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海陆丰革命精神的内涵及时代价值
2022-07-08赵维
摘要:20世纪20年代,英勇的海陆丰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不屈不挠,浴血奋战,率先举起苏维埃大旗,在斗争中形成了敢为人先、依靠群众、敢于斗争、无私奉献的海陆丰革命精神。海陆丰革命精神的产生,与海陆丰人民独有的生产环境、独特的人文抗争传统和当时特殊时代背景息息相关。海陆丰革命精神的时代价值:(一)是培育理想信念的沃土;(二)是坚定“四个自信”的重要武器;(三)是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的丰富资源;(四)是新时代激发奋进的内生动力。
关键词:海陆丰;革命精神;精神伟力
中图分类号:D6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916(2022)12-0047-04
引言
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过程中,建构了一个个精神坐标,形成了独特的精神谱系。海陆丰革命精神作为构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的一个坐标,是海陆丰革命先辈在党的领导下,在反抗“三座大山”的光辉历程中形成的,并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进程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的伟大精神,这一精神在新时代必将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一、海陆丰革命精神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
海陆丰革命精神的产生,与海陆丰人民独特的生存环境和生产方式、独有的历史传承密切相关,是二者相结合在半殖民半封建社会历史背景下催生而出的,是现实与历史的产物,更是时代的产物。
(一)独有的生产环境
以海陆丰革命根据地中心地汕尾为例。该市位于广东省东南部,背山面海,大陆海岸线长455.2公里,海洋国土面积2.39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海洋国土面积的14%,自古被誉为“临海物丰”之地。但这里的内陆山多地少,可耕地面积更小,亚热带季风气候和典型的海洋性气候,使得这里台风多、暴雨频繁,自然灾害多发。因此,在农业社会,以农业和海洋渔业为生的海陆丰人的生存生产环境堪称危险且艰难。在艰险中求生存,造就了他们敢于冒险且不服输的气魄,这种根植于骨子里的精气神,在生死存亡的关头,更容易迸发出巨大的能量与血性。
(二)独特的人文抗争传统
据汕尾市地方志记载,海陆丰人的祖先多是福建人,他们在宋朝时迁至海陆丰,受潮汕文化、广府文化、客家文化等的影响,形成了独有的新文化。这种多元统一汇聚而成的特殊文化,在繁衍生息、抗击侵略、保卫家园的过程中不断得以滋养、升华、丰富和发展。例如,宋祥兴元年,文天祥率部入海丰,在海丰五坡岭被元军包围,他和部众浴血奋战,因寡不敌众被俘后壮烈牺牲,其部众也至死不降,最后全军覆没,这种浩然正气和忠贞不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主义情怀对海陆丰人民产生了深远影响。至今,在海丰县城北的文天祥公园里,还保留着后人为此建造的方饭亭,亭内有文天祥的雕像、就义前所作的《衣带铭》等供人们瞻仰。明嘉靖年间,著名抗倭领袖俞大猷在海丰赤石、陆丰碣石一带,在当地数千渔民帮助下抗击倭寇大获全胜。嘉靖皇帝因此龙颜大悦,赞道:“有如春雷贯耳,海丰也!”这句话后来被演变为“天上雷公,地下海陆丰”,用以赞扬海陆丰人民崇尚正义、勇敢善战、嫉恶如仇的天性。这些天性可能被压制,却不會消亡。在正确地引导下,必然会成为开天辟地、改天换地的勇气与力量。
(三)当时特殊的时代背景
辛亥革命后,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仍然四分五裂、一盘散沙。海陆丰地区同全国其他地方一样,在社会人口中占据绝大多数的农民,被以约正(即旧时地方基层组织的头目)、族长为代表的封建势力,以陈炯明亲属等为代表的新兴官僚士绅群体等重重压迫,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不但不能脱了地主的斗盖,绅士的扇头,官府的锁链。并且增加了新兴地主的护弁及手枪之恐吓。”[1]“从前农民与地主发生争议,地主不过是禀官究办,现在新兴地主阶级用直接行动毫不客气的殴打、逮捕和监禁这些农民了。”[2]当时农民不仅没有政治地位,经济状况更是每况愈下,加上各种战乱、土地兼并、豪绅挑动的黑红旗乡村械斗、台风干旱暴雨内涝天灾等,使得很多自耕农破产,要么沦为佃农,遭受更为深重的压榨和剥削;要么背井离乡,到外地去讨生活。就连像彭湃同志那样的地主家庭,祖父同意他到日本留学也是出于“有一个人在外读书,将来就可免受欺负”的考虑。可见,当时的海陆丰社会,中下层民众对自身的前途命运濒临绝望,亟须新的领导力量给出新的出路。
二、海陆丰革命精神的科学内涵
海陆丰革命精神的内涵很丰富,概括起来就是敢为人先、依靠群众、敢于斗争、无私奉献。这既是对伟大建党精神的弘扬,又根植于海陆丰这块红色沃土,是对其独有血脉天性和精神内核的传承。
(一)敢为人先
敢为人先是海陆丰革命精神的核心精髓。在党的历史上,海陆丰革命老区创造了党史上的诸多第一:1923年1月,在彭湃领导下成立党史上第一个形态完整、组织严密、目标明确的县级农会组织——海丰总农会;1927年4月,大革命失败后,最早举起武装起义大旗,开启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的先河;1927年11月,在党领导下成立第一个县级苏维埃政权——海丰县苏维埃政府,这是中国民主革命史上一个里程碑式的事件;同期创立土地革命时期的第一块革命根据地——海陆丰革命根据地(1981年6月党的十一届六次会议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列举了土地革命时期党创建的10块革命根据地,海陆丰革命根据地位居前列)。根据地建立后,召开海陆丰工农兵代表会议通过了党史上的第一个土地法案——《没收土地案》,第一个实行土地革命,这是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时期的政策创新;创建第一个根据地党校——东江党校,开办第一个根据地银行——海陆丰劳动银行;第一个实行义务兵役制,建立正规军、地方军和农军的三级军事体制等。这诸多第一,为党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探索提供了实践经验和理论经验,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光辉的一页,也是海陆丰人民敢为人先精神最直接的证据。
(二)依靠群众
依靠群众是海陆丰革命精神的根基和命脉。海陆丰农民运动之所以能蓬勃发展、海陆丰革命根据地之所以能产生巨大影响、海陆丰革命火种之所以能生生不息,其根本经验就在于当地党组织非常重视唤醒占人数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农民的力量。海陆丰革命的起点,是彭湃同志在海丰城东建立“六人农会”①,其之成立始于彭湃同志深入群众宣传革命。从“六人农会”建立,到人数占全县总人数四分之一的海丰总农会成立,仅仅用了半年时间。这半年间,彭湃同志的一切行为和所有工作的重心均在于教育和唤醒民众。他积极宣传“耕田赔本”的原因和道理,“烧田契”表决心,领导农民开展“同盟罢耕”,建立农民医药房等,获得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真心支持,因此才有了席卷海陆丰的“七五农潮”②,才会为此后的武装斗争打了良好的群众基础。这是后来的海陆丰武装斗争中涌现出很多一家人为革命牺牲,一村人冒着生命危险保护党的干部、协助党的各种革命活动等感人事迹的根本原因。例如,1927年10月南昌起义军南下过程中,仓促爆发了莲花山战役,前委、革委被冲散,海陆丰党组织在群众帮助下营救了一大批起义官兵;陆丰市金厢镇下埔村村民更是冒險隐蔽救治病重的周恩来同志,并助他脱困。又如,抗日战争时期,香港沦陷,党组织在城区红草镇新村商人杨胜昌、杨成兴等人的协助下,成功从香港营救出大批进步文化界人士和民主人士。何香凝、柳亚子等更是受邀居住在其家中,他们在艰难困苦的旅程中结下的患难之情,成为当地流传的一段佳话等。
(三)敢于斗争
敢于斗争是海陆丰革命精神的显著标志。大革命时期,在彭湃领导下,农会提出了“打倒土豪劣绅,打倒反动军阀”“减租减息”的口号,掀起了“七五农潮”。农会遭地主豪绅和军阀的镇压和查封后,转入地下,但仍坚持斗争。蒋介石叛变革命后,国民党在各地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海陆丰人民在党领导下毅然决然地发动武装起义,在失败后奋起,并迎来了苏维埃红色政权的诞生。红色政权成立后,国民党军阀派大军连续“进剿”,当时革命的策源地海丰县,先后有5000多名革命群众被杀,7000多座房屋毁于战火,在极度艰难的环境下,海陆丰革命群众坚持流动作战,与反动派周旋到底。抗日战争时期,海陆丰地区成立了“青抗会”“妇抗会”“广州海丰学生回乡服务团”、民众自卫团、“海陆丰旅港青年回乡救亡工作团”等组织,积极开展抗日救亡运动等。在海陆丰英烈榜上,很多革命志士牺牲时还不到30岁,如李劳工,24岁牺牲;吴振民,29岁牺牲;张威,26岁牺牲;杨望,22岁牺牲……为了家国命运和民族前途,这些年轻的生命永远地定格在最美年华,这一切充分展示了党领导下的海陆丰革命者的责任担当,表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值得一代又一代传承下去。
(四)无私奉献
无私奉献是海陆丰革命精神的优良品质。海陆丰革命的灵魂人物彭湃同志,本身就是无私奉献的典范。他为了挽救民族危亡,积极唤醒和发动民众力量,不顾家人反对烧掉自家田契,将土地归还给农民等,牺牲时年仅33岁。为了革命,他的妻子、兄弟接连牺牲,留下仅7岁的幼子。他的儿子彭士禄在颠沛流离中扎挣求存,长大后发奋学习,接续父亲的奋斗,为了党和国家的建设事业奉献了一生。父子报国的光辉事迹,教育和感动了一代又一代海陆丰儿女。海陆丰中心县委第一任书记郑重,抗战期间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不顾安危将自己的家腾出来作为党的工作据点;20世纪80年代,他更是将老家祖屋无偿捐赠给当地政府发展教育事业。今天,“继彭小学”仍在为老区教育事业发挥光和热。被授予“共和国勋章”的汕尾人黄旭华为了国家的核潜艇事业,隐姓埋名30多年,无怨无悔。他曾动情地说:“对国家的忠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孝。”无私奉献精神不仅体现在这些先辈身上,还体现在普通革命群众身上。据不完全统计,革命战争时期,汕尾海丰、陆丰被杀害的革命群众达4万多人,有姓名可查考烈士4883人。即使在白色恐怖最严重的时刻,还有很多群众冒着生命危险,为革命队伍送粮食,送情报。
三、海陆丰革命精神的时代价值
海陆丰革命精神蕴含着海陆丰革命先烈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高尚情操和革命情怀,也承载着海陆丰人民的奋斗与辉煌、光荣与梦想,是激励全党全社会在新时代砥砺前行、奋发前进的强大精神源泉,更是推动海陆丰革命老区人民在新时代开拓奋进、创造新辉煌的内生动力。
(一)海陆丰革命精神是培育理想信念的沃土
理想信念是个人奋发向上的精神支柱,也是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的不竭动力,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以彭湃同志为代表的海陆丰革命先烈,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中,克服千难万险,不怕牺牲、浴血奋战,其根源就在于他们具有坚定的革命信念和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在开展农民运动的初期,彭湃的亲人们对此都不理解,不支持,甚至严重反对。在这种情况下,他从未放弃过,在写给好友李春涛的信里,彭湃曾这样描述自己的困境和决心:“重重困难,几乎把要到‘民间去’念头打消。幸而湃的决心是十二分坚决的,遂把这个形单影只的我,送到农村去作单独的奋斗。”凭着这“十二分”的决心,他把毫不犹豫地把分家得到的家产地契付之一炬,为革命事业抛头颅、洒尽热血。“母亲大人,儿死矣,为革命而死,死得光荣。”[3]张威烈士从容就义前的绝笔书,更是道出了海陆丰革命老区4000多位革命烈士在英勇就义前的心声。今天,随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宏伟画卷的展开,党和国家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更加错综复杂,斗争形势和环境更为艰难多样,更需要大力弘扬海陆丰革命精神,补足精神之“钙”,筑起钢铁脊梁,提振精神,推动干事创业动能。
(二)海陆丰革命精神是坚定“四个自信”的重要武器
在海陆丰革命波澜壮阔的历程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封建地主阶级没落腐朽,资产阶级要么力量弱小,要么与封建势力和军阀反动派同流合污,已经不具备挽救民族危亡的气魄和能力。苦难深重的旧中国,唯有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带领中国人民最终找到正确的道路和奋斗方向。海陆丰革命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组成部分。深入探究,我们更能深刻体会到,党的领导是人民的选择、历史的选择,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经验启示,也是海陆丰革命斗争史的经验启示。我们要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坚定不移地增强“四个意识”③,坚定“四个自信”④,做到“两个维护”⑤,不断增强历史定力、政治定力,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筑牢意识形态钢铁长城,坚决抵御社会各种不良思想的影响,积极同西方各种“和平演变”“颜色革命”等作斗争。
(三)海陆丰革命精神是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的丰富资源
海陆丰革命史,还是一部共产党人践行初心使命的光辉历史。作为党史上最早开展农民运动的地区,彭湃同志根据党的指示,有计划、有目的地成立农会、组建农军,开展农民运动,努力为当地贫苦农民争取最大的利益。海陆丰的农民协会在成立之初就明确了“图农民生活之改造,图农业之发展,图农民之自治,图农民教育之普及”的根本宗旨;海陆丰苏维埃政权颁布的《没收土地案》,明确提出了“没收土地归还农民”“焚烧契约租簿”[4]等要求,并将这些要求具体到分田标准中去,其目标是实现贫苦农民“耕者有其田”的热切期盼。从地理位置和地理条件来看,海陆丰地区的发动武装斗争开展革命条件堪称恶劣,但其仍在党史上写下不朽一页,并将革命火种传承下来,就是因为重视发动最广大农民的力量,始终将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诉求放在首位地位。这深刻地阐释了中国共产党是依靠谁走向胜利的重大问题,也是学习海陆丰历史,传承红色基因不可或缺的内容。
(四)海陆丰革命精神是新时代激发奋进的内生动力
新时代,海陆丰革命根据地中心所在地汕尾市奋起直追,以“创文创卫”为抓手,努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高歌猛进,经济发展、社会治理等均交出了不俗的答卷。在此基础上,市委市政府高屋建瓴地提出了建设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沿海经济带上“靓丽明珠”的宏伟目标,带领全市人民凝心聚力谋发展。但身处南粤大地的汕尾,在革命开放的征程上曾长期落在尾部,底子薄、各类历史欠账多,在创新发展的路上,要走得远、走得稳,必须要大力弘扬海陆丰革命精神,将融入海陆丰人血脉中的不怕苦、不怕累、奋勇争先、敢闯敢干的精神激发出来,并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将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积极在各自岗位上担当实干,创造新业绩、展现新作为。
结语
历史因铭记永恒,精神因传承不朽。要积极弘扬海陆丰革命精神,努力讲好海陆丰红色故事[5],不断激活海陆丰党员干部群众血脉中的精气神,让海陆丰革命精神代代相传,在新时代创造新的辉煌与荣光,才是对先辈最好的告慰,才能不负韶华、勇毅前行。
注释:
①六人农会:1922年7月,彭湃与张妈安、林沛、林焕、李老四、李思贤六人,组织了初期的农民协会,因为当时只有六个会员,简称“六人农会”。它是海丰在日后成立有组织、有规模的农民联合会的发端,为海丰广大农民树起了一面革命旗帜。受逼迫剥削的贫苦农民踊跃入会,短短的两个月,会员就已达五百多人。
②七五农潮:1923年,农历七月初五早,县公署与粤军师部联合派出三百多名武装围攻总农会。农会干部终因手无寸铁,寡不敌众而遭捕。彭湃在农会干部掩护下脱离虎口之后,即和李劳工、彭汉垣、林苏等奔至大嶂山下的桃仔山庵,召开紧急会议,共商营救被捕同志和下一步战斗计划,然后付诸实施。彭湃则到老隆请陈炯明支持农民减租。这就是海陆丰农民运动史上有名的“七五农潮”。以后农民为了纪念这个富有革命意义的日子,遂公订这一天为“红心节”。
③四个意识:是指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
④四个自信: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⑤两个维护:是指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参考文献:
[1]马小芳.論彭湃对海陆丰农民运动的贡献[J].岭南学刊,2019(5).
[2]杨东.彭湃:马克思主义在乡村社会大众化的先驱[J].党的文献.2010(3).
[3]陈醒芬.老区政德文化建设与文化自信的血脉传承——以海陆丰革命老区为例[J].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3).
[4]李文珊,毛文林.开展“东江红都”史学习教育的思考[J].惠州学院学报,2021(5).
[5]戴国芳.新时代视域下的海陆丰红色文化传播策略探究[J].岭南师范学院学报,2021(2).作者简介:赵维(1974—),女,汉族,陕西城固人,中共汕尾市城区委党校教研室副主任、政治学讲师,研究方向为党史党建。
(责任编辑:杨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