨境电商等高端产业发展需求,将专业群与产业链有效嫁接。

专业群建设从企业需求出发,科学合理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在对产业发展趋势和人才需求进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确定本专业的毕业生就业范围和主要就业岗位。根据就业岗位,确定需要哪些职业能力,针对专业岗位群的职业能力要求,确定相应的专业知识体系结构和课程要求。根据专业知识体系结构和课程要求,编制课程体系。根据课程体系和学校实训设施资源情况,编写专业教学计划,进而形成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二)积极推动课程改革,适应区域产业发展需要

学院积极开展生产性服务业走访调研,对所需技术技能人才的趋势和发展进行评估,优化专业方向,及时调整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课程标准,淘汰过时的课程与教材。将企业新规范、新技术、新工艺纳入课程教学标准,将开发教学案例集锦、制作实训教学微课资源、设计任务教学模块应用到教学内容中,制定能力本位课程实施方案,提高教学的职业适应性。近3年,已完成汽车营销技术和汽车售后服务与实训两门比亚迪校企合作课程以及物流专业仓储实务精品课程建设。还将在第二学年或第三学年开始融入1+X证书的考核,结合专业、职业需要开发1+X课程体系,并实施课程内容改革。坚持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相结合的基本原则,实现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的融通,以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新需要。2020年,学院与北京运华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共同建设汽车电商运营管理1+X職业技能等级培训考核站,通过了1+X汽车电商服务平台运营与管理证书考核,积极申报并获批1+X商用车销售服务、物流管理职业技能等级认证试点院校考核站点。未来将整合优化现有1+X培训资源,把合作企业的优质资源转化成教育教学资源,形成数字化教学资源库。

(三)推进企业新型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依托产教联盟,通过新型学徒制试点,建立健全校企联合招生招工、联合培养、双主体育人的现代学徒制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2020年以来,学院促成了商贸物流专业与南京长安民生住久物流有限公司、嘉里大通物流有限公司江苏分公司等公司的培训合作,完成134人次的企业新型学徒制物流服务师培训,在未来还将推进企业新型学徒制人才培养试点,完善企业新型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打造专兼结合、校企互聘互用的双导师教学队伍,形成学校、企业、行业多方参与的良性格局。

(四)专业产业动态平衡,建立长期共建机制

专业结构的调整要与区域产业结构提升保持动态平衡。这种平衡的实现依赖于专业发展与产业发展的结合,通过建立校企一体化的职业教育办学体制,将校企合作、产教融合视作一种特殊的命运共同体。采用定向委培班、订单班、校企合作班的形式定向培养人才,通过与企业开展实训基地共建、师资队伍共建、课程内容共建、管理无缝衔接、实习就业对接、开展教研座谈研讨等方式,建立工学结合长效机制。目前学院正在洽谈引入电商企业落户产教融合实训基地,使物流和电商专业实现横向整合。不断加大实训设备投入力度,充分利用校内实训基地,加快实训基地建设,具备承办各级各类竞赛硬件条件,为学生参赛提供主场条件和实训保障,助力其取得优异成绩。同时积极拓展校外实习基地,以满足学院各专业学生的实习实训需求。

(五)发挥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作用,建立专业设置的评估和反馈机制

充分发挥专业指导委员会对职业教育对标产业发展的引导和反馈作用,为学院专业设置合理与否建立评估与反馈机制。成立由南京市职教教研室专家、行业协会专家、合作企业专家、友校专业带头人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形成专家库,以学院牵头或系部邀请的形式,定期开展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评估工作。秉承着理论仍需为实践服务的理念,专家库中企业专家的占比应略超过院校和行业协会专家的比例。通过共同完善专业群建设工作,确保专业设置更能适应产业需要,更符合产业发展的方向。

参考文献:

[1]任爱珍,冷雪锋.产教融合视阈下高职专业产业对接的理论与实践[J].当代职业教育,2018(6).

[2]王忠昌.现代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专业—产业”论[J].教育理論与实践,2017,37(3).

(作者单位:南京交通技师学院)

猜你喜欢

专业群建设协同发展
江苏高职校专业群建设的思考
实施四大凝聚工程 推动学校跨越发展
从“专业”走向“专业群”
高职院校专业建设向专业群建设转变的分析
企业人力资源薪酬管理的探讨
探讨体育产业与全民健身协同发展
山东省旅游产业与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协同发展探析
高职院校特色专业群建设的实践探索
基于内外贸一体化的高职商贸专业群建设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