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itespace的农村养老研究热点与前沿可视化分析
2022-07-08姜丽美
姜丽美 刘 玲
(安徽财经大学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 安徽蚌埠 233030)
面对人数众多的老年人口,让他们有尊严的享受晚年生活,是建设和谐美丽的社会必须要解决的问题。而中国长期以来存在的城乡二元结构,农村地区经济发展较为缓慢,资源禀赋差,让农村地区的老年人口养老问题更加突出。伴随中国经济结构转型,城市和乡村由原先的二元发展结构逐步向城乡共同发展转变,城乡差距缩小,城乡共同发展。但是由于历史原因,城市和乡村客观上的差距依然存在,农村老年人口占比更高,具有基数大、收入低、身体弱、分散广、难兼顾的特点,农村养老成为发展的一大难题。
一、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一)数据来源。以中国知网作为来源数据库,主要以中国知网的高级检索中收录的CSSCI期刊库检索结果为样本进行分析,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和代表性。首先以“农村养老”作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共有18785条符合条件,经过人工筛选剔除掉报纸杂志、会议纪要、出版图书、会议征稿、简讯、发明专利、成果等与研究主题不一致的信息和重复文献之后,依然有10850篇符合条件,为了提高探析农村养老发展的历史轨迹及发展热点、前沿研究等的质量,选取其中最具有代表性和权威性的文章,使用多个相近和相似的词语替换检索,提高覆盖面,争取涵盖所有有关农村养老方面的专业文章。最终将检索条件设置为:主题=“农村养老”“农村&养老”“农村养老&发展”;期刊来源=CSSCI,检索时间为2021年7月24日。基于此,重复前面的人工筛查,将不合格的文献进行筛选剔除,得到文献1700篇为最终的研究样本。
(二)研究方法。本文运用文献计量的方法,对农村地区养老的发展现状、研究热点与前沿态势尽可能详细的展示出来。
本文还使用Citespace软件,对农村养老的演化过程、当前热点及未来走向进行分析,在乡村振兴的新的政策背景下,为农村养老未来一段时间内的研究和发展提供参考。
二、农村养老研究热点主题探析
关键词共现的研究可以揭示该学科领域的各类研究热点,而在学术论文的题眼是关键词,它能直观地表达论文的主题和观点[1](P13)。本文将分析对象设置为关键词,选择的时间段为1998-2021年,设定时间切片为1年,阈值为Top50,只取一段时间中的前50名关键词,选择可视化状态,运行得出663个网络节点,1334条连线,密度值为0.0061的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见图1)。
图1 农村养老研究文献的关键词共现研究网络(1998-2021年)
可以看出,节点的大小代表关键词出现的频率大小,节点越小,说明关键词出现的频率少;节点越大,说明关键词出现的频率多。节点间的相互连线代表关键词之间存在着某种共现关系,连线越细,说明共线强度越小。中国对于农村养老问题的研究开始时间早、历时久、发展慢,由于以上特点,所以需要对农村养老研究的热点主题进行全面解析。频次是热点关键词出现的次数;中心性是关键词的代表性,两者具有代表性和权威性及影响力。根据频次和中心性,对1998-2021年之间我国农村养老相关文献的关键词进行统计分析,绘制出表格(见表1、表2)。
表1 农村养老研究文献关键词次数数据(次数≥30)
养老保险家庭养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新农保人口老龄化农村养老保险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社会保障137 126 94 88 85 84 77 75农村老年人互助养老社会养老保险养老影响因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农村养老保障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56 45 42 41 38 35 34 30
表2 农村养老研究文献关键词中心性数据(中心性≥0.06)
关键词的频次和中心性一般呈现正相关关系,频次越低中心性越低,频次越高中心性也会越高;但结合图1、表1、表2可知,农村养老研究领域关键词频次和中心性并非是明显的正相关关系。例如“农村”出现的频次最高,但中心性为第四名;反过来“家庭养老”的中心性位居第一,频次仅为126次,与最高的211次相差甚远。综合关键词的频次和中心性发现,“农村”“农村养老”“养老”等关键词包含范围广,不具有针对性,将其剔除,同时具有高频次和高中心性的词语能够反映出自1998年以来农村养老研究的核心主题,分别是“养老保险”“家庭养老”“人口老龄化”“社会保障”等。
“农村”“农村养老”“养老保险”“家庭养老”等关键词出现的频率最高,说明农村养老围绕农村养老保险展开。“家庭养老”“农村养老”“农村”中心性最高,说明在农村养老中家庭养老和农村养老保险是研究的核心。其中,中心性很高但是出现频次很少的关键词是一种特殊现象,这一类词之所以出现,是因为这一类词的影响力较大,但是出现频次较少,即受到学者的关注较少,说明这样的词在该领域的研究还比较欠缺,需要加强关注,例如“农村养老保障”。农村养老研究目标是农村老年人;研究内容主要围绕养老保险、家庭养老、人口老龄化、社会保障展开;研究多采用定量研究;高频词出现的时间1998-2010年,近几年的频次降低,所以对于农村养老的关注有待提高,随着国家乡村振兴政策的推出,农村地区焕发新的生机,面对新的机遇,专家和学者对农村养老的研究热情会有所回涨。
三、农村养老研究前沿动态研究
可以根据农村养老相关研究发展历程的不同,大致划分为以下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
(一)萌芽期(1998-2002年)。1998-2002年是我国农村养老研究的萌芽时期,在这一时期农村反贫困、农村养老保险、家庭养老、农村老年人口、农村劳动力等问题是研究的重点。这一时期,中国正式步入老龄社会,老年人口增多,但农村经济发展缓慢,物质条件不丰富,无法从国家层面上解决农村老年人口养老问题。在这一社会背景下,学者们对农村养老的研究重点放在家庭养老上面。由于尚未形成完善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中国传统的“养儿防老”思想占据主导地位,农村老年人以家庭为依托,进入老年阶段,子女赡养年迈的父母。同时,国家城乡政策的转变,大量的农民进城务工,促进城市经济发展,加速推进了城市化的进程,在此过程中,农村劳动力也是农村养老研究的热点。农村劳动力在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向城市迁徙,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流失,对于以家庭养老为支撑的农村地区是一个巨大的冲击,围绕农村劳动力的流动和迁徙,农村养老研究探索新的养老方式,保障农村老年人的晚年生活。
(二)高涨期(2003-2013年)。2003年到2013年这十年时间是农村养老研究发展的高峰期,这一时期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农村地区发展“新农保”,从建立、试点到推广只花费了短短十年的时间,专家学者也致力于解决农村养老问题。农村、农村社会保障、个人账户、养老保障、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等是当时的研究热点,与“新农保”在农村地区的推广进程相符。这一时期,与农村养老研究相关文献的发表也在逐年递增,最多的一年发表了150篇文章。其中“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研究的重点,一方面围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中筹资机制、农民参保意愿、制度的完善与推进等当时“新农保”推行过程中遇见的问题重点研究;另一方面对“新农保”的可持续发展、未来方向进行预测,探索研究“新农保”在农村养老中发挥的作用。从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各个角度提出建议,完善“新农保”政策,构建农村养老的政策框架,在兼顾国家经济实力的前提下,力求更大限度地提升农村老年人的生活水平。
(三)全面深化改革期(2014-2021年)。近几年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农村老年人口剧增,养老资金出现缺口,国家财政压力加大,同时为了解决农村老年人养老难、水平差、质量低的问题,依据中国国情,针对农村老年人养老服务多样化的需求,专家学者提出居家养老、女儿养老、互助养老等新的方式,以期解决农村养老问题。居家养老和互助养老的发展较快,但女儿养老的研究出发点新颖,不失为一个新的探索的热点。女儿养老中提出了农村养老中的特殊主体,女儿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不承担养老的义务,尤其是外嫁的女儿,但随着人们观念的转变,女儿作为家庭中的重要一员,承担农村老年人的养老责任,是否会为农村养老研究带来新局面,拭目以待。姚兆余等发现在不同的家庭结构与代际关系下,农村老年人对居家养老服务需求程度不同,但普遍存在需求,尤其是对医疗服务、生活照料等服务需求较为强烈[2](P13)。丁煜等认为农村互助养老需要村庄精英充发挥示范激励的作用,同时应给予基层政府更多的自主权,通过“上下共管”提供更具回应性的互助养老服务。[3](P13)
2018年以来,乡村振兴新政策的提出,国家把战略重点放到农村地区,农村养老问题作为农村地区发展啃不下的硬骨头,要想尽一切办法攻克,保障农村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幸福安稳。李国和、曹宗平认为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政府要推进农村留守老人关爱服务体系的建立与完善;要抓住契机,巩固家庭关爱照顾的支柱地位;落实政府关爱服务的责任体系。[4](P13)李增元、李艳营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给农民养老带来了新机遇,伴随农村集体产权改革,农村各种资源有效盘活,并与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及乡镇政府公共资源进行优化组合,将农村尚未发掘的资源转化为养老资源,构建农民“资源养老”新方式,能够有效破解农民养老面临的诸多问题。[5](P13)乡村振兴战略一经提出就受到广泛的关注,学者们认为乡村振兴战略为农村地区注入了新的活力,从建立农村留守老人服务体系、资源养老、乡村治理体系变革、互助养老、居家养老等的新发展形势方面展开研究。现阶段,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方针大都未落到实处,农村地区像一幅徐徐展开的画卷,未来可期,对农村养老的研究也将和乡村振兴紧密联系在一起。
四、结论与展望
农村养老研究领域中的热点以农村养老、新农保、人口老龄化、家庭养老、互助养老、社会保障为主,说明农村地区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需求,随着人口老龄化的逐渐推进,养老需求上涨。以政府主导的“新农合”受到各方关注,但只能保障农村老年人基本生存需要,家庭养老、互助养老、居家养老从家庭、老年人互助和集体等层面寻求解决养老难题,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养老需求。农村养老的发展轨迹十分明显,萌芽阶段各种针对农村的养老政策出台,但限于当时发展条件较为落后,发展缓慢,为后来的“新农保”践行奠定了基础。“新农保”从试点、推行到覆盖全国农村地区老年人,这一阶段的研究热点基本都是个人账户、新农保、失地农民、养老保障、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等,与时代发展相适应。到了近几年,农村地区养老需求多样化,探索从女儿、互助、居家等方面来满足老年人多样的养老需求。
农村养老研究的发展困难多,自建国初期国家就十分重视,出台各种政策扶持农村养老产业的发展,从农业合作社、生产队到家庭联产,农村地区每个发展阶段都伴随着对农村养老的探索,经过几十年发展,“新农保”能保障老年人生存的基本物质需求。为了城乡共同发展,促进社会公平,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逐渐发展起来,农村老年人养老金水平上升,养老需求多样化。为满足农村养老服务多样化的需求,专家学者探索从不同层面满足老年人的需求。伴随乡村振兴发展战略的提出,农村养老研究将迎来新的发展局面,在政策支持和帮助下,各种资源汇集到农村地区,在新的经济发展机遇下,面对农村老年人对养老需求的增加,未来怎样精细化的满足各种养老需求?农村地区养老能否和医疗联合发展?农村老年人心理孤独感如何消解?仍然是研究和探索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