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引导学生做好服务学习项目的反思

2022-07-08周海玉

江苏教育 2022年11期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

周海玉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服务学习;服务反思

【中图分类号】G623.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22)41-0077-02

社会服务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走出教室,参与社会活动,以自己的劳动满足社会组织或他人的需要,进而获得自身发展,成为履职尽责、敢于担当的人的活动。《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指出:“反思服务经历,分享活动经验”是社会服务的关键要素之一。因此,教师应关注反思环节,培养学生的发散性、创造性和批判性思维。下文,笔者谈谈综合实践活动中服务学习反思环节的指导策略。

1.多维度借力比对,梳理反思过程

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反思,通常以师生对话的方式进行。长时间的线性问答单调低效,服务的细节容易遗漏、遗忘。鉴于此,笔者尝试借助“视+图”的方式,指导学生梳理反思过程,聚焦服务细节,从而发现问题。

借助“服务微视频”触发反思。反思是学生通过结果溯源、过程回顾,审视服务计划和实施情况以及自主构建认知体系的过程。在此过程中,视频无疑是最有效的工具之一。“服务微视频”通常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笔者全程拍摄每个志愿小组的校内志愿服务,同时不作任何提醒,让学生自由发挥。然后分组剪辑,形成 3分钟左右的微视频。第二部分:学生服务完,笔者要求他们采访被服务者,听被服务者的感受或意见。另外,笔者也会在志愿者采访的基础上继续采访被服务者,并将被服务者对志愿者们的评价、建议等进行剪辑。这些视频,可供学生反复观看、反思。此外,这些微视频可以全班分享,当本组在反思中产生疑惑时,可参考其他组的服务视频,这有利于学生自主、协同地学习。

借助“用户体验地图”深刻反思。“用户体验地图”是通过“故事化+图形化”的方式,直观地展示用户在产品使用过程中的情绪曲线,进而帮助销售者从全局视角审视产品的工具。笔者对其改造后,运用于学生的反思过程中。如高年级学生志愿者协助辅导一年级学生开展课间游戏后,笔者指导高年级学生进行反思。第一步:思考一年级小朋友在被服务的过程中都经历了哪些主要环节(排队到操场—看高年级学生跳长绳示范—尝试跳—排队回班);第二步:引导志愿者学生就以上四个环节,仔细寻找一年级学生的满意点和痛点;第三步:志愿小组对每一个满意点和痛点进行反思,发现本次服务的亮点和需要改进之处,而需要改进的地方即下一次服务的创新点。通过“用户体验地图”,学生经历了“分解服务环节—寻找亮点及痛点—发现机会点”的反思过程。学生寻找满意点能提升其服务的成就感;寻找痛点是理解他人、思维转变的过程;创新机会点则能发展发散思维。

2.多频次问题解决,渗透反思技能

在反思场景中培养发现、分析问题技能。服务学习本身就是在真实的场景中进行的,教师要给予学生反思的时间,引导学生提出并解决主要疑難困惑。如果疑难困惑涉及范围广,还可以对其进行分解,这样便于学生对问题进行准确阐述。另外,要让学生持续提出并记录反思性问题,不断分析、理解、评估,了解如何研究。

在假设推论中培养分析、评价材料技能。当学生确定了具体的问题后,教师就要指导学生大胆假设,细心搜集与问题相关联的信息,评估判断信息的质量,主动地选择恰当的材料,考虑材料的意义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假设推论中,学生经历多次自我否定及肯定的循环过程,其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能得到有效发展。

在验证行动中培养计划的制定技能。服务前需要制定服务计划,而计划是否适宜,需要在服务行动中验证。在指导学生反思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将行动与计划相对照,并有意识地渗透计划制定的策略。课堂上,笔者引导学生对实施的服务项目计划进行比较、分析。如对相同服务项目不同组的计划效果进行比较,不同服务项目优秀计划、问题计划进行比较等,然后再反推计划的制定要领,分析影响计划的关键因素等。

在互动交流中培养自我反思的技能。课堂上,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反思情况,在学生疑难困惑处引导其进行交流、讨论、合作。在讨论前,学生应凭借已有信息、材料,思考解决方案,在讨论中可对他人的结论进行评估,还可以进行发散思考,如可能的突发状况、例外情形,其他替代方案及其原因,可能的反驳、批评及其应对等。学生在这样的综合判断、互动交流中,能强化自我反思的技能。

3.多样化反思形式,培养反思习惯

在服务项目的推进过程中,笔者采取多样化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反思,这些方式包括:

写服务日记。写服务日记是学生记录服务活动的常用方式。为了体现反思性,笔者建议学生用多种形式记录,如:(1)引擎日记。重点论述服务活动中的关键环节,或者着重叙述服务中的特别事件,对该事件进行的探究以及自己的应对行动和思考。(2)对应日记。学生将一个页面分成左右两侧。左侧结构化地描述其服务历程,右侧对应左侧的内容,描述与其相关联的知识、个人思考等,两者之间用箭头表明对应关系。(3)导图日记。通过思维导图记录自己完成的任务、与他人的互动、发现的问题、产生的困惑等。

写服务研究报告。学生将服务过程中发生的某个特殊事件或某段特殊经历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法、文献法等方法,结合该事件涉及的社会背景、解决对策等进行分析和总结,形成服务研究报告。

(作者单位:南京市江宁未来科技城小学)

猜你喜欢

综合实践活动
浅谈提高实践基地综合实践课教学质量的方法
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有效指导的策略
综合实践活动课中观察能力培养策略研究
心理拓展训练与相关概念关系辨析
开启“四促驱动”模式,构建高效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堂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让数学学习呈现多元化