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淋清颗粒治疗湿热下注型慢性前列腺炎有效性与安全性Meta分析*
2022-07-08徐洪胜李海松李本志冯隽龙王世桢王继升
徐洪胜 李海松 李本志 王 彬 王 璐 邓 省 冯隽龙 王世桢 王继升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男科(北京 100700)
慢性前列腺炎(chronic prostatitis,CP)是男科门诊较多见的就诊疾患,国内报道该病发生率约为6%~32.9%[1],且易发生于中青年男性。CP的出现给男性的生活质量带来了挑战。现代医学一般采用以抗生素为主的常规治疗,但其疗效不稳定,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临床应用具有一定的弊端[2]。
慢性前列腺炎可归纳于中医学中“精浊”“白浊”范围内。湿热下注型是其常见证型之一,症见尿频、尿急、尿痛等。热淋清颗粒是成分以苗药头花蓼为主的制剂,其具有清利湿热、利水通淋的作用,防治热淋证颇佳,近些年诸多临床研究发现其对湿热下注型CP也有着良好的效果[3],本研究旨在基于现有相关文献对热淋清颗粒治疗湿热下注型CP进行Meta分析,评价其疗效,从而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
资料与方法
一、纳入标准
(1)研究类型为临床随机对照试验(2)观察对象符合湿热下注型CP诊断标准[4](3)治疗组使用热淋清颗粒联合西药常规治疗干预,对照组单纯使用西药常规治疗(4)结局指标中至少含有临床有效率、NIH-CPSI评分、白细胞计数、不良反应中的一项。
二、排除标准
不符合湿热下注型CP诊断标准;综述、医案、非RCT、会议论文等;研究结果数据自身矛盾,有明显错误,重复的研究;疑为一稿多发的研究。
三、文献检索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Pubmed等数据库上有关热淋清颗粒诊治湿热下注型CP的药物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的论文。中文检索词为:(湿热)AND(慢性前列腺炎)AND(热淋清)AND(随机)AND(临床疗效OR临床观察OR临床研究OR临床评价OR临床试验)。
四、文献信息提取和质量评价
由3名评审人员按照5.1.0版本Cochrane手册标准要求单独地对文章资料加以抽取、质量评价,并进行交叉审核,在意见不统一时经商议处理。
五、数据分析
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分别采用加权均数差(WMD),相对危险度(RR)及各自的的95%可信区间(CI)表达。用I2表示各纳入研究的异质性,若P≥0.1,I2≤50%,表明各研究之间存在异质性可能性小,则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合并分析。反之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并使用敏感性分析和亚组分析对可能导致异质性因素进行分析。
结 果
一、文献检索与筛选流程
通过检索策略检索出相关文献82篇,依据纳排标准最终选择纳入11篇[5-15],详细过程见图1。
图1 文献筛选流程图
二、检索结果
最后,此次评价共纳入11篇文献,包含1523例研究对象。其中839例治疗组,684例对照组。文献发表期间为2005年-2017年。纳入文献的具体信息及特征详见表1。
表1 纳入文献基本信息
三、文献质量评价
纳入的11篇论文中,仅有3篇[5,8,14]介绍了所采用的具体的随机序列产生方式,而另外8篇论文则只提到了随机分组而没有介绍使用的具体方式;只有1篇论文[10]说明了其使用密封信封法作为随机隐藏方法。具体评价细节见图2、3。
图2 纳入研究风险偏倚评估图
图3 文章质量评价细节表
四、安全性分析
本次研究共有5个研究[5,9,10,14,15]报告了发生的不良反应。结果显示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热淋清颗粒不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meta分析结果见图4。
图4 热淋清颗粒+西医常规治疗VS西医常规治疗不良反应发生例数比较
五、有效率结局指标分析
本次纳入的所有文献均报告了有效率,[合并RR及95%CI为0.21(0.17~0.25),P=0.22,I2=23%],结果提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结合使用热林清颗粒效果相对会更好(P<0.00001),具体meta分析结果见图5。
图5 热淋清颗粒+西医常规治疗VS西医常规治疗临床总有效率比较
六、CPSI评分
纳入的研究中有7个研究[5-7,11,13-15]报告了CPSI评分,[合并RR及95%CI为-4.43(-4.76~4.09),P=0.05,I2=75%],结果提示在西药常规治疗基础上再联合热淋清颗粒后患者CPSI评分降低更加明显(P<0.05)。具体meta分析结果见图6。
图6 热淋清颗粒+西医常规治疗VS西医常规治疗CPSI评分比较
七、白细胞计数
本次纳入的文献中有4个文献[5,11,14,15]报告了白细胞计数,[合并RR及95%CI为-4.82(-4.95~4.68),P<0.00001,I2=91%],结果提示在西药常规治疗基础上再联合热淋清颗粒后白细胞计数降低更加明显(P<0.05)。具体meta分析结果见图7。
图7 热淋清颗粒+西医常规治疗VS西医常规治疗白细胞计数比较
八、发表偏倚
漏斗图呈现基本对称趋势,说明不具有显著的发表偏倚。详见图8。
图8 临床总有效率漏斗图
讨 论
一、研究发现及其对临床的意义
祖国传统医学认为湿热常为CP发病始因和常见证候,“热易清而湿难去”,湿热常缠绵难愈,日久易损伤人体阴液,甚至累及脾肾则湿愈难化,久而导致人体肾精不足而体质转为虚实夹杂则发为本病。湿热之邪难以疏泄,而相火妄动不得平秘,两相劫结深入血分而使脉道、精道瘀阻[16]。而热淋清颗粒可以清利湿热,通淋止痛,符合湿热下注型CP的中医治则。现代医学研究认为炎症、炎症细胞、各种促炎因子等相互作用在CP发生、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近些年多项药理学研究也已经表明热淋清颗粒主要组成药物头花蓼含有的食子酸、槲皮素等成分可消炎抗菌[3],热淋清颗粒对于抑制炎症反应具有较好的作用,且不良反应少[17]。
本次研究共计纳入1523例患者,其中1230例总有效,839例治疗组,其中757例总有效,684例对照组,其中473例总有效。而且,联合应用热淋清颗粒后白细胞及CPSI评分均明显下降。这些结果说明,在湿热下注型CP的治疗上,热淋清颗粒联合西医常规治疗比单纯使用西医常规治疗效果会更好,此外,此二组在不良反应情况的例数来看是没有统计学差异的(P=0.70>0.05),因此,建议医生在临床处理湿热下注型CP时,在常规应用西医治疗的同时,可以结合使用热淋清颗粒;而且根据Meta分析结果可知热淋清颗粒结合西医常规治疗湿热下注型CP时不必担心增长不良反应的概率,比较可靠。
二、关于研究文献的分析
经过对文献的查阅,只发现1篇同类型研究,2015年6月检索截止,2016年6月发表[18]。本研究检索时间更新为2020年3月,新增4篇文献,并把安全性报告列进结局指标进行评价分析。但研究也存在局限性,纳入的11篇论文虽都提到研究使用了随机对照,但只有小部分论文介绍了更具体的随机产生方式,且大多数研究设计缺失盲法,故整体论文质量一般;此外,大部分文献样本量偏小,导致本次研究纳入的总样本量也不大;最后,不同的研究使用的抗生素种类、服用方法及疗程均有所差异,会存在异质性。因此,期待未来有更大样本、更高质量的随机对照研究来进一步证实热淋清颗粒的真实疗效,为临床用药提供更科学更可靠的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