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欧班列长安号运行现状及提升对策

2022-07-08程虎杰

中国市场 2022年16期
关键词:产业融合信息化建设

摘 要:中欧班列长安号作为中欧班列高质量发展的典范,提升中欧班列长安号发展质量能够推动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建设,为西安外向型经济发展提供支撑,也能够为其他开行城市提供参考,加快中欧班列转型升级。近年来,中欧班列长安号发展成效显著,但依然存在基础设施不完善、货源结构有待提升、信息化程度不高、带动效应不强、回程率较低、合作机制不健全等问题。文章在详细阐述中欧班列长安号运行现状和现存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优化对策。

关键词:中欧班列长安号;运营现状;产业融合;信息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F5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22)16-0017-03

DOI:10.13939/j.cnki.zgsc.2022.16.017

中欧班列作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抓手,自2011年开行以来,凭借其时效性优势和较高的服务可靠性不断吸引货源,开行规模持续扩大,对地区的经济带动效应也逐渐增强。2020年全年开行量达8225列,其中西安开行的中欧班列长安号达3720列,占比为45.23%,远超其他开行城市。中欧班列长安号不仅是中欧班列高质量发展的引领者,也是推动西安经济发展的重要着力點,分析中欧班列长安号开行现状、现存问题及提升对策,有利于推进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示范工程建设,推动中欧班列长安号高质量发展,为其他重点开行城市提供参考;也有利于凸显西安产业发展优势,为当地进一步发展外向型经济提供支撑。

1 中欧班列长安号运行现状

1.1 开行数量急剧增加

中欧班列长安号自2013年11月首开以来,经过8年的发展,成效显著。开行频率已由初期的每2~3列发展到现在的每天10~12列,开行数量已由2013年的3列增加到2020年的3720列,货运量已由2013年的0.24万吨增加至2020年的281.1万吨,截至2020年年底,累计开行7569列,累计运输货物644.18万吨。尤其是2018年以来,中欧班列长安号在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运行线路不断增加,货源种类日益丰富,开行量实现井喷式增长,2018—2020年的开行量分别为2017年的6.37倍、11倍和19.2倍,2019年起已连续两年开行量、货运量稳居全国第一。

1.2 服务网络日益完善

中欧班列长安号国际国内服务网络不断拓展。中欧班列长安号已建成面向中亚、南亚、西亚及欧洲的常态化运营线路15条,覆盖45个国家和地区。同时,加强与青岛等沿海港口合作,通过海铁联运方式无缝对接全球航运系统,实现与日韩等国的合作。自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示范工程确定以来,加大与国内货源地节点城市的合作力度,通过“干支结合”的方式着力构建“+西欧”集结体系,现已相继开行了“襄西欧”“徐西欧”“蚌西欧”等15条集货线路,辐射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主要货源地。

1.3 开行质量明显提升

中欧班列长安号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典范。2020年,中欧班列长安号全年质量评价指标位居全国第一,时效性优势显著。一方面,公共班列、德国快线、定制班列等多种班列类型能够为企业提供多样化的服务,尤其是西安至欧洲往返的公共班列开行频率较稳定,集货等待时间较短;另一方面,加强与海关合作,简化通关流程,首创“舱单归并”模式,即将同一品名、同一规格、同一合同、同一公司、同一批次的舱单合并为一个舱单,简化报关流程,显著提高了报关效率,能够为企业节省90%以上的报关成本和时间。此外,中欧班列长安号回程数量不断增加,2020年回程班列达1311列,同比增长70%。

1.4 带动效应逐步显现

中欧班列长安号对西安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已初具成效。中欧班列长安号以其时效性优势、成本优势和较高的服务可靠性打破西安发展外贸的地理壁垒,重塑了西安外向型产业发展的优势,吸引企业投资扩大再生产,促进东南沿海产业转移,推动进出口加工、跨境电商等产业集聚发展,增加进出口贸易规模。西安市进口额已由2016年的881.7亿元增加至2020年的1697.86亿元,年均增长率约为23.14%;出口额已由2016年的946.75亿元增加至2020年的1775.98亿元,年均增长率为20.69%。截至2021年1月,西安已集聚外贸企业、物流企业600余家,引进数十家东南沿海转移企业。

2 中欧班列长安号现存问题

2.1 基础设施有待优化

一方面,随着中欧班列长安号开行数量急剧增长,场站等基础设施配套不足。西安国际港站(原新筑站)基础设施不完善、西安新筑铁路综合物流中心建设进度缓慢、海关监管区作业面积较小、集装箱堆场规模小等问题愈加凸显,制约中欧班列长安号高质量发展。另一方面,交通基础设施衔接不畅。咸阳机场与西安国际港务区的铁路通道尚未打通,导致空铁联运发展受限。此外,相较重庆、成都、郑州等其他中欧班列重点开行城市,中欧班列长安号规模化运营时间较短,海外仓等国外基础建设不足,回程揽货能力受限。

2.2 货源结构有待调整

中欧班列长安号高附加值货物占比较少,整体货值较低。虽然中欧班列长安号开行量已连续两年远超中欧班列(渝新欧),尤其2020年相比多开1100余列,但是货值远低于中欧班列(渝新欧)。在发展初期,中欧班列运营平台公司可吸引较多低价值货源,增加中欧班列货运量,维持较稳定的开行频率,但受国外铁路、场站等基础设施通行能力的影响,会发生口岸拥堵情况,削弱中欧班列整体时效性优势,不利于可持续发展。加之财政部要求逐年降低中欧班列补贴,低价值货物对运价的承受能力正在减弱。

2.3 信息化水平有待提升

中欧班列长安号信息化建设已取得较大成就,依然有广阔的提升空间。单一窗口订舱平台和综合服务平台等中欧班列长安号信息平台均已投入使用,货主可网上订仓,也可及时了解货运状态。由于中欧班列长安号涉及主体较多,包括铁路、海关、中欧班列长安号运营平台、货代企业、金融机构等部门,在运营过程中依然存在数字化程度不高、信息交流不畅、系统稳定性差等问题,不同相关主体之间尚未实现充分的数据共享和电子数据高效传输。

2.4 带动效应有待加强

中欧班列长安号对西安的辐射带动效应发挥有限。一方面,受西安外向型产业基础的影响,中欧班列长安号与西安本地企业结合不够紧密,本地货源占比较少,省内货源占比仅为30%;另一方面,中欧班列长安号规模化运行时间较短,西安国际港务区产业发展处于起步阶段,规模不大、集聚程度较低、上下游企业还未形成较完善的配套体系,对企业投资扩大再生产和对沿海地区产业转移的吸引力较弱。

2.5 回程比率有待提高

中欧班列长安号回程率较低。自2016年中欧班列长安号回程班列开行以来,历年中欧班列长安号回程率为2.05%,23.71%,39.68%,36.76%,35.24%,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较低的回程率,会加大线路的不平衡运输,导致境外铁路车辆因为回程班列开行数量不足周转困难,无法及时地为去程班列换转,从而造成口岸地拥堵情况发生,降低整体运输效率。此外,较低的回程率难以提升同国外铁路公司的议价能力,会增加班列运输成本,不利于降低财政补贴,推进市场化运作。

2.6 合作机制有待完善

中欧班列长安号运营涉及主体较多,其高质量发展迫切需要完善合作机制。现阶段,中欧班列长安号在发展过程中,与郑州、重庆、成都等地的中欧班列运营平台集货范围重复,货源竞争较为激烈,对外协同议价能力较低;在具体的运营过程中,政府、财政、海关、中欧班列长安号运营平台等多部门之间未能实现高效、便利的沟通,尚未建立健全的考核反馈机制,难以及时解决运行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3 中欧班列长安号提升对策

3.1 加快完善基础设施

基础设施是中欧班列长安号高质量发展的保障。一是加快新筑铁路口岸、海关监管作业区、集装箱堆场等配套基础设施扩容改造,完善查验设备,提升智能化水平,并协同其他中欧班列重点开行城市推进海外仓建设;二是加快完善路网基础设施,重点建设一批专用铁路、公路进港项目,加快建成咸阳国际机场至西安国际港务区的专用通道,改善空铁联运、公铁联运基础设施条件,推进多式联运发展;三是统筹规划加快物流园区建设,加速自动驾驶、自动分拣等技术在物流领域应用,加速智慧物流进程,为“班列+园区”发展模式提供支撑。政府、物流企业可加强与金融机构企业合作,通过未来收益质押等方式,解决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融资规模大、收益周期长等难题。

3.2 持续拓展物流网络

拓展国际国内物流服务网络可维持中欧班列长安号的优势地位,也是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建设的重要方面。一方面,西安应充分发挥地理区位优势,加强与郑州、重庆、成都等重点开行城市在确定集货范围等方面的协同力度,加快推进“+西欧”集结体系建设,加密与其他货源点节点城市之间的常态化铁路班列;另一方面,西安应加快开行中欧班列长安号新线路,打造一批精品线路、特色线路,加强与沿海港口城市之间的合作,推动海铁联运发展,推进国家物流枢纽建设,提升物流服务水平。

3.3 稳步推进信息化建设

信息化建设是提升中欧班列长安号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的主要方面。一是要提升海关、班列运营平台、货代等相关部门或企业自身信息化水平,尤其是海关应简化通关流程,逐步实现无纸化通关,班列运营平台应及时公布中欧班列长安号货运信息。二是加强不同主体之间的信息协同,加强海关、铁路、班列运营平台、货代企业之间的信息共享和电子数据交换,提升班列全链条运作效率,解决班列运行过程数据传输不畅、等待时间长等问题。三是加快大数据、云计算、北斗卫星定位技术等现代化技术在中欧班列长安号上的应用,提升班列智能化水平,实时监控货运状态,加大对运营信息的分析力度,及时调整运力资源配置。

3.4 着力强化合作机制

中欧班列长安号合作机制的完善可缓解西安与其他集结中心示范城市之间的无序竞争,也可降低班列运输成本,提升运输效率。一是加强政府之间、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协调,建立政府协调机制,加强与集结中心、示范中心建设城市及货源地节点城市之间的合作,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及时发现并解决中欧班列长安号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二是加强运营平台之间的合作,建立共建共享的设施合作制度,推进不同运营企业之间集装箱设备的共用,协商共建共用海外仓基础设施,并建立共研共享的技术合作机制,解决运营过程中存在的难点问题。三是加强运营平台与货源企业之间的合作,建立可持续发展的运营合作机制,推动运营平台为货源企业提供全程化的供应链解决方案。

3.5 推进产业融合发展

中歐班列长安号与产业融合发展是发挥其经济带动效应的关键。一是加强中欧班列长安号与当地金融业融合发展,利用区块链、物联网等先进技术,稳步探索“班列+金融”业务,推动铁路提单融资模式发展,缓解企业融资压力。二是加强中欧班列长安号与国际贸易融合发展,加大与商超、电商平台合作力度,实施“运贸一体化”战略,加速推进“班列+电商”的发展模式,打造跨境电商集聚区,使西安发展成为全国性的跨境电商分拨中心。三是加强中欧班列长安号与外向型制造业的融合发展,推进 “班列+园区”模式,打造进出口加工集聚区,加大对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的吸引力度,并有针对性地与本地外向制造业建立长效合作机制,优先配置运力资源。

3.6 及时优化货源市场

优化货源市场是保障中欧班列长安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一方面,中歐班列长安号运营平台应对去程货源进行分类分级,明确优先级。随着中欧班列开行数量的急剧增长,国外基础设施运力资源有限,口岸拥堵情况时有发生,应优先确保高附加值货物及时高效的运至目的地,适时调价中低价值货物的数量,逐步提升高价值货物的比率。另一方面,建立灵活高效的价格补贴机制,在保证政府补贴总数不变的情况下,引导运营平台对不同线路不同产品类型实行差异化补贴,降低运输频次较高线路的补贴力度,削弱去程货源的补贴力度,增加回程货源的补贴力度,提升班列回程率。

4 结论

综上所述,中欧班列长安号在发展过程中已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依然存在基础设施不完善、信息化程度不高、合作机制不健全、对地区经济带动效应较弱等问题。在未来发展过程中,应加强政府、运营平台、企业之间的合作交流,创新合作模式,从完善基础设施、拓展物流网络、推进信息化建设、强化合作机制、推进产业融合、优化货源市场等方面着力推进中欧班列长安号高质量发展,推动西安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

参考文献:

[1]耿进昂.“一带一路”倡议下中欧班列发展对策探讨[J].铁道运输与经济,2020,42(10):69-73.

[2]许英明,李鑫.中欧班列对中欧经济地理的影响及展望[J].当代世界,2020(6):68-73.

[3]许英明.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中欧班列发展现状、挑战与对策[J].国际贸易,2020(5):28-34.

[4]方行明,鲁玉秀,魏静.中欧班列开通对中国城市贸易开放度的影响——基于“一带一路”建设的视角[J].国际经贸探索,2020,36(2):39-55.

[5]张雪琪.中欧班去程运输组织优化策略与模型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19.

[6]赵思凡.中欧班列“长安号”发展的SWOT分析[J].科技经济导刊,2019,27(10):150,200.

[7]李亚军,邹晓兰,郑红星.中欧班列对东北三省外贸促进对策分析[J].铁道运输与经济,2018,40(11):23-27.

[作者简介]程虎杰(1997—),男,汉族,甘肃平凉人,长安大学研究生,研究方向:物流工程与管理。

猜你喜欢

产业融合信息化建设
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研究
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 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大数据时代广告产业融合发展的模式与机制分析
基于贸易转型背景下的大连服务贸易发展对策研究、
关于新时期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路径选择
事业单位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策略研究
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研究
旅游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