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本科院校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2022-07-08谢治州郭德龙罗晓宾薛先贵

探索科学(学术版) 2022年1期
关键词:专业课程应用型校企

杨 楠 谢治州 郭德龙 罗晓宾 薛先贵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 数学与统计学院 贵州 都匀 558000

引言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作为交叉学科,主要培养从事信息产业及其服务业、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的人才。目前,在国内积极推动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大背景下,由于是交叉学科,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毕业生具有较高的就业率,但在一些院校,尤其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地方本科院校,该专业面临从招生到就业体现出社会认可度不高的问题,原因主要是部分院校的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在专业内涵、课程设置、实践环节等方面未能较好地服务于应用型人才培养。

同时,部分地方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照搬一些发达地区高校,而这些高校在开设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之前,往往在计算数学、信息科学或计算机科学中的某一学科办学多年,在师资、生源、实训基地、校企合作等方面具有先天优势。与之相比,部分地方本科院校,通常师资力量较为薄弱,学科基础和学生素质相对较差,实践基地缺乏,校企合作不深入,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上达不到用人单位的标准,学生就业率偏低,专业办学困难,甚至停止该专业的招生。

1 坚持探索与实践,取得丰硕成果

针对地方本科院校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办学过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尤其是学院在办学过程中面临学生实践能力弱、与用人单位的需求有差距等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数学与统计学院结合地方和学校实际,积极对该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索,通过实践,在专业建设、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取得一系列的成果,近几届毕业生从事IT行业比例逐步增加。

1.1 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

通过走访兄弟院校和综合性高校,调研其专业办学现状,学习办学经验。走访相关企业和行业培训机构,调研企业对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内人才的需求和要求,从学校和学院的实际状况出发,探讨专业内涵,定位人才培养目标。

在制订和修订人才培养方案阶段,邀请行业专家共同参与论证,按照“3+2+3”培养模式(即3学期专业学科基础、2学期专业核心、3学期专业拓展及实践)(表1)不断完善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学院先后完成2018版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和修订,通过实践,进一步完善和制订了2020版人才培养方案,该方案目标明确具体,课程体系模块结构、比例合理(表2),凸显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Table 1 Implementation process of"3+2+3"cultivation mode表1 “3+2+3”培养模式的实施过程

Table 2 Curriculum system modules of Information and Computing Science major表2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课程体系模块

1.2 通过校企合作完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

构建完善且与行业和市场发展需求相匹配的实习与实训体系是解决实践环节大多数停留在课程设计和上机实验,实验内容陈旧、简单,脱离市场需求,学生缺乏实践能力的主要手段。

学院邀请行业专家参与修改和更新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实验教学大纲,建设综合的实验案例库、毕业设计题库等网络资源,做到每年有更新。积极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研究工作,参加各类学科竞赛,积极申报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提高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加强校企合作,进一步完善校内、校外实习与实训基地建设,借助企业力量,发挥企业项目优势,补足我们实践实训方面的不足,解决学生掌握的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脱节的问题,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参与项目的经验,实践技能训练得到加强。

1.3 师资队伍建设取得长足进步,学生参加各类竞赛,成绩显著

在此期间,专业任课教师中,一名教师获得省级普通本科高校"金师"(教学名师)称号,一名教师获得省级优秀青年科技人才称号,三名教师获得贵州省“千”层次人才称号、一名教师获得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优秀指导教师称号,四名教师获得教授职称,三名教师取得博士学位,一名教师考取博士研究生。

通过近几年的探索和实践,培养了一批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多次获得国家一等奖和二等奖;指导学生获得“泰迪杯”大学生数据挖掘挑战赛和“泰迪杯”数据分析职业技能大赛获二等奖和三等奖30余项;依托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中心——贵州省大学生数据与信息挖掘创新创业训练中心,指导学生参加校级、省级、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40余项。

2 解决问题,实现高质量人才培养

针对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时存在的问题,学院在探索和实践中着重解决以下三个问题:

人才培养方案中课程设置不合理;学生实践能力弱;毕业生与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契合度不高。

为解决上述三个问题,学院着手开展以下研究工作(图1),逐步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

Fig.1 Establish a personnel training system图1 构建人才培养体系

通过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构建了“3+2+3”培养模式和以行业和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以提升创新能力和工程应用能力为目的的实验和实践体系,建立符合地方人才需求且与市场发展需求相匹配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机制,较好地解决了上述三个问题。

2.1 针对人才培养方案中课程设置不合理问题,团队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构建服务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课程体系,建设精品专业课程和实验平台,开展专业课程教学改革。

对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和制订过程,就是学院培养人才的方式和理念的转变过程,从依据师资结构设置课程,到依据行业和市场需求设置课程;从闭门造车设置课程,到行业专家参与设置课程。

充分应用信息技术开展课程建设,学院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80%的专业课程在超星学习通上建设,逐步实现教学资源的数字化和网络化。《数值分析》建设成为省级一流课程,《C程序设计》获批为校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项目,获批黔南州复杂系统与智能优化重点实验室,出版自编教材《大学生数学建模教学案例集》(上、下册)。

2.2 针对学生实践能力弱的问题,构建服务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实验、实践教学体系。

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基于“强化实验教学、突出实践性和研究性,培养高智能和创造力”的理念,以省级一流课程《数值分析》为标杆,开展专业课程教学创新设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手段和方法有较大的突破。

进一步规范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课程教学、课程实验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先后完成该专业课程教学大纲、实验教学大纲的编写,以自行开发的“数学与统计学院网络实验教学平台”为中心,实现了实验教学组织与管理的网络化。

建立大学生数据与信息挖掘创新创业训练中心、大数据统计分析实训平台(含案例库)、MATHGPU计算集群、信息与计算科学实验室、数学建模与仿真实验室等。使用效率高,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发挥重要作用。

对于《大数据技术应用实训》、《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实训》等专业拓展课程,由合作企业派遣兼职教师或行业专家参与实验教学和实践指导,同时对于课程见习专业实践环节,邀请企业来学校指导学生开展1-2周的短期项目实训,让学生真正体验到所学知识和技能的应用价值。

2.3 针对毕业生与行业和市场对人才需求的契合度不高问题,深度挖掘校企合作,构建多形式校企合作模式,拓宽学生就业渠道。

与重庆达内软件有限公司签订协议,达内为学生提供企业实习实训岗位,配备相应的辅导老师,同时,企业可以为学院毕业生提供4-5个月的定向就业实训。与贵州达内时代科技有限公司共建达内英才添翼特色班,由达内派遣兼职教师参与课程教学和实践指导。学院先后组织学生到广州尚学堂、华清远见、神玥数字技术有限公司、贵州明道信息技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开展专业实习。经过3-6月的学习、实践锻炼,学生的专业技术得到很大提高。通过校企合作逐步形成一套应用型人才实践实训培养机制,拓宽学生就业渠道。

3 结语

近年来,学院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以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为核心,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校企合作、实践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索与实践。成果在学生培养、服务社会、教师能力培养等方面进行了较好的应用,但依然在探索和实践中暴露了一些问题,下一步,学院继续完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社会竞争力。

猜你喜欢

专业课程应用型校企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基于“互联网+”的应用经济学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基于应用型的成本会计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