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夏夜追凉

2022-07-08游北

东方企业家 2022年7期
关键词:冰窖纳凉冰块

游北

20世紀初,庄士敦(前排右三)与溥仪(前排右四)在御花园养性斋楼上, 左侧建筑为养性斋罩棚,今已不存

南宋诗人杨万里有一首诗名叫《夏夜追凉》,诗曰:“夜热依然午热同,开门小立月明中。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诗的大概意思是说诗人晚上因为炎热的天气辗转难眠,于是打开房门在院子里乘凉,在月下听着竹林树丛里传来阵阵虫鸣,感觉虽然没有风,但也有阵阵凉意袭来,非常惬意凉爽。

炎炎夏日对现代人来说,永远有空调和冷饮陪伴,事实上这也是延续了古代各种夏日消暑纳凉的方法,甚至以现代人的眼光看,古代人消暑纳凉的手段,还颇有点浪漫主义的色彩。

道光帝写过两首御制诗曰:“消夏凉棚好,浑忘烈日烘。名花罗砌下,斜荫幕堂东。偶卷仍留露,凭高不碍风,自无烦暑至,飒爽畅心中。”“凌高神结构,平敞蔽清虚。纳爽延高下,当炎任卷舒。花香仍入户,日影勿侵除。得荫宜趺坐,南风晚度徐。”这两首御制诗虽然写得很一般,但是却把清代北京搭凉棚这个习俗说得清清楚楚。

清代北京夏天居家纳凉,主要方法是靠通风和防晒两种手段。所以无论是帝王居所还是富足百姓家,都会搭凉棚来消暑纳凉,搭凉棚的材料主要有四种:芦席、杉槁、竹竿和麻绳。一般来说,在民间,搭棚会请棚铺专门的棚匠来施工,夏初搭起,秋后拆除。这种凉棚立得极稳,即使是北京常见的大风来了,都不会吹倒,且比房顶要高出不少,通风极好,凉棚顶上的席子还能随时卷起来,既能防止太阳直射,又能在太阳落山后卷起,保证了日常的采光、赏景的需要。

民间的凉棚已经如此讲究,清代皇宫中的凉棚则是更为精致。由于凉棚有每年随着季节建造、拆除的特性,我们很难在现在的古建筑群中看见清代凉棚的实物,但故宫博物院中收藏的一件长春宫凉棚的烫样,让我们有幸一窥清宫凉棚的精致和奢华。

原阜成门铁路工程局客厅罩棚

《庆寿图》, 清,佚名,中央美术学院藏

长春宫烫样    图/故宫博物院微博

按照档案记载,清宫中一般每年三月就开始搭设凉棚,使用至九月拆卸。除了皇帝和皇太后起居坐卧的养心殿、乾清宫、寿康宫等地,各个皇家园林中也会搭设凉棚,可以说皇家走到哪里,凉棚就搭到哪里。从留下的烫样来看,凉棚以杉木为框架,覆盖苇席,顶部前后都开了天窗,窗上都安装了卷帘。整个天棚就像一个大帐遮在长春宫顶部,把整个小院包裹得严严实实,四面和房顶的卷帘可以随时卷起放下,来调整通风和光照,而房顶的油布则可在雨天时放下,用以阻挡雨水。有学者根据档案进行过统计,清宫架设凉棚,包括拆装维护,一年费用能达到银15万两,可谓价格不菲。

除了通风防晒,就像我们一热就要开空调,古代人到了夏天,也会有高级的“空调房”。在先秦时期,大部分贵族都会在家中修建窟室用来纳凉,《左传》也有不少关于窟室的记载“郑伯有耆酒,为窟室,而夜饮酒”,可以看出当时修建地下窟室用来起居坐卧已经成了常事。而且作为可用于夏季消暑纳凉的建筑,很多时候窟室中也会放置冰块来进行降温。这个做法甚至被有些贵族用来装病——楚国令尹子庚去世后,蒍子冯被楚康王任为令尹,蒍子冯拜访他的好友申叔豫,询问是否应该答应,在申叔豫的劝说下,蒍子冯便以身染重病为借口主动推辞了令尹的职位。他装病的方法就是挖了一个窟室,在床底下放上冰块,再穿上绵袍皮裘,每天少吃多睡,显示自己身染重疾的样子,楚王派医生探望之后,无奈只能改任子南为令尹。

冬季储冰,夏日使用,这个习俗,可以一直上溯到先秦时期。使用冰块降温这种做法,甚至一直延续到了现代,现在的电视新闻里,也经常见到热心居民购买大冰块送到核酸检测点给医生和志愿者们降温。按照《周礼》记载,“凌人掌冰正”,每年十二月开始取冰,并存放于“凌阴”,也就是冰窖中储藏,这就是《诗经·七月》中记载的“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等到了夏天,这些冰除了供周王室使用,还会由周王赐给臣下作为奖励和福利。只有“大夫”以上级别的贵族,才能享受到赐冰的福利,正是“食肉之禄,冰皆与焉”。

现在北京还保存着明清两代皇家的冰窖遗迹,其中保存最好的雪池冰窖始建于明代万历年间,位于御苑三海北海陟山门内,“为诸冰窖之冠,御用取给于此”。根据清代的文献,清代伐冰取诸御河及龙王堂、莲花池,以方尺有五寸为块。紫禁城内窖五,藏冰二万五千块。景山西门外窖六,藏冰五万四千块。德胜门外窖三,藏冰二万六千七百块,以供各坛庙祭祀暨内廷之用。德胜门外土窖二,藏冰四万块。正阳门外土窖二,藏冰六万块,以供公廨官学及各衙门、各监狱官暑汤之用。凡陵寝祭祀,则藏冰于畿辅遵化州、蓟州、易州、丰润县等处。车驾巡幸直省,均由地方有司供用,无常数。惟热河定额二千块,喀喇河屯三百块,巴克什营、两间房、长山谷、桦榆沟、中关、小营、波罗河屯各一百块。这些冰块除了供应皇家使用,还会供给给各衙门用于降温,从每年五月初一开始取用冰,一直可以领用到七月三十,每日均有228块供各衙门凭票支领。

除了给居室降温,这些冰还用于保鲜食品或者制作冷饮冷食,《东京梦华录》记载当时市面上已经有了冰镇冷饮和酒水,甚至还有刨冰,当时的饮料除了水果豆子等,还会有各式药食同源的食材,不仅美味爽口还有保健的功效。

虽然隋唐以后,民间储存买卖冰的情况已经越来越多了,但是普通老百姓在炎炎夏日,依旧很难长时间使用上昂贵的冰块,但是劳动人民的智慧是无穷的,在南方到现在还能看到很多这样的建筑,在建筑地面上,挖个很深的井并用凿孔的盖子盖好,夏天便会从井中吹出冷气,保证厅堂温度相对稳定。

恭俭冰窖遗址,其格局与文中提到的两个冰窖基本一致    图/视觉中国

猜你喜欢

冰窖纳凉冰块
“纳凉公交”值得推广
纳凉
伏天儿还忆老冰窖
冰块为什么会粘到手上?
冰块里的鱼
分数
钓奇特的“鱼”
小狼家成了冰窖
马未都忆旧
纳凉之乡村田园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